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3536U -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 Google Patents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3536U
CN207093536U CN201720744098.0U CN201720744098U CN207093536U CN 207093536 U CN207093536 U CN 207093536U CN 201720744098 U CN201720744098 U CN 201720744098U CN 207093536 U CN207093536 U CN 207093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claws
nut
anchorage clip
rotation
rotation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40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7440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3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3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3536U/zh
Priority to PCT/US2018/039166 priority patent/WO2018237360A1/en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螺母紧固夹和其组件,用于支撑上下两个面板。螺母紧固夹包括基板和套筒,其中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套筒自基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设有内螺纹,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分别设置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和第二上下方身保持爪,用于限制安装在上面板上的螺母紧固夹相对于上面板的上下移动。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分别设置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用于用于限制安装在上面板上的螺母紧固夹相对于上面板的转动,从而将螺母紧固夹紧固在面板上。螺母紧固夹组件还具有螺栓,可以旋入或旋出套筒,从而调节螺母紧固夹组件的长度,以适应上下两个面板间的不同距离。

Description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螺母紧固夹及其组件,尤其是一种固定在面板孔中的螺母紧固夹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产业中,经常需要固定配件,其中固定点与进行安装的点相距不同的分隔距离,并且所述固定操作将在不改变上述分隔距离的情况下进行。例如,将车辆行李架等配件固定到车辆顶棚上的装置,其中需要在车辆顶棚的底板和面板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距离,以防止在固定配件时面板会被压塌。
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使用带有长度调整系统的螺母组件从而防止在实施特殊拧紧力矩的安装或应用时面板会变形或被压塌。然而,现有的螺母组件制造工艺复杂,并且安装操作不便,以及不便于在面板外侧将其拆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螺母紧固夹,该述螺母紧固夹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上表面、下表面、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另外的相对两侧;
套筒,所述套筒延伸穿过所述基板,所述套筒包括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上开口、位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下方的下开口,所述套筒具有中心轴线A;
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下侧,并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位于穿过所述中心轴线的斜延长线C上;
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紧固夹(100)通过旋转安装到位,并且在安装到位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限制所述螺母紧固夹(100)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共同限制所述螺母紧固夹(100)的转动。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131)和所述第二侧(132)具有通过所述中心轴线(A)的中线(B),所述斜延长线(C)相对所述中线(B)偏转形成一锐夹角。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围绕所述中心轴线逆着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能够从所述非工作位置转到所述工作位置。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分别从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延伸而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包括分别弹性地连接在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的近端和与其近端相反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的自由端分别为工作端,所述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的工作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的边缘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端具有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在所述基板围绕所述中心轴线A逆着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工作端能够从所述非工作位置转到所述工作位置。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被配置为在其外侧受压时,围绕其近端向所述中心轴线A的方向偏转,而当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围绕其近端远离所述中心轴线A偏转。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大体相同。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具有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具有竖向延伸部分与横向延伸部分,所述竖向延伸部分的近端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横向延伸部分的近端与所述竖向延伸部分的远端相连接,所述横向延伸部分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述间隙。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延伸部分的远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腿。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的边缘在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的工作端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的工作端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凹口。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口用于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被配置为在外侧受压而向所述中心轴线A的方向偏转时容纳所述工作端。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所述螺母紧固夹是一体形成的。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所述螺母紧固夹是由金属片冲压形成的。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螺母紧固夹组件,该螺母紧固夹组件包括: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所述套筒内表面设有螺纹;
螺栓,所述螺栓能够旋入或旋出所述套筒,从而调节螺母紧固夹组件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螺母紧固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螺栓具有接收通道,所述螺栓从所述套筒的下开口接收在所述套筒中,使得在调节螺母紧固件组件长度时,驱动工具可以伸入所述螺栓的接收通道中。
本申请中提供的螺母紧固夹由金属片冲压形成的,制作工艺简单,重量轻,结构巧妙,制造成本低,易于安装并方便从面板外侧拆卸。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可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得到更好地理解,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的顶部视图;
图1C是图1A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的侧视图;
图1D是图1C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与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配合使用的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相对于图3所示的面板处于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相对于图3所示的面板安装到位的示意图;
图4C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安装在图3所示的面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还显示了与螺母紧固夹组件配合使用的面板;
图5B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C是装配好的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立体图;
图5D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6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衬套的顶部视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衬套的立体图;
图6C为图6A所示的衬套装配在螺栓中时的顶部视图;
图7A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衬套的顶部视图;
图7B为图7A所示的衬套的立体图;
图8A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衬套的顶部视图;
图8B为图7A所示的衬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或方位性的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以下的附图中,同样的零部件使用同样的附图号,相似的零部件使用相似的附图号,以避免重复描述。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100的立体图。如图1A所示,螺母紧固夹100具有基板102和套筒106,基板102具有上表面103和下表面105。套筒106延伸穿过基板102,并大致呈中空的筒状。套筒106内表面设有螺纹(图中未示出),用于与下文中将提到的螺栓501配合(参见图5A及图5B)。套筒106具有上开口110和下开口112,其中上开口110位于基板102的上表面,下开口112位于基板102的下表面105的下方。下文中将提到的螺栓501和驱动工具可以分别从下开口112和上开口110旋入或插入套筒106中。套筒106具有中心轴线A。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120大致呈正方形,其包括第一侧131、第二侧132、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相对设置,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相对设置,第一侧131、第三侧133、第二侧132和第四侧134依次相接。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分别设置有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在螺母紧固夹100安装到面板(如图3所示的面板301)的孔中后,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限制螺母紧固夹100在垂直于面板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面板移动,并且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与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共同作用,限制螺母紧固夹100相对于面板301转动,从而使螺母紧固夹100牢固地安装在面板301上。当然,基板120也可以不是正方形,而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B是图1A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的顶部视图。如图所示,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的中点的连线限定中线B,该中线B穿过套筒106的中心轴线A。需要说明的是,中线B仅为方便本实施例的说明而引入的辅助线,当基板120为不规则形状,而不便于限定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的中点时,中线B为穿过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相对的中间部分的连线。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A对称设置。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相对于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的中线B斜向设置,并且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51.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51.2位于穿过中心轴线A的斜延长线C上,斜延长线C相对中线B偏转形成一锐夹角α。为方便说明,将斜延长线C相对于中线B偏转形成所述锐夹角α的偏转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即图中箭头D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而将逆着所述偏转方向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即图中箭头D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
还是如图1B所示,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分别从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延伸而出。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近端和位于近端的相反端的远端,其中,所述近端弹性地连接至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所述远端为自由端。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远端分别位于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的边缘的外侧。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从近端到远端的延伸方向与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大体相同。由此,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的近端比其远端更靠近位于基板120的第一侧131的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且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近端比其远端更靠近位于基板120的第三侧132的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
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的远端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远端分别形成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的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第二工作端170.2。当分别对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在朝向中心轴线A的方向上施加外力时,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的远端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分别能够围绕其近端朝向中心轴线A的方向偏转。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分别具有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
依然如图1B所示,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在与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凹口180.1和第二凹口180.2,用于在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受到压力向中心轴线A的方向偏转时分别容纳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
图1C是图1A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的侧视图,图1D是图1C中E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C和1D所示,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位于基板102的下表面105的下侧。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以图1D所示的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为例说明这两个上下方向保持爪的结构。
如图1D所示,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具有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具有竖向延伸部分151.2与横向延伸部分152.2。竖向延伸部分151.2具有近端154.2和远端155.2,横向延伸部分152.2具有近端156.2和远端157.2。其中竖向延伸部分151.2的近端154.2在第二侧132连接至基板102,但竖向延伸部分151.2的近端154.2并不是直接连接在第二侧132的外边缘上,而是与第二侧132的外边缘相隔一定的距离,并靠近套筒106的上开口110。竖向延伸部分151.2自其近端154.2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并且其远端155.2与横向延伸部分152.2的近端156.2连接。而横向延伸部分152.2自其近端152.2沿水平方向向远离中心轴线A的方向延伸,从而横向延伸部分152.2与基板的下表面105之间形成间隙140。该间隙140的厚度不小于面板301的厚度,从而可以容纳面板301。竖向延伸部分151.2具有第一侧沿191.2和第二侧沿192.2(见图1B)。第一侧沿191.2相比于第二侧沿192.2更靠近所述中线B,并且第一侧沿191.2距相应的侧的距离更近。基板120在第二侧132的与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如图1A所示)。因此,虽然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位于基板102的下方,但是从基板102的上方透过所述缺口仍然能够看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的结构相同。
当螺母紧固夹100在面板301中安装就位时,面板301夹在横向延伸部分(152.1,152.2)和基板102之间,从而基板102与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共同作用,限制螺母紧固夹100相对于面板301在垂直于面板的上下方向上移动。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C和图1D所示,横向延伸部分152.2的远端157.2具有向下延伸的导向腿160.2,用于在将螺母紧固夹100安装到面板301上时引导螺母紧固夹100到达预安装位置(预安装位置如图4A所示)。导向腿160.2朝向中心轴方向延伸,并且导向腿160.2的宽度由上向下逐渐收窄,以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
作为另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横向延伸部分(152.1',152.2')不再设置导向腿160。根据该示例,螺母紧固夹100也能够通过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限制螺母紧固夹100相对于面板301的上下移动。
图3是与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100配合使用的面板301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面板301具有开口302,开口302大致呈矩形。开口302具有第一长度边311.1和第二长度边311.2以及第一宽度边312.1和第二宽度312.2,第一长度边311.1和第二长度边311.2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的宽度(或长度)。第一宽度边311.1和第二宽度边311.2之间的距离d2与第一侧131和第二侧132的宽度(或长度)大致相同。面板301上设置有分别从第一宽度边312.1和第二宽度边312.2向外延伸的第一缺口305.1和第二缺口305.2。第一缺口305.1和第二缺口305.2分别具有第一阻挡边缘307.1和第二阻挡边缘307.2,第一阻挡边缘307.1和第二阻挡边缘307.2分别横向于第一宽度边312.1和第二宽度边312.2,从而第一阻挡边缘307.1和第二阻挡边缘307.2与相应的第一宽度边312.1和第二宽度312.2分别形成拐角(317.1,371.2)。当螺母紧固夹100在面板301上安装就位时,第一缺口305.1和第二缺口305.2分别容纳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的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
图4A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相对于面板处于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在将螺母紧固夹100安装到面板301上时,首先需要将螺母紧固夹100放置在预安装位置。在预安装位置中,螺母紧固夹100的套筒106插入开口中,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大致与面板开口302的对角线对齐,且位于面板开口302的下方,而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工作端位于面板开口302中,且分别位于面板开口302的第一缺口305.1和第二缺口305.2附近。此时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工作端仍然处于非工作位置。
图4B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相对于图3所示的面板安装到位的示意图。从图4A所示的预安装位置到图4B所示的安装到位的位置,需要将螺母紧固夹100沿第二方向D2旋转,直至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被容纳在面板开口302的第一缺口305.1和第二缺口305.2中,并且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分别与第一阻挡边缘307.1和第二阻挡边缘307.2相抵接。此时,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到达工作位置。在从图4A所示的预安装位置转动到图4B所示的安装到位的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分别先与面板开口302上相应的拐角(317.1,371.2)接触,随着螺母紧固夹100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拐角(317.1,371.2)分别给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施加压力,从而使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朝向中心轴A偏转而发生弹性形变。当螺母紧固夹100沿第二方向的旋转使得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越过相应的拐角(317.1,371.2)时,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将不再受压而恢复原状,并分别由第一缺口305.1和第二缺口305.2所容纳。位于其工作位置的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由于受到第一阻挡边缘307.1和第二阻挡边缘307.2的阻挡,从而能够限制螺母紧固夹100沿第一方向D1旋转。并且,如前所述,面板301被夹在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与基板102的下表面105之间形成的间隙140中,从而从而限制螺母紧固夹100的上下移动。同时,螺母紧固夹100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受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的竖向延伸部分的限制,因为两个上下方向保持爪的竖向延伸部分的第一侧沿(191.1,191.2)抵靠在面板301的长度边311.1和311.2上。此外,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以及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也能限制螺母紧固夹100相对于面板301左右移动。由此,螺母紧固夹100相对于面板301既不能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也不能在旋转方向上运动,从而被稳固地固定在面板301上。在螺母紧固夹100从图4A的预安装位置旋转到图4B的安装位置的过程中,螺母紧固夹100旋转了约20°-30°。
图4C为安装在面板上的螺母紧固夹100的立体图。如图4C所示,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的顶端高于面板的上表面,从而在螺母紧固夹100被安装在面板301上之后,通过向内夹紧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能够使第一工作端170.1和第二工作端170.2从第一凹口305.1和第二凹口305.2中脱离出来,从而可以将螺母紧固夹100沿第二方向D2旋转至预安装位置。之后,可以将处于预安装位置的螺母紧固夹100从面板上方拆离。
图5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如图5A所示,螺母紧固夹组件500包括螺母紧固夹100以及螺栓501。其中螺栓501具有大致呈圆柱体形状的主体520以及底座523,主体520的下端与底座523连接。底座523的外径大于主体520的外径,便于与面板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设置底座523,将主体105的下端与面板直接接触。主体52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522,外螺纹522与螺母紧固夹100的套筒106内表面的螺纹(图中未示出)配合,可以使螺栓501可以从套筒106的下开口112旋入或旋出套筒106,从而调节螺母紧固夹组件500整体的高度(或长度)。
如图5A所示,作为一个示例,螺栓501具有接收通道521。在需要调节螺母紧固件组件500的高度时,驱动工具可以从套筒106的上开口110伸入螺栓的接收通道521中,旋转螺栓501即可调节螺母紧固夹组件500的高度(或长度)。事实上,螺栓501也可以为实心的,在其上端设有十字、一字或是其他便于使用工具拧动的沟槽,使用相应的螺丝刀也可以拧动螺栓501。
图5B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B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组件与图5A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类似,区别仅在于,图5B所示的螺母紧固夹组件中还包括衬套。衬套安装在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中,用于增大插入接收通道521中的驱动工具的拧动扭矩。衬套的具体结构将在下面结合图6A-8B详细说明。
图5C是装配好的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立体图,图5D是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如图5D所示,可以调节长度的螺母紧固夹组件500的其中一种应用是需要在两块安装板301和311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场合。通过调节螺栓501在螺母紧固夹100的套筒106中旋入的深度可以调节如图5C所示的整个螺母紧固夹组件500的长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间距。例如,车辆顶棚具有两块面板,下部的承重板和上部的装饰面板,两块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在车辆顶棚上安装行李架或是其他重物时,需要将行李架或是其他重物安装同时安装在两块面板上才能保证安装的结构强度。在使用本申请的螺母紧固夹组件500将行李架安装到车辆顶棚上时,首先,先将螺母紧固夹组件500通过螺母紧固夹100固定在上部的面板301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501在螺母紧固夹100的套筒106中旋入的深度可以使螺栓501的底座523抵靠下部的承重板311。由于如上面所描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在安装到面板301的开口302中之后,不能相对于面板301上下左右移动,也不能相对于面板301转动,因此,在将螺母紧固夹组件500通过螺母紧固夹100固定在面板301上之后,从套筒106的上开口110插入驱动工具即可相对于螺母紧固夹100旋转螺栓501,使得螺栓501的底座523刚好接触到下部的承重板311,从而能够使螺母紧固夹组件500的长度适应两个面板之间的间距。在调整好螺母紧固夹组件500的长度之后,将行李架上的安装孔对准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然后将固定用螺杆(未示出)的一端插入行李架上的安装孔和螺栓501中,接着通过螺杆的插入端与一个紧固螺母(未示出)的配合即可实现行李架的紧固安装。通过使用多个螺母紧固夹组件500保持两个面板301和311之间的间距,当用螺杆固定穿过在将行李架固定到车辆顶棚上时,不会压塌上部的装饰面板。
本申请中的螺母紧固夹组件由冲压工艺制成,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并能满足使用需求。
图6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衬套600的顶部视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衬套的立体图。如上所述,衬套600用于增大驱动工具(未示出)与螺栓501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驱动工具的驱动扭矩。如图6A和6B所示,衬套600被配置为空心筒状,其具有外壁602与内壁604。外壁602包括数个外部肋条606,内壁604包括数个内部肋条608。外部肋条606和内部肋条608沿着衬套600的轴向延伸。外部肋条606与内部肋条608在衬套600的圆周方向交错设置。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部肋条606和内部肋条608的横截面都为圆弧形。当然,外部肋条606和内部肋条608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它其形状。
图6C为图6A所示的衬套装配在螺栓中时的顶部视图。如图6A所示,数个外部肋条606横截面的圆弧形或其它形状的顶点共同形成圆610。如图6C所示,圆610的直径与螺母紧固夹组件500中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的内径相匹配,以使衬套600能够安装在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内,并通过摩擦力接合在接收通道521内。圆610的直径与螺母紧固夹组件500中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的内径相同或稍大。外部肋条606与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使用驱动工具旋转螺栓501来调整螺母紧固组件的长度时,衬套600不与螺栓501产生相对转动。
仍然如图6A所示,数个内部肋条608横截面的圆弧形或其它形状的顶点共同形成圆612。圆6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以使驱动工具能够伸入衬套600内,并能够通过摩擦力与衬套600接合。在驱动工具伸入衬套600中转动螺栓501时,螺栓501、衬套600和驱动工具三者由于摩擦力而相互结合,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因此通过转动驱动工具能够使得螺母紧固夹100和螺栓501产生相对旋转。
作为一个示例,衬套600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材料的性能使得衬套600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由此,驱动工具的外径不一定与圆612的直径相同,也可以比圆612的直径稍大一些。圆610的直径也可以稍大于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的内径。内部肋条608的弹性材料允许内部肋条608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以容纳调整工具,并利用弹性形变使衬套600在插入螺栓501中时稍微被压缩,以获取更大的摩擦力。衬套600可以是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的。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或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
作为一个实施例,外部肋条606与内部肋条608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或半圆形等。作为又一个实施例,外部肋条606与内部肋条608可以为沿衬套600的轴向或圆周方向设置的不连续的突起,例如为点状、多个长条状或其他形状。
如图6B所示,外部肋条606的一端或两端614具有从衬套主体601向外倾斜的斜面,以利于衬套600插入的螺栓的接收通道521。类似的,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内部肋条608的一端或两端616具有由内向外倾斜的斜面,便于引导驱动工具进入衬套600的内部。
图7A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衬套的顶部视图,图7B为图7A所示的衬套的立体图。图7A和7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A和6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区别在于图7A和7B所示的实施例在内部肋条708上增加了凸起。
如图7A和7B所示,衬套700包括数个内部肋条708和数个外部肋条706,内部肋条708和外部肋条706交错设置。内部肋条708和外部肋条706沿着衬套700的轴向延伸。内部肋条708的圆弧形顶部上设有凸起705。根据一个示例,衬套700的每一个内部肋条708的圆弧形顶部上设有凸起705。凸起705沿衬套700的轴向延伸。
仍然如图7A所示,在衬套700的横截面中,各个内部肋条708的凸起705的顶点共同形成圆712。圆7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以使驱动工具能够伸入衬套700内,并能够通过摩擦力与衬套700接合。在驱动工具伸入衬套700中转动螺栓501时,螺栓501、衬套700和驱动工具三者由于摩擦力而相互结合,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因此通过转动驱动工具能够使得螺母紧固夹100和螺栓501产生相对旋转。值得注意的是,在图6A和6B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工具直接接合内部肋条608的顶点,因此各个内部肋条608的顶点共同形成的圆6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然而,在图7A和7B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工具直接接合内部肋条708上的凸起705的顶点接合,因此需要各个凸起705的顶点共同形成的圆7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
同衬套600一样,衬套700也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套700可以是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的,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或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
图8A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衬套的顶部视图,图8B为图8A所示的衬套的立体图。图8A和8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A和6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区别在于图8A和8B所示的实施例在衬套主体的内壁上增加了啮合条。
如图8A和8B所示,衬套800包括数个内部肋条808和数个外部肋条806,内部肋条808和外部肋条806交错设置,相邻的两个内部肋条808之间具有间隔850。内部肋条808和外部肋条806沿着衬套800的轴向延伸。内部肋条808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内部肋条808中的每一个上设有啮合条830。啮合条830的横截面也为圆弧形,并且啮合条830也沿衬套800的轴向延伸。每个所述啮合条830从一个内部肋条808的圆弧起点822延伸至相邻的一个内部肋条808的圆弧起点822。由于相邻的两个内部肋条808之间具有间隔850,啮合条830在从一个内部肋条808的圆弧起点822延伸至相邻的一个内部肋条808的圆弧起点822的过程中会跨越所述一个内部肋条808的圆弧终点824以及相邻的间隔850,由此啮合条830与衬套800的内壁804之间形成形变空间820。并且从图8A可以看到,每个内部肋条808的啮合条830所形成的形变空间820在靠近该内部肋条808的位置具有较小部分,而在靠近相邻间隔850的位置具有较大部分。
仍然如图8A所示,在衬套800的横截面中,各个啮合条830的圆弧形顶点共同形成圆812。圆8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以使驱动工具能够伸入衬套800内,并能够通过摩擦力与衬套800接合。在驱动工具伸入衬套800中转动螺栓501时,螺栓501、衬套800和驱动工具三者由于摩擦力而相互结合,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因此通过转动驱动工具能够使得螺母紧固夹100和螺栓501产生相对旋转。值得注意的是,在图6A和6B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工具直接接合内部肋条608的顶点,因此各个内部肋条608的顶点共同形成的圆6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然而,在图8A和8B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工具直接接合内部肋条808上的啮合条830的顶点接合,因此需要各个啮合条830的顶点共同形成的圆812的直径与驱动工具的外径相匹配。
作为一个示例,衬套800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啮合条830能够受压而朝向形变空间820移动。因此,如果各个啮合条830的圆弧形顶点共同形成的圆812的直径大于驱动工具的外径,那么当驱动工具插入衬套800中时,驱动工具能够迫使啮合条830产生形变而朝向形变空间820移动,由此增大了驱动工具与衬套800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在使用中,如果驱动工具的旋转方向与啮合条803的结构设置相配合的话,能够更好地利用衬套800来增加驱动工具旋转螺栓501的扭矩。
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从衬套800顶部向下看,每个内部肋条808从其圆弧起点822沿着顺时针方向延伸至其圆弧终点824。而如果从衬套800底部向上看,每个内部肋条808则从其圆弧起点822沿着逆时针方向延伸至其圆弧终点824。如前所述,在使用衬套800时,衬套800被安装在螺栓501中,驱动工具伸入衬套800中。由于衬套800的外壁摩擦接合在螺栓501中,而驱动工具摩擦接合在衬套800的内壁中,因此通过旋转或转动驱动工具,可以带动螺栓501旋转。对于图8A所示的具有啮合条803的衬套实施例,可以选择驱动工具的旋转方向与内部肋条808从其圆弧起点822延伸至其圆弧终点824的方向相同,以更好地利用衬套800来增加驱动工具旋转螺栓501的扭矩。更具体而言,如果衬套800安装在螺栓501中之后,从螺栓501的顶部看下去,衬套800的内部肋条808从其圆弧起点822延伸至其圆弧终点824的延伸方向为图8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则在将驱动工具从螺栓501的顶部插入螺栓501中之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供具能够更好地利用衬套800来增加驱动工具旋转螺栓501的扭矩。这是因为驱动工具在旋转时先使得在形变空间820的较小部分处的啮合条830产生形变,由于啮合条830在此位置靠近内部肋条808,因而该形变能够使得啮合条830接触内部肋条808,从而能将驱动工具施加的旋转力传递给内部肋条808,并从而传递给沿旋转方向的下一个相邻的外部肋条806。由此,使得驱动工具施加的旋转力能够增加外部肋条806与螺杆501之间的摩擦力。此外,使得在形变空间820的较小部分处的啮合条830先产生形变也能够通过啮合条830接触内部肋条808时受到的内部肋条808的反作用力增大啮合条830与驱动工具之间的摩擦力。上述外部肋条806与螺杆501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啮合条830与驱动工具之间的摩擦力的增大均有利于驱动工具旋转螺栓501的扭矩,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省力地旋转螺栓501从而调节螺母紧固夹组件的长度。
尽管本文中仅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征进行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申请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Claims (16)

1.一种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紧固夹(100)包括:
基板(102),所述基板(102)具有上表面(103)、下表面(105)、第一侧(131)、第二侧(132)、第三侧(133)和第四侧(134),其中所述第一侧(131)和所述第二侧(132)设置在所述基板(10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设置在所述基板(102)的另外的相对两侧;
套筒(106),所述套筒(106)延伸穿过所述基板(102),所述套筒(106)包括在基板的上表面(103)的上开口(110)、位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105)下方的下开口(112),所述套筒(106)具有中心轴线(A);
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131)和所述第二侧(132)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A)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设置在所述基板(102)的下表面(105)的下侧,并与所述基板(102)的下表面(105)之间形成间隙(140),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位于穿过所述中心轴线(A)的斜延长线(C)上;
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具有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紧固夹(100)通过旋转安装到位,并且在安装到位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限制所述螺母紧固夹(100)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共同限制所述螺母紧固夹(100)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131)和所述第二侧(132)具有通过所述中心轴线(A)的中线(B),所述斜延长线(C)相对所述中线(B)偏转形成一锐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102)围绕所述中心轴线(A)逆着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能够从所述非工作位置转到所述工作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分别从所述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延伸而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包括分别弹性地连接在所述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的近端和与其近端相反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自由端分别为工作端,所述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工作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的边缘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端具有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在所述基板(102)围绕所述中心轴线(A)逆着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工作端能够从所述非工作位置转到所述工作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被配置为在其外侧受压时,围绕其近端向所述中心轴线(A)的方向偏转,而当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围绕其近端远离所述中心轴线(A)偏转。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斜延长线(C)的偏转方向大体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下方向保持爪(115.1)和所述第二上下方向保持爪(115.2)具有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具有竖向延伸部分(151)与横向延伸部分(152),所述竖向延伸部分(151)的近端(154)从所述基板(102)的下表面(105)向下延伸而出,所述横向延伸部分(152)的近端与所述竖向延伸部分(151)的远端(155)相连接,所述横向延伸部分(152)与所述基板(102)的下表面(105)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述间隙(14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延伸部分(152)的远端(157)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腿(160)。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侧(133)和所述第四侧(134)的边缘在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的工作端(170.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的工作端(170.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凹口(180.1,180.2)。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口(180.1,180.2)用于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保持爪(117.1)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保持爪(117.2)被配置为在外侧受压而向所述中心轴线(A)的方向偏转时容纳所述工作端(170.1,170.2)。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所述螺母紧固夹(100)是一体形成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所述螺母紧固夹(100)是由金属片冲压形成的。
15.一种螺母紧固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紧固夹(100),所述套筒(106)内表面设有螺纹;
螺栓(501),所述螺栓(501)能够旋入或旋出所述套筒(106),从而调节螺母紧固夹组件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螺母紧固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螺栓(501)具有接收通道(521),所述螺栓(501)从所述套筒(106)的下开口(112)接收在所述套筒(106)中,使得在调节螺母紧固件组件长度时,驱动工具可以伸入所述螺栓(501)的接收通道(521)中。
CN201720744098.0U 2017-06-23 2017-06-23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93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098.0U CN207093536U (zh) 2017-06-23 2017-06-23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PCT/US2018/039166 WO2018237360A1 (en) 2017-06-23 2018-06-22 NUT FIXING CLAMP AND NUT FIXING CLAM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098.0U CN207093536U (zh) 2017-06-23 2017-06-23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3536U true CN207093536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3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409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93536U (zh) 2017-06-23 2017-06-23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35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4085A (zh) * 2017-06-23 2019-01-0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CN110388371A (zh) * 2018-04-18 2019-10-29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紧固夹和螺母紧固夹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4085A (zh) * 2017-06-23 2019-01-0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CN109114085B (zh) * 2017-06-23 2021-09-28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CN110388371A (zh) * 2018-04-18 2019-10-29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螺母紧固夹和螺母紧固夹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13611A1 (en)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nd Covering a Clamping Device for Solar Panel Modules
US10277158B2 (en) Clamps for securing solar energy panels
US5632584A (en) Blind snap mounted clip fastener
US5752853A (en) Snap-in visor moun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visor mounts
CN102844508B (zh)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N207093536U (zh)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JP2015528074A (ja) 太陽光発電フレーム締結具
WO2011099454A1 (ja) 留め具
CN103080570A (zh) 笼式螺母
US10735840B2 (en) Device f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a ceiling speaker system
CN103620286B (zh) 管夹
CN109114085A (zh)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US20170302219A1 (en) Slide-on spring clip for installing solar panels and method of use
EP2637486A1 (de) Elektrogerät mit einem Elektrogehäuse mit einer Halte- und Spannvorrichtung
KR20170031272A (ko) 외장재 시공용 앵커 조립체
MX2010007702A (es) Dispositivo de conexion y metodo para crear una conexion para tornillo.
CN207093521U (zh) 用于螺母紧固夹组件的衬套
CN207470541U (zh) 一种螺母紧固夹和螺母紧固夹组件
US20160079909A1 (en) Photovoltaic panel mounting system
US20140109484A1 (en) Access panel with spring-loaded plastic support arms
CN109114080A (zh) 用于螺母紧固夹组件的衬套
DE202010008626U1 (de) Clipselement
US11149779B2 (en) Nut fastening clip and nut fastening clip assembly
KR200300646Y1 (ko) 스프링쿨러 고정용 브라켓
WO2011099455A1 (ja) 留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9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9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