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7169U - 煤气发生炉 - Google Patents

煤气发生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47169U
CN207047169U CN201720948903.1U CN201720948903U CN207047169U CN 207047169 U CN207047169 U CN 207047169U CN 201720948903 U CN201720948903 U CN 201720948903U CN 207047169 U CN207047169 U CN 207047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pipe
cylinder
heater
gas generator
tur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89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金
张驰
刘永
贾振斌
高进
李小强
秦光书
李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Ordos Coal to Liquid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Ordos Coal to Liquid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Ordos Coal to Liquid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89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47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47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47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翻转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炉体上,翻转装置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煤气发生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
背景技术
煤气发生炉是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生产设备。在生产时,符合气化工艺指标的煤炭被筛选出来后,由加煤机加入到煤气发生炉内,煤炭在炉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然后生成可燃性气体。
现有的煤气发生炉的底部设置有炉篦,被燃烧的煤炭堆置在炉篦上。在炉篦上堆置的煤炭不能与空气或蒸汽充分接触,很难燃烧完全,从而导致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翻转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炉体上,翻转装置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轴线水平设置,筒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内,筒体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
进一步地,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多个通气孔分布在筒壁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第一送料管,第一送料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的内部连通,第一送料管的另一端与炉体的外部连通,第一送料管用于向筒体输送物料。
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煤气发生炉还包括:第一驱动轮,设置在第一送料管的外侧壁上;第二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第二送料管,第二送料管的一端与筒体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的内部连通,第二送料管的另一端与炉体的外部连通,第二送料管用于向筒体输送物料。
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第一送料管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和/或第二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第二送料管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一送料管的轴线、第二送料管的轴线以及筒体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驱动轴的一端与筒体的另一个端面连接,驱动轴用于驱动筒体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第一送料管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和/或驱动轴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一送料管的轴线、驱动轴的轴线以及筒体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进料口,设置在炉体的上部;和/或,进气管,与炉体连通并且位于翻转装置的下方;和/或,排气管,与炉体连通并且位于翻转装置的上方。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煤炭加入到翻转装置内燃烧,由于翻转装置可以将煤炭翻转,因此翻转装置内不同位置的煤炭可以移动到其他位置,尤其是煤堆中部的煤炭可以移动到边部。这样,翻转装置内的煤炭均可以与空气或蒸汽充分接触,从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因此能够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炉体;11、进料口;20、翻转装置;21、筒体;22、通气孔;23、第一送料管;24、第二送料管;25、轴承;26、驱动轴;30、进气管;4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煤气发生炉,该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10和翻转装置20。其中,翻转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炉体10上,翻转装置20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
在生产煤气时,炉体10内通入的空气与水蒸气作为气化剂,气化剂对煤炭的燃烧以及煤气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煤炭需要与气化剂充分接触才能够使煤气发生炉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煤炭加入到翻转装置20内燃烧,由于翻转装置20可以将煤炭翻转,因此堆放的煤炭可以在翻转装置20移动,煤堆上位于不同位置的煤炭可以交替地移动到其他位置,尤其是煤堆中部的煤炭可以移动到边部。这样,翻转装置20内的煤炭均可以与气化剂充分接触,从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因此能够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翻转装置20包括筒体21,筒体21的轴线水平设置,并且筒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内,筒体21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被燃烧的煤炭加入到筒体21内,通过筒体21在炉体10内的转动带动煤炭在筒体21内翻转,从而可以使所有煤炭均有机会与气化剂充分接触,进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如此设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煤炭的翻转,在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筒体21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22,多个通气孔22分布在筒壁的不同位置。进入炉体10中的气化剂可通过通气孔22流动到筒体21的内部,从而使煤炭与气化剂接触。同时,煤炭燃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可通过通气孔22排出。由于筒壁附近气化剂的含量较多,通过筒体21的转动,可使筒体21内不同位置的煤炭均有机会转动到筒壁附近,从而与气化剂充分接触。通气孔22间隔设置在筒壁的不同位置,以增大煤炭与气化剂的接触面积。通气孔22的尺寸应根据被燃烧的煤炭的尺寸进行设置,以防止未燃烧的煤炭从通气孔22中漏出。在保证筒体21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筒体21上应该设置尽量多的通气孔22,以使煤炭与气化剂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筒体21可以由板材制成,此时可在板材上加工出孔作为通气孔22。筒体21也可以由线材制成,此时可将多根线材焊接形成网状结构,将网状结构上的孔作为通气孔22。
具体地,翻转装置20还包括第一送料管23,第一送料管23的一端与筒体21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21的内部连通,第一送料管23的另一端与炉体10的外部连通,第一送料管23用于向筒体21输送物料。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送料管23将物料添加到筒体21内。物料可以在筒体21静止时添加,也可以在筒体21转动时添加。通过设置第一送料管23保证了煤气发生炉的煤炭供应。同时,第一送料管23还具有支撑筒体21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管23除用于向筒体21添加物料之外,还可以带动筒体21转动。具体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其中,第一驱动轮设置在第一送料管23的外侧壁上。第二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轮可由电机或内燃机驱动。通过第二驱动轮的转动带动第一送料管23随第一驱动轮转动,然后第一送料管23就可带动筒体21转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可以设置为相互配合的齿轮、链轮或皮带轮。电机或内燃机的转速可以进行调节,以根据需要改变筒体21的转速。
此外,翻转装置20还可以设置第二送料管24,第二送料管24的一端与筒体21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21的内部连通,第二送料管24的另一端与炉体10的外部连通,第二送料管24用于向筒体21输送物料。通过设置第一送料管23和第二送料管24共同向筒体21内添加煤炭,可以提高添加煤炭的效率,减少添加煤炭的时间,从而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同时,第二送料管24还具有支撑筒体21的作用,第一送料管23和第二送料管24共同作用,可以提高筒体21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管23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的炉壁上,第一送料管23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或第二送料管24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的炉壁上,第二送料管24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通过第一送料管23或第二送料管24的转动,可带动筒体21的转动,从而对煤炭进行翻转。在第一送料管23与炉壁之间设置轴承25,可以降低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少能量消耗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样地,在第二送料管24与炉壁之间设置轴承25,可以降低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少能量消耗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送料管23的轴线、第二送料管24的轴线以及筒体21的轴线重合。这样也能够降低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少能量消耗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煤气发生炉还包括进料口11、进气管30和排气管40。其中,进料口11设置在炉体10的上部,进料口11用于向炉体10内添加反应物料。反应物料主要是指在煤炭燃烧时用于促进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进气管30与炉体10连通并且位于翻转装置20的下方,进气管30用于向炉体10内输送空气和蒸汽,以使煤炭燃烧并发送气化反应。同时,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炉灰可以从进气管30掏出。排气管40与炉体10连通并且位于翻转装置20的上方,煤炭发送气化反应后产生的煤气可以从排气管40排出。
为了延长煤气发生炉的使用寿命,可以将炉体10的材质设置为不锈钢,还可以将翻转装置20的材质设置为不锈钢。这样可以防止炉体10或翻转装置20生锈,提高煤气发生炉的耐腐蚀能力,从而延长煤气发生炉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煤气发生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筒体21不是由第一送料管23驱动,而是由驱动轴26驱动。具体地,将第二送料管24替换为驱动轴26,驱动轴26与第一送料管23相对设置在筒体21的两侧,并且驱动轴26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的炉壁上。驱动轴26的一端与筒体21的一个端面连接,驱动轴2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机或内燃机。如此设置可使用筒体21一侧的第一送料管23送料,并使用筒体21另一侧的驱动轴26进行驱动。驱动轴26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驱动筒体21转动。
具体地,第一送料管23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的炉壁上,第一送料管23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或者驱动轴26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通过设置轴承25可以降低筒体21转动时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送料管23的轴线、驱动轴26的轴线以及筒体21的轴线重合,这样可以保证筒体21顺畅地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煤炭加入到翻转装置20内燃烧,由于翻转装置20可以将煤炭翻转,因此堆放的煤炭可以在翻转装置20移动,煤堆上位于不同位置的煤炭可以交替地移动到其他位置,尤其是煤堆中部的煤炭可以移动到边部。这样,翻转装置20内的煤炭均可以与气化剂充分接触,从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因此能够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具体地,通过筒体21在炉体10内的转动带动煤炭在筒体21内翻转,从而可以使不同位置的煤炭均有机会与气化剂充分接触。通过设置多个通气孔22,可以使气化剂进入筒体21并将产生的煤气排出。通过设置第一送料管23,可以保证煤气发生炉的煤炭供应,并且对筒体21起到了支撑作用。通过设置轴承25可以减小筒体21转动时的摩擦阻力,从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10);
翻转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上,所述翻转装置(20)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包括:
筒体(21),所述筒体(21)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筒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内,所述筒体(21)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22),所述多个通气孔(22)分布在所述筒壁的不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还包括:
第一送料管(23),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1)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与所述筒体(2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炉体(10)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料管(23)用于向所述筒体(21)输送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管(2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炉壁上,所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
第一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外侧壁上;
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还包括:
第二送料管(24),所述第二送料管(24)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1)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并与所述筒体(2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24)的另一端与所述炉体(10)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24)用于向所述筒体(21)输送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管(2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炉壁上,所述第一送料管(23)与所述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管(2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炉壁上,所述第二送料管(24)与所述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轴线、所述第二送料管(24)的轴线以及所述筒体(21)的轴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还包括:
驱动轴(2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炉壁上,所述驱动轴(26)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1)的另一个端面连接,所述驱动轴(26)用于驱动所述筒体(2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管(2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炉壁上,所述第一送料管(23)与所述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和/或所述驱动轴(26)与所述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25),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轴线、所述驱动轴(26)的轴线以及所述筒体(21)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
进料口(11),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上部;和/或,
进气管(30),与所述炉体(10)连通并且位于所述翻转装置(20)的下方;和/或,
排气管(40),与所述炉体(10)连通并且位于所述翻转装置(20)的上方。
CN201720948903.1U 2017-07-31 2017-07-31 煤气发生炉 Active CN207047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8903.1U CN207047169U (zh) 2017-07-31 2017-07-31 煤气发生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8903.1U CN207047169U (zh) 2017-07-31 2017-07-31 煤气发生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47169U true CN207047169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8903.1U Active CN207047169U (zh) 2017-07-31 2017-07-31 煤气发生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471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2433A (zh) * 2019-01-25 2019-06-07 刘彦杰 一种用于煤化工的具有隔离功能的煤气发生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2433A (zh) * 2019-01-25 2019-06-07 刘彦杰 一种用于煤化工的具有隔离功能的煤气发生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2915B (zh)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燃煤飞灰方法及其设备
CN201242152Y (zh) 一种水平圆筒式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器
CN107099306A (zh) 一种余热回收预热型秸秆炭化装置
CN104829080A (zh) 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CN207047169U (zh) 煤气发生炉
CN206709087U (zh) 一种多通道螺旋式垃圾焚烧炉
CN201412833Y (zh) 生物质燃烧机
CN102250627B (zh) 活性炭制备中采用零排放式双筒旋转炭化炉的炭化系统
CN210656799U (zh) 一种燃气回转炉生物有机质热处理装置
CN201772489U (zh) 可动态除焦、助燃的全自动秸秆颗粒燃烧炉、灶
CN103742919B (zh) 一种太阳能垃圾焚烧炉系统
CN102250628A (zh) 用于活性炭制备的零排放式双筒旋转炭化炉
CN201407648Y (zh) 新型颗粒燃料燃烧器
CN209688878U (zh) 一种高效率稳定燃烧器
CN108285144A (zh) 制备高得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268849A (zh) 一种低温焚烧炉以及溴系阻燃剂尾料处理及溴回收装置
CN111396887B (zh) 一种多孔燃烧回热循环式生物质热解反应系统及方法
CN204922945U (zh) 一种崖式多级生物质燃烧装置
CN107741025A (zh) 带有旋转式炉排的生物质燃料锅炉
CN209130858U (zh) 一种生物质反烧式气化燃烧设备
CN107726295B (zh) 节能型生物质燃料炉
CN206875470U (zh) 上料装置及生物质锅炉
CN220436557U (zh) 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
CN206488267U (zh) 一种提高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且能连续加料的燃烧炉
CN105003906A (zh) 一种崖式多级生物质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