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4363U -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44363U
CN207044363U CN201721050538.9U CN201721050538U CN207044363U CN 207044363 U CN207044363 U CN 207044363U CN 201721050538 U CN201721050538 U CN 201721050538U CN 207044363 U CN207044363 U CN 207044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lumn
exterior sheathing
groups
h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505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Road And Bridge Ltd Co
Beijing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Road And Bridge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Road And Bridge Ltd Co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Road And Bridge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210505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44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44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44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内模板、外模板、立柱和钢平台,所述内模板外部贴合设置有外模板,内模板底端设置有基座,所述外模板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杆,顶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顶杆,所述底杆与顶杆间固定焊接有支柱,所述底杆与顶杆外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与外模板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立柱在外模板外侧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立柱顶端连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所述立柱外侧近底端固定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外侧固定连接有栏杆。该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拆装便捷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梁板的现场预制已经不能满足桥梁的施工进度要求,桥梁梁板预制工厂化生产应运而生。桥梁梁板工厂化施工具有专业技术强、施工速度快、产品质量高、总体投资少等特点,是加快桥梁施工进度及节约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桥梁施工中普遍使用预制梁梁模板,市场上的预制梁梁模板一种是两侧无护栏无加宽走道,这种模板的优点是价格低,占空间小,但这种模板存在硬伤,2m以上属于高空作业,必须要采取防护措施,再有工作人员在振捣混凝土操作过程中只能在顶板钢筋上走动,操作不方便容易受伤且对预制梁的质量会有影响;另一种是在翼模外侧加宽1m,用于在模板上部安装钢轨,作为养护棚车、工作平台车、提浆抹平机的轨道,同时还可以用于布置桥走道及栏杆。这种模板优点是便于操作,安全有保障;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灵活拆卸,需要占用较大空间,造价较高,且同一个项目十几套模板,每套模板都要安装,不能共用,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内模板、外模板、立柱和钢平台,所述内模板外部贴合设置有外模板,内模板底端设置有基座,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在基座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组,在两组所述的外模板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外模板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杆,顶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顶杆,所述底杆与顶杆间固定焊接有支柱,所述底杆与顶杆外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与外模板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立柱在外模板外侧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立柱顶端连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所述立柱外侧近底端固定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外侧固定连接有栏杆。
优选的,所述连杆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连杆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外模板中段,上下两组所述连杆分别向上向下倾斜,且与中部所述连杆夹角相同。
优选的,两组所述底座间还设置有拉索,所述拉索穿过基座,两端伸出底座并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平台由纵向平台梁和横向平台梁固定焊接,靠近所述立柱一侧的纵向平台梁两端下方设置有槽钢,纵向平台梁设置在槽钢槽内,所述槽钢与立柱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槽钢、固定件与立柱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平台上方还铺设有走道板。
优选的,所述平台在斜撑杆顶端水平安装,栏杆在平台外侧竖直安装,斜撑杆底端与立柱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还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倾斜角度与斜撑杆相同,且套设在斜撑杆底端,所述靠近栏杆一侧的纵向平台梁下方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斜撑杆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通过在外模板两侧安装平台,便于施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平台由小单元构成,便于拆装,与固定式平台相比,其造价低,平台标准单元由钢管焊接而成,固定式平台是由钢梁支撑与模板是一个整体,前者造价相对低廉,可拆卸,便于安装,多套模具可共享一套操作平台,减少模具投资;节省空间,该平台只在混凝土浇注等需要人工操作施工环节中才安装,不用的时候可以拆下来安装到其他模具上或储存在库房里,平台外侧安装护栏,可作为防护网固着点,保护操作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台、2栏杆、3斜撑杆、4立柱、5支柱、6底杆、7底座、8 顶杆、9拉索、10连杆、11内模板、12外模板、13基座、14纵向平台梁、 15横向平台梁、16固定件、17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内模板11、外模板12、立柱4和钢平台1,所述内模板11外部贴合设置有外模板12,内模板11底端设置有基座13,所述内模板11与外模板12在基座13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组,在两组所述的外模板12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7,所述外模板12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杆6,顶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顶杆8,所述底杆6与顶杆8间固定焊接有支柱5,所述底杆6与顶杆8外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立柱4上,所述立柱4与外模板12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杆 10,所述立柱4在外模板12外侧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立柱4顶端连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9,所述立柱4外侧近底端固定连接有斜撑杆3,所述斜撑杆 3顶端固定连接有平台1,所述平台1外侧固定连接有栏杆2。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10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连杆10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外模板12中段,上下两组所述连杆10分别向上向下倾斜,且与中部所述连杆10夹角相同。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底座7间还设置有拉索9,所述拉索9穿过基座13,两端伸出底座7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1由纵向平台1梁和横向平台梁15固定焊接,靠近所述立柱4一侧的纵向平台1梁两端下方设置有槽钢17,纵向平台1梁设置在槽钢17槽内,所述槽钢17与立柱4间设置有固定件16,所述槽钢17、固定件16与立柱4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平台1上方还铺设有走道板。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1在斜撑杆3顶端水平安装,栏杆2在平台1外侧竖直安装,斜撑杆3底端与立柱4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立柱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还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倾斜角度与斜撑杆3相同,且套设在斜撑杆3底端,所述靠近栏杆2一侧的纵向平台梁14 下方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斜撑杆3顶端。
具体的,该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走道板由5-6组平台支撑,并进行构造要求的焊接,其中横向平台梁15起次梁作用,将走道板上的荷载传递到纵向平台梁14上,内侧的纵向平台梁14两端分别放置于2组槽钢17连接节点内,外侧的纵向平台梁14中间设置斜撑杆3上端套筒连接节点,斜撑杆3插入此节点套筒内来支撑外侧的纵向平台梁14,同时斜撑杆3下端插入下端套筒连接节点,上端套筒节点通过设置较深的插入长度来保证此节点按刚接进行设计,下端套筒节点按铰接节点进行设计,但同时亦设计一定的插入长度以保证节点满足构造要求不致斜杆脱开节点,每个走道板都可安装栏杆2,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内模板(11)、外模板(12)、立柱(4)和钢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1)外部贴合设置有外模板(12),内模板(11)底端设置有基座(13),所述内模板(11)与外模板(12)在基座(13)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组,在两组所述的外模板(12)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7),所述外模板(12)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杆(6),顶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顶杆(8),所述底杆(6)与顶杆(8)间固定焊接有支柱(5),所述底杆(6)与顶杆(8)外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立柱(4)上,所述立柱(4)与外模板(12)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杆(10),所述立柱(4)在外模板(12)外侧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立柱(4)顶端连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9),所述立柱(4)外侧近底端固定连接有斜撑杆(3),所述斜撑杆(3)顶端固定连接有平台(1),所述平台(1)外侧固定连接有栏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连杆(10)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外模板(12)中段,上下两组所述连杆(10)分别向上向下倾斜,且与中部所述连杆(10)夹角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底座(7)间还设置有拉索(9),所述拉索(9)穿过基座(13),两端伸出底座(7)并通过螺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由纵向平台(1)梁和横向平台梁(15)固定焊接,靠近所述立柱(4)一侧的纵向平台(1)梁两端下方设置有槽钢(17),纵向平台(1)梁设置在槽钢(17)槽内,所述槽钢(17)与立柱(4)间设置有固定件(16),所述槽钢(17)、固定件(16)与立柱(4)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平台(1)上方还铺设有走道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在斜撑杆(3)顶端水平安装,栏杆(2)在平台(1)外侧竖直安装,斜撑杆(3)底端与立柱(4)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立柱(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还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倾斜角度与斜撑杆(3)相同,且套设在斜撑杆(3)底端,所述靠近栏杆(2)一侧的纵向平台梁(14)下方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斜撑杆(3)顶端。
CN201721050538.9U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Active CN207044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0538.9U CN207044363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0538.9U CN207044363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44363U true CN207044363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50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50538.9U Active CN207044363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443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6775A (zh) * 2019-01-31 2019-04-26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封闭式箱梁预制养护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6775A (zh) * 2019-01-31 2019-04-26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封闭式箱梁预制养护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7680B2 (ja) 連続高架橋の施工方法
CN105113388B (zh) 高架桥花瓶墩模板支架联合结构及使用方法
CN106677211A (zh) 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及其工法
CN108360380A (zh) 一种桥梁墩柱施工作业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44854U (zh) 地铁车站衬砌台车
CN107882328A (zh) 大跨度钢桁架悬吊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790644B (zh) 屋面装饰底板伸缩性滑移支撑架
CN207315404U (zh) 市政地道大断面涵洞及管廊台车
CN207044363U (zh) 一种新型预制梁防护及操作平台
CN112726442A (zh) 大跨度薄壁混凝土声屏障浇筑台车的施工方法
CN211420881U (zh) 钢混叠合梁悬挑翼板混凝土施工用移动模架
CN102767282B (zh) 一种超大异型转换层悬挑梁可装配式高支模施工方法
CN107882065B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混凝土梁施工用操作平台及其搭设方法
CN110700112A (zh) 钢混叠合梁悬挑翼板混凝土施工用移动模架及施工方法
CN110184915B (zh) 斜拉桥现浇塔柱及其施工方法
CN201588172U (zh) 独塔无背索斜拉桥主塔整体提升模板
CN107217685A (zh) 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
CN210589859U (zh) 一种可移动式预制梁混凝土布料施工平台
CN112709162A (zh) 大跨度薄壁混凝土声屏障浇筑台车
CN207646620U (zh) 预制宽幅梁板的移动式施工平台
CN216405142U (zh) 一种随挂篮滑动的连续梁腹板的装修平台结构
CN217325024U (zh) 一种超宽预制箱梁湿接缝施工台车
CN219908589U (zh) 一种索塔下横梁施工用支撑系统
CN220978730U (zh) 用于立柱施工的灯笼架体装置
CN220013417U (zh) 一种连续刚构挂篮悬臂现浇箱梁悬挑安全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

Inventor after: Fang Fu

Inventor after: Feng Li

Inventor after: Li Yant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