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5556U -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5556U
CN207075556U CN201620935908.6U CN201620935908U CN207075556U CN 207075556 U CN207075556 U CN 207075556U CN 201620935908 U CN201620935908 U CN 201620935908U CN 207075556 U CN207075556 U CN 207075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laser
shell
heating
electronic cigar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5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海涛
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r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r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r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r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35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5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5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55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属于电子烟领域,用于解决传统电子烟功耗大、容易产生玻璃纤维颗粒、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它包括控制部、位于控制部右侧的激光部、位于激光部右侧的雾化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外壳、位于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内壳、位于第一内壳左侧的底帽、位于底帽右侧的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右侧的控制电路板、位于控制电路板右侧的电池,所述第一外壳、第一内壳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外壳左端开有进气口。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实现了激光加热,具有功耗低、续航能力强的特点,同时在制造时组装更加方便,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烟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烟均采用电热丝加热烟油。这样的加热方式,是将电热丝缠绕在一段具有吸附性的玻璃纤维细绳(玻纤绳)上,将其浸泡在烟油中。由电子控制板给电热丝通电,当电热丝的温度达到足够高时,液体烟油雾化成烟气供人体吸食。
这样的技术方式有如下弊端:
1.加热的电热丝通常采用镍铬合金等电阻率较高的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电热丝表面会产生较严重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脱落,电热丝的热电阻会逐渐变大,使加热效果逐渐降低。脱落的氧化物会落入烟油中污染烟油,直观上我们会发现烟油中慢慢混入了黑褐色的悬浮物。电热丝的加热会让起着烟油吸附作用的玻璃纤维细绳逐渐发生断裂和流失,而脱落下来的细小的玻璃纤维颗粒会随着烟雾一起吸入肺部。细小的玻璃纤维材料吸入到肺部后人体很难排除,对人的健康不利。
2.而后有人改进了电热加热方式的材料,如用热稳定性更好的材料替代电热丝和玻纤绳,但是最终这个加热部件都要放置到烟油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这个问题。
电热加热方式的效率不高,要产生足够的烟雾量需要相当的电功率,而这么大的功率对电子烟这么大体积内的锂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中,由于体积和成本的制约,电池容量相对不够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功耗小、续航长、组装方便的、能自动控制的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包括控制部、位于控制部右侧的激光部、位于激光部右侧的雾化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外壳、位于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内壳、位于第一内壳左侧的底帽、位于底帽右侧的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右侧的控制电路板、位于控制电路板右侧的电池,所述第一外壳、第一内壳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外壳左端开有进气口;
所述激光部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内壳、位于第二内壳内的激光器、位于激光器右侧的透镜,所述第二外壳、第二内壳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内壳右端开有第一圆形通孔;
所述雾化部包括第三外壳、位于第三外壳内的烟油容器、位于烟油容器右侧的吸嘴,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烟油容器为圆柱形状,所述烟油容器包括外壁、内壁、加热靶极,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加热靶极是两端为圆柱体中间受热部分为球状,所述加热靶极中间有导油通孔,所述加热靶极表面有许多微孔与导油通孔相连,所述烟油容器右端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微孔、内壁、第二圆形通孔形成烟雾通道;所述吸嘴内部设有出烟通道;
所述进气口、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微孔、内壁、第二圆形通孔、出烟通道是连通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第一进气通道,传感器感应到空气的流动,然后将电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打开激光器,激光器的光速照射到透镜,透镜将光聚集到加热靶极上,加热靶极内的烟油受热形成烟雾,从微孔处流向吸嘴;激光的非接触式加热,不会对烟油造成污染,对人体无害。
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帽左端为圆弧形状,所述底帽右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开有容纳孔,所述传感器左端置于容纳孔内,所述凸台外侧开有螺纹,所述第一内壳左端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和第一内壳是一体的,所述连接筒的直径大于第一内壳的直径,所述连接筒内侧开有螺纹,所述连接筒内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凸台,所述连接筒外侧开有螺纹,所述连接筒外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第一外壳,所述传感器右端置于第一内壳内,所述第一内壳在置有传感器的位置开有感应通道,所述感应通道和第一进气通道连通。
在组装时,先将传感器放入容纳孔内,然后将底帽旋入第一内壳,然后从第一内壳右端口处放入控制电路板,然后在第二内壳放入透镜、激光器、电池,然后将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旋紧,最后将雾化部和吸嘴旋紧,达到了组装方便的效果,使得制造的成本有所降低。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内壳和第一内壳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激光器;所述激光器、透镜、第一圆形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激光器、透镜、第一圆形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透镜对光的聚合效果更佳,避免了激光器的光速偏离透镜的范围的情况。
进一步限定,所述吸嘴和第二外壳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吸嘴左端的直径大于右端直径,所述吸嘴直径变化位置在吸嘴中点处,所述吸嘴直径的变化是渐变的。
吸嘴左端的直径大于右端直径,吸电子烟时更加的方便,吸嘴直径的变化是渐变的,使得电子烟的整体更具美感。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热靶极为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所述加热靶极为黑色。
能够耐高温,且热传递的效果好,加热靶极为黑色,吸热的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径为1.2cm,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径为1.2cm,所述第三外壳的外径为1.2cm。
用激光束对烟油的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属于非接触式加热,烟油基本无污染,安全可靠。目前,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半导体固体激光器领域,激光器的全线产品功率密度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这样从激光器的这颗部件上看,使用一颗体积只有不到10mm*10mm输出激光功率高达1W甚至更高的激光器,将这颗激光器输出的激光通过一个透镜单元让激光束实现一定的汇聚,直接照射到在烟油管中的加热靶极。加热靶极是用耐高温的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靶极上面带有很多的微孔,这些微孔起着吸附烟油的作用。为了提高靶极的加热效率,将靶极设计制造成深的颜色(如:黑色),这样对激光束加热效率更高,升温快。
例如:选用1颗输出功率1W,红色光束或紫外光束的激光器,通过透镜聚焦,将照射到靶极的激光束控制在几毫米以内,激光照射后,几秒内,靶极的温度就可以升高到400度以上,这个温度可以实现烟油的雾化。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转换效率通常在50%左右,也就是当使用2w激光器功率加热时,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只有4w左右。而使用电热丝加热的普通的电子烟需要至少6-8w的功率。可见,激光加热电子烟对电池的要求更低,使用时间更长。电热丝加热方式的寿命通常取决镍铬合金丝和玻璃纤维细绳的寿命,从工程的实际情况测算,寿命在几小时到几十小时。激光的加热方式的寿命通常取决于激光器的寿命,但是激光器的寿命往往都超过数千小时,这对电子烟的应用要求来说是非常长的,可以不考虑。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功耗低、雾化效果好、续航长、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控制部1,激光部2,雾化部3;
第一外壳11,第一内壳12,底帽13,传感器14,控制电路板15,电池16,第一进气通道101,进气口102;
第二外壳21,第二内壳22,激光器23,透镜24,第二进气通道201,第一圆形通孔202;
第三外壳31,烟油容器32,吸嘴33,外壁321,内壁322,加热靶极323,空腔301,第二圆形通孔302,烟雾通道303,出烟通道304;
凸台103,容纳孔104,连接筒105,感应通道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包括控制部1、位于控制部1右侧的激光部2、位于激光部2右侧的雾化部3,控制部1包括第一外壳11、位于第一外壳11内的第一内壳12、位于第一内壳11左侧的底帽13、位于底帽13右侧的传感器14、位于传感器14右侧的控制电路板15、位于控制电路板15右侧的电池16,第一外壳11、第一内壳12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一外壳11左端开有进气口102;
激光部2包括第二外壳21、第二内壳22、位于第二内壳22内的激光器23、位于激光器23右侧的透镜24,第二外壳21、第二内壳22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201,第二内壳22右端开有第一圆形通孔202;
雾化部3包括第三外壳31、位于第三外壳31内的烟油容器32、位于烟油容器32右侧的吸嘴33,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21、第三外壳3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烟油容器32为圆柱形状,烟油容器32包括外壁321、内壁322、加热靶极323,外壁321和内壁322之间形成空腔301,加热靶极323为球状,加热靶极323是内空的,加热靶极323内部和空腔301连通,加热靶极323上开有多个微孔(图示未画出),烟油容器32右端开有第二圆形通孔302,微孔、内壁322、第二圆形通孔302形成烟雾通道303;吸嘴33内部设有出烟通道304;
进气口102、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进气通道201、微孔、内壁322、第二圆形通孔302、出烟通道304是连通的。
优选的,底帽13左端为圆弧形状,底帽13右端设有凸台103,凸台103内开有容纳孔104,传感器14左端置于容纳孔104内,凸台103外侧开有螺纹,第一内壳12左端设有连接筒105,连接筒105和第一内壳12是一体的,连接筒105的直径大于第一内壳12的直径,连接筒105内侧开有螺纹,连接筒105内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凸台103,连接筒105外侧开有螺纹,连接筒105外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第一外壳11,传感器14右端置于第一内壳12内,第一内壳12在置有传感器14的位置开有感应通道106,感应通道106和第一进气通道101连通。
优选的,第二内壳22和第一内壳1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控制电路板15电连接于传感器14,控制电路板15电连接于电池16,控制电路板15电连接于激光器23;激光器23、透镜24、第一圆形通孔202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吸嘴33和第二外壳2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吸嘴33左端的直径大于右端直径,吸嘴33直径变化位置在吸嘴33中点处,吸嘴33直径的变化是渐变的。
优选的,加热靶极323为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加热靶极323为黑色。
最优的,第一外壳11的外径为1.2cm,第二外壳21的外径为1.2cm,第三外壳31的外径为1.2c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包括控制部、位于控制部右侧的激光部、位于激光部右侧的雾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外壳、位于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内壳、位于第一内壳左侧的底帽、位于底帽右侧的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右侧的控制电路板、位于控制电路板右侧的电池,所述第一外壳、第一内壳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外壳左端开有进气口;
所述激光部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内壳、位于第二内壳内的激光器、位于激光器右侧的透镜,所述第二外壳、第二内壳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内壳右端开有第一圆形通孔;
所述雾化部包括第三外壳、位于第三外壳内的烟油容器、位于烟油容器右侧的吸嘴,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烟油容器为圆柱形状,所述烟油容器包括外壁、内壁、加热靶极,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加热靶极两端为圆柱体中间受热部分为球状,加热靶极中间有导油通孔,表面有许多微孔与导油通孔相连,所述加热靶极上开有多个微孔,所述烟油容器右端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微孔、内壁、第二圆形通孔形成烟雾通道;所述吸嘴内部设有出烟通道;
所述进气口、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微孔、内壁、第二圆形通孔、出烟通道是连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帽左端为圆弧形状,所述底帽右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开有容纳孔,所述传感器左端置于容纳孔内,所述凸台外侧开有螺纹,所述第一内壳左端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和第一内壳是一体的,所述连接筒的直径大于第一内壳的直径,所述连接筒内侧开有螺纹,所述连接筒内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凸台,所述连接筒外侧开有螺纹,所述连接筒外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第一外壳,所述传感器右端置于第一内壳内,所述第一内壳在置有传感器的位置开有感应通道,所述感应通道和第一进气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壳和第一内壳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激光器;所述激光器、透镜、第一圆形通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和第二外壳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吸嘴左端的直径大于右端直径,所述吸嘴直径变化位置在吸嘴中点处,所述吸嘴直径的变化是渐变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靶极为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所述加热靶极为黑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径为1.2cm,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径为1.2cm,所述第三外壳的外径为1.2cm。
CN201620935908.6U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5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5908.6U CN207075556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5908.6U CN207075556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5556U true CN207075556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7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59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75556U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55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373A (zh) * 2018-04-13 2018-09-07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波加热的电吸烟装置
WO2020002005A1 (en) * 2018-06-26 2020-01-02 Jt International Sa Optical vaporisa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23272534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373A (zh) * 2018-04-13 2018-09-07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波加热的电吸烟装置
WO2020002005A1 (en) * 2018-06-26 2020-01-02 Jt International Sa Optical vaporisa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23272534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5223B (zh) 电子烟
CN109952039B (zh) 基于感应的气溶胶递送设备
CN207075556U (zh) 一种激光加热方式的电子烟
CN205567814U (zh) 一种电子烟
CN108471813B (zh) 基于感应的气溶胶递送设备的控制
CN103504479B (zh) 一种非燃烧无烟雾电子烟
CN206586397U (zh) 电子烟及雾化器
CN204070557U (zh) 雾化芯及电子吸烟装置
CN205667359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05456064U (zh) 双通道电子烟
CN105982360A (zh) 一种电子烟
CN203505586U (zh) 一种非燃烧无烟雾电子烟
CN206341945U (zh) 烟道及电子烟
CN107373779A (zh) 一种电子烟及其预热烟油的方法
CN105707981A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106235416A (zh) 电子烟用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3762283U (zh) 用于加热不燃烧卷烟的快速消费简易抽吸装置系统
JP7008070B2 (ja) エアロゾル送達装置のための誘導充電
CN209489510U (zh) 一种毛细导管电子烟雾化器
CN208030269U (zh) 一种可输出大烟雾量的电子烟
CN106418700A (zh) 雾化吸入装置
CN203723455U (zh) 一种电子烟
CN204048037U (zh) 一种电子雾化发热元件
CN109588789A (zh) 一种毛细导管电子烟雾化器
CN208657980U (zh) 一种用于电子烟的微波谐振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