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0711U -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0711U
CN207120711U CN201721063552.2U CN201721063552U CN207120711U CN 207120711 U CN207120711 U CN 207120711U CN 201721063552 U CN201721063552 U CN 201721063552U CN 207120711 U CN207120711 U CN 207120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guide pillar
track
installed part
fixed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35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希若
闫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Neusoft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10635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0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0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0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改变了主机的安装方式,能够在保证安装可靠性的同时简化安装工序。本实用新型包括车端固定架和设于所述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的导柱,所述车端固定架设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轨道和用于容纳所述主机的容纳腔,所述导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轨道由前至后延伸,并对所述导柱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以实现所述主机的上下和左右定位,所述主机和所述车端固定架前后卡接定位。主机在由前至后推入车端固定架的过程中,通过对导柱的弹性挤压和与车端固定架的卡接即可实现主机的可靠定位,使得安装更为简单便利,不需要任何辅助件,无需打钉,简化了结构,节省了零件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多采用螺丝固定,或者采用螺丝与导柱或卡子等配合使用来完成固定。特别是大尺寸和重量大的主机,用螺丝来保证安装强度是必不可少的。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主体安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图1所示的主机安装方式安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所示,为实现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1’的安装,现有技术中设有车端固定架2’,以长方体状的主机1’为例,该车端固定架2’具体设有方形的安装槽3’,该安装槽3’的两侧设有滑轨4’,主机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与滑轨4’滑动配合的导柱5’。安装时,主机1’以其导柱5’沿滑轨4’向内滑动而进入安装槽3’内。主机1’的前端在左右两侧还设有金属支架6’,该金属支架6’开设有连接孔,车端固定架2’也在与金属支架6’对应的位置设有端板,并在端板上开设有与金属支架6’对应的连接孔;当主机1’进入安装槽3’内后,以螺丝依次穿过金属支架6’和端板上的连接孔,实现主机1’在前后方向的定位。
如图2所示,导柱5’与滑轨4’仅仅在上方存在较小量的干涉G,而在左右方向具有较大的安装间隙D;同时,该导柱5’为金属或塑料硬性材质,因此,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结构上,导柱5’都只能实现主机1’尾端在上下方向的限位,无左右限位,且上下方向的限位不稳定。这样的固定形式无法实现主机1’的可靠定位,必须要依靠前面的金属支架6’通过螺丝固定,进而保证主机1’固定的整体强度,此时,无法简化前后方向的定位方式。
但是,采用螺丝安装的方法会导致组装工序多,作业时间长,同时也会增加返工以及售后维修时的拆卸难度,相应地增加了成本。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以便在保证安装可靠性的同时简化安装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改变了主机的安装方式,能够在保证安装可靠性的同时简化安装工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安装件,包括车端固定架和设于所述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的导柱,所述车端固定架设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轨道和用于容纳所述主机的容纳腔,所述导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轨道由前至后延伸,并对所述导柱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以实现所述主机的上下和左右定位,所述主机和所述车端固定架前后卡接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安装件,轨道由前至后延伸,安装时,导柱沿轨道由前至后运动,以便将主机向后推送入车端固定架的容纳腔中;与此同时,导柱采用有弹性材料制成,轨道对导柱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以实现主机的上下和左右定位;由于主机能够实现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可靠定位,在主机由前至后推入容纳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车端固定架卡接的方式实现前后定位。
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安装件,主机在由前至后推入车端固定架的过程中,通过对导柱的弹性挤压和与车端固定架的卡接即可实现主机的可靠定位,使得安装更为简单便利;尤其是,与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螺钉辅助定位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安装件不需要任何辅助件,无需打钉,不仅提高了安装便捷性,还简化了结构,节省了零件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轨道处于所述容纳腔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机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以上所述导柱,且处于同侧的各所述导柱由前至后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柱呈左右方向开口的U型,并以其开口端与所述主机固定连接,以其封闭端伸入所述轨道。
可选地,所述轨道以其侧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容纳腔突出,以向内抵压所述导柱,进而实现所述主机的左右定位。
可选地,所述轨道在与所述导柱对应的位置以其侧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容纳腔突出而形成定位部,以便在所述主机置入所述容纳腔内安装到位后,以所述定位部向内抵压所述导柱,进而实现所述主机的左右定位。
可选地,所述轨道的上下尺寸小于所述导柱的封闭端的上下尺寸,以上下压紧所述导柱而实现所述主机的上下定位。
可选地,所述车端固定架设有卡接位,所述主机设有与所述卡接位前后卡接的弹片。
可选地,所述卡接位为设于所述容纳腔侧壁的凹槽,所述弹片设于所述主机的左右两侧,并在所述主机由前至后推入所述容纳腔时自动弹入所述凹槽内而与所述凹槽前后卡接。
可选地,所述弹片的前端设有锯齿状的头部,用于限制所述弹片脱出所述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包括主机和将所述主机安装于车体的主机安装件,所述主机安装件为上述的主机安装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主体安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图1所示的主机2安装方式安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安装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组装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主机安装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主机2的局部示意图。
图1-图2中:
主机1’、车端固定架2’、安装槽3’、滑轨4’、导柱5’、金属支架6’;
图3-图5中:
车端固定架1、主机2、导柱3、轨道4、容纳腔5、定位部6、卡接位7、弹片8、头部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改变了主机的安装方式,能够在保证安装可靠性的同时简化安装工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上下、左右和前后以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状态为参照,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垂直指向地面的方向为下,垂直背离地面的方向为上;以车辆的行驶方向为前,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水平面内,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沿车辆的行驶方向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后。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安装件,包括车端固定架1和设于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2的导柱3,其中,车端固定架1设有用于容纳主机2的容纳腔5以及与导柱3配合的轨道4,该轨道4由前至后延伸,导柱3沿轨道4由前至后运动,将主机2推入车端固定架1的容纳腔5内;与此同时,导柱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轨道4能够对导柱3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实现对主机2的上下和左右定位;在主机2推入容纳腔5后,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实现与车端固定架1在前后方向的定位。
与现有技术中主机2的安装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轨道4由前至后延伸,且导柱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通过轨道4对导柱3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以实现主机2的上下和左右定位;在外力的推动下,导柱3引导主机2由前至后运动,以送入车端固定架1的容纳腔5内,当主机2推送到位后,采用卡接的形式与车端固定架1前后定位。正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4对导柱3的挤压实现了主机2在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可靠定位,使得主机2可以仅采用卡接的形式与车端固定架1在前后方向定位,从而满足主机2对整体固定强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安装件,导柱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轨道4由前至后延伸,并对导柱3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此时,导柱3的前后方向自由,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推动导柱3沿轨道4在前后方向运动,进而将主机2推入车端固定架1的容纳腔5内,在主机2推动到位后通过卡接实现主机2与车端固定架1的前后定位。一方面,只需推动导柱3沿轨道4在前后方向运动即可实现主机2的安装,操作简单便捷;另一方面,通过轨道4对导柱3的挤压在整个主机2的安装过程中始终保持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可靠定位,在主机2推动到位后,自动与车端固定架1在前后方向卡接到位,无需打钉、钻螺钉等操作,节省了安装时间和辅助安装的零部件,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再者,导柱3沿轨道4在前后方向运动就可以实现主机2的安装定位,在安装过程中,轨道4可以对主机2的安装进行导向,以提高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导柱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且轨道4与导柱3采用了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配合,使得主机2能够实现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可靠定位,正是由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定位可靠性高,才使得主机2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实现前后方向的定位,达到了提高安装便捷性和安装效率的目的。
如图3所示,轨道4处于容纳腔5的左右两侧,主机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以上的导柱3,并且,处于同一侧的导柱3由前至后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以单侧设置两个导柱3为例,两个导柱3分别处于靠近主机2前端和后端的位置,以有效分担主机2的重量,提高安装时轨道4对主机2的导向稳定性;尤其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4对导柱3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实现主机2的上下和左右定位,导柱3在前后方向间隔分布时,轨道4对导柱3的作用力也能够在前后方向分布,以使得主机2的前端和后端均能够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得到可靠定位;并且,轨道4处于容纳腔5的左右两侧,处于左侧的轨道4对导柱3施加向右的挤压力,处于右侧的轨道4对导柱3施加向左的挤压力即可实现主机2在左右方向的可靠定位,单侧轨道4无需从左右两侧挤压导柱3,简化了轨道4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导柱3可以呈左右方向开口的U型,该U型的导柱3可以其开口端与主机2固定连接,其封闭端伸入轨道4内,此时,封闭端的端面与轨道4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抵接,以实现左右方向的定位;该U型的两侧壁处于上下方向,并分别与轨道4的上壁和下壁抵接,以实现上下方向的定位。当导柱3设置为U型时,相应的,轨道4也可以设置为U型,轨道4处于左侧的部分形成开口向右的U型槽状结构,处于右侧的部分形成开口向左的U型槽状结构,以便与左右两侧的导柱3相配合。
这种U型结构的导柱3,其两侧壁处于上下方向,在左右方向有一定的延展距离,使得轨道4对导柱3在上下方向施加的挤压力在左右方向存在一定的作用距离,以提高主机2在上下方向的定位稳定;同时,该U型结构的导柱3在前后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轨道4对导柱3的上下挤压力和左右挤压力均在前后方向具有一定的作用距离,以保证主机2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得到有效定位。
如图4所示,为实现轨道4对导柱3在左右方向的定位,轨道4可以其侧壁的中部朝向容纳腔5突出,形成突出部,并以该突出部向内抵压导柱3,进而实现主机2的左右定位。
本文所述的内外以主机2的中轴线为参照,靠近主机2中轴线的方向为内,远离主机2中轴线的方向为外。
具体而言,形成于轨道4的左侧壁的突出部为向右突出,以朝向右侧向内抵压主机2,形成于轨道4的右侧壁的突出部为向左突出,以朝向左侧向内抵压主机2,轨道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共同作用,实现主机2的左右定位。
轨道4以其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中部向内突出形成突出部,并以该突出部形成左右方向的作用部,进而作用于导柱3,一方面,轨道4通过中部突出部作用于导柱3,实现左右方向的定位,另一方面,轨道4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成导柱3的变形空间,并且给予导柱3较小的运动自由度,以使得导柱3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轨道4由前至后运动。
具体而言,在前后方向,轨道4可以仅仅在与导柱3相对应的位置以其侧壁的中部朝向容纳腔5突出而形成定位部6,在述主机2置入容纳腔5内安装到位后,以定位部6向内抵压导柱3,进而实现主机2的左右定位。此时,轨道4可以仅仅在与导柱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定位部6,而无需轨道4的中部在整个前后方向上均向内突出,简化了轨道4的加工工艺。而且,由于轨道4的前后方向仅部分突出形成定位部6,降低了安装过程中轨道4对导柱3的作用力,在保证定位可靠性的同时使得安装更为省时省力。
更为具体地,轨道4的上下尺寸小于导柱3的封闭端的上下尺寸,以上下压紧导柱3,实现主机2的上下定位。当轨道4和导柱3均设置为U型时,所谓上下方向的尺寸具体可以为U型的口径。采用这种尺寸设置,使得轨道4由上下两侧挤压导柱3,使得导柱3在上下方向发生挤压变形,以通过这种挤压变形实现主机2的上下定位,如图4所示。
与此同时,处于轨道4左侧的突出部和处于轨道4右侧的突出部之间的左右距离,小于左右两侧的导柱3之间的距离,以左右压紧导柱3,使得导柱3在左右方向产生变形,并通过这种变形实现主机2在左右方向的定位,如图4所示。
为实现对左右两侧导柱3的挤压变形,处于主机2左右两侧的导柱3可以关于主机2左右对称设置,同时,轨道4可以关于主机2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以使得左右两侧的挤压力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处于左右方向。
为便于描述,图4中采用空心箭头表示导柱3的变形方向。
在上述基础上,为实现主机2与车端固定架1的前后卡接定位,车端固定架1可以设有卡接位7,主机2设有与卡接位7相配合的弹片8,该弹片8与卡接位7在前后方向卡接定位。
基于上述导柱3和轨道4,主机2可以得到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完全限位,使得前后方向的定位单纯依靠弹片8的卡接即可得以实现。
该弹片8具体可以为金属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以卡入卡接位7内进行定位。详细地,当主机2推送到位后,弹片8自动卡入卡接位7内,实现主机2的前后定位。
该卡接位7具体可以为凹槽,设于容纳腔5左右两侧的侧壁,主机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弹片8,在主机2由前至后推入容纳腔5时,弹片8自动弹入与各自对应的凹槽内,进而与凹槽实现前后卡接。
如图5所示,凹槽可以为前后狭长的槽,弹片8也可设置为前后狭长的条状结构,并通过弹片8的前后两端实现与凹槽的卡接定位,将弹片8限定在凹槽内。
更为详细地,弹片8的前端可以设置锯齿状的头部9,通过该头部9实现卡接,限定主机2的前后运动,使得主机2保持在容纳腔5中无法脱离。以弹片8与头部9相对的另一端定义为其尾部,则当主机2由前至后推入容纳腔5时,弹片8的尾部首先与凹槽接触,并因失去容纳腔5的侧壁挤压力作用而弹入凹槽内;随着主机2的继续推入,弹片8沿凹槽向后运动,直至弹片8的尾部与凹槽的后端面抵接,弹片8的头部9也进入凹槽内,并以其头部9与凹槽的前端面抵接,实现弹片8与凹槽在前后方向的卡接,进而实现主机2的前后定位。
为实现弹片8的自动弹入,弹片8的尾部可以设置为略向外翘起,以便在到达凹槽的位置后自动弹弹入凹槽内,并且,这种弹片8结构形式使得弹片8具有预变形,能够通过这种预变形缓冲安装时的作用力,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本文所述的前是指容纳腔5的开口方向。主机2安装时,由容纳腔5的前端开口接入,然后向后推动而进入容纳腔5中,在主机2安装完成后,主机2的使用界面即处于前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包括主机2和上述的主机安装件,主机安装件用于将主机2安装于车体,形成车载多媒体设备。鉴于车载多媒体设备包含的部件较多,各部件的结构较为复杂,此处仅对其主机安装件进行说明,其它部分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车载多媒体设备的结构形式多样,只要具有主机2并能够随车运行的多媒体设备都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多媒体设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安装件,包括车端固定架(1)和设于所述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主机(2)的导柱(3),所述车端固定架(1)设有与所述导柱(3)配合的轨道(4)和用于容纳所述主机(2)的容纳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轨道(4)由前至后延伸,并对所述导柱(3)施加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挤压力,以实现所述主机(2)的上下和左右定位,所述主机(2)和所述车端固定架(1)前后卡接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处于所述容纳腔(5)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机(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以上所述导柱(3),且处于同侧的各所述导柱(3)由前至后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呈左右方向开口的U型,并以其开口端与所述主机(2)固定连接,以其封闭端伸入所述轨道(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以其侧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容纳腔(5)突出,以向内抵压所述导柱(3),进而实现所述主机(2)的左右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在与所述导柱(3)对应的位置以其侧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容纳腔(5)突出而形成定位部(6),以便在所述主机(2)置入所述容纳腔(5)内安装到位后,以所述定位部(6)向内抵压所述导柱(3),进而实现所述主机(2)的左右定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的上下尺寸小于所述导柱(3)的封闭端的上下尺寸,以上下压紧所述导柱(3)而实现所述主机(2)的上下定位。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端固定架(1)设有卡接位(7),所述主机(2)设有与所述卡接位(7)前后卡接的弹片(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位(7)为设于所述容纳腔(5)侧壁的凹槽,所述弹片(8)设于所述主机(2)的左右两侧,并在所述主机(2)由前至后推入所述容纳腔(5)时自动弹入所述凹槽内而与所述凹槽前后卡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8)的前端设有锯齿状的头部(9),用于限制所述弹片(8)脱出所述凹槽。
10.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包括主机(2)和将所述主机(2)安装于车体的主机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安装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机安装件。
CN201721063552.2U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Active CN207120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3552.2U CN207120711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3552.2U CN207120711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0711U true CN207120711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1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3552.2U Active CN207120711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07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965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设备的电源容置模块
CN116800289A (zh) * 2023-08-28 2023-09-22 四川科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视频传输设备及其传输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965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设备的电源容置模块
CN116800289A (zh) * 2023-08-28 2023-09-22 四川科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视频传输设备及其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20711U (zh) 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及其主机安装件
CN201766193U (zh) 具有磁力连接器的车载电子产品及其安装支架
CN205704276U (zh) 机器人管线包
CN201824980U (zh) 一种保险杠安装装置
CN105235690A (zh) 轨道车辆电气柜围板安装方法
CN205344793U (zh) 一种用于车辆保险杠的安装支架
CN205131242U (zh) 轨道车辆电气柜围板快速安装结构
CN106341003B (zh) 一种自动插卡簧系统
CN209757007U (zh) 车门用调光玻璃的线束布置结构
CN210514602U (zh) 一种电能表校验台
CN210729950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的涂装治具
CN213125913U (zh) 组件快捷安装柔性支架光伏装置
CN207916979U (zh) 一种轮罩组件及车辆
CN211728159U (zh) 一种行李架纵梁总成组立装置
CN216268816U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机构
CN219705188U (zh) 巡检机器人
CN220753888U (zh) 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车线束结构
CN214985366U (zh) 一种矿车碰头调节装置
CN204055798U (zh) 一种铁路客车电动门拖链安装机构
CN107558832B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锁紧装置的支持组件
CN218316613U (zh) 一种洗车机用防变形门架
CN207697627U (zh) 外后视镜安装预定位结构及汽车
CN216406335U (zh) 平面移动载车板限位装置
CN215850694U (zh) 一种驾驶室门洞密封条
CN220701206U (zh) 仪表板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