CN207141190U -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1190U
CN207141190U CN201720989384.3U CN201720989384U CN207141190U CN 207141190 U CN207141190 U CN 207141190U CN 201720989384 U CN201720989384 U CN 201720989384U CN 207141190 U CN207141190 U CN 20714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box
box body
reinforcing plate
integ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93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方云
谢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UANGD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UANGD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UANGD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UANGD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93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1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包括箱式本体(301),所述箱式本体(301)内设置有多块与箱式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的横向加强板(302)和多块与箱式本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纵向加强板(303)。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箱式副车架,通过箱式整体、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的配合作用,在能大幅提高副车架的抗扭能力,同时,主要采用腔体结构,不会增大副车架重量;吊装机构在工作时,前支腿及后支腿都着地,它们之间将产生很大的扭矩,如用传统的副车架方式,前支腿与后支腿之间将发生比较大的弹性扭转,并产生较大抬腿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良好的抗扭性能减少车体的变形量,大幅度减少抬腿量。

Description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设备领域,具体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背景技术
大吨位随车吊作为专用设备,常需在底盘的主车架的基础上再制造一个副车架,用副车架来传递扭矩。现有副车架6纵梁采用方钢结构,与主车架连接,副车架纵梁之间钢板连接及横梁连接,且在副车架两侧及上部还增加横梁及走台,才能满足承重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以提高副车架的抗扭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包括箱式本体,所述箱式本体内设置有多块与箱式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的横向加强板和多块与箱式本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纵向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均垂直于箱式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设置,以最大程度提高整体箱式副车架的抗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箱式本体长度方向的中线部位集中设置有三块纵向加强板,集中提高该部分的抗扭性能,满足在该处设置支腿的力学性能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箱式本体靠近车体驾驶室的一端设有用于传递牵引力的连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的宽度均等于箱式本体内腔体的竖向尺寸,这样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能承担一部分箱式本体上表面所受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均通过焊接固定于箱式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箱式本体的宽度为2000~3000mm。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吊装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主车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所述整体箱式副车架的尾端设有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与车体连接的部位设有可向车体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后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整体箱式副车架上设有可向下伸出的前支腿,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箱式副车架的抗扭能力。
优选地,所述前支腿设置于整体箱式副车架长度方向的中线附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箱式副车架,通过箱式整体、横向加强板和纵向加强板的配合作用,在能大幅提高副车架的抗扭能力,同时,主要采用腔体结构,不会增大副车架重量;
(2)吊装机构在工作时,前支腿及后支腿都着地,它们之间将产生很大的扭矩,如用传统的副车架方式,前支腿与后支腿之间将发生比较大的弹性扭转,并产生较大抬腿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良好的抗扭性能减少车体的变形量,大幅度减少抬腿量;
(3)采用整体箱式副车架,副车架宽度增大,可适当降低吊装机构的安装高度,降低吊装设备的整体重心,提高稳定性,且整体箱式副车架表面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副车架及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箱式副车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箱式副车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吊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箱式副车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该整体箱式副车架,包括箱式本体301,所述箱式本体301内设置有多块与箱式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的横向加强板302和多块与箱式本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纵向加强板303。所述横向加强板302和纵向加强板303均垂直于箱式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设置。
其中,所述箱式本体301长度方向的中线部位集中设置有三块纵向加强板303。
所述箱式本体301靠近车体驾驶室的一端设有用于传递牵引力的连接头304。
所述横向加强板302和纵向加强板303的宽度均等于箱式本体301内腔体的竖向尺寸。
所述横向加强板302和纵向加强板303均通过焊接固定于箱式本体301内。
所述箱式本体301的宽度为2500mm。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吊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吊装设备,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主车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3;所述整体箱式副车架3的尾端设有吊装机构4,所述吊装机构4与车体1连接的部位设有一对可向车体1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后支腿5。
其中,整体箱式副车架3上设有一对可向下伸出的前支腿2,前支腿2设置于整体箱式副车架3长度方向的中线附近。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本体(301),所述箱式本体(301)内设置有多块与箱式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的横向加强板(302)和多块与箱式本体宽度方向平行的纵向加强板(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302)和纵向加强板(303)均垂直于箱式本体(301)的上表面、下表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本体(301)靠近车体驾驶室的一端设有用于传递牵引力的连接头(3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302)和纵向加强板(303)的宽度均等于箱式本体(301)内腔体的竖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302)和纵向加强板(303)均通过焊接固定于箱式本体(3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本体(301)的宽度为2000~3000mm。
7.一种吊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主车架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整体箱式副车架(3);所述整体箱式副车架(3)的尾端设有吊装机构(4),所述吊装机构(4)与车体(1)连接的部位设有可向车体(1)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后支腿(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箱式副车架(3)上设有可向下伸出的前支腿(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2)设置于整体箱式副车架(3)长度方向的中线附近。
CN201720989384.3U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Active CN20714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9384.3U CN207141190U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9384.3U CN207141190U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1190U true CN207141190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9384.3U Active CN207141190U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1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74372U (zh) 一种副车架和具有该副车架的随车起重运输车
CN201292201Y (zh) 可拆框架式吊具
CN206664705U (zh) 一种高强度半挂车车架
CN103832315A (zh) 一种具有滑移式平台机构的道路清障车
CN207141190U (zh) 一种整体箱式副车架及吊车
CN204917640U (zh) 组合式吊架梁
CN206781766U (zh) 一种100%低地板轨道车辆及其动力转向架
CN201457469U (zh) 主副一体化工程车车架
CN207275986U (zh) 一种无斜拉杆观光梯轿厢架
CN207510505U (zh) 一种全铝车架梁
CN201721367U (zh) 一种自卸车车厢
CN202935224U (zh) 一种具有滑移式平台机构的道路清障车
CN207208322U (zh) 轻量化车架及摩托车
CN207208323U (zh) 轻量化摩托车
CN201694246U (zh) 一种自卸车用无副车架举升结构
CN205737704U (zh) 八管高压气体运输半挂车的车架加强结构
CN202164549U (zh) 单主梁架桥机
CN205737705U (zh) 一种高压气体运输半挂车的底板架
CN206395649U (zh) 新型的轿厢托架装置
CN201175904Y (zh) 液压翻转双层组装平台
CN206307113U (zh) 车架
CN205686476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上龙门梁根部加强构件
CN205706879U (zh) 半挂车车架结构
CN204737615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起重机小车车架
CN205326885U (zh) 折臂式集装箱装卸搬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