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0383U -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0383U
CN207060383U CN201720958978.8U CN201720958978U CN207060383U CN 207060383 U CN207060383 U CN 207060383U CN 201720958978 U CN201720958978 U CN 201720958978U CN 207060383 U CN207060383 U CN 207060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upport
unmanned plane
leg
support portion
under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89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锭锋
徐智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89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0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0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0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其中,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后支腿,后支腿包括后支撑部,后支撑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后支撑部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后支撑部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后支撑部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应用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弱,不耐冲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中的无人机起落架的后支腿所具备的抗击能力较强,因而能够承受突发的冲击力影响而保护无人机机身上的精密电子组件的相对安全。

Description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飞行器因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引起了其在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
无人机起落架安装在无人机的机体底部位置以向上支撑机体,是能够保证无人机安全着陆和起飞稳定性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的无人机配置的起落架,虽然能够对无人机的机体形成支撑并且能够支持无人机完成起飞或者降落着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弱,不耐冲击。由于无人机在降落着陆的过程中,在机体惯性的作用影响下,起落架承受了较大的冲击力,而起落架与无人机机体之间的连接处往往是作用应力集中的区域,该区域很容易在降落着陆时因承受超过负荷的冲击而发生断裂。由于起落架断裂的位置离无人机机体很近,这对无人机的机体损坏程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弱,不耐冲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后支腿,后支腿包括后支撑部,后支撑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后支撑部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后支撑部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后支撑部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后支撑部的截面面积在沿后支撑部的第一端指向后支撑部的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递减。
进一步地,后支撑部具有中空的中空腔。
进一步地,后支撑部的中空腔内填充有支撑填充物。
进一步地,后支腿还包括后支腿迂回部,后支腿迂回部的第一端连接于后支撑部的第二端,后支腿迂回部与后支撑部的连接处形成拐弯转折而形成拐弯转折夹角,后支腿迂回部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
进一步地,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前支腿,前支腿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前端,前支腿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拐弯转折夹角的开口朝向前支腿。
进一步地,后支腿还包括后接地部,后接地部的第一端连接于后支腿迂回部的远离后支撑部的一端,后接地部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后接地部用于支撑于支撑面。
进一步地,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连接腿,连接腿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前支腿,连接腿可拆卸地连接于后支腿的后接地部的第二端上。
进一步地,后支腿还包括竖直或水平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后支撑部的第一端,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
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体和连接在机体以支撑机体的起落架,起落架为前述的无人机起落架。
本技术方案使用三角形截面形状设计的后支腿,能够使支腿整体的机械强度得到增强,使得起落架的后支腿能够更加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要求,并且使无人机在起飞或降落过程中,后支腿所具备的抗击能力较强,因而能够承受突发的冲击力影响而保护无人机机身上的精密电子组件的相对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的前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热机起落架的后支腿的结构;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机起落架的整体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落架安装在无人机本体上的安装状态的结构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中紧固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前支腿; 13、后支腿;
111、第一连接部; 112、前支撑部;
113、前支腿迂回部; 114、前接地部;
115、加强部; 131、第二连接部;
132、后支撑部; 133、后支腿迂回部;
134、后接地部; 2、缓冲减振件;
12、连接腿; 1110、第一连接孔;
1140、第二连接孔; 1310、第三连接孔;
1340、第四连接孔; 3、紧固组件;
31、连接螺栓; 32、锁紧螺母;
121、前端部连接孔; 122、后端部连接孔;
135、支撑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后支腿13,后支腿13包括后支撑部132,后支撑部1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后支撑部13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支撑于支撑面(如地面),后支撑部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
使用三角形截面形状设计的后支腿13,能够使支腿整体的机械强度得到增强,使得起落架的后支腿13能够更加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要求,并且使无人机在起飞或降落过程中,后支腿13所具备的抗击能力较强,因而能够承受突发的冲击力影响而保护无人机机身上的精密电子组件的相对安全。
如图2所示,由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需进行降落时候起落架的后支腿13与地面接触的瞬间产生的冲击力集中作用至后支腿13上,当后支腿13所承受的冲击力超过了后支腿13自身机械强度能够承受的冲击限度时候,此时,后支腿13则会断裂以消减冲击力传递至无人机机身,从而避免造成精密电子组件上被损坏,而为了使后支腿13产生断裂的位置能够远离无人机机身上的精密电子组件,因此,后支撑部132的截面面积在沿后支撑部132的第一端指向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递减,即后支腿13的后支撑部132由无人机机身向支撑面的方向逐渐缩小设计,确保受力断裂点远离无人机机身,将对无人机机身的损坏程度降到最小。
本技术方案在设计后支腿13的后支撑部132时候,在能够满足后支撑部132对机械强度的要求的前提下,为了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以及降低后支腿13的整体重量,因此将后支撑部132具有中空的中空腔。本技术方案的后支腿13采用注塑成型工艺进行制造,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为了使设计有中空腔的后支撑部132能够在热塑后逐渐降温成型固定的过程避免变形,因而在后支撑部132的中空腔内填充有支撑填充物135,如图3所示,利用支撑填充物135对注塑形成的后支撑部132的外壁进行支撑,从而使后支撑部132能够缓慢地冷却成型而不会造型塌陷变形。当然,柱体形式的后支撑部132也可以采用实心柱体的设计形式,或者后支撑部132的中空腔内并不填充任何支撑填充物135而直接保留中空形式。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支腿13除了具有后支撑部132之外,还包括有后支腿迂回部133和后接地部134,后支腿迂回部133的第一端连接于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后接地部134的第一端连接于后支腿迂回部133的远离后支撑部132的一端,后接地部134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后接地部134用于支撑于支撑面,并且后支腿迂回部133与后支撑部132的连接处形成拐弯转折而形成拐弯转折夹角,后支腿迂回部133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前支腿11,前支腿1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前端,前支腿11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拐弯转折夹角的开口朝向前支腿11。在该无人机起落架中,后支腿13通过后支撑部132与后支腿迂回部133之间形成的拐弯转折,使得后支腿13在受到冲击力作用的过程中,后支腿迂回部133与后支撑部132之间能够产生相应的弯曲形变,从而将冲击力形成的冲击能量转换为弯曲形变势能进行消减,避免冲击力向无人机机身方向传递而造成精密电子组件损坏。为了能够在承受冲击力作用时候能够快速反应而形成弯曲形变势能,因此,本实施例的后支腿13的后支撑部132、后支腿迂回部133沿由无人机机身指向支撑面的方向上逐渐缩小设置,这样,即使所承受的冲击力超出了后支腿13自身强度所能够承受的冲击上限,后支腿迂回部133也能够第一时间因所产生的弯曲形变超过形变限度而断裂,从而保护无人机机身上的精密电子组件免受冲击力影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前支腿11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1、前支撑部112、前支腿迂回部113和前接地部114,第一连接部111水平延伸且第一连接部1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上,如图1所示,前支腿11通过第一连接部111上开设的第一连接孔1110,利用螺钉紧固连接在无人机机身的底部上,并且第一连接部111与无人机机身的底部表面为水平面接触方式连接。前支撑部112与前支腿迂回部113连接并且在两者的连接处也形成有拐弯转折,并且该拐弯转折所形成的拐弯夹角朝向后支腿13,前接地部114水平延伸并用于支撑于支撑面上。
无人机实现正常起飞操作和降落操作过程中,特别是降落过程中,无人机在降落到地面的瞬时收到地面对起落架的反冲击,如果不能有效地消减冲击力向无人机机身传递,就会对无人机机身上所安装的紧密零配件造成损坏。该无人机起落架的前支腿11采用前支撑部112和前支腿迂回部113之间形成拐弯转折而使得前支腿11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力以耐受冲击,能够将地面的反冲击力转化为前支腿11的弹性势能,并且前接地部114能够适应地面形状平稳地接触,后支腿13同样应用迂回部设计形式而具备弹性变形能力而耐受冲击,即后支腿13通过后支撑部132和后支腿迂回部133之间形成的向后突出的拐弯转折以实现后支腿13的弹性形变能力,后接地部134也能够适应地面形状平稳地接触,并且利用后支撑部132为中空腔的柱体的设计形式增强后支腿13的整体机械强度。这样,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反冲击力得到有效消减,同时也能够满足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对起落架的强度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前支腿11上还设置有加强部115,在前支腿11上,加强部115设置在前支撑部112上,且加强部115沿前支撑部112的两端延伸,一端延伸至部分前支腿迂回部113上,一端延伸至部分第一连接部111上,如此,使得前支腿11的机械强度被有效增强。在实际操作无人机降落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11、前支撑部112以及前支腿迂回部113上由加强部115进行增强机械强度设计,则降落到地面的瞬时收到地面作用的反冲击力时候,在前支腿11的支撑作用中,冲击作用力集中作用于前支腿迂回部113的没有得到加强部115进行加强的部分。因而,当所受到的反冲击力瞬时过大,超过了前支腿11所能够承受的弹性变形,此时前支腿11会发生断裂,而断裂的位置则会被合理地设计在前支腿迂回部113的没有得到加强部115进行加强的部分,如此使得断裂位置距离无人机机身的位置最远,对无人机所产生的损坏程度最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后支腿还包括竖直或水平的第二连接部131,具体地,本实施例优选地将第二连接部131设计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131连接于后支撑部132的第一端,第二连接部131用于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后支腿13通过开设在第二连接部131上的第三连接孔1310,利用螺钉连接在无人机机身的后端的侧壁上,即第二连接部131与无人机机身的侧壁之间的接触面为竖直方向延伸的表面。
如图1所示,加强部115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1、前支撑部112与前支腿迂回部113的外侧形成包边。这样,在实现增强机械强度的同时,侧包边的设计形式能够使前支腿11的外观显得饱满厚重,提升无人机起落架的外在质感。当然,在后支腿13上,加强部115也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31、后支撑部132以及部分后支腿迂回部133的外侧,形成具有饱满厚重质感的包边设计。
如图4和图7所示,该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缓冲减振件2,前支腿11的前接地部114上通过紧固组件3连接有缓冲减振件2,后接地部134上通过紧固组件3连接有缓冲减振件2,这样,在无人机降落过程中,能够通过缓冲减振件2进一步实现消减冲击力,降低冲击力向无人机机身方向进行传递。在缓冲减振件2上开设插接接地部的贯通插接孔,另外在开设用于容纳连接螺栓31的容纳孔。在将缓冲减振件2装配连接在相应的支腿的接地部的过程中,例如将缓冲减振件2连接在前接地部114上,装配工作人员将前接地部114插入贯通插接孔中,并使得开在前接地部114的第二连接孔1140与容纳孔相对设置,再将锁紧螺母32放置在前接地部114的下方,然后将连接螺栓31穿过容纳孔和第二连接孔1140后连接在锁紧螺母32上,通过锁紧螺母32将前接地部114压紧锁紧在贯通插接孔的孔壁而连接固定。同样地,利用连接螺栓31穿过容纳孔和第四连接孔1340后连接在锁紧螺母32上,通过锁紧螺母32将后接地部134压紧锁紧在贯通插接孔的孔壁而连接固定。
在无人机降落的过程中,当无人机起落架收到无人机机身向下的冲击的瞬时,无人机起落架的四个支腿均会发生外扩变形,当外扩变形量过大时候,则将导致前支腿11的第一连接部111的连接位置处以及后支腿13的第二连接部131的连接位置处受到集中应力作用,如此便导致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31也属于易断裂位置。为了避免无人机起落架受冲击时在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31处发生断裂,因此,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连接腿12,连接腿12的第一端与前接地部114上的缓冲减振件2连接,连接腿12的第二端与后接地部134上的缓冲减振件2连接。如图4所示,在连接腿12的前端部开有前端部连接孔121,在后端部开有后端部连接孔122。在装配连接前支腿11的缓冲减振件2与连接腿12的过程中,将连接腿12的前端部插入缓冲减振件2的贯通插接孔中,并且连接腿12的前端部与前接地部114叠置,第二连接孔1140与前端部连接孔121正对,锁紧螺母32位于连接腿12的前端部与贯通插接孔的孔壁之间,然后将连接螺栓31连接锁紧螺母32,锁紧螺母32将前接地部114和连接腿12的前端部压紧在贯通插接孔的孔壁上。同样地,在将连接腿12的后端部连接在后支腿13的缓冲减振件2上的过程中,将连接腿12的后端部插入缓冲减振件2的贯通插接孔中,并且连接腿12的后端部与后接地部134叠置,第四连接孔1340与后端部连接孔122正对,锁紧螺母32位于连接腿12的后端部与贯通插接孔的孔壁之间,然后将连接螺栓31连接锁紧螺母32,锁紧螺母32将后接地部134和连接腿12的后端部压紧在贯通插接孔的孔壁上,装配完成后的无人机起落架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降落的过程中,通过连接腿12对前支腿11与后支腿13之间进行牵引,从而消除前支腿11以及后支腿13的外扩趋势,确保前支腿11的第一连接部111和后支腿13的第二连接部131不会成为断裂位置。
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体和连接在机体上以向上支撑机体的起落架,起落架为前述的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支腿(13),所述后支腿(13)包括后支撑部(132),所述后支撑部(1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后支撑部(13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所述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支撑面,所述后支撑部(132)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部(132)的截面面积在沿所述后支撑部(132)的第一端指向所述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递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部(132)具有中空的中空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部(132)的中空腔内填充有支撑填充物(135)。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13)还包括后支腿迂回部(133),所述后支腿迂回部(13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支撑部(132)的第二端,所述后支腿迂回部(133)与所述后支撑部(132)的连接处形成拐弯转折而形成拐弯转折夹角,所述后支腿迂回部(133)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所述支撑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前支腿(11),所述前支腿(1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的前端,所述前支腿(11)的第二端用于支撑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拐弯转折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前支腿(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13)还包括后接地部(134),所述后接地部(134)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支腿迂回部(133)的远离所述后支撑部(132)的一端,所述后接地部(134)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后接地部(134)用于支撑于所述支撑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连接腿(12),所述连接腿(1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支腿(11),所述连接腿(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后支腿(13)的后接地部的第二端上。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13)还包括竖直或水平的第二连接部(131),所述第二连接部(131)连接于所述后支撑部(13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131)用于连接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的后端。
10.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和连接在所述机体以支撑所述机体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
CN201720958978.8U 2017-08-01 2017-08-01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Active CN207060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8978.8U CN207060383U (zh) 2017-08-01 2017-08-01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8978.8U CN207060383U (zh) 2017-08-01 2017-08-01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0383U true CN207060383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8978.8U Active CN207060383U (zh) 2017-08-01 2017-08-01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0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1341U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保险杠
CN207060383U (zh)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106184782B (zh) 一种无人机机身防撞结构
CN207060381U (zh)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07119141U (zh) 一种新型航模
CN207550493U (zh) 无人机及其起落架
CN204323261U (zh) 一种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07137428U (zh) 一种液分离聚结滤芯
CN206693114U (zh) 一种隔离防护单元及隔离防护护栏
CN109637100A (zh) 一种报警器用防撞保护装置
CN209067624U (zh) 多功能连接杆
CN207858817U (zh) 一种微型机器人
CN207860451U (zh) 一种具有防撞击变形功能的机翼护桨
CN205987227U (zh) 交换机的防撞击结构
CN106853869A (zh) 无人机
CN208302192U (zh) 一种飞机模型
CN209052275U (zh) 陆地石油工程装备吊装防碰撞装置
CN207063699U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施工护栏
CN206351773U (zh) 方便运输的农用无人机
CN207260723U (zh) 一种输电塔
CN207191470U (zh) 一种分力轮挡装置
CN209636695U (zh) 一种具有姿态自恢复功能的桩桶
CN209581910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电池快速拆卸和保护装置
CN205820419U (zh) 一种脐橙卸料装置
CN202448926U (zh) 驾驶室防落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Guangdong Guangzhou Gaotang Tianhe District Software Park 1 3A01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