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5641U - 锅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5641U
CN207125641U CN201720196241.7U CN201720196241U CN207125641U CN 207125641 U CN207125641 U CN 207125641U CN 201720196241 U CN201720196241 U CN 201720196241U CN 207125641 U CN207125641 U CN 207125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fillet
equal
buckle teeth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62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弦
何柏锋
陈飞帆
汪志钢
黄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962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5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5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5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锅盖包括:锅盖本体,锅盖本体包括锅盖本体侧壁和由锅盖本体侧壁弯折形成的折边,折边与锅盖本体侧壁形成多层复合结构,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内弯折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扣牙,相邻两个扣牙之间的部位为竖向部,扣牙和竖向部通过支撑部相互连接;其中,锅盖本体侧壁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扣牙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第一圆角的半径为R1,R1大于等于2.5t1,和/或竖向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第二圆角的半径为R2,R2大于等于2.5t1。该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减小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来增强扣牙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抗压能力。

Description

锅盖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锅的锅盖的边上设置有向锅盖内弯折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扣牙,而相邻两个扣牙之间的部分叫竖向部,该扣牙需要在压力锅工作时与锅体配合,以实现锅体与锅盖之间的扣合,因而在压力锅工作时,扣牙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而为了提高扣牙处的强度,需要将扣牙处的厚度设计的较厚,以便其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而现有技术中锅盖的扣牙直接由锅盖的侧壁弯折形成,因此,扣牙为单层设置,因而为了确保扣牙的强度,会利用厚度较厚的板材来加工出锅盖本体,从而一方面会将整个锅盖本体设计的较厚,进而会导致产品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采用厚度较厚的板材来加工出锅盖本体锅时,由于受到工艺的限制和板材的强度限制,不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过度弯折,否则板材会直接开裂,因此,目前现有锅盖中,扣牙与竖向部之间只能够通过较大的圆角来连接,而圆角半径越大,扣牙与竖向部之间越平缓连接,因此,扣牙的承压面积就越小,从而即会导致单个扣牙处的压力比较大,进而便会降低扣牙的承压能力,及降低锅盖本体的整体承压强度,因而使得产品无法满足压力锅的6倍承压要求。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够减少锅盖本体的厚度、提高扣牙的承压能力,以便能够提高锅盖本体的整体承压能力的锅盖及烹饪器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锅盖。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的锅盖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包括:锅盖本体,所述锅盖本体包括锅盖本体侧壁和由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弯折形成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所述多层复合结构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扣牙,相邻两个所述扣牙之间的部位为竖向部,所述扣牙和所述竖向部通过支撑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锅盖本体侧壁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所述扣牙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为R1,所述R1大于等于2.5t1,和/或所述竖向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为R2,所述R2大于等于2.5t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盖,可先将锅盖本体侧壁的自由端向内或向外弯折,以形成折边,然后即可将折边压合在锅盖本体侧壁上以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此后即可将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内弯折成扣牙,该种设置一方面能够确保扣牙与锅盖本体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在锅盖本体较薄时增加扣牙的厚度,进而能够从多方面增大扣牙的承压能力,以使锅盖能够满足电压力锅的6倍承压要求,同时,该种设置由于扣牙的厚度较厚,因而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因而不需要通过增加锅盖本体的厚度来增强扣牙的强度,从而即可将锅盖本体的厚度设计的较薄,因而即可减少锅盖本体的材料用量,同时,由于能够将锅盖本体设计的较薄,因而能够利用厚度较薄的板材来加工出锅盖本体,而采用厚度较薄的板材,便能够对板材进行进一步弯折,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便能够将扣牙与支撑部之间的第一圆角和/或竖向部与支撑部之间的第二圆角的半径设置的较小,而根据实验可知,板材的厚度越薄,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越小,其抗压能力就越强,且弯折成扣牙后,扣牙也更不易回弹,从而通过减小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即可增大扣牙的弯折角度,以增大扣牙的有效支撑面积,以便能够增大扣牙的承压能力,以增大锅盖的整体强度。其中,具体地,可利用厚度为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板材来加工锅盖本体,以便能够将锅盖本体的厚度加工在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范围内,而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大于等于2.5t1,则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最小可设置到2.5mm*0.3-2.5mm*0.9mm,即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最小可设置到0.75mm-2.25mm,而根据实验可知,该种厚度范围和该种半径范围内的锅盖的强度能够达到450Kpa~470Kpa左右,因而已经能够满足电压力锅的强度要求,从而在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弯折成扣牙后,在通过对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进行限制,能够进一步增大扣牙的弯折角度,因而能够显著地增大扣牙的承压能力。
其中,优选地,第一圆角的半径R1等于锅盖本体的厚度的2.5倍,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等于锅盖本体的厚度的2.5倍。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盖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R1小于等于5t1,和/或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R2小于等于5t1。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也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设置的稍大一些,具体地,可将扣牙与支撑部之间的第一圆角的半径R1扩大到锅盖本体的厚度t1的5倍,同时,也可将竖向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的第二圆角的半径R2扩大到锅盖本体的厚度t1的5倍,即优选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设置在大于等于2.5t1和小于等于5t1的范围内,以便能够在增大扣牙的强度时,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其中,具体地,可扩大到3倍,3.5倍,4倍或4.5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折边由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向所述锅盖本体外弯折而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将锅盖本体侧壁弯折成多层复合结构时,既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向锅盖本体外弯折,也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向锅盖本体内弯折,但折边由锅盖本体侧壁向锅盖本体外弯折而成,能够在锅盖组装好后将折边隐藏于锅盖本体内,因而能够确保锅盖的美观性,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折边由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而成。当然,在实现加强锅盖本体的局部厚度的原则下,折边也可由锅盖本体侧壁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而成。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层复合结构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形成所述扣牙时的弯折角度为α,其中,角度α大于等于80°小于等于9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先将锅盖本体侧壁的下端向内或向外弯折成折边,然后将折边压合在锅盖本体侧壁上,以使其与锅盖本体侧壁形成多层复合结构,然后即可将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内弯折以形成扣牙,其中,弯折形成扣牙时,弯折角度以弯折到90°为最佳,因为这样的话能够使扣牙与锅体之间的配合面积最大,因而便能够提高扣牙的有效支撑面积,以提高扣牙的强度。当然,考虑到板材本身强度的限制,为了防止锅盖本体的板材在弯折过程中开裂,可将扣牙的弯折角度设置在80°至90°之间,以使扣牙的弯折角度比较接近90°。
其中,优选地,所述弯折角度α等于90°。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R1等于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R2。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第二圆角的半径R2设置成一样,即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第二圆角的半径R2均设置成对应板材厚度下的极限值,即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均设置成最小,这样的话即可确保扣牙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强度。具体地,比如对于0.6mm的板材而言,其弯折的圆角半径最小可达到板材的厚度的2.5倍,即圆角半径最小可取到2.5*0.6mm,即1.5mm,因此,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均设置成1.5mm,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弯折板材,进而便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扣牙的强度,以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层复合结构为双层复合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扣牙设置成双层结构,即优选将锅盖本体的侧壁弯折一次,以使折边与锅盖本体侧壁形成双层复合结构,这样的话,一方面可将扣牙的厚度设置成锅盖本体的板材厚度的两倍,从而便能够使扣牙的厚度满足强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降低锅盖本体的弯折次数,以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当然,在需要且板材的强度满足要求时,也可将多层复合结构设置成三层、四层等复合结构,同时也可相应将扣牙设置成三层、四层等多层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扣牙的厚度t2在0.8mm至1.5mm的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折边并利用折边和锅盖本体侧壁弯折成扣牙后,扣牙的厚度能够达到0.8mm至1.5mm的范围内,该种厚度完全能够确保扣牙的强度,因而即能够在锅盖本体的厚度较薄时,使得扣牙依旧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扣牙的数量为4个至8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扣牙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无法顺畅地进行开盖和合盖,同时扣牙的数量过多,也会延长锅盖本体的加工时间,降低锅盖本体的加工效率,从而会增加锅盖本体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扣牙的数量也不易过少,因为扣牙的数量过少时,锅盖与锅体之间的扣合面积便相对减少,因此承压面积也相对减少,从而施加至单个扣牙上的压力便会增大,因而对扣牙的承压能力要求也就更高,从而即会增大锅盖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而将扣牙的数量设置在4个至8个之间即能够确保锅体与锅盖之间的扣合面积比较适中,进而使得单个扣牙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合理,另一方面也不会因扣牙的数量过多而增大开合盖的难度,同时,将扣牙的数量设置在4个至8个之间也使锅盖本体的加工效率及加工成本比较合理。因而即能够从整体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又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扣牙的数量为6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盖本体侧壁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和/或所述锅盖本体还包括与所述锅盖本体侧壁连接的锅盖本体顶壁,所述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或所述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折边等结构时,在确保锅盖本体的局部,比如扣牙具有足够的强度时能够将锅盖本体的厚度,即锅盖本体侧壁和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减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和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减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的范围内,从而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锅盖本体而言,本方案中的锅盖本体在满足强度要求时,其厚度大大减小,因而即能够节省材料,又能够降低锅盖本体的加工难度,进而能够降低锅盖本体的加工成本,提高锅盖本体的加工效率。
其中,优选地,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和/或所述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等于0.6mm,此时,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等于1.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和所述锅盖本体顶壁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锅盖本体侧壁与锅盖本体顶壁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锅盖本体的承压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锅盖本体的加工难度,可将锅盖本体侧壁与锅盖本体顶壁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盖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盖装在所述锅盖本体上,其中,所述面盖能够用于保护所述锅盖本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盖为塑料面盖。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盖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该种设置能够使锅盖本体的强度更好,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其中,优选地,锅盖本体可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中,所述锅盖能够盖装在所述锅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提供的锅盖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提供的锅盖的B-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盖本体,12锅盖本体侧壁,122扣牙,124竖向部,126支撑部,14锅盖本体顶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盖。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包括:锅盖本体1,锅盖本体1包括锅盖本体侧壁12和由锅盖本体侧壁12弯折形成的折边,折边与锅盖本体侧壁12形成多层复合结构,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扣牙122,相邻两个扣牙122之间的部位为竖向部124,扣牙122和竖向部124通过支撑部126相互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锅盖本体侧壁12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如图1和图2所示,扣牙122与支撑部126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第一圆角的半径为R1,R1大于等于2.5t1,和/或如图1和图2所示,竖向部124与支撑部126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第二圆角的半径为R2,R2大于等于2.5t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锅盖,可先将锅盖本体侧壁12的自由端向内或向外弯折,以形成折边,然后即可将折边压合在锅盖本体侧壁12上以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此后即可将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成扣牙122,该种设置一方面能够确保扣牙122与锅盖本体1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在锅盖本体1较薄时增加扣牙122的厚度,进而能够从多方面增大扣牙122的承压能力,以使锅盖能够满足电压力锅的6倍承压要求,同时,该种设置由于扣牙122的厚度较厚,因而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因而不需要通过增加锅盖本体1的厚度来增强扣牙122的强度,从而即可将锅盖本体1的厚度设计的较薄,因而即可减少锅盖本体1的材料用量,同时,由于能够将锅盖本体1设计的较薄,因而能够利用厚度较薄的板材来加工出锅盖本体1,而采用厚度较薄的板材,便能够对板材进行进一步弯折,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便能够将扣牙122与支撑部126之间的第一圆角和/或竖向部124与支撑部126之间的第二圆角的半径设置的较小,而根据实验可知,板材的厚度越薄,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越小,其抗压能力就越强,且弯折成扣牙122后,扣牙122也更不易回弹,从而通过减小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即可增大扣牙122的弯折角度,以增大扣牙122的有效支撑面积,以便能够增大扣牙122的承压能力,以增大锅盖的整体强度。其中,具体地,可利用厚度为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板材来加工锅盖本体1,以便能够将锅盖本体1的厚度加工在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范围内,而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大于等于2.5t1,则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最小可设置到2.5mm*0.3-2.5mm*0.9mm,即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最小可设置到0.75mm-2.25mm,而根据实验可知,该种厚度范围和该种半径范围内的锅盖的强度能够达到450Kpa~470Kpa左右,因而已经能够满足电压力锅的强度要求,从而在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弯折成扣牙122后,在通过对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进行限制,能够进一步增大扣牙122的弯折角度,因而能够显著地增大扣牙122的承压能力。
其中,优选地,第一圆角的半径R1等于锅盖本体1的厚度的2.5倍,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等于锅盖本体1的厚度的2.5倍。
其中,不同厚度的板材在弯折成扣牙122时,其能够弯折的最小圆角半径如表1所示。
表1
而由表1可知,现有锅盖中,若选取厚度为0.94mm的板材,则只能够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最小设置成2.35mm(若在进一步弯折,则板材会破裂),这种结构扣牙122的有效支撑面积小,抗压能力较弱,因而降低了产品的强度。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盖,通过将扣牙122由多层复合结构折弯形成,从而能够减薄锅盖本体1的板材的厚度,即能够选择厚度较薄的板材来加工出锅盖本体1,具体地,如表1中所示,若选用0.6mm的板材,则可将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最小设置成1.5mm,从而即可增大扣牙122的弯折角度,以增大扣牙122的有效支撑面积,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强度。同时,该种设置也使得扣牙122在弯折后更不易回弹,因而即可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抗压能力。
其中,具体地,不同厚度和不同圆角半径的锅盖水压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盖,锅盖本体1的厚度在0.6mm时,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能够取到1.5mm,而当R1和R2等于1.5mm时,锅盖本体1在水压测试结果中最大能够承受450Kpa~470Kpa的压力,而当R1和R2等于2.35mm时,锅盖本体1在水压测试结果中最大能够承受420~450Kpa的压力,由此可知,R1和R2的取值越小,则产品的抗压能力越强,因此,产品的强度也就越高。而现有技术中的锅盖,锅盖本体1的厚度在0.94mm,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取1.5mm时,锅盖的扣牙122直接开裂,而当R1和R2等于2.35mm时,锅盖本体1在水压测试结果中最大能够承受420~450Kpa的压力,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一方面能够用更薄的材料来加工出锅盖本体1,以便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通过将扣牙122设置成多层结构还能够在降低锅盖的厚度的同时增大锅盖的强度,以使产品能够满足电压力锅的6倍承压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圆角的半径R1小于等于5t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小于等于5t1。
在该实施例中,为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也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设置的稍大一些,具体地,可将扣牙122与支撑部126之间的第一圆角的半径R1扩大到锅盖本体1的厚度t1的5倍,同时,也可将竖向部124与支撑部126之间设置的第二圆角的半径R2扩大到锅盖本体1的厚度t1的5倍,即优选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设置在大于等于2.5t1和小于等于5t1的范围内,以便能够在增大扣牙122的强度时,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其中,具体地,可扩大到3倍,3.5倍,4倍或4.5倍。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折边由锅盖本体侧壁12向锅盖本体1外弯折而成。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锅盖本体侧壁12弯折成多层复合结构时,既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12向锅盖本体1外弯折,也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12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但折边由锅盖本体侧壁12向锅盖本体1外弯折而成,能够在锅盖组装好后将折边隐藏于锅盖本体1内,因而能够确保锅盖的美观性,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折边由锅盖本体侧壁12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而成。当然,在实现加强锅盖本体1的局部厚度的原则下,折边也可由锅盖本体侧壁12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而成。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形成扣牙122时的弯折角度为α,其中,角度α大于等于80°小于等于90°。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先将锅盖本体侧壁12的下端向内或向外弯折成折边,然后将折边压合在锅盖本体侧壁12上,以使其与锅盖本体侧壁12形成多层复合结构,然后即可将多层复合结构向锅盖本体1内弯折以形成扣牙122,其中,弯折形成扣牙122时,弯折角度以弯折到90°为最佳,因为这样的话能够使扣牙122与锅体之间的配合面积最大,因而便能够提高扣牙122的有效支撑面积,以提高扣牙122的强度。当然,考虑到板材本身强度的限制,为了防止锅盖本体1的板材在弯折过程中开裂,可将扣牙122的弯折角度设置在80°至90°之间,以使扣牙122的弯折角度比较接近90°。
其中,优选地,弯折角度α等于90°。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圆角的半径R1等于第二圆角的半径R2。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第二圆角的半径R2设置成一样,即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第二圆角的半径R2均设置成对应板材厚度下的极限值,即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第二圆角的半径R2均设置成最小,这样的话即可确保扣牙122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强度。具体地,比如对于0.6mm的板材而言,其弯折的圆角半径最小可达到板材的厚度的2.5倍,即圆角半径最小可取到2.5*0.6mm,即1.5mm,因此,可将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第二圆角的半径R2均设置成1.5mm,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弯折板材,进而便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扣牙122的强度,以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多层复合结构为双层复合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可优选将扣牙122设置成双层结构,即优选将锅盖本体1的侧壁弯折一次,以使折边与锅盖本体侧壁12形成双层复合结构,这样的话,一方面可将扣牙122的厚度设置成锅盖本体1的板材厚度的两倍,从而便能够使扣牙122的厚度满足强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降低锅盖本体1的弯折次数,以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当然,在需要且板材的强度满足要求时,也可将多层复合结构设置成三层、四层等复合结构,同时也可相应将扣牙122设置成三层、四层等多层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扣牙122的厚度t2在0.8mm至1.5mm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折边并利用折边和锅盖本体侧壁12弯折成扣牙122后,扣牙122的厚度能够达到0.8mm至1.5mm的范围内,该种厚度完全能够确保扣牙122的强度,因而即能够在锅盖本体1的厚度较薄时,使得扣牙122依旧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扣牙122的数量为4个至8个。
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扣牙122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无法顺畅地进行开盖和合盖,同时扣牙122的数量过多,也会延长锅盖本体1的加工时间,降低锅盖本体1的加工效率,从而会增加锅盖本体1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扣牙122的数量也不易过少,因为扣牙122的数量过少时,锅盖与锅体之间的扣合面积便相对减少,因此承压面积也相对减少,从而施加至单个扣牙122上的压力便会增大,因而对扣牙122的承压能力要求也就更高,从而即会增大锅盖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而将扣牙122的数量设置在4个至8个之间即能够确保锅体与锅盖之间的扣合面积比较适中,进而使得单个扣牙122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合理,另一方面也不会因扣牙122的数量过多而增大开合盖的难度,同时,将扣牙122的数量设置在4个至8个之间也使锅盖本体1的加工效率及加工成本比较合理。因而即能够从整体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又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扣牙122的数量为6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锅盖本体侧壁12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和/或锅盖本体1还包括与锅盖本体侧壁12连接的锅盖本体顶壁14,锅盖本体顶壁14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或锅盖本体顶壁14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折边等结构时,在确保锅盖本体1的局部,比如扣牙122具有足够的强度时能够将锅盖本体1的厚度,即锅盖本体侧壁12和锅盖本体顶壁14的厚度减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能够将锅盖本体侧壁12和锅盖本体顶壁14的厚度减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的范围内,从而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锅盖本体而言,本方案中的锅盖本体1在满足强度要求时,其厚度大大减小,因而即能够节省材料,又能够降低锅盖本体1的加工难度,进而能够降低锅盖本体1的加工成本,提高锅盖本体1的加工效率。
其中,优选地,锅盖本体侧壁12和/或锅盖本体顶壁14的厚度等于0.6mm,此时,第一圆角的半径R1和/或第二圆角的半径R2等于1.5mm。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锅盖本体侧壁12和锅盖本体顶壁14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锅盖本体侧壁12与锅盖本体顶壁14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锅盖本体1的承压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锅盖本体1的加工难度,可将锅盖本体侧壁12与锅盖本体顶壁14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锅盖还包括:面盖,面盖盖装在锅盖本体1上,其中,面盖能够用于保护锅盖本体1。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面盖为塑料面盖。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盖本体1由金属材料制成,该种设置能够使锅盖本体1的强度更好,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其中,优选地,锅盖本体1可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锅盖;其中,锅盖能够盖装在锅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锅盖,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本体,所述锅盖本体包括锅盖本体侧壁和由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弯折形成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所述多层复合结构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扣牙,相邻两个所述扣牙之间的部位为竖向部,所述扣牙和所述竖向部通过支撑部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锅盖本体侧壁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所述扣牙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为R1,所述R1大于等于2.5t1,和/或所述竖向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为R2,所述R2大于等于2.5t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边由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向所述锅盖本体外弯折而成,或所述折边由所述锅盖本体侧壁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复合结构向所述锅盖本体内弯折形成所述扣牙时的弯折角度为α,其中,角度α大于等于80°小于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R1等于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R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复合结构为双层复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牙的厚度t2在0.8mm至1.5mm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扣牙的数量为4个至8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本体侧壁的厚度t1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和/或
所述锅盖本体还包括与所述锅盖本体侧壁连接的锅盖本体顶壁,所述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或所述锅盖本体顶壁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6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面盖,所述面盖盖装在所述锅盖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
其中,所述锅盖能够盖装在所述锅体上。
CN201720196241.7U 2017-03-02 2017-03-02 锅盖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125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6241.7U CN207125641U (zh) 2017-03-02 2017-03-02 锅盖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6241.7U CN207125641U (zh) 2017-03-02 2017-03-02 锅盖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5641U true CN207125641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6241.7U Active CN207125641U (zh) 2017-03-02 2017-03-02 锅盖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5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13137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multi-cell water sink
CN207125641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6213832U (zh) 烹饪器具
CN206166611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6979337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6979338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6062886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1022271U (zh) 一种铁锅的复合式锅底
CN206354875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5994277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5994281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3647064U (zh) 压力锅的外锅及压力锅
CN206080222U (zh) 锅具
CN204970827U (zh) 电压力锅和用于电压力锅的内锅
CN205994279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1414682Y (zh) 环保卫生节能的搪瓷不锈精美组合炒锅
CN209260976U (zh) 高强度金属铝蜂窝卫生间隔断
CN205994278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5338613U (zh) 一种仿压铸压盖式压力锅
CN217365433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994253U (zh) 上盖及烹饪器具
CN217090371U (zh) 一种电饭锅内胆及电饭锅
CN205810529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油箱
CN201911860U (zh) 带把的多层金属复合锅
CN218246701U (zh) 一种钛内胆与不锈钢外胆复合的双层器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