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8832U - 引风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引风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28832U CN207028832U CN201720938677.9U CN201720938677U CN207028832U CN 207028832 U CN207028832 U CN 207028832U CN 201720938677 U CN201720938677 U CN 201720938677U CN 207028832 U CN207028832 U CN 207028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lower unit
- cavity
- mounting seat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风装置和车辆,其中,引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相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壳体上开设有与进风腔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出风腔连通的出风口;导风装置,导风装置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位于进风腔内以增大空气由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流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引风装置的导风风量不足而无法有效地将动力电池舱内的热量消散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风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辆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并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新能源车辆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车辆带来的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安全是新能源车辆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由于新能源车辆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涉及动力电池舱等方面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动力电池舱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现有技术中的引风装置存在导风风量不足的问题,无法可靠地保证动力电池舱内的热量快速消散,从而造成动力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损坏、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风装置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风装置的导风风量不足而无法有效地将动力电池舱内的热量消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引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相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壳体上开设有与进风腔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出风腔连通的出风口;导风装置,导风装置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位于进风腔内以增大空气由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流速。
进一步地,进风腔的容积大于或等于出风腔的容积。
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板段和固定板段,其中,固定板段与壳体的内周壁连接,支撑板段上形成有过风孔,导风装置设置在支撑板段上并位于过风孔处。
进一步地,引风装置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进风腔内并与安装座抵接以限制安装座在腔体内的位置。
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相连接的限位板段和连接板段,其中,连接板段与壳体的内周壁连接,限位板段向导风装置的轴线方向伸出以与安装座抵接。
进一步地,引风装置还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其中,进风管连接在进风口处,出风管连接在出风口处,且进风管、出风管和导风装置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导风装置为风机。
进一步地,壳体上还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与出风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具有间隔设置的乘客舱和动力电池舱,车辆还包括引风装置,引风装置设置在车体上以将乘客舱和动力电池舱连通,引风装置为上述的引风装置。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引风管,引风管的第一端与引风装置的进风管连接,引风管的第二端与乘客舱内的空调管路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引风装置的设置能够不断地将乘客舱的低温空气引入动力电池舱,从而达到对动力电池舱快速降温的效果,使动力电池在适宜温度下工作而有效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具体地,由于引风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座,壳体具有腔体,安装座将腔体分隔为相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引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导风装置,导风装置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源,以将空气由壳体的进风口一侧向出风口一侧引导而充分发挥功效以提高对动力电池舱的降温效果,从而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进风腔用于引风装置对进风空气的储存,使导风装置的进风侧的空气充足,进风静压接近于0,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引风装置的进风量,出风腔用于对导风装置的出风侧的出风空气进行容纳缓冲,保证出风效果,且避免出风空气的流道突变而在出风口处被压缩发出噪声而影响驾驶者对车辆的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带有引风管的引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引风装置;2、引风管;10、壳体;11、腔体;111、进风腔;112、出风腔;12、进风口;13、出风口;14、过线孔;20、限位件;22、限位板段;23、连接板段;30、导风装置;40、安装座;41、过风孔;42、支撑板段;43、固定板段;50、进风管;60、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风装置的导风风量不足而无法有效地将动力电池舱内的热量消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风装置和车辆,其中,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具有间隔设置的乘客舱和动力电池舱,车辆还包括引风装置1,引风装置1设置在车体上以将乘客舱和动力电池舱连通,引风装置1为上述和下述的引风装置。、
引风装置的设置能够不断地将乘客舱的低温空气引入动力电池舱,从而达到对动力电池舱快速降温的效果,使动力电池在适宜温度下工作而有效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引风装置,包括壳体10、安装座40和导风装置30,壳体10具有腔体11,安装座40设置在腔体11内并将腔体11分隔为相连通的进风腔111和出风腔112,壳体10上开设有与进风腔111连通的进风口12和与出风腔112连通的出风口13,导风装置30设置在安装座40上并位于进风腔111内以增大空气由进风口12向出风口13的流速。
由于引风装置包括壳体10和安装座40,壳体10具有腔体11,安装座将腔体11分隔为相连通的进风腔111和出风腔112,引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座40上的导风装置30,导风装置30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源,以将空气由壳体10的进风口12一侧向出风口13一侧引导而充分发挥功效以提高对动力电池舱的降温效果,从而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进风腔111用于引风装置对进风空气的储存,使导风装置30的进风侧的空气充足,进风静压接近于0,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引风装置的进风量,出风腔112用于对导风装置30的出风侧的出风空气进行容纳缓冲,保证出风效果,且避免出风空气的流道突变而在出风口13处被压缩发出噪声而影响驾驶者对车辆的驾驶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导风装置30的低温空气在出风腔112内集中汇聚,增加出风腔112内的风压后从出风口13排出,由于其流通路径瞬间变窄,增大了出风口13的风速,从而提高了对动力电池舱的降温效果。
可选地,进风腔111的容积大于或等于出风腔112的容积。这样,在受限于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更有利于低温空气储蓄在进风腔111,从而保证了进入导风装置30的低温空气的储备量,满足了导风装置30实际工作所需的风量,提高了引风装置的导风效果。
可选地,导风装置30为风机。优选为轴流风机。
如图1所示,安装座40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板段42和固定板段43,其中,固定板段43与壳体10的内周壁连接,支撑板段42上形成有过风孔41,导风装置30设置在支撑板段42上并位于过风孔41处。这样,支撑板段42起到了对导风装置30的支撑作用,使导风装置30稳定地位于进风腔111内,从而保证了导风装置30足够的进风量;固定板段43与壳体10的内周壁连接,提高了安装座40与壳体1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安装座40在空气流的冲击下发生晃动而产生噪音。
可选地,导风装置30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座40上。安装座40的限位板段2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4.5mm。
可选地,过风孔41的直径为110mm。
可选地,固定板段43的宽度为20mm,
可选地,固定板段43通过紧固件与壳体10紧固连接。
如图1所示,引风装置还包括限位件20,限位件20设置在进风腔111内并与安装座40抵接以限制安装座40在腔体11内的位置。
具体地,限位件20呈板状,限位件20包括相连接的限位板段22和连接板段23,其中,连接板段23与壳体10的内周壁连接,限位板段22向导风装置30的轴线方向伸出以与安装座40抵接。这样,限位板段22起到了对安装座40以及导风装置30的限位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导风装置30位于进风腔111内的位置。
优选地,限位板段22垂直于导风装置30的轴线,连接板段23垂直于限位板段22。
在本申请一种可选实施例中,限位件20为一个,一个限位件20绕壳体10的周向连续设置。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限位件20为多个,多个限位件20绕壳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
如图1所示,引风装置还包括进风管50和出风管60,其中,进风管50连接在进风口12处,出风管60连接在出风口13处,且进风管50、出风管60和导风装置30同轴设置。
可选地,进风管50和出风管60为钢管。进风管50和/或出风管60的直径为60mm。
如图1所示,壳体10上还开设有过线孔14,过线孔14与出风腔112连通。过线孔14的设置便于设置与导风装置30连接的线束。
如图1所示,车辆还包括引风管2,引风管2的第一端与引风装置1的进风管50连接,引风管2的第二端与乘客舱内的空调管路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引风管2为胶管,其为直通管,折弯结构少,能够有效地减小空气阻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腔体(11);
安装座(40),所述安装座(40)设置在所述腔体(11)内并将所述腔体(11)分隔为相连通的进风腔(111)和出风腔(112),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腔(111)连通的进风口(12)和与所述出风腔(112)连通的出风口(13);
导风装置(30),所述导风装置(3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0)上并位于所述进风腔(111)内以增大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2)向所述出风口(13)的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111)的容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风腔(112)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0)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板段(42)和固定板段(43),其中,所述固定板段(43)与所述壳体(10)的内周壁连接,所述支撑板段(42)上形成有过风孔(41),所述导风装置(30)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段(42)上并位于所述过风孔(41)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装置还包括限位件(20),所述限位件(20)设置在所述进风腔(111)内并与所述安装座(40)抵接以限制所述安装座(40)在所述腔体(11)内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包括相连接的限位板段(22)和连接板段(23),其中,所述连接板段(23)与所述壳体(10)的内周壁连接,所述限位板段(22)向所述导风装置(30)的轴线方向伸出以与所述安装座(4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装置还包括进风管(50)和出风管(60),其中,所述进风管(50)连接在所述进风口(12)处,所述出风管(60)连接在所述出风口(13)处,且所述进风管(50)、所述出风管(60)和所述导风装置(30)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30)为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开设有过线孔(14),所述过线孔(14)与所述出风腔(112)连通。
9.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具有间隔设置的乘客舱和动力电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引风装置(1),所述引风装置(1)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以将所述乘客舱和所述动力电池舱连通,所述引风装置(1)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引风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引风管(2),所述引风管(2)的第一端与所述引风装置(1)的进风管(50)连接,所述引风管(2)的第二端与所述乘客舱内的空调管路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38677.9U CN207028832U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引风装置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38677.9U CN207028832U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引风装置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28832U true CN207028832U (zh) | 2018-02-23 |
Family
ID=61461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38677.9U Active CN207028832U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引风装置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288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8674A (zh) * | 2018-08-22 | 2020-03-03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装置及使用该导风装置的车辆 |
-
2017
- 2017-07-28 CN CN201720938677.9U patent/CN2070288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8674A (zh) * | 2018-08-22 | 2020-03-03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装置及使用该导风装置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33068U (zh) | 主动式冷梁诱导器 | |
CN107302119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空气冷却装置及方法 | |
CN104390268A (zh) | 天花板空调器及该天花板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205980017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333501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送风方法 | |
CN104374065A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
CN106196305A (zh)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
CN204176746U (zh) | 空调器 | |
CN204227555U (zh) | 空调器 | |
CN104390267A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207028832U (zh) | 引风装置和车辆 | |
CN206287774U (zh) | Hvac总成、空调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 |
CN104456881A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调器 | |
CN206383780U (zh) | 一种驻车空调 | |
CN206222479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3020022U (zh) | 无叶片车厢空调排风口 | |
CN104165447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4374008A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201240506Y (zh) | 飞机地面空调车 | |
CN10719201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166333U (zh) |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51376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101424A (zh) | 蒸发器组件、车载空调系统及车辆 | |
CN209208404U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0373098C (zh) | 落地式空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Address after: 102206 No. 15, Shaya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qi Futi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partment, Shaya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