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8816U -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18816U
CN207118816U CN201720201339.7U CN201720201339U CN207118816U CN 207118816 U CN207118816 U CN 207118816U CN 201720201339 U CN201720201339 U CN 201720201339U CN 207118816 U CN207118816 U CN 207118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magnet coil
switch
cooking apparatus
val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01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镇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013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18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18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18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组件和烹饪器具,阀组件包括:排气阀芯、阀体、电磁线圈和电流转换电路;阀体设置在排气阀芯上且依自重封盖于排气阀芯顶部的排气口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永磁部;电磁线圈位于阀体的下方;电流转换电路与电磁线圈的两端相连接,为电磁线圈供电并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通过设置电流转换电路,实现对电磁线圈中电流方向的控制,控制方式简便,转换方式灵活,并且可通过控制通入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吸力或斥力的大小,使得对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更加精确,有效地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智能电压力锅只能单向进行压力调整,一般为减压调节,而无法实现增压调节,该种只能电压力锅极大地限制的电压力锅的使用范围,严重影响了用户对电压力锅的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阀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阀组件,阀组件包括:排气阀芯、阀体、电磁线圈和电流转换电路;阀体设置在排气阀芯上且依自重封盖于排气阀芯顶部的排气口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永磁部;电磁线圈位于阀体的下方;电流转换电路与电磁线圈的两端相连接,为电磁线圈供电并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组件,通过在在排气阀芯的排气口处设置阀体,在阀体底部设置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由电流转换电路控制,当电磁线圈中通过一个预定方向的电流时,电磁线圈对阀体底部的永磁部产生一个斥力,以将阀体顶起,实现对烹饪器具的排气,减小烹饪器具内部的压力,当电磁线圈中通过一个与预定方向的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时,电磁线圈对阀体产生一个吸力,相当于增加了将阀体推起所需要的力,既增加了烹饪器具内部的最高压力;该结构即可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减压也可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加压,使得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通过设置电流转换电路,实现对电磁线圈中电流方向的控制,控制方式简便,转换方式灵活,并且可通过控制通入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吸力或斥力的大小,使得对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更加精确,有效地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阀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组件还包括:外壳,外壳位于阀体的下方,包覆在电磁线圈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磁线圈外侧设置外壳,可起到对电磁线圈的保护作用,防止电磁线圈因高温水蒸气而被腐蚀,避免了电磁线圈之间击穿或短路,有效地延长了电磁线圈的寿命,确保烹饪器具工作的稳定性。外壳为可被磁性吸附的金属制成,以防止在烹饪器具未使用时阀体滑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磁线圈与电流转换电路通过线路控制板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线路控制板控制电流转换电路,以实现电磁线圈中电流方向的转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流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依次串联,电磁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公共端连接,电磁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公共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开关与第四开关闭合,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断开,电磁线圈通过第一方向的电流,当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闭合,第一开关与第四开关断开时,电磁线圈中通过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电流,通过该电流转换电路实现电磁线圈对阀体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的改变,进而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增压及减压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吸收电路,吸收电路与电磁线圈并联,用于吸收电流方向切换时所产生的尖峰能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吸收电路吸收电流方向切换时所产生的尖峰能量,确保了烹饪器具工作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吸收电路为电容或一对串联的稳压二极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吸收电路设置为电容或一对串联的稳压二极管,可有效地确保该电路吸收尖峰能量的能力,并且该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有效地提高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开关为第一三极管;第二开关为第二三极管;第三开关为第三三极管;第四开关为第四三极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设置为三极管,可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同时,确保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包括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控制端口;其中,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相连接;电磁线圈的第一端与电磁线圈的第二端可互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控制端口为低电平,第二控制端口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为第二方向,当第一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二控制端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电路可实现使用单片机来控制电流转换电路转换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提升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七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相连接;第八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连接,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控制端口均为高电平时,第七三极管与第八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通过设置第七三极管与第八三极管有效地防止当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均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同时导通而造成的电源短路,有效地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阀组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阀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受吸力的阀体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受斥力的阀体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实现自动控制的电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实现自动控制的电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实现自动控制的电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实现自动控制的电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阀体,104电磁线圈,106线路控制板,108第一开关,110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4第四开关,116吸收电路,118电源,120排气阀芯,202第一三极管,204第二三极管,206第三三极管,208第四三极管,210第五三极管,212第六三极管,214第七三极管,216第八三极管,218第二控制端口,220第一控制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组件,阀组件包括:排气阀芯120、阀体102、电磁线圈104 和电流转换电路;阀体102设置在排气阀芯120上且依自重封盖于排气阀芯120顶部的排气口处,阀体102上设置有永磁部;电磁线圈104位于阀体102的下方;电流转换电路与电磁线圈104的两端相连接,为电磁线圈 104供电并控制电磁线圈104的电流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组件通过在在排气阀芯120的排气口处设置阀体102,在阀体102底部设置电磁线圈104,电磁线圈104中的电流方向由电流转换电路控制,如图2b所示,当电磁线圈104中通过一个预定方向的电流时,电磁线圈104对阀体102底部的永磁部产生一个斥力,以将阀体102顶起,实现对烹饪器具的排气,减小烹饪器具内部的压力,如图2a所示,当电磁线圈104中通过一个与预定方向的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时,电磁线圈104对阀体102产生一个吸力,相当于增加了将阀体102推起所需要的力,既增加了烹饪器具内部的最高压力;该结构即可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减压也可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加压,使得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电流转换电路,实现对电磁线圈 104中电流方向的控制,控制方式简便,转换方式灵活,并且可通过控制通入电磁线圈104中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吸力或斥力的大小,使得对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更加精确,有效地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阀组件还包括:外壳,外壳位于阀体的下方,包覆在电磁线圈104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电磁线圈104外侧设置外壳,可起到对电磁线圈104的保护作用,防止电磁线圈104因高温水蒸气而被腐蚀,避免了电磁线圈104之间击穿或短路,有效地延长了电磁线圈104的寿命,确保烹饪器具工作的稳定性。外壳为可被磁性吸附的金属制成,以防止在烹饪器具未使用时阀体102滑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a至图3所示,电磁线圈104与电流转换电路通过线路控制板106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线路控制板106控制电流转换电路,以实现电磁线圈 104中电流方向的转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电流转换电路包括:电源118、第一开关108、第二开关110、第三开关112和第四开关114;其中,电源118、第一开关108、第二开关110、第三开关112和第四开关114依次串联,电磁线圈104的一端与第一开关108和第二开关110的公共端连接,电磁线圈104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112和第四开关 11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开关110和第三开关112的公共端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108与第四开关114闭合,第二开关110 与第三开关112断开,电磁线圈104通过第一方向的电流,当第二开关 110与第三开关112闭合,第一开关108与第四开关114断开时,电磁线圈104中通过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电流,通过该电流转换电路实现电磁线圈 104对阀体102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的改变,进而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增压及减压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吸收电路116,吸收电路116与电磁线圈104并联,用于吸收电流方向切换时所产生的尖峰能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吸收电路116吸收电流方向切换时所产生的尖峰能量,确保了烹饪器具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吸收电路116为电容或一对串联的稳压二极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吸收电路116设置为电容或一对串联的稳压二极管,可有效地确保该电路吸收尖峰能量的能力,并且该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有效地提高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开关108为第一三极管 202;第二开关110为第二三极管204;第三开关112为第三三极管206;第四开关114为第四三极管20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开关108、第二开关110、第三开关112 和第四开关114设置为三极管,可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同时,确保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包括第一控制端口220和第二控制端口218;其中,第一三极管202的发射极与电源11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三极管202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104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三极管202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210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四三极管208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10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四三极管208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208 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210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五三极管210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220相连接;第三三极管206的发射极与电源1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206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10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206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204的集电极与电磁线圈104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204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204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212的发射极相连接,第六三极管 212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218相连接;电磁线圈104的第一端与电磁线圈104的第二端可互换,该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202和第三三极管206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204、第四三极管208、第五三极管 210和第六三极管212为NPN型三极管;如图6和图7所示,当第二三极管204和第四三极管208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202、第三三极管206、第五三极管210和第六三极管212为NPN型三极管时,只需将每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的接线脚互换同样可实现电流转换。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端口220为低电平,第二控制端口218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204、第三三极管206和第六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202、第四三极管208和第五三极管210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磁线圈104中的电流为第二方向,当第一控制端220为高电平,第二控制端218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202、第四三极管208和第五三极管210处于导通状态,第二三极管204、第三三极管206和第六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磁线圈104中的电流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电路可实现使用单片机来控制电流转换电路转换电磁线圈104中的电流,提升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七三极管214,第七三极管214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220连接,第七三极管214的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214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218相连接;第八三极管216,第八三极管 216的基极与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218连接,第八三极管216的发射极接地,第八三极管216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220相连接,第七三极管214和第八三极管216为NPN型三极管。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端口220和第二控制端口218均为高电平时,第七三极管214与第八三极管216处于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202、第二三极管204、第三三极管206、第四三极管208处于截止状态;通过设置第七三极管214与第八三极管216有效地防止当第一控制端220和第二控制端218均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202、第二三极管204、第三三极管206、第四三极管208同时导通而造成的电源118短路,有效地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阀组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阀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
排气阀芯;
阀体,所述阀体设置在排气阀芯上且依自重封盖于排气阀芯顶部的排气口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永磁部;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阀体的下方;
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电流转换电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相连接,为所述电磁线圈供电并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阀体的下方,包覆在所述电磁线圈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流转换电路通过线路控制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
其中,所述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依次串联,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的公共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与所述电磁线圈并联,用于吸收电流方向切换时所产生的尖峰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电路为电容或一对串联的稳压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四开关为第四三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
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包括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控制端口;
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相连接;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相连接;
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第二端可互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转换电路还包括:
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相连接;
第八三极管,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控制端口相连接。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阀组件。
CN201720201339.7U 2017-03-03 2017-03-03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118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01339.7U CN207118816U (zh) 2017-03-03 2017-03-03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01339.7U CN207118816U (zh) 2017-03-03 2017-03-03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18816U true CN207118816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1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01339.7U Active CN207118816U (zh) 2017-03-03 2017-03-03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188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019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019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11110019B (zh) * 2018-10-31 2022-02-0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8816U (zh) 烹饪器具的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7742926A (zh) 基于分数阶电容的无电压源串联‑并联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JP6509336B2 (ja) 電力電子コンバータ2次側電力回路の一体型銅バー
CN209183377U (zh) Llc变压器
CN202664140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豆浆机
CN208027899U (zh) 一种防干扰贴片绕线电感
CN207955377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枪
CN204374376U (zh) 树枝粉碎机控制电路的测试装置
CN208570300U (zh) 一种高频电源开关用隔离变压器
CN209120505U (zh) 加热电路及电磁炉
CN207009263U (zh) 一种集成电流互感器的平面变压器
CN207561736U (zh) 电磁烹饪器具和用于电磁烹饪器具的滤波器装置
CN206237135U (zh) 方舱滤波器
CN207186532U (zh)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CN206610706U (zh) 一种多输出端变压器
CN201919169U (zh) 电热电动组合器具
CN205092663U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和食品加工器具
CN108053988A (zh) 一种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
CN206442290U (zh) Emi抑制电路、开关电源、直流电源及家用电器
CN206726890U (zh) 一种智能化多级升压的变压器
CN203351344U (zh) 一种基于高频ups的apfc电感
CN206135711U (zh) Emi抑制电路、开关电源、直流电源及家用电器
CN211980325U (zh) 共模电感组件、滤波器和家电设备
CN208385696U (zh) 一种无孔封闭平面式电器插座插板的插口
CN206931467U (zh) 一种卧式直插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