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1711U -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1711U
CN207061711U CN201721003799.5U CN201721003799U CN207061711U CN 207061711 U CN207061711 U CN 207061711U CN 201721003799 U CN201721003799 U CN 201721003799U CN 207061711 U CN207061711 U CN 207061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crane
stull
column
climbing device
doo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37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春辉
王连明
吕丹丹
鞠青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N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N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N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N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037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1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1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1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套设在塔吊的外围,包括骨架和板块,板块包覆在骨架的四周;骨架包括立柱、横撑和斜撑,立柱垂直固定在塔吊四周的地面上,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撑;各立柱的顶端均设置一斜撑,每根斜撑均相对塔吊向外倾斜,相邻的两根斜撑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塔吊防攀爬装置,不仅避免了非塔司攀爬塔吊的现象,起到了防止随意攀爬塔吊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拆卸快捷,非专业人员均可安装;此外,该塔吊防攀爬装置在地面操作安装,避免了高空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塔吊防攀爬装置搭设后,无需设置临边防护,而且能够多次拆装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背景技术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是建筑工地上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塔吊标准节的中间位置,设置了竖直方向的爬梯,供塔吊司机或检修人员上下塔吊之用。虽然塔吊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近年来,时常会发生无关人士攀爬塔吊以及民工为讨薪恶意攀爬塔吊的安全事故,不仅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困扰和麻烦,同时对社会也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在塔吊上搭设防护设施,可以防止无关人员随意攀爬。现有防攀爬装置都是利用塔身和钢管、钢板或多层板搭设成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盖板平台,在塔吊爬梯处留出出入口供塔司上下塔吊,不使用时便上锁来防止非塔司等其他人员以其他目的攀爬塔吊。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防攀爬的目的,但是搭设平台属于高空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性,非特殊工种人员是不可操作的;而且地面以下塔身与地面交界处一般为坑洞,还需搭设临边防护,无形之中耗费了工力和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地面安装且安装快捷方便、安装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塔吊防攀爬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所述塔吊防攀爬装置套设在塔吊的外围,所述塔吊防攀爬装置包括骨架和板块;所述骨架包括立柱、横撑和斜撑,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在塔吊四周的地面上,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撑;各所述立柱的顶端均设置一所述斜撑,每根所述斜撑均相对塔吊向外倾斜,相邻的两根所述斜撑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板块包覆在所述骨架的四周。
可选的,所述立柱为4根且分别设置在塔吊四角,每根所述立柱距离塔身距离相等,且每根所述立柱距离塔身的距离不小于0.1m。
可选的,所述立柱为方钢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焊接有第一水平钢板,所述立柱的底端焊接有第二水平钢板,所述第二水平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所述横撑为方钢横撑,所述横撑垂直于所述立柱,所述横撑通过螺栓与所述立柱连接。
可选的,所述横撑包括第一横撑、第二横撑和第三横撑,所述第一横撑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三横撑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底部,且第三横撑距离地面距离不大于0.2m,所述第二横撑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撑和所述第三横撑中间。
可选的,所述斜撑包括两根斜角钢,两根所述斜角钢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斜撑的底部焊接有第三水平钢板,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与所述斜撑的夹角为120°~135°,所述斜撑通过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与所述第一水平钢板螺栓连接,且每根所述斜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斜撑之间均通过水平角钢连接,所述水平角钢包括第一水平角钢和第二水平角钢,所述第一水平角钢连接相邻两根所述斜撑的顶端,所述第二水平角钢连接相邻两根所述斜撑的底端。
可选的,所述骨架还包括一根门框立柱,所述门框立柱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所述门框立柱与所述立柱平行且高度相等,与所述门框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和所述门框立柱之间还设置一门框横撑,所述门框横撑垂直于所述门框立柱,所述门框立柱、所述门框横撑、与所述门框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以及地面形成一长方形缺口,所述长方形缺口的高为1.8m~2m,所述长方形缺口的宽为0.8m~1m;位于所述门框横撑下方的所述门框立柱上铰接有一与所述长方形缺口相匹配的门体框架。
可选的,所述板块为彩钢板,所述彩钢板通过自攻钉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门体框架上覆盖有彩钢板形成门体。
可选的,所述塔吊防攀爬装置的顶端还盘旋铺设有铁刺绳。
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撑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2m~2.5m,所述骨架的总高度为3m~3.2m,所述第一水平钢板、所述第二水平钢板以及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为完全相同的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厚度不小于3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吊防攀爬装置,不仅避免了非塔司攀爬塔吊的现象,起到了防止随意攀爬塔吊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拆卸快捷,非专业人员均可安装;此外,该塔吊防攀爬装置在地面操作安装,避免了高空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塔吊防攀爬装置搭设后,无需设置临边防护,而且能够多次拆装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吊防攀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塔吊防攀爬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横撑;21、第一横撑;22、第二横撑;23、第三横撑;3、斜撑;31、斜角钢;32、水平角钢;321、第一水平角钢;322、第二水平角钢;4、板块;5、门体框架;51、门框立柱;52、门框横撑;6、铁刺绳;7、塔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地面安装且安装快捷方便、安装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塔吊防攀爬装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套设在塔吊的外围,包括骨架和板块,板块包覆在骨架的四周;架包括立柱、横撑和斜撑,立柱垂直固定在塔吊四周的地面上,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撑;各立柱的顶端均设置一斜撑,每根斜撑均相对塔吊向外倾斜,相邻的两根斜撑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塔吊防攀爬装置,不仅避免了非塔司攀爬塔吊的现象,起到了防止随意攀爬塔吊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拆卸快捷,非专业人员均可安装;此外,该塔吊防攀爬装置在地面操作安装,避免了高空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塔吊防攀爬装置搭设后,无需设置临边防护,而且能够多次拆装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用于套设在塔吊7的外围,包括骨架和板块4,板块4包覆在骨架的四周;骨架包括立柱1、横撑2和斜撑3,立柱1垂直固定在塔吊7四周的地面上,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均垂直连接有横撑2;各立柱1的顶端均设置一斜撑3,每根斜撑3均相对塔吊7向外倾斜,且相邻的两根斜撑3位于同一平面上。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立柱1为4根,分别设置在塔吊7的四角,每根立柱1距离塔身距离相等,且每根,立柱1距离塔吊7的距离不小于0.1m。横撑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撑21、第二横撑22和第三横撑23,第一横撑21连接相邻两根立柱1的顶端,第三横撑23连接相邻两根立柱1的底部,且第三横撑23距离地面距离不大于0.2m,第二横撑22则设置在第一横撑21和第三横撑23之间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立柱1的顶端焊接有第一水平钢板,立柱的底端焊接有第二水平钢板,第二水平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从而实现立柱1与地面的固定;横撑2通过螺栓与立柱1连接,且横撑2垂直于立柱1。如图2所示,斜撑3包括两根斜角钢31,两根斜角31钢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斜撑3的底部焊接有第三水平钢板,斜撑3通过第三水平钢板与第一水平钢板螺栓连接,且每根所述斜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水平钢板与斜撑3的夹角为120°~135°,使得斜撑3具有足够的倾斜角度,达到使攀爬者难以向上继续攀爬的目的。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斜撑3之间均通过水平角钢32连接,水平角钢32包括第一水平角钢321和第二水平角钢322,第一水平角钢321连接相邻两根斜撑3的顶端,第二水平角钢322连接相邻两根斜撑3的底端,形成倒正四棱锥型的斜撑骨架。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骨架一侧面的相邻的两根立柱1之间还设置一门框立柱51,门框立柱51与立柱1平行设置且高度相等,与门框立柱51相邻的立柱1和门框立柱51之间还设置一门框横撑52,门框横撑52垂直于门框立柱51,门框立柱51、门框横撑52、与门框立柱51相邻的立柱1以及地面形成一长方形缺口,长方形缺口的高为1.8m~2m,宽为0.8m~1m;位于门框横撑52下方的门框立柱51上安装一与长方形缺口相配的门体框架5,门体框架的一侧与门框立柱51铰接实现门体框架5绕门框立柱51的转动开合。
进一步地,板块4为彩钢板,彩钢板通过自攻钉与骨架固定连接,门体框架5上覆盖有彩钢板形成门体,门体处于锁闭状态时,整个骨架的四周均处于封闭状态;此外,只有塔司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打开门体进行正常的塔吊攀爬,其他人员是无法通过门体进入塔吊的。
进一步地,立柱1为方钢立柱,横撑2为方钢横撑。
进一步地,塔吊防攀爬装置的顶端还盘旋铺设有铁刺绳,进一步起到阻止非相关人员随意或恶意攀爬塔吊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横撑2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2m~2.5m,骨架的总高度为3m~3.2m。
进一步地,第一水平钢板、所述第二水平钢板以及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为完全相同的矩形钢板,且矩形钢板的厚度均不小于3mm。
下面以门体长为1.8m、宽为0.8m,第一横撑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2m,骨架的总高度为3m,斜撑与其底端的第三水平钢板之间的角度为135°,矩形钢板的厚度为3mm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塔吊防攀爬装置作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方法说明:
步骤一,将4根立柱1通过膨胀螺栓均匀固定在塔吊7的四角地面,并使立柱1距离塔身7的距离均为0.1m;之后将门框立柱51安装在骨架一侧的两根立柱1之间,使门框立柱51距离与其相邻的立柱1之间的距离为0.8m,并在这两根之间设置一门框横撑52,门框横撑52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8m,形成一长1.8m、宽0.8m的长方体缺口,并在该长方体缺口内的门框立柱51上铰接长1.8m、宽0.8m的门体框架5;
步骤二,立柱1固定后,通过螺栓分别将第一横撑21,第二横撑22、第三横撑23从上至下顺次连接在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且第三横撑23距离地面距离为0.2m;
步骤三,在四根立柱1的顶端分别螺栓连接一斜撑3,并在相邻两个斜撑3之间连接水平角钢32,从而完成塔吊防攀爬装置的骨架结构;
步骤四,采用自攻钉在整个骨架结构的四周,包括门体框架5的外侧,包覆彩钢板封闭骨架外周,形成塔吊防攀爬装置成品;
步骤五,可在塔吊防攀爬装置成品的顶部盘旋铺设铁刺绳8。
塔吊拆除前,应优先拆板块4,再拆骨架,遵循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拆除该装置时,应轻拿轻放,不可随意堆放,应妥善安置,避免曝晒、雨淋,为后续工程创造良好条件。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塔吊防攀爬装置,不仅避免了非塔司攀爬塔吊的现象,起到了防止随意攀爬塔吊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拆卸快捷,非专业人员均可安装;此外,该塔吊防攀爬装置在地面操作安装,避免了高空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塔吊防攀爬装置搭设后,无需设置临边防护,而且能够多次拆装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塔吊尺寸或实际需求而适应性调整的,整个防攀爬装置的高度也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适应性调整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此外,门体框架的尺寸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应的长方形缺口的尺寸也是根据门体框架的尺寸而适应性改变的;斜撑与水平钢板之间的角度范围也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调整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防攀爬装置套设在塔吊的外围,所述塔吊防攀爬装置包括骨架和板块;所述骨架包括立柱、横撑和斜撑,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在塔吊四周的地面上,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撑;各所述立柱的顶端均设置一所述斜撑,每根所述斜撑均相对塔吊向外倾斜,相邻的两根所述斜撑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板块包覆在所述骨架的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4根且分别设置在塔吊四角,每根所述立柱距离塔身距离相等,且每根所述立柱距离塔身的距离不小于0.1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方钢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焊接有第一水平钢板,所述立柱的底端焊接有第二水平钢板,所述第二水平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所述横撑为方钢横撑,所述横撑垂直于所述立柱,所述横撑通过螺栓与所述立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包括第一横撑、第二横撑和第三横撑,所述第一横撑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三横撑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底部,且第三横撑距离地面距离不大于0.2m,所述第二横撑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撑和所述第三横撑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包括两根斜角钢,两根所述斜角钢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斜撑的底部焊接有第三水平钢板,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与所述斜撑的夹角为120°~135°,所述斜撑通过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与所述第一水平钢板螺栓连接,且每根所述斜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斜撑之间均通过水平角钢连接,所述水平角钢包括第一水平角钢和第二水平角钢,所述第一水平角钢连接相邻两根所述斜撑的顶端,所述第二水平角钢连接相邻两根所述斜撑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一根门框立柱,所述门框立柱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所述门框立柱与所述立柱平行且高度相等,与所述门框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和所述门框立柱之间还设置一门框横撑,所述门框横撑垂直于所述门框立柱,所述门框立柱、所述门框横撑、与所述门框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以及地面形成一长方形缺口,所述长方形缺口的高为1.8m~2m,所述长方形缺口的宽为0.8m~1m;位于所述门框横撑下方的所述门框立柱上铰接有一与所述长方形缺口相匹配的门体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块为彩钢板,所述彩钢板通过自攻钉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门体框架上覆盖有彩钢板形成门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防攀爬装置的顶端还盘旋铺设有铁刺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吊防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撑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2m~2.5m,所述骨架的总高度为3m~3.2m,所述第一水平钢板、所述第二水平钢板以及所述第三水平钢板为完全相同的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厚度不小于3mm。
CN201721003799.5U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Active CN207061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3799.5U CN207061711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3799.5U CN207061711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1711U true CN207061711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3799.5U Active CN207061711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1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2618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徐州国联建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攀爬功能的塔式起重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2618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徐州国联建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攀爬功能的塔式起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8536A (zh)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法
CN106760197A (zh) 一种钢柱结构及其控制安装允许误差的方法
CN206233562U (zh) 液压提升模架系统的兜底安全防护装置
CN112112418B (zh) 一种高层建筑铝模爬架组合体系施工方法
CN109972849A (zh) 自稳型内外滑移式电梯井内安全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
CN207061711U (zh) 一种塔吊防攀爬装置
CN105672759A (zh) 一种便携式安全防护栅栏
CN109958134A (zh) 一种悬挂式深基坑上下楼梯
CN210193252U (zh) 一种爬架附着式塔吊司机通道
CN111236603B (zh) 一种钢板网悬挑脚手架的综合性施工工法
CN111851976A (zh) 一种用于内爬式动臂塔吊周围定型化操作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CN207776405U (zh) 预制外墙板安全防护架
CN106013755A (zh) 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及施工方法
CN213328707U (zh) 一种薄壁墩高空作业组合平台
CN206942111U (zh) 建筑高空间大跨度釆光顶、吊顶施工用索网脚手架
CN107965170A (zh) 带有装配式基础的配电箱防护棚
CN211037760U (zh) 一种新型工具式电梯井施工操作平台
CN209924407U (zh) 钢结构高空安装的组合工作平台
CN107587708A (zh) 可折叠高空施工平台及高空施工方法
CN202969970U (zh) 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吊塔底层防攀爬装置
CN111608376B (zh) 一种定型构件的综合性施工工法
CN206987720U (zh) 一种双护笼爬梯
CN206448502U (zh) 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07004058U (zh) 一种组装式钢管柱焊接施工操作平台
CN109838094A (zh) 一种建筑交通线缆节能焊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