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7180U -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7180U
CN207087180U CN201721030088.7U CN201721030088U CN207087180U CN 207087180 U CN207087180 U CN 207087180U CN 201721030088 U CN201721030088 U CN 201721030088U CN 207087180 U CN207087180 U CN 207087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erminal
plate
bottom plate
stay column
strip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00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土成
李辉
郑连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onghexiang Automatic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onghexiang Automatic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onghexiang Automatic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onghexiang Automatic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00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7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7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7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包括:送料导轨、送料机构、抵挡机构、第一拉柱、移动机构及第一升降机构。送料机构的入料端与送料导轨的出料端相应设置。第二底板设有与第二压板相对的第一条形口。抵挡机构用于抵挡送料机构上的电池端子。第一拉柱与第一条形口相应设置,第一拉柱能够装设至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且第一拉柱能够沿着第一条形口移动。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底板相连,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底板升降动作。当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底板降下时,第一拉柱顶端能够穿过第一条形口并凸出于第二底板上表面。上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能便于抓取机构进行抓取电池端子,无需人手进行移动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Description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电池端子9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焊板91、第二焊板92及第三焊板93。第一焊板91上设有用于套装至电池极柱的极柱孔94,第三焊板93上设有安装孔95。第一焊板91、第二焊板92与第三焊板93整体形状近似为“Z”字形。将电池端子焊接在电池工件的上表面时,往往是通过人工手持焊枪,移动焊枪头对准电池工件上表面的待焊接点与电池端子,对电池工件进行焊接操作。然而,当大批量的电池工件需要进行焊接操作时,需要依靠人工将电池端子放置到预设位置,才能被抓取机构抓取移送至电池工件的极柱上,人工成本较高,自动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它能够将电池端子输送至预设位置,以便于被抓取机构抓取,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力成本较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包括:送料导轨,所述送料导轨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压板与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形成用于与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相适应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端子的第二焊板和/或第三焊板;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的入料端与所述送料导轨的出料端相应设置,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压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板相适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焊板和/或所述第三焊板,所述第二底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压板相对的第一条形口;抵挡机构,所述抵挡机构用于抵挡所述送料机构上的电池端子;第一拉柱与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拉柱与所述第一条形口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拉柱能够装设至所述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且所述第一拉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口移动,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拉柱相连;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底板升降动作,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底板降下时,所述第一拉柱顶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口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底板上表面。
上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可以批量将电池端子送入至送料导轨中,送料导轨再将电池端子逐个送入至送料机构中,电池端子进入到送料导轨中后,可以通过抵挡机构抵挡住送料机构上的电池端子,同时移动机构将第一拉柱移动至抵挡机构所在位置处的下方,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底板下降操作,第一拉柱顶端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然后再通过移动机构移动第一拉柱,第一拉柱带动电池端子移动至预设位置,从而能便于抓取机构进行抓取操作,而无需人手进行移动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还包括振动入料机构,所述振动入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端子送入至所述送料导轨中。如此,无需人工批量将电池端子送入至送料导轨中,可以由振动入料机构来完成上料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应的插入口,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升降动作,当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挡板降下时,所述第一挡板穿过所述插入口插入至所述第二滑槽中。如此,当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一挡板降下后,第一挡板穿过插入口插入至第二滑槽中,便能够抵挡住第二滑槽中的电池端子,避免第二滑槽中的电池端子继续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挡住所述送料导轨的出料端的第二挡板,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底板降下时,所述第二挡板挡住所述送料导轨的出料端。如此,在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底板降下时,由于送料机构的入料端与送料导轨的出料端便没有对接连通,通过第二挡板抵挡住送料导轨的出料端,便能够避免送料导轨上的电池端子从送料导轨的出料端漏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推拉所述第二压板的推拉机构,所述第二压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推拉机构能够将所述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上方的第二压板拉开。如此,当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底板下降操作,第一拉柱顶端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第一拉柱带动电池端子移动至预设位置后,推拉机构可以拉开第一焊板上方的第二压板,如此,第二压板便不会受到第二压板的限制,可以通过抓取机构抓住第二压板向上方提取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压板在所述送料机构送料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板在所述送料机构送料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压板端部与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送料导轨的一端相对齐。如此,当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底板下降操作,第一拉柱顶端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第一拉柱带动电池端子移动至预设位置,使电池端子从第二压板与第二底板围成的第二滑槽中移出,这样第二压板便不会受到第二压板的限制,可以通过抓取机构抓住第二压板向上方提取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挡机构处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抵挡机构是否有抵挡住所述电池端子,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电性连接。如此,当电池端子进入到第二滑槽,感应装置感应到抵挡机构抵挡住电池端子后,感应装置触发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便可以驱动第二底板下降操作,第一拉柱顶端便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导向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沿着所述导向杆移动,所述第一拉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块顶部。如此,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动块沿着导向杆移动至预设位置,便可以实现将第一拉柱带动电池端子移动至预设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拉板、及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顶部上设有第二拉柱及第三拉柱;所述第二拉柱与所述第一条形口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拉柱能够装设至所述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且所述第二拉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口移动;所述拉板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连,所述拉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口同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口;所述第三拉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口中,所述第三拉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条形口移动。如此,当抵挡机构抵挡住送料机构上的电池端子后,将第一拉柱、第二拉柱均移动至抵挡机构所在位置处的下方,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底板下降操作,第一拉柱顶端、第二拉柱顶端均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第一拉柱与第二拉柱能够实现将两个电池端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由两个抓取机构进行抓取两个电池端子,工作效率较高。另外,第一滑动块将被驱动机构移动至与第一限位块接触后停止,能够实现将第一拉柱送至其中一个预设位置,第一滑动块上的拉板能够拉动第三拉柱,带动第二滑动块移动,能够实现将第二拉柱送至另一个预设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挡机构处并列设置有第一感应装置与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送料机构上是否有所述电池端子,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电性连接。如此,当电池端子进入到第二滑槽,抵挡机构能够抵住进入送料机构中的电池端子,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均感应到电池端子后,感应装置触发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便可以驱动第二底板下降操作,第一拉柱顶端便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其中一个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第二拉柱顶端便穿过第一条形口并伸入至另一个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自动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中的振动入料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送料导轨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移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移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移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0、送料导轨,11、第一底板,12、第一压板,13、第一侧板,14、第一滑槽,20、送料机构,21、第二底板,22、第二压板,23、第二侧板,24、第二滑槽,25、第一条形口,26、插入口,27、推拉机构,30、抵挡机构,31、第二升降机构,32、第一挡板,41、第一拉柱,42、第二拉柱,50、移动机构,51、底座,52、第一限位块,53、第二限位块,54、导向杆,55、第一滑动块,56、拉板,561、第二条形口,57、第二滑动块,571、第三拉柱,60、第一升降机构,70、振动入料机构,81、第二挡板,82、第一感应装置,83、第二感应装置,90、电池端子,91、第一焊板,92、第二焊板,93、第三焊板,94、极柱孔,9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包括送料导轨10、送料机构20、抵挡机构30、第一拉柱41、移动机构50及第一升降机构60。所述送料导轨10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压板12与第一侧板13。所述第一压板12与所述第一底板11相连,所述第一压板12与所述第一底板11形成用于与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相适应的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侧板13与所述第一底板11相连,所述第一侧板13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端子90的第二焊板92和/或第三焊板93。所述送料机构20的入料端与所述送料导轨10的出料端相应设置,所述送料机构20包括第二底板21、第二压板22与第二侧板23。所述第二压板22与所述第二底板21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板91相适应的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侧板23与所述第二底板21相连,所述第二侧板23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焊板92和/或所述第三焊板93。所述第二底板21设有与所述第二压板22相对的第一条形口25。所述抵挡机构30用于抵挡所述送料机构20上的电池端子90。所述第一拉柱41与所述第一条形口25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拉柱41能够装设至所述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且所述第一拉柱4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口25移动。所述移动机构50与所述第一拉柱41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0与所述第二底板21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底板21升降动作。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所述第二底板21降下时,所述第一拉柱41顶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口25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底板21上表面。
上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可以批量将电池端子90送入至送料导轨10中,送料导轨10再将电池端子90逐个送入至送料机构20中,电池端子90进入到送料导轨10中后,可以通过抵挡机构30抵挡住送料机构20上的电池端子90,同时移动机构50将第一拉柱41移动至抵挡机构30所在位置处的下方,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第二底板21下降操作,第一拉柱41顶端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然后再通过移动机构50移动第一拉柱41,第一拉柱41带动电池端子90移动至预设位置,从而能便于抓取机构进行抓取操作,而无需人手进行移动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本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4,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还包括振动入料机构70。所述振动入料机构70用于将所述电池端子90送入至所述送料导轨10中。如此,无需人工批量将电池端子90送入至送料导轨10中,可以由振动入料机构70来完成上料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此外,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述抵挡机构3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1上的第二升降机构31、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1连接的第一挡板32。所述第二压板22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板32相应的插入口26,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32升降动作。当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1驱动所述第一挡板32降下时,所述第一挡板32穿过所述插入口26插入至所述第二滑槽24中。如此,当第二升降机构31驱动第一挡板32降下后,第一挡板32穿过插入口26插入至第二滑槽24中,便能够抵挡住第二滑槽24中的电池端子90,避免第二滑槽24中的电池端子90继续移动。
另外,所述第二底板21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挡住所述送料导轨10的出料端的第二挡板81。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所述第二底板21降下时,所述第二挡板81挡住所述送料导轨10的出料端。如此,在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第二底板21降下时,由于送料机构20的入料端与送料导轨10的出料端便没有对接连通,通过第二挡板81抵挡住送料导轨10的出料端,便能够避免送料导轨10上的电池端子90从送料导轨10的出料端漏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21上还设置有用于推拉所述第二压板22的推拉机构27。所述第二压板2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1上,所述推拉机构27能够将所述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上方的第二压板22拉开。如此,当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第二底板21下降操作,第一拉柱41顶端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第一拉柱41带动电池端子90移动至预设位置后,推拉机构27可以拉开第一焊板91上方的第二压板22,如此,第二压板22便不会受到第二压板22的限制,可以通过抓取机构抓住第二压板22向上方提取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2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1上。所述第二压板22在所述送料机构20送料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板21在所述送料机构20送料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压板22端部与所述第二底板21靠近所述送料导轨10的一端相对齐。如此,当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第二底板21下降操作,第一拉柱41顶端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第一拉柱41带动电池端子90移动至预设位置,使电池端子90从第二压板22与第二底板21围成的第二滑槽24中移出,这样第二压板22便不会受到第二压板22的限制,可以通过抓取机构抓住第二压板22向上方提取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挡机构30处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抵挡机构30是否有抵挡住所述电池端子90,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0电性连接。如此,当电池端子90进入到第二滑槽24,感应装置感应到抵挡机构30抵挡住电池端子90后,感应装置触发第一升降机构60,第一升降机构60便可以驱动第二底板21下降操作,第一拉柱41顶端便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具体地,感应装置可以为红外线感应器、射线感应器或超声波感应器。
此外,请再参阅图6至图9,所述移动机构50包括底座51,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51上的第一限位块52与第二限位块53,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52与所述第二限位块53之间的导向杆54,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杆54上的第一滑动块55,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55沿着所述导向杆54移动,所述第一拉柱4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块55顶部。如此,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动块55沿着导向杆54移动至预设位置,便可以实现将第一拉柱41带动电池端子90移动至预设位置。其中,可以将第一限位块52与第一滑动块55相抵触时第一滑动块55对应的电池端子90所在的位置作为预设位置,这样第一滑动块55与第一限位块52相抵触时,便实现将电池端子90移动至预设位置,从而便于控制。
另外,所述移动机构50还包括拉板56、及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杆54上的第二滑动块57。所述第二滑动块57顶部上设有第二拉柱42及第三拉柱571。所述第二拉柱42与所述第一条形口25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拉柱42能够装设至所述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且所述第二拉柱42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口25移动。所述拉板56与所述第一滑动块55相连,所述拉板56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口25同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口561。所述第三拉柱571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口561中,所述第三拉柱571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条形口561移动。如此,当抵挡机构30抵挡住送料机构20上的电池端子90后,将第一拉柱41、第二拉柱42均移动至抵挡机构30所在位置处的下方,第一升降机构60驱动第二底板21下降操作,第一拉柱41顶端、第二拉柱42顶端均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第一拉柱41与第二拉柱42能够实现将两个电池端子90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由两个抓取机构进行抓取两个电池端子90,工作效率较高。另外,第一滑动块55将被驱动机构移动至与第一限位块52接触后停止,能够实现将第一拉柱41送至其中一个预设位置,第一滑动块55上的拉板56能够拉动第三拉柱571,带动第二滑动块57移动,能够实现将第二拉柱42送至另一个预设位置。其中,第一拉柱41、第二拉柱42均移动至抵挡机构30所在位置处的下方时,使得第一滑动块55、第二滑动块57及第二限位块53相互接触,这样通过第二限位块53对第一滑动块55与第二滑动块57进行限位,便能够较好地控制第一滑动块55、第二滑动块57的位置。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抵挡机构30处并列设置有第一感应装置82与第二感应装置83。所述第一感应装置82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83用于感应所述送料机构20上是否有所述电池端子90,所述第一感应装置82、所述第二感应装置83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0电性连接。如此,当电池端子90进入到第二滑槽24,抵挡机构30能够抵住进入送料机构20中的电池端子90,第一感应装置82、第二感应装置83均感应到电池端子90后,感应装置触发第一升降机构60,第一升降机构60便可以驱动第二底板21下降操作,第一拉柱41顶端便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其中一个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第二拉柱42顶端便穿过第一条形口25并伸入至另一个电池端子90的第一焊板91的极柱孔94中,自动化程度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料导轨,所述送料导轨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压板与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形成用于与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相适应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端子的第二焊板和/或第三焊板;
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的入料端与所述送料导轨的出料端相应设置,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压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板相适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焊板和/或所述第三焊板,所述第二底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压板相对的第一条形口;
抵挡机构,所述抵挡机构用于抵挡所述送料机构上的电池端子;
第一拉柱与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拉柱与所述第一条形口相应设置,所述第一拉柱能够装设至所述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且所述第一拉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口移动,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拉柱相连;
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底板升降动作,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底板降下时,所述第一拉柱顶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口并凸出于所述第二底板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入料机构,所述振动入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端子送入至所述送料导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压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应的插入口,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升降动作,当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挡板降下时,所述第一挡板穿过所述插入口插入至所述第二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挡住所述送料导轨的出料端的第二挡板,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底板降下时,所述第二挡板挡住所述送料导轨的出料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推拉所述第二压板的推拉机构,所述第二压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推拉机构能够将所述电池端子的第一焊板上方的第二压板拉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压板在所述送料机构送料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底板在所述送料机构送料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压板端部与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送料导轨的一端相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机构处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抵挡机构是否有抵挡住所述电池端子,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导向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的第一滑动块,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块沿着所述导向杆移动,所述第一拉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块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拉板、及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上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顶部上设有第二拉柱及第三拉柱;所述第二拉柱与所述第一条形口相应设置,所述第二拉柱能够装设至所述第一焊板的极柱孔中,且所述第二拉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条形口移动;所述拉板与所述第一滑动块相连,所述拉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口同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口;所述第三拉柱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口中,所述第三拉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条形口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端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机构处并列设置有第一感应装置与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送料机构上是否有所述电池端子,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电性连接。
CN201721030088.7U 2017-08-16 2017-08-16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Active CN207087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0088.7U CN207087180U (zh) 2017-08-16 2017-08-16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0088.7U CN207087180U (zh) 2017-08-16 2017-08-16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7180U true CN207087180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4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0088.7U Active CN207087180U (zh) 2017-08-16 2017-08-16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71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8597A (zh) * 2018-07-13 2018-11-20 秦卫 一种汽车配件焊接装置
WO2019033499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广州市永合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3499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广州市永合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CN108838597A (zh) * 2018-07-13 2018-11-20 秦卫 一种汽车配件焊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2979B (zh)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CN107378322B (zh) 电池端子焊接装置
CN207087181U (zh) 电池端子焊接装置
CN207087180U (zh) 电池端子输送装置
CN207434348U (zh) 一种自动上料机
CN106144378A (zh) 瓶装药剂自动发药装置
CN106219253A (zh) 一种自动上料机
CN108081367A (zh) 一种高效打孔装置
CN206169635U (zh) 一种电池盖帽焊接装置
CN207267722U (zh) 一种电池自动送料机构
CN106429416A (zh) 一种手套放置机构
CN206013830U (zh) 一种自动倒角机的进料机构
CN205932375U (zh) 一种用于夹框上下板料的机构
CN209675665U (zh) 一种带有收料装置的多功能铜线加工机
CN209567126U (zh) 一种钢管自动送料机
CN206447162U (zh) 螺钉上料摆放装置
CN208014666U (zh) 一种二极管排列入架设备
CN203862894U (zh) 弯管机上下料装置
CN207129222U (zh) 灌装机的上杯装置
CN106743185A (zh) 一种螺钉上料摆放装置
CN212668528U (zh) 用于圆管上料的运转装置
CN104369924B (zh) 蓄电池包装箱内上泡沫和说明书的自动存放装置
CN208361400U (zh) 一种散热器堆叠机及其散热器收料装置
CN208825400U (zh) 机械手双工位上料机
CN204682192U (zh) 一种鱼塘手动投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