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8633U - 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78633U CN207078633U CN201720442521.1U CN201720442521U CN207078633U CN 207078633 U CN207078633 U CN 207078633U CN 201720442521 U CN201720442521 U CN 201720442521U CN 207078633 U CN207078633 U CN 2070786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power drum
- buphthalmos
- liftable
- turning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碳纤维环形成型线,第一运模车的外侧紧邻于第一无动力滚筒线,第一无动力滚筒线后端与第一动力滚筒线前端相连接,第一动力滚筒线后端设有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上连接有第一可升降牛眼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一侧连接有固定牛眼台,固定牛眼台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上设有第二可升降牛眼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固定牛眼台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之间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模链条和第二送模链条。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环形成型线形成一套闭环周转系统,按流程序顺序周转,生产效率高和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背景技术
模具在进行生产线加工时,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人工参与,甚至有些加工程序需要单独实施,在增加时间的基础上,造成增加人工成本,而且生产效率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不仅避免了栈板骤冷骤热引起的模具变形,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包括若干冷压成型台,所述冷压成型台的内侧设有若干热压成型台,所述冷压成型台外侧地面上安装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连接有第一运模车,所述第一运模车的外侧紧邻于第一无动力滚筒线,所述第一无动力滚筒线后端与第一动力滚筒线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后端设有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所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上连接有第一可升降牛眼台,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一侧连接有固定牛眼台,固定牛眼台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所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上设有第二可升降牛眼台,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固定牛眼台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之间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模链条和第二送模链条,第一送模链条和第二送模链条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链轮,所述第一送模链条和第二送模链条的1/2处一侧分别设有对称两个挡板,所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前侧与第二动力滚筒线后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前侧连接有第二无动力滚筒线,所述第二无动力滚筒线一侧与动力滚筒相连接,所述第二无动力滚筒线内侧地面上安装有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上连接有第二运模车,所述第二运模车内侧紧邻于热压成型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牛眼台两侧最高位置分别与第一可升降牛眼台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最高位置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分别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模链条和第二送模链条的顶部分别较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的台面低15mm,所述两个挡板顶部的高度分别高于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的台面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环形成型线采用冷压成型台与热压成型台搭配使用,避免了栈板骤冷骤热引起的模具变形;
2、完成热压成型,直接过渡到冷台,冷却定型,节约了升瘟和降温的时间,成型周期缩减;
3、环形成型线形成一套闭环周转系统,按流程序顺序周转,从而生产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循环有序;
4、入模、合模、成型、开模等均可在第一拐角动力滚筒线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线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5、动力滚筒和无动力滚筒相结合的方式,入模、合模直接在无动力滚筒上完成,无需另设工作台,节约了设备的投资成本;
7、成型、入模、开模都在冷压成型台这边完成,避开了热压成型台高温炙烤,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优化了工作岗位,
8,采用运模车取放模具,方便快捷,精准,减少了模具和产品的磕碰,从而减少不良品。
9、运模车不断从生产线与多个冷、热成型台上取放模具,有条不紊,大大提高了运模车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轨道;2、第一运模车;3、第一无动力滚筒线;4、第一动力滚筒线;5、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6、第一可升降牛眼台;7、固定牛眼台;8、第一送模链条;9、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10、链轮;11、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2、第二送模链条;13、动力滚筒;14、第二动力滚筒线;15、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6、第二运模车;17、第二轨道;18、冷压成型台; 19、热压成型台;20、第一限位开关;21、第二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包括若干冷压成型台18,所述冷压成型台18的内侧设有若干热压成型台19,所述冷压成型台18外侧地面上安装第一轨道1,所述第一轨道1上连接有第一运模车2,所述第一运模车2的外侧紧邻于第一无动力滚筒线3,所述第一无动力滚筒线3后端与第一动力滚筒线4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4后端设有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所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上连接有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一侧连接有固定牛眼台 7,固定牛眼台7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所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上设有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固定牛眼台7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之间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链轮10,所述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 12的1/2处一侧分别设有对称两个挡板,所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前侧与第二动力滚筒线14后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14前侧连接有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5,所述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5一侧与动力滚筒13相连接,所述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5内侧地面上安装有第二轨道17,第二轨道17上连接有第二运模车16,所述第二运模车16内侧紧邻于热压成型台19;第一无动力滚筒线3与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4、第一动力滚筒线4和第二动力滚筒线14以及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的最低位置的高度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牛眼台7两侧最高位置分别与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最高位置的高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分别为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的顶部分别较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的台面低15mm,所述两个挡板顶部的高度分别高于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的台面30mm,模具可以在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的挡板的带动下从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固定牛眼台7上滚到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步骤如下:
A.首先,模具通过第一运模车2从冷压成型台18上取下,沿第一轨道 1送到第一无动力滚筒线一3上,由人力推至第一动力滚筒线一4上;
B.由第一动力滚筒线4送至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及第一可升降牛眼台 6的上方;
C.模具触碰第一限位开关20,从而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停止工作,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升起;
D.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升到与固定牛眼台7等高位停止工作,同时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工作,模具可在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的两个挡板的带动下从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及固定牛眼台7上滚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及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上方;
E.模具触碰第二限位开关21,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降下复位,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停止工作,模具则放置于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上;
F.模具经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送到第二动力滚筒线二14上,再到达第二无动力滚筒线二15上;
G.模具在第二无动力滚筒线二15上合模并锁紧;
H.由第二运模车16经第二轨道17送至热压成型台19;
I.完成热压成型后,再由热压成型台19转至冷压成型台18,最后回到 A步,如此往复循环。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冷压成型台 18与热压成型台19搭配使用,避免了栈板骤冷骤热引起的模具变形;完成热压成型后19直接过渡到冷压成型台18,冷却定型,节约了升瘟和降温的时间,成型周期缩减;环形成型线形成一套闭环周转系统,按流程序顺序周转,从而生产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循环有序;通过入模、合模、成型、开模等均可在第一动力滚筒线4和第二动力滚筒线14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成型、入模、开模都在冷压成型台18完成,避开了热压成型台19高温炙烤,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优化了工作岗位;采用第一运模车2和第二运模车16取放模具,方便快捷和精准,减少了模具和产品的磕碰,从而减少不良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包括若干冷压成型台(18),所述冷压成型台(18)的内侧设有若干热压成型台(19),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压成型台(18)外侧地面上安装第一轨道(1),所述第一轨道(1)上连接有第一运模车(2),所述第一运模车(2)的外侧紧邻于第一无动力滚筒线(3),所述第一无动力滚筒线(3)后端与第一动力滚筒线(4)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4)后端设有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所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上连接有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一侧连接有固定牛眼台(7),固定牛眼台(7)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所述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上设有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固定牛眼台(7)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之间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链轮(10),所述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的1/2处一侧分别设有对称两个挡板,所述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前侧与第二动力滚筒线(14)后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14)前侧连接有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5),所述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5)一侧与动力滚筒(13)相连接,所述第二无动力滚筒线(15)内侧地面上安装有第二轨道(17),第二轨道(17)上连接有第二运模车(16),所述第二运模车(16)内侧紧邻于热压成型台(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环形成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牛眼台(7)两侧最高位置分别与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最高位置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环形成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升降牛眼台(6)和第二可升降牛眼台(11)的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分别为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环形成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模链条(8)和第二送模链条(12)的顶部分别较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的台面低15mm,所述两个挡板顶部的高度分别高于第一拐角动力滚筒台(5)和第二拐角动力滚筒台(9)的台面3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42521.1U CN207078633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42521.1U CN207078633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78633U true CN207078633U (zh) | 2018-03-09 |
Family
ID=6143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4252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8633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78633U (zh) |
-
2017
- 2017-04-25 CN CN201720442521.1U patent/CN2070786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57463U (zh) | 一种可升降搬运的全自动推车 | |
CN203992261U (zh) | 一种新型薄型汽缸铸模 | |
CN206201462U (zh) | 一种自动球泡取出系统 | |
CN203124591U (zh) | 上料机械手 | |
CN203064779U (zh) | 一种焊装主线物料输送装置 | |
CN207078633U (zh) | 一种碳纤维环形成型线 | |
CN203409874U (zh) | 七工位板式家具封边/排钻加工生产线 | |
CN206552666U (zh) | 一种保温板用加工输送线 | |
CN201900435U (zh) | 转向架压装装置 | |
CN203794126U (zh) | 一种离合器面片运送装置 | |
CN204689140U (zh) | 一种全自动中板拼板机收板装置 | |
CN205341839U (zh) | 铸造造型生产线及铸造生产线 | |
CN204621514U (zh) | 一种换热器管束进入壳程自动化辅助工装 | |
CN203817312U (zh) | 套箱压紧装置 | |
CN206580516U (zh) | 一种具有顶部限位结构的自动牵引机 | |
CN205240774U (zh) | 钢管玻璃丝布缠绕机废料收集装置 | |
CN207059552U (zh) | 一种封面推送结构上的输送结构 | |
CN206599165U (zh) | 一种轻型件物料搬运装置 | |
CN206185032U (zh) | 一种智能化模具生产线 | |
CN205930795U (zh) | 方型电力管转运车 | |
CN204622273U (zh) | 自动分模多体集成烟道成型机 | |
CN204980150U (zh) | 一种铅酸蓄电池内化成自动输送装置 | |
CN204195163U (zh) | 一种液压翻板车主轴座辅助焊接模具 | |
CN201455238U (zh) | 汽车铸件生产过程中的传送装置 | |
CN206643213U (zh) | 一种多工位式汽车挂钩冲压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