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4008A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4008A
CN104374008A CN201410609867.7A CN201410609867A CN104374008A CN 104374008 A CN104374008 A CN 104374008A CN 201410609867 A CN201410609867 A CN 201410609867A CN 104374008 A CN104374008 A CN 104374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nnel
wind
condition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98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4008B (zh
Inventor
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098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4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4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空调器包括换热部、空气驱动部,所述换热部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洞部,所述风洞部设置有两端贯通的风洞,所述风洞的内侧或外围处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空气驱动部或所述换热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气驱动部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旋加速器。空调器的送风方法采用上述的空调器。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其壳体表面设置有出风栅格,通过壳体内部的涡流风扇驱动气流直接从出风栅格吹出,送风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送风效果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部、空气驱动部,所述换热部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洞部,所述风洞部设置有两端贯通的风洞,所述风洞的内侧或外围处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空气驱动部或所述换热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气驱动部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旋加速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部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空气驱动部通过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所述风洞部通过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出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空气驱动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具有气流出口,所述空气驱动部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空气驱动部的进气端连通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出口,所述空气驱动部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风洞部的出风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部内设置有用于使气流均匀流经所述换热器的均流板或设置有用于将气流分流至所述换热器各处的导流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流板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并分别靠近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或者,所述均流板设置有一个且靠近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均流孔,其中,靠近于所述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处的均流孔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处均流孔的尺寸。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错位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洞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洞,各所述风洞的外围或内壁均设置有所述的出风口;从所述换热部或所述空气驱动部流出的气流分流至各所述出风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容放所述空气驱动部和所述换热部的腔室,所述壳体的背面具有挂装结构,所述风洞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的正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正面一体成型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风洞部,所述风洞部与所述壳体正面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风洞部具有多个所述风洞,所述风洞贯通于所述风洞部,且所述风洞斜朝下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采用上述的空调器,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气旋加速器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各所述风洞内侧或外围处出风口向前吹出,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通过设置所述气旋加速器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各所述风洞内侧或外围处出风口向前吹出,风洞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洞内侧设有出风口,风从进风口进入后经过蒸发器,再从风洞的出风口流出,出风口出来的风会使得风洞前侧形成空气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后从风洞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而且这些额外的风没有经过蒸发器换热,与出风口的风(冷风或者热风)混合在一起后,吹到用户身上会让其感觉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器中换热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空调器中换热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空调器中换热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另一空调器中换热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空调器中换热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空调器中换热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空调器中风洞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空调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A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空调器的风路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包括空气驱动部10、换热部20和风洞部30,换热部20、空气驱动部10和风洞部30可为分体式连构,其可通过气管连接,当然,换热部20、空气驱动部10和风洞部30也可为整体式连构,其集成于壳体,气流通道可由管路实现,也可由壳体的结构实现。空调器可作为室内空调挂机,可以挂设于墙壁上。所述换热部20内设置有换热器2,换热器2可为蒸发器。所述风洞部30设置有两端贯通的风洞300,所述风洞300的内侧或外围处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300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310;所述空气驱动部10或所述换热部20设置有进风口101,所述空气驱动部1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并流经所述换热器2后从所述出风口310吹出的气旋加速器110,气旋加速器110用于产生气流并驱使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并流经所述换热器2后从所述出风口310吹出。气旋加速器110能产生极大的空气压力,而且气旋加速器110的体积较小。风洞300的两端贯通,风洞300的截面可呈圆形、多边形、椭圆形、异形等。气旋加速器110可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后流经换热器2并到达出风口310处,使各风洞300处的出风口310内的气压大于出风口310外的气压,从而使气流从各出风口310沿相应风洞300轴向吹出,出风口310可呈环形缝状且朝向于风洞300的轴向方向,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310沿风洞300的轴向向前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从而在风洞300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300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300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300后从风洞300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300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而且这些额外的风没有经过蒸发器换热,与出风口310的风(冷风或者热风)混合在一起后,吹到用户身上会让其感觉更加舒适。
具体地,所述换热部20具有气流入口201和气流出口202,所述空气驱动部10通过第一通道410连通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入口201,所述风洞部30通过第二通道420连通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出口202;所述进风口101开设于所述空气驱动部10,进风口101可设置于空气驱动部10壳体至少两相向的侧壁,易于进风。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可为软管或硬管,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也可以由空调器的壳体或/和其它部件界定形成。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可呈任意形状。换热部20连接于空气驱动部10与风洞部30之间,其便于布局。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气驱动部10连接于换热部20与风洞部30之间,进风口101a开设于所述换热部20,所述换热部20具有气流出口202,所述空气驱动部10具有进气端103和出气端104,所述空气驱动部10的进气端103连通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出口202,所述空气驱动部10的出气端104连通于所述风洞部30的出风口310。空气驱动部10驱动气流从换热部20的进风口101a进入换热部20并流经换热器2,再通过气旋加速器110流向风洞部30的出风口310,空气驱动部10连接于换热部20与风洞部30之间,换热部20与风洞部30可分设于空调器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利于空调的进出风,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换热部20内设置有用于使气流均匀流经所述换热器2的均流板500,以避免气流仅从阻力小的路径流过换热器2,气流,换热器2可进行充分的换热,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好。
具体地,换热部20连接于空气驱动部10与风洞部30之间,所述换热部20具有气流入口201和气流出口202,所述均流板500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换热器2的两侧并分别靠近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入口201和气流出口202,以提高均流效果。
具体地,所述均流板500上设置有多个均流孔501,其中,靠近于所述气流入口201或气流出口202处的均流孔501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气流入口201或气流出口202处均流孔501的尺寸,以使气流可以均匀流过均流板500并充分、均匀地流经换热器2,换热器2各处过风量可基本相等,避免气流仅从某区域快速流过,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好。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不同,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空气驱动部10连接于换热部20与风洞部30之间,所述均流板500设置有一个且靠近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入口201或气流出口202,以使气流可以均匀流过均流板500,并充分、均匀地流经换热器2,靠近于气流出口202处的均流孔501的尺寸小于远离气流出口202处均流孔501的尺寸,换热器2各处过风量可基本相等,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好。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入口201和气流出口202错位设置,气流入口201可靠近于换热器2的一端,气流出口202可靠近于换热器2的的一端,即使未设置有均流板,也可以使气流充分流经换热器2,避免气流仅从某区域快速流过,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好。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换热部20内设置有用于将气流分流至所述换热器2各处的导流板500a,导流板500a可呈弧形,以引导气流均匀地流过换热器2,换热器2各处过风量可基本相等,避免气流仅从某区域快速流过,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好。所述导流板500a可设置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换热器2的两侧并分别靠近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202。或者,所述导流板500a可设置有一个且靠近于所述换热部20的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202
实施例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风洞部30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洞300,各所述风洞300的外围或内壁均设置有所述的出风口310;从所述换热部20或所述空气驱动部10流出的气流分流至各所述出风口310。
实施例八: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5所示,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60,所述壳体60内具有用于容放所述空气驱动部10和所述换热部20的腔室,所述壳体60的背面具有挂装结构,挂装结构可包括挂装孔位等。所述风洞部30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60的正面。
具体地,所述壳体60的正面一体成型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风洞部30,所述风洞部30与所述壳体60正面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风洞部30具有多个所述风洞300,所述风洞300贯通于所述风洞部30,且所述风洞300斜朝下设置,以提高舒适性。壳体60的底部可具有进气口601。
具体地,壳体60内对应所述换热器2下方可设置有接水盘610,以承接冷凝水。
实施例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可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气旋加速器110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01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2后从各所述风洞300内侧或外围处出风口310向前吹出,从各出风口310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300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300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300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310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气旋加速器110可驱动气流直接流经换热器2并到达出风口310处,使各风洞300处的出风口310内的气压大于出风口310外的气压,从而使气流从各出风口310沿相应风洞300轴向吹出,出风口310可呈环形缝状且朝向于风洞300的轴向方向,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310沿风洞300的轴向向前吹出时,其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从而在风洞300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300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300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300后从风洞300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300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而且这些额外的风没有经过蒸发器换热,与出风口310的风(冷风或者热风)混合在一起后,吹到用户身上会让其感觉更加舒适。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通过设置所述气旋加速器110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01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2后从各所述风洞300内侧或外围处出风口310向前吹出,风洞300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洞300内侧设有出风口310,风从进风口101进入后经过蒸发器,再从风洞300的出风口310流出,出风口310出来的风会使得风洞300前侧形成空气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300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300后端的开口进入并穿过风洞300后从风洞300的前端开口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300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中心气流带动其周围的气流一齐向前流动,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101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节能环保效果好。而且这些额外的风没有经过蒸发器换热,与出风口310的风(冷风或者热风)混合在一起后,吹到用户身上会让其感觉更加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部、空气驱动部,所述换热部内设置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洞部,所述风洞部设置有两端贯通的风洞,所述风洞的内侧或外围处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空气驱动部或所述换热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气驱动部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并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旋加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空气驱动部通过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所述风洞部通过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出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空气驱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具有气流出口,所述空气驱动部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空气驱动部的进气端连通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出口,所述空气驱动部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风洞部的出风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内设置有用于使气流均匀流经所述换热器的均流板或设置有用于将气流分流至所述换热器各处的导流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并分别靠近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或者,所述均流板设置有一个且靠近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均流孔,其中,靠近于所述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处的均流孔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气流入口或气流出口处均流孔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错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洞,各所述风洞的外围或内壁均设置有所述的出风口;从所述换热部或所述空气驱动部流出的气流分流至各所述出风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容放所述空气驱动部和所述换热部的腔室,所述壳体的背面具有挂装结构,所述风洞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的正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一体成型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风洞部,所述风洞部与所述壳体正面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风洞部具有多个所述风洞,所述风洞贯通于所述风洞部,且所述风洞斜朝下设置。
11.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气旋加速器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各所述风洞内侧或外围处出风口向前吹出,从各出风口处吹出的气流向前流动使各风洞前侧形成负压区,在各负压区的作用下,各风洞后侧的空气被抽吸穿过各所述风洞并与从各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一起向前吹出。
CN201410609867.7A 2014-10-31 2014-10-31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Active CN104374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9867.7A CN104374008B (zh) 2014-10-31 2014-10-31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9867.7A CN104374008B (zh) 2014-10-31 2014-10-31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4008A true CN104374008A (zh) 2015-02-25
CN104374008B CN104374008B (zh) 2017-10-31

Family

ID=5255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9867.7A Active CN104374008B (zh) 2014-10-31 2014-10-31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400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309A (zh) * 2016-05-30 2016-09-21 重庆大学 一种高原专用的风机盘管机组
CN107158821A (zh) * 2017-07-11 2017-09-15 宋本庆 高效流体槽池效应层流罩
CN113639316A (zh) * 2021-07-13 2021-11-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5104Y (zh) * 2002-11-15 2003-11-05 陈苏红 空调装置蒸发器的进风口均流板
JP2012026676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ippon Sound Techno:Kk サプライチャンバー
CN103453636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CN203464831U (zh) * 2013-07-26 2014-03-05 上海宝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进风格栅
CN103697746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均流装置
CN104006523A (zh) * 2014-05-28 2014-08-2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CN203810563U (zh) * 2014-02-28 2014-09-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227648U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5104Y (zh) * 2002-11-15 2003-11-05 陈苏红 空调装置蒸发器的进风口均流板
JP2012026676A (ja) * 2010-07-26 2012-02-09 Nippon Sound Techno:Kk サプライチャンバー
CN103453636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CN203464831U (zh) * 2013-07-26 2014-03-05 上海宝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进风格栅
CN103697746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均流装置
CN203810563U (zh) * 2014-02-28 2014-09-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006523A (zh) * 2014-05-28 2014-08-2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CN204227648U (zh) * 2014-10-31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309A (zh) * 2016-05-30 2016-09-21 重庆大学 一种高原专用的风机盘管机组
CN107158821A (zh) * 2017-07-11 2017-09-15 宋本庆 高效流体槽池效应层流罩
CN113639316A (zh) * 2021-07-13 2021-11-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4008B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0092U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203478539U (zh)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5371362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478543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3453643B (zh)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513768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390268A (zh) 天花板空调器及该天花板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4390267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4390334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533350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送风方法
CN104374065A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104456882A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204227555U (zh) 空调器
CN105352046A (zh) 空调器
CN104374066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4456881B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器
CN104456888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9340909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4374008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5485764A (zh) 空调器
CN105387588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13768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456883A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204227648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