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6532U -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6532U
CN207186532U CN201720363305.8U CN201720363305U CN207186532U CN 207186532 U CN207186532 U CN 207186532U CN 201720363305 U CN201720363305 U CN 201720363305U CN 207186532 U CN207186532 U CN 207186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ube
voltage
switch
load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633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镇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633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6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6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6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其中,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发生模块,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选通模块,连接于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输入端之间,选通模块包括交叉且不同时导通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其中,第一线路导通时,正向的负载电压经过第一线路传输至负载输入端,第二线路导通时,正向的负载电压经过第二线路反转为负向的负载电压,并传输至负载输入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可以通过选通模块以相反的两个方向输入到负载的输入端上,从而达到电磁排气阀双向移动的目的,实现电磁排气阀既可以对烹饪器具减压调节又可以对烹饪器具增压调节的效果。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电路、一种电磁排气阀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可以进行连续排汽的智能电压力锅,具有单向调整锅内压力的功能,即电压力锅中的电磁阀可以完成对电压力锅减压调节,从而实现电压力锅内食物连续沸腾的目的,达到食物全面均匀烹饪的目的。
但是,由于电压力锅中的电磁阀只具备对电压力锅减压调节的功能,不具备对电压力锅增压调节的功能,即当电磁阀打开后,电压力锅会处于连续排汽的状态,电压力锅内的食物也会处于连续沸腾的状态,从而降低了电压力锅高压烹饪食物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发生模块,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选通模块,连接于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输入端之间,选通模块包括交叉且不同时导通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其中,第一线路导通时,正向的负载电压经过第一线路传输至负载输入端,第二线路导通时,正向的负载电压经过第二线路反转为负向的负载电压,并传输至负载输入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压发生模块与负载之间设置选通模块,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可以通过选通模块以相反的两个方向输入到负载的输入端上,从而达到电磁排气阀双向移动的目的,实现电磁排气阀既可以对烹饪器具减压调节又可以对烹饪器具增压调节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的电流流向相反,比如,当第一线路导通时,第一线路中的电流从负载的A端流入,从负载的B端流出,当第二线路导通时,第二线路中的电流从负载的B端流入,从负载的A端流出,因此,电压发生模块通过选择第一线路导通或第二线路导通,达到控制负载中电流的流向,从而实现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或者负向的负载电压。
此外,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不同时导通,即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具有互锁功能,当第一线路导通时,第二线路截止,当第二线路导通时,第一线路截止,从而避免由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同时导通引起的短路现象,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此外,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实现了驱动电路的实用性,即电压发生模块可以根据排压的需求进行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依次串联于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公共端连接至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依次串联于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将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公共端连接至负载输入端的第二端,其中,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且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且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且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结合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且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电压发生模块通过选择第一线路导通或第二线路导通,达到控制负载中电流的流向,从而实现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或者负向的负载电压。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导通且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此时第一线路导通且第二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通过第一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的负载电压,达到负载内电流正向流动的目的,同样,当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导通且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此时第二线路导通且第一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通过第二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负向的负载电压,达到负载内电流负向流动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开关为第一功率管,第二开关为第二功率管,第三开关为第三功率管,第四开关为第四功率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开关设置为第一功率管,第二开关设置为第二功率管,第三开关设置为第三功率管,第四开关设置为第四功率管,利用功率管具有驱动端的特性,可以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实施智能以及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了对选通模块中第一线路、第二线路通断实施智能以及有效的控制,提高了选通模块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当控制模块向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输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同时控制模块向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输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时,第一线路导通且第二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通过第一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的负载电压,同样的,当控制模块向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输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同时控制模块向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输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时,第二线路导通且第一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通过第二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负向的负载电压,以此实现对驱动电路中负载电流流向的智能有效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五功率管,串联连接于第二功率管的驱动端与第三功率管的驱动端之间;第六功率管,串联连接于第一功率管的驱动端与第四功率管的驱动端之间;第七功率管,串联于第五功率管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第八功率管,串联于第六功率管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第五功率管的驱动端与第八功率管的驱动端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第六功率管的驱动端与第七功率管的驱动端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导通,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关断;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关断,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驱动电路中设置第五功率管和第六功率管,可以实现驱动电路中第二功率管与第三功率管的同时导通,以及实现第一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同时导通,从而提高了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对驱动信号响应的速度与可靠性,结合第七功率管、第八功率管,实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互锁功能,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具体地,当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导通,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关断,即高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到第五功率管的驱动端,第五功率管导通,串联在第五功率管两端的第二功率管与第三功率管接收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功率管与第三功率管导通,同时,高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到第八功率管的驱动端,第八功率管导通,串联在第八功率管两端的第六功率管与地线接通,第六功率管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短路,此时,第一线路截止且第二线路导通。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关断,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导通。即高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入到第六功率管的驱动端,第六功率管导通,串联在第六功率管两端的第一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接收到第二驱动信号,第一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导通,同时,高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入到第七功率管的驱动端,第七功率管导通,串联在第七功率管两端的第五功率管与地线接通,第五功率管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短路,此时,第二线路截止且第一线路导通。
此外,在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与第五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一安全电阻,在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与第六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二安全电阻,在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与第三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三安全电阻,在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与第一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四安全电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均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二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为NPN型功率管,其中,第一功率管与第二功率管为共集电极连接,第三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为共集电极连接,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二功率管的基极,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三功率管的基极,第五功率管的基极与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四功率管的基极,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一功率管的基极,第六功率管的基极与第八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和第八功率管的发射极均连接至地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均设置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二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设置为NPN型功率管,实现驱动电路中第二功率管与第三功率管的同时导通,以及实现第一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同时导通,从而提高了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对驱动信号响应的速度与可靠性,结合第七功率管、第八功率管,实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互锁功能,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具体地,当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导通,同时,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关断,也即第二线路导通同时第一线路截止。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关断,同时,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导通,也即第二线路截止同时第一线路导通。
此外,在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与第五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一安全电阻,在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与第六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二安全电阻,在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三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三安全电阻,在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一功率管的基极之间串联第四安全电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均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一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为NPN型功率管,其中,第一功率管与第二功率管为共发射极连接,第三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为共发射极连接,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二功率管的基极,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三功率管的基极,第五功率管的基极与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四功率管的基极,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一功率管的基极,第六功率管的基极与第八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和第八功率管的发射极均连接至地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均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一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为NPN型功率管,实现驱动电路中第二功率管与第三功率管的同时导通,以及实现第一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同时导通,从而提高了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对驱动信号响应的速度与可靠性,结合第七功率管、第八功率管,实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互锁功能,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导通,同时,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关断,也即第二线路导通同时第一线路截止。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关断,同时,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导通,也即第二线路截止同时第一线路导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滤波电容,连接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用于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滤波电容,滤波电容可以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从而提高电压发生模块输出连续可调负载电压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减少由于纹波噪声引起对负载的误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对接的第一稳压二极管与第二稳压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用于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第一稳压二极管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与第二稳压二极管可以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从而提高电压发生模块输出连续可调负载电压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减少由于纹波噪声引起对负载的误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压发生模块包括:感性组件,感性组件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三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感性组件的第二端连接作为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连接至感性组件的第二端,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其中,负载电压与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正相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驱动电路中设置感性组件和电解电容,并且感性组件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三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感性组件的第二端连接作为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负载输入端的负载电压其实为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电势,而由于电解电容的充电电压与充电时间正相关,因此,输负载输入端的负载电压也是随时间增长而升高的,实现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
其中,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电势的一种最常用公式如下所示:
u表征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电势,U表征充电电压值,e表征自然底数,t表征充电时间,τ表征由电路元件决定的衰减常数。
其中,感性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感元件,和/或串联其他电路元件,但是感性组件的等效输出电阻体现为感抗特性,以降低噪声信号对电解电容的损伤。
其中,负载电压与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正相关,当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增大时,负载电压相应的增大,当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减小时,负载电压相应的减少,实现通过调节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大小来调节负载电压大小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负载输入端还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连接至负载线圈的两个输入端,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为耦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耦合连接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结合与第三端和第四端连接的负载线圈,当电压发生模块向负载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输出连续可调的负载电压时,第一端与第二端上的负载电压通过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将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传送至第三端与第四端,第三端与第四端再将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输入到负载线圈上,实现电压发生模块向负载线圈输入负载电压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磁排气阀,包括:磁性组件,可移动地设于电磁排气阀的排气通道中;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限定的驱动电路;负载线圈,连接至驱动电路,负载线圈套设磁性组件设置,负载线圈在获取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负载电压与排气通道的排气量正相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磁性组件设于电磁排气阀的排气通道中,且可在其中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电路对电磁排气阀提供渐升的负载电压,电磁排气阀的负载输入端负载是电磁线圈,且套设磁性组件设置,电磁线圈获取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值,控制可移动的磁性组件,实现驱动电路控制电磁排气阀的移动以及移动方向。
例如,电磁阀的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磁场对排气阀有个向上的作用力N1,N1方向与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方向对应,当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为正向时,N1的方向为正向,排气阀向正向移动,电磁排气阀对烹饪器具进行减压调节,当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为负向时,N1的方向为负向,排气阀向负向移动,电磁排气阀对烹饪器具进行增压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限定的驱动电路;和/或如第二方面限定的电磁排气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电磁排气阀的移动以及移动方向,实现烹饪器具的连续可调的增压调节与减压调节。
例如,当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为正向时,排气阀向正向移动,电磁排气阀对烹饪器具进行减压调节,当电压发生模块输出的负载电压为负向时,排气阀向负向移动,电磁排气阀对烹饪器具进行增压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水壶、电磁采暖器和电磁饮水机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因烹饪器具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限定的驱动电路和/或第二方面限定的电磁排气阀,从而包括上述驱动电路和/或电磁排气阀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发生模块102,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V0;选通模块,连接于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与负载输入端之间,选通模块包括交叉且不同时导通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其中,第一线路导通时,正向的负载电压V0经过第一线路传输至负载输入端,第二线路导通时,正向的负载电压V0经过第二线路反转为负向的负载电压V0,并传输至负载输入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压发生模块102与负载之间设置选通模块,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V0可以通过选通模块以相反的两个方向输入到负载的输入端上,从而达到电磁排气阀双向移动的目的,实现电磁排气阀既可以对烹饪器具减压调节又可以对烹饪器具增压调节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的电流流向相反,比如,当第一线路导通时,第一线路中的电流从负载的A端流入,从负载的B端流出,当第二线路导通时,第二线路中的电流从负载的B端流入,从负载的A端流出,因此,电压发生模块102通过选择第一线路导通或第二线路导通,达到控制负载中电流的流向,从而实现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或者负向的负载电压V0。
其中,负载电压V0只是用作参数标识。
此外,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不同时导通,即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具有互锁功能,当第一线路导通时,第二线路截止,当第二线路导通时,第一线路截止,从而避免由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同时导通引起的短路现象,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此外,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V0,数值范围为0~V,而通过选通模块能够获得负向的负载电压,数值范围为-V~0,实现了驱动电路的实用性,即电压发生模块可以根据排压的需求进行调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选通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依次串联于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与地线GND之间,将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的公共端连接至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图1至图6中所示的N1的1端);第三开关SW3和第四开关SW4,依次串联于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将第三开关SW3和第四开关SW4的公共端连接至负载输入端的第二端(图1至图6中所示的N1的2端),其中,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导通且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导通且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导通且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结合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导通且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电压发生模块102通过选择第一线路导通或第二线路导通,达到控制负载中电流的流向,从而实现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或者负向的负载电压V0。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导通且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此时第一线路导通且第二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102通过第一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的负载电压V0,达到负载内电流正向流动的目的,同样,当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导通且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此时第二线路导通且第一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102通过第二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负向的负载电压V0,达到负载内电流负向流动的目的。
此外,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导通且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关断时形成第一线路,即只有当四个开关均执行相应的开关动作后,第一线路才导通电压发生模块102与负载之间的连接,避免了第一线路出现短路的现象以及提高了负载工作的安全性,同样,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均导通且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均关断时形成第二线路,即只有当四个开关均执行相应的开关动作后,第二线路才导通电压发生模块102与负载之间的连接,避免了第二线路出现短路的现象以及提高了负载工作的安全性。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开关SW1为第一功率管,第二开关SW2为第二功率管,第三开关SW3为第三功率管,第四开关SW4为第四功率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开关SW1设置为第一功率管Q1,第二开关SW2设置为第二功率管Q2,第三开关SW3设置为第三功率管Q3,第四开关SW4设置为第四功率管Q4,利用功率管具有驱动端的特性,可以对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实施智能以及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了对选通模块中第一线路、第二线路通断实施智能以及有效的控制,提高了选通模块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当控制模块向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输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同时控制模块向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输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时,第一线路导通且第二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102通过第一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正向的负载电压V0,同样的,当控制模块向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输入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同时控制模块向第一开关SW1和第四开关SW4输入低电平的驱动信号时,第二线路导通且第一线路截止,电压发生模块102通过第二线路向负载输出连续可调的负向的负载电压V0,以此实现对驱动电路中负载电流流向的智能有效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五功率管Q5,串联连接于第二功率管Q2的驱动端与第三功率管Q3的驱动端之间;第六功率管Q6,串联连接于第一功率管Q1的驱动端与第四功率管Q4的驱动端之间;第七功率管Q7,串联于第五功率管Q5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第八功率管Q8,串联于第六功率管Q6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第五功率管Q5的驱动端与第八功率管Q8的驱动端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1,第六功率管Q6的驱动端与第七功率管Q7的驱动端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2;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八功率Q8管均导通,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关断;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八功率管Q8均关断,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电路中设置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六功率管Q6,可以实现驱动电路中第二功率管Q2与第三功率管Q3的同时导通,以及实现第一功率管Q1与第四功率管Q4同时导通,从而提高了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对驱动信号响应的速度与可靠性,结合第七功率管Q7、第八功率管Q8,实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互锁功能,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具体地,当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八功率管Q8均导通,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关断,即高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到第五功率管Q5的驱动端,第五功率管Q5导通,串联在第五功率管Q5两端的第二功率管Q2与第三功率管Q3接收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功率管Q2与第三功率管Q3导通,同时,高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到第八功率管Q8的驱动端,第八功率管Q8导通,串联在第八功率管Q8两端的第六功率管Q6与地线接通,第六功率管Q6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短路,此时,第一线路截止且第二线路导通。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和Q5第八功率管Q8均关断,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导通。即高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入到第六功率管Q6的驱动端,第六功率管Q6导通,串联在第六功率管Q6两端的第一功率管与第四功率管Q4接收到第二驱动信号,第一功率管Q1与第四功率管Q4导通,同时,高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入到第七功率管Q7的驱动端,第七功率管Q7导通,串联在第七功率管Q7两端的第五功率管Q5与地线接通,第五功率管Q5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短路,此时,第二线路截止且第一线路导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功率管Q1和第三功率管Q3均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二功率管Q2、第四功率管Q4、第五功率管Q5、第六功率管Q6、第七功率管Q7和第八功率管Q8均为NPN型功率管,其中,第一功率管Q1与第二功率管Q2为共集电极连接(分别对应于c1和c2),第三功率管Q3与第四功率管Q4为共集电极连接(分别对应于c3和c4),第五功率管Q5的发射极e5连接至第二功率管Q2的基极b2,第五功率管Q5的集电极c5连接至第三功率管Q3的基极b3,第五功率管Q5的基极b5、第八功率管Q8的基极b8,以及第七功率管Q7的集电极c7共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1,第六功率管Q6的发射极e6连接至第四功率管Q4的基极b4,第六功率管Q6的集电极c6连接至第一功率管Q1的基极b1,第六功率管Q6的基极b6、第七功率管Q7的基极b7、以及第八功率管Q8的集电极c8共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2,第二功率管Q2的发射极e2、第四功率管Q4的发射极e4、第七功率管Q7的发射极e7和第八功率管Q8的发射极e8均连接至地线。
第一功率管Q1的发射极e1和第三功率管Q3的发射极e3共连接至负载电压V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功率管Q1和第三功率管Q3均设置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二功率管Q2、第四功率管Q4、第五功率管Q5、第六功率管Q6、第七功率管Q7和第八功率管Q8均设置为NPN型功率管,实现驱动电路中第二功率管Q2与第三功率管Q3的同时导通,以及实现第一功率管Q1与第四功率管Q4同时导通,从而提高了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对驱动信号响应的速度与可靠性,结合第七功率管Q7、第八功率管Q8,实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互锁功能,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八功率管Q8均导通,同时,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关断,也即第二线路导通同时第一线路截止。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八功率管Q8均关断,同时,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导通,也即第二线路截止同时第一线路导通。
此外,在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1与第五功率管Q5的基极b5之间串联第一安全电阻r1,在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2与第六功率管Q6的基极b6之间串联第二安全电阻r2,在第五功率管Q5的集电极c5与第三功率管Q3的基极b3之间串联第三安全电阻r3,在第六功率管Q6的集电极c6与第一功率管Q1的基极b1之间串联第四安全电阻r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功率管Q2和第四功率管Q4均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一功率管Q1、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第六功率管Q6、第七功率管Q7和第八功率管Q8均为NPN型功率管,其中,第一功率管Q1与第二功率管Q2为共发射极连接,第三功率管Q3与第四功率管Q4为共发射极连接,第五功率管Q5的集电极c5连接至第二功率管Q2的基极b2,第五功率管Q5的发射极e5连接至第三功率管Q3的基极b3,第五功率管Q5的基极b5与第七功率管Q7的集电极c7共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1,第六功率管Q6的集电极c6连接至第四功率管Q4的基极b4,第六功率管Q6的发射极e6连接至第一功率管Q1的基极b1,第六功率管Q6的基极b6与第八功率管Q8的集电极c8共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2,第二功率管Q2的发射极e2、第四功率管Q4的发射极e4、第七功率管Q7的发射极e7和第八功率管Q8的发射极e8均连接至地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功率管Q2和第四功率管Q4均为PNP型功率管,且第一功率管Q1、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第六功率管Q6、第七功率管Q7和第八功率管Q8均为NPN型功率管,实现驱动电路中第二功率管Q2与第三功率管Q3的同时导通,以及实现第一功率管Q1与第四功率管Q4同时导通,从而提高了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对驱动信号响应的速度与可靠性,结合第七功率管Q7、第八功率管Q8,实现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之间的互锁功能,提高驱动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五功率管Q5和第八功率管Q8均导通,同时,第一功率管Q1、第四功率管Q4、第六功率管Q6和第七功率管Q7均关断,也即第二线路导通同时第一线路截止。
具体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五功率管和第八功率管均关断,同时,第一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第六功率管和第七功率管均导通,也即第二线路截止同时第一线路导通。
此外,在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1与第五功率管Q5的基极b5之间串联第一安全电阻r1,在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IO2与第六功率管Q6的基极b6之间串联第二安全电阻r2,在第五功率管Q5的发射极e5与第三功率管Q3的基极b3之间串联第三安全电阻r3,在第六功率管Q6的发射极e6与第一功率管Q1的基极b1之间串联第四安全电阻r4。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还包括:滤波电容C,连接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CN1的1端)和第二端(CN1的2端)之间,用于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CN1的1端)和第二端(CN1的2端)之间设置滤波电容C,滤波电容C可以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从而提高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连续可调负载电压V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减少由于纹波噪声引起对负载的误操作。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还包括:对接的第一稳压二极管ZD1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依次串联连接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CN1的1端)和第二端(CN1的2端)之间,用于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CN1的1端)和第二端(CN1的2端)之间设置第一稳压二极管ZD1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一稳压二极管ZD1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可以滤除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从而提高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连续可调负载电压V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减少由于纹波噪声引起对负载的误操作。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实施例:
如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电压发生模块102包括:感性组件L,感性组件L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三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感性组件L的第二端连接作为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CN1;电解电容EC,电解电容EC的正极端连接至感性组件L的第二端,电解电容EC的负极端接地,其中,负载电压V0与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正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电路中设置感性组件L和电解电容EC,并且感性组件L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三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感性组件L的第二端连接作为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CN1,负载输入端的负载电压V0其实为电解电容EC的正极端电势,而由于电解电容EC的充电电压与充电时间正相关,因此,输负载输入端的负载电压V0也是随时间增长而升高的,实现电压发生模块102的输出端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V0,其数值范围为0~VCC。
其中,电解电容EC的正极端电势的一种最常用公式如下所示:
u表征电解电容EC的正极端电势,U表征充电电压值,e表征自然底数,t表征充电时间,τ表征由电路元件决定的衰减常数。
其中,感性组件L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感元件,和/或串联其他电路元件,但是感性组件L的等效输出电阻体现为感抗特性,以降低噪声信号对电解电容EC的损伤。
其中,负载电压V0与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正相关,当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增大时,负载电压V0相应的增大,当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减小时,负载电压V0相应的减少,实现通过调节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大小来调节负载电压V0大小的目的。
如图1至图5所示,优选地,负载输入端还包括:第三端(CN2的3端)和第四端(CN2的4端),分别连接至负载线圈的两个输入端,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CN1的1端)和第二端(CN1的2端)之间为耦合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CN1的1端)和第二端(CN1的2端)之间耦合连接的第三端(CN2的3端)和第四端(CN2的4端),结合与第三端(CN2的3端)和第四端(CN2的4端)连接的负载线圈,当电压发生模块102向负载的第一端(CN1的1端)与第二端(CN1的2端)输出连续可调的负载电压V0时,第一端(CN1的1端)与第二端(CN1的2端)上的负载电压V0通过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将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的负载电压V0传送至第三端(CN2的3端)与第四端(CN2的4端),第三端(CN2的3端)与第四端(CN2的3端)再将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的负载电压V0输入到负载线圈上,实现电压发生模块102向负载线圈输入负载电压V0的目的。
进一步地,电压发生模块102还包括:第一单向阻性元件D,第一单向阻性元件D的阳极接地,第一单向阻性元件D的负极连接至感性组件L的第一端;第一功率开关T1,串联于第一二极管D1和直流源VDC之间,第一功率开关T1的驱动端导通的驱动信号为所述第一单向阻性元件的分压值。
更进一步地,电压发生模块102还包括:第一电阻组件R1、第二电阻组件R2和第二功率开关T2,依次串联连接于直流源VDC与地线GND之间,第一电阻组件R1与第二电阻组件R2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一功率开关T1的驱动端,其中,第二功率开关T2的驱动端导通时,第二电阻组件R2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T2的负载电压作为第一导通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功率开关T1的驱动端。
更进一步地,电压发生模块102还包括:第一旁路电容C1,并联连接至第一电解电容EC的两端,用于滤除负载电压V0中的噪声。
其中,第一旁路电容C1的电容值可以为104uF,耐压可以为50V。
优选地,电压发生模块102还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分压电阻R3和第二分压电阻R4,并联连接至第一电解电容EC的两端,第一分压电阻R3和第二分压电阻R4的公共端输出电压采样信号V0_ad。
其中,第一分压电阻R3和第二分压电阻R4可以分别设为10K欧姆和1K欧姆。
优选地,电压发生模块102还包括:第二旁路电容C2,并联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用于滤除电压采样信号V0_ad的纹波噪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排气阀,包括:磁性组件202,可移动地设于电磁排气阀的排气通道中;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驱动电路;负载线圈204,连接至驱动电路,负载线圈204套设磁性组件202设置,负载线圈204在获取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V0,负载电压V0与排气通道的排气量正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磁性组件202设于电磁排气阀的排气通道中,且可在其中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电路对电磁排气阀提供渐升的负载电压V0,电磁排气阀的负载输入端是电磁线圈204,且套设磁性组件202设置,负载线圈204获取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值,控制可移动的磁性组件202,实现驱动电路控制电磁排气阀的移动以及移动方向。
例如,电磁阀的负载线圈204通电产生磁场,磁场对排气阀有个向上的作用力N1,N1方向与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的负载电压V0方向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驱动电路;和/或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电磁排气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电磁排气阀的移动以及移动方向,实现烹饪器具的连续可调的增压调节与减压调节。
例如,当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的负载电压V0为正向时,排气阀向正向移动,电磁排气阀对烹饪器具进行减压调节,当电压发生模块102输出的负载电压V0为负向时,排气阀向负向移动,电磁排气阀对烹饪器具进行增压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水壶、电磁采暖器和电磁饮水机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因烹饪器具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限定的驱动电路与第二方面实施例限定的电磁排气阀,从而包括上述驱动电路和/或电磁排气阀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提出的电磁排气阀如何实现双向连续可调的控制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驱动控制方案,通过在电压发生模块与负载之间设置选通模块,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V0可以通过选通模块以相反的两个方向输入到负载的输入端上,从而达到电磁排气阀双向移动的目的,实现电磁排气阀既可以对烹饪器具减压调节又可以对烹饪器具增压调节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发生模块,所述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输出连续可调且正向的负载电压;
选通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输入端之间,所述选通模块包括交叉且不同时导通的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导通时,所述正向的负载电压经过所述第一线路传输至所述负载输入端,所述第二线路导通时,所述正向的负载电压经过所述第二线路反转为负向的负载电压,并传输至所述负载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依次串联于所述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将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公共端连接至所述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
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依次串联于所述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将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公共端连接至所述负载输入端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均导通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关断时形成所述第一线路,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导通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均关断时形成所述第二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三功率管,所述第四开关为第四功率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功率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二功率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三功率管的驱动端之间;
第六功率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四功率管的驱动端之间;
第七功率管,串联于所述第五功率管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
第八功率管,串联于所述第六功率管的驱动端与地线之间;
所述第五功率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八功率管的驱动端连接至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功率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七功率管的驱动端连接至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且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五功率管和所述第八功率管均导通,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六功率管和所述第七功率管均关断;
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且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五功率管和所述第八功率管均关断,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六功率管和所述第七功率管均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功率管和所述第三功率管均为PNP型功率管,且所述第二功率管、所述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五功率管、所述第六功率管、所述第七功率管和所述第八功率管均为NPN型功率管,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与所述第二功率管为共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与所述第四功率管为共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五功率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
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八功率管的发射极均连接至地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功率管和所述第四功率管均为PNP型功率管,且所述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三功率管、所述第五功率管、所述第六功率管、所述第七功率管和所述第八功率管均为NPN型功率管,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与所述第二功率管为共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与所述第四功率管为共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三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五功率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输出端,
所述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功率管的集电极共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八功率管的发射极均连接至地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滤波电容,连接于所述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用于滤除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接的第一稳压二极管与第二稳压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于所述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用于滤除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切换工作状态过程产生的纹波噪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压发生模块包括:
感性组件,所述感性组件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三驱动信号的输出端,所述感性组件的第二端连接作为所述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
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连接至所述感性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
其中,所述负载电压与所述第三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正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输入端还包括:
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连接至负载线圈的两个输入端,与所述负载输入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为耦合连接。
11.一种电磁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性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电磁排气阀的排气通道中;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负载线圈,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所述负载线圈套设所述磁性组件设置,所述负载线圈在获取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的负载电压,所述负载电压与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量正相关。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或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排气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水壶、电磁采暖器和电磁饮水机中的一种。
CN201720363305.8U 2017-04-07 2017-04-07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186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3305.8U CN207186532U (zh) 2017-04-07 2017-04-07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3305.8U CN207186532U (zh) 2017-04-07 2017-04-07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6532U true CN207186532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3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63305.8U Active CN207186532U (zh) 2017-04-07 2017-04-07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65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019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019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11110019B (zh) * 2018-10-31 2022-02-0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2161B (zh) 适应多负载动态切换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1888730B (zh) 交流恒流源led驱动电路
CN106785598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105991005B (zh) 智能功率模块集成电路及家用电器
CN106787798A (zh) 基于pfc交错反激全桥的智能型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CN103883783A (zh) 一种气动排水阀的气动感应控制装置
CN207186532U (zh) 驱动电路、电磁排气阀和烹饪器具
CN106972779A (zh) 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喷雾片驱动电路
CN116131650A (zh) 一种双向储能逆变器
CN101276567B (zh) 显示装置
CN201148923Y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电磁阀喷射驱动电路
CN206555522U (zh) 一种电动阀门控制器
CN206364711U (zh) 基于pfc、全桥和半桥的智能型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CN104682744A (zh) 基于自适应闭环控制的推挽式开关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80843U (zh) 一种豆浆机用控制电路
CN106533192A (zh) 一种正弦波智能降压转换装置
CN206332618U (zh) 一种基于pfc双全桥的智能型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CN201127015Y (zh) 能显著降低噪声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CN206332624U (zh) 一种基于pfc双全桥的智能型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206260092U (zh) 一种多挡位电热器的功率调节电路
CN204397103U (zh) 一种斩波式节能型电加工脉冲电源
CN204856134U (zh) 一种蜂鸣器音量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04995219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3723931U (zh) 一种抗干扰食品加工机
CN201677127U (zh)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逆变空气等离子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