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2367U -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2367U
CN207122367U CN201720462161.1U CN201720462161U CN207122367U CN 207122367 U CN207122367 U CN 207122367U CN 201720462161 U CN201720462161 U CN 201720462161U CN 207122367 U CN207122367 U CN 207122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ace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pipe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21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hunder ra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oling Foundry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oling Foundry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oling Foundry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21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2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2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23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示了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包括本体,还包括,气缸部件,与所述本体相连接,且内部中空;第二端面,与所述气缸部件相邻,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轴承部件通过支撑座支撑,并在气缸部件中做功,通过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别通入气体和油到气缸中,经过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过程为一个工作循环,且在气缸部件设有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持平,即在同一平面内,减少砂眼的产生,降低渗油的概率,从而降低损失。同时,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内燃机的整体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内燃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优良的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是产生技术经济效果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动力性与经济性将发生变化,内燃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就是用来衡量内燃机在持续的负荷运转中,工作性能的可靠程度与耐久程度的。
一般内燃机中分为四个历程,第一,进气。化油器式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再吸入气缸。进气行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力以下,即在气缸内造成真空吸力。这样,可燃混合气便经进气管道和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第二,压缩。为使吸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即需要有压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全部关闭,曲轴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称为压缩行程。第三,做功。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旧关闭。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即发出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被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能,因此,燃气的压力和温度迅速增加,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约为3-5Mpa,相应的温度则为 2200-2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能,除了用于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而外,其余即用于对外作功。第四,排气。可燃混合气燃烧后生成的废气,必须从气缸中排除,以便进行下一个进气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包括本体,还包括,气缸部件,与所述本体相连接,且内部中空;第二端面,与所述气缸部件相邻,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一端面,其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立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端,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两者以平滑的曲线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面还包括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贯穿于所述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一孔相连接,包括第四孔,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孔,且所述第四孔为通孔;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二孔相连接,包括第五孔,其套设于所述第二孔,且所述第五孔为通孔;第三支座,与所述第三孔相连接,包括第六孔,其套设于所述第三孔,且所述第六孔为通孔。第四支座,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七孔,且所述第七孔为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缸部件包括,第一缸体,包括第九孔,所述第九孔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互垂直;第二缸体,包括第十孔,所述第十孔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互垂直;其中,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两者中心线所在平面相交。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轴承部件,包括,曲轴轴件,放置于所述第四孔内,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凸轮轴件,放置于所述第五孔内,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五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凸轮轴件,放置于所述第六孔内,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六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本体包括管件,其包括,第一管件,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的下方,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分支内;第二管件,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下方,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分支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设有定位盲孔,分别将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与相对应的壳盖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轴承部件通过支撑座支撑,并在气缸部件中做功,通过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别通入气体和油到气缸中,经过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过程为一个工作循环,且在气缸部件设有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持平,即在同一平面内,减少砂眼的产生,降低渗油的概率,从而降低损失。同时,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内燃机的整体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内燃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从第二端面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从第一端面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的另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飞轮端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参照图1和图2,其主体包括本体S、气缸部件100、第一端面200、第二端面400和支撑座300。其中,本体S与气缸部件100、第一端面200和第二端面400相连接,支撑座 300分别与第一端面200和第二端面400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端面200 和第二端面400相对立设置在本体S的相对立的两个端面。其中,参照图1,气缸部件100上包括第三面103和第四面104,为了起模,在本体S上设有搭子,搭子所在的面为第三面103,搭子中间设有凹角,其所在面为第四面104,而又由于其面积过小,造型起模砂容易带坏,造成铸件砂眼,加之此处壁薄,产品设计时壁厚为6-7mm,很容易渗油而导致铸件报废。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增加第四面104,使其与第三面103在同一平面。参照图3,第一端面200包括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连接时,通常采用“R角”型连接,而使用“R角”型将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连接后,铸件在搬运或者清理过程中容易造成断裂等现象,而造成断裂后会影响第一端面200的美观且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牢固性。因此,鉴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连接方式变为:“以平滑的曲线连接”,这里“平滑的曲线”的意思是:不出现“R角”中凹进去的部分,将“R角”改成斜面,如此,使得在搬运或清理时不会造成断裂或者裂纹,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将裂纹废品率降为0。通过支撑座300放置推动件,推动件连接活塞,通过气缸部件100,活塞往复运动做功完成工作循环。
较佳的,参照图2和图4,气缸部件100包括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其中,第一缸体101包括第九孔101a,第九孔101a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端面200相互垂直,第二缸体102包括第十孔102a(与第九孔101a类似,未在图中示出),第十孔102a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端面200相互垂直。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两者中心线所在平面相交。
参照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端面200包括第一孔203、第二孔204和第三孔205,支撑座300包括第一支座301、第二支座302、第三支座303和第四支座304。具体实施方案为:参照图5,第一孔203和第二孔204贯穿第一端面200和第二端面400,并且贯穿于本体S,第三孔205也为通孔。参照图6,第二支座302与第二孔204 相连接,第二支座302包括第五孔302a,第五孔302a套设于第二孔204,且第五孔302a为通孔。与此类似的,第一支座301与第一孔203相连接,在第一支座301上包括第四孔301a,第四孔301a套设于第一孔203,且第四孔301a为通孔。第三支座303与第三孔205相连接,第三支座303包括第六孔303a,第六孔303a套设于第三孔205,且第六孔303a为通孔。第四支座304包括第一分支 304a和第二分支304b,以及第七孔304c,第七孔304c与第四孔301a、第五孔 302a一样,为通孔。其中,第四孔301a、第六孔303a和第七孔304c均未在图中表示出来,其结构第五孔302a类似。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内燃机还包括轴承部件500,轴承部件500包括曲轴轴件501、第一凸轮轴件502和第二凸轮轴件503。实施方案:曲轴轴件501放置在第四孔301a内,曲轴轴件501 中心轴线与第四孔301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支座301为曲轴轴件 501提供支撑。第一凸轮轴件502放置在第五孔302a内,第一凸轮轴件502的中心轴线与第五孔302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支座302为第一凸轮轴件502提供支撑。第二凸轮轴件503放置在第六孔303a内,第二凸轮轴件503 中心轴线与第六孔303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三支座303为第二凸轮轴件503提供支撑。较佳的,曲轴轴件501与活塞相连接,在气缸部件100内往复运动做功。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内燃机还包括管件600,管件600包括第一管件601、第二管件602。实施方案为:第一管件601放置在第一缸体101的下方,且套设于第一分支304a 内,第一管件601是排气进气管,将气体通入第一管件601中后,并分别通入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排气的性质与进气一样,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轮轴件502相应的推杆控制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中的曲轴轴件 501,而曲轴轴件501控制第一管件601的气门开闭。第二管件602放置在第二缸体102的下方,且套设于第二分支304b内。第二管件602是供油管,油通过第二管件602通入至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内部,较佳的,在第二凸轮轴件503上方安装高压喷油泵,并通过第二凸轮轴件503相对应的供油推杆控制高压喷油泵。其中,第一管件601和第二管件602是排气进气管,将气体通入第一管件601和第二管件602中后,并分别通入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排气时与进气是一样。
具体地,其内燃机的主体包括本体S、气缸部件100、第一端面200、支撑座300、轴承部件500、管件600和第二端面400本体S与气缸部件100、第一端面200相连接,支撑座300与第一端面200相连接,第一端面200包括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连接时,采用平滑的曲线相连接,使得在搬运或清理时不会造成断裂或者裂纹,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将裂纹废品率降为0。气缸部件100上包括第三面103和第四面104,为了起模,在本体S上设有搭子,搭子所在的面为第三面103,搭子中间设有凹角,其所在面为第四面104,而又由于其面积过小,造型起模砂容易带坏,造成铸件砂眼,加之此处壁薄,产品设计时壁厚为6-7mm,很容易渗油而导致铸件报废。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增加第四面104,使其与第三面103在同一平面。第二端面400与第一端面200相对立设置在本体S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未在图中示出第二端面400,通过第二端面400放置飞轮,通过第一端面200放置飞轮。通过支撑座300放置推动件,推动件连接活塞,通过气缸部件100,活塞往复运动做功完成工作循环。
第一端面200包括第一孔203、第二孔204和第三孔205,支撑座300包括第一支座301、第二支座302、第三支座303和第四支座304。第二端面700和第一端面200相对立设置在本体S的两个面。第一孔203和第二孔204贯穿第一端面200,并且贯穿于本体S,第三孔205为通孔。第一支座301与第一孔 203相连接,在第一支座301上包括第四孔301a,第四孔301a套设于第一孔203,且第四孔301a为通孔。与此类似的,第二支座302与第二孔204相连接,第二支座302包括第五孔302a,第五孔302a套设于第二孔204,且第五孔302a为通孔。第三支座303与第三孔205相连接,第三支座303包括第六孔303a,第六孔303a套设于第三孔205,且第六孔303a为通孔。第四支座304包括第一分支 304a和第二分支304b,以及第七孔304c,第七孔304c为通孔。
内燃机还包括轴承部件500,轴承部件500包括曲轴轴件501、第一凸轮轴件502和第二凸轮轴件503。其中,曲轴轴件501放置在第四孔301a内,曲轴轴件501中心轴线与第四孔301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支座301为曲轴轴件501提供支撑。第一凸轮轴件502放置在第五孔302a内,第一凸轮轴件 502的中心轴线与第五孔302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支座302为第一凸轮轴件502提供支撑。第二凸轮轴件503放置在第六孔303a内,第二凸轮轴件503中心轴线与第六孔303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三支座303为第二凸轮轴件503提供支撑。较佳的,曲轴轴件501与活塞相连接,在气缸部件100 内往复运动做功。
内燃机还包括管件600,管件600包括第一管件601、第二管件602和第三管件603。做功过程分为四大步,分别为: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其中,通过第一凸轮轴件502相应的推杆控制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中的曲轴轴件501,而曲轴轴件501控制第一管件601的气门开闭。第二管件602 放置在第二缸体102的下方,且套设于第二分支304b内,第二管件602是供油管,油通过第二管件602通入至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内部,较佳的,在第二凸轮轴件503上方安装高压喷油泵,并通过第二凸轮轴件503相对应的供油推杆控制高压喷油泵。当曲轴轴件501上的活塞在上止点前某一规定曲柄转角时,控制第一管件601的气门打开,可燃汇合气体被吸入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当活塞由上止点往下止点运动时,第一管件601某一点规定的曲轴转角时,控制第一管件601的气门关闭,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通过气体,此时完成第一步。活塞从下止点往上止点运动,此时不排气也不进气,此时第一缸体101和第二缸体102的可燃混合气体开始被压缩。在压缩过程中,当活塞向上行至上止点前,火花塞电极间发出火花,将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点燃,燃烧的可燃混合气使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活塞在此高温高压作用下,再由上止点想下止点运动,且通过曲轴连杆使曲轴轴件501旋转而做有用功。最后,在燃烧膨胀后,活塞行至下止点前某一规定曲轴转角时,第一管件601开启,废气通过第一管件601开始排出,此时曲轴轴件501仍在继续旋转,并推动活塞再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将废气推出气缸。
较佳的,在第一端面200和第二端面400上设有定位盲孔,通过定位盲孔将第一端面200和前盖板、第二端面400和后盖板相连接。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包括本体(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缸部件(100),与所述本体(S)相连接,且内部中空,包括第三面(103)和第四面(104),所述第三面(103)和所述第四面(104)在同一平面上;
第二端面(400),与所述气缸部件(100)相邻;以及,
支撑座(300),与所述第二端面(400)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面(200),其与所述第二端面(400)相对立设置在所述本体(S)的两端,包括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两者以平滑的曲线相连接;
所述第一端面(200)还包括,第一孔(203)、第二孔(204)和第三孔(205),所述第一孔(203)、所述第二孔(204)和所述第三孔(205)贯穿所述第一端面(200)和第二端面(400),且贯穿于所述本体(S)。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00),包括,
第一支座(301),与所述第一孔(203)相连接,包括第四孔(301a),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孔(203),且所述第四孔(301a)为通孔;
第二支座(302),与所述第二孔(204)相连接,包括第五孔(302a),其套设于所述第二孔(204),且所述第五孔(302a)为通孔;
第三支座(303),与所述第三孔(205)相连接,包括第六孔(303a),其套设于所述第三孔(205),且所述第六孔(303a)为通孔;
第四支座(304),包括第一分支(304a)、第二分支(304b)和第七孔(304c),且所述第七孔(304c)为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部件(100)包括,
第一缸体(101),包括第九孔(101a),所述第九孔(101a)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端面(200)相互垂直;
第二缸体(102),包括第十孔(102a),所述第十孔(102a)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端面(200)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缸体(101)和所述第二缸体(10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两者中心线所在平面相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部件(500),包括,
曲轴轴件(501),放置于所述第四孔(301a)内,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孔(301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第一凸轮轴件(502),放置于所述第五孔(302a)内,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五孔(302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凸轮轴件(503),放置于所述第六孔(303a)内,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六孔(303a)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S)包括管件(600),其包括,
第一管件(601),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101)的下方,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分支(304a)内;
第二管件(602),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102)的下方,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分支(304b)内。
7.如权利要求2、3、5或6任一所述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200)和所述第二端面(400)设有定位盲孔,分别将所述第一端面(200)和所述第二端面(400)与相对应的壳盖相连接。
CN201720462161.1U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2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2161.1U CN207122367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2161.1U CN207122367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2367U true CN207122367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1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216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2367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2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5266A (zh) 混合动力发动机
CN105275586A (zh) 一种二冲程双缸发动机
CN207122367U (zh) 一种具有飞轮端的内燃机
CN101608569A (zh) 缸外压缩可变冲程发动机
CN207145067U (zh) 一种具有齿轮端的内燃机
CN201588694U (zh) 连续可变容积压缩比发动机
CN104454158A (zh) 可变冲程气动内燃混合动力发动机及其运行方法
CN201502406U (zh) 压缩空气发动机
WO2013120286A1 (zh) 增压发动机
CN208089368U (zh) 一种喷水排气门
CN103174507A (zh) 一种可增加膨胀行程的内燃机
CN206972368U (zh) 一种立式单缸柴油机组
CN216788547U (zh) 一种分缸循环内燃机
CN2663671Y (zh) 内燃机增氧密闭气缸
CN203570426U (zh) 一种发动机
CN2620767Y (zh) 增加刚度的多缸柴油机湿式气缸体
CN102168613B (zh) 万能燃料发动机
CN202325845U (zh) 一种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CN202718753U (zh) 一种发动机
CN218760125U (zh) 一种新型二冲程内燃机
CN201461071U (zh) 直喷式压缩空气燃油混合动力发动机
CN103184931A (zh) 独立式可控进排气二冲程(可变四冲程)内燃机系统
CN1651733A (zh) 凸轮传动式四冲程发动机
CN2568829Y (zh) 一种恒压式柴油机增压器
CN2413032Y (zh) 二、四行程组合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5

Address after: 211111 1 1 of Ai Ling Road, Mau Ling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Nanjing thunder ra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111 88 of Ai Ling Road, Mau Ling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moling Foundry Factor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