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6669U -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6669U
CN207026669U CN201720664907.7U CN201720664907U CN207026669U CN 207026669 U CN207026669 U CN 207026669U CN 201720664907 U CN201720664907 U CN 201720664907U CN 207026669 U CN207026669 U CN 207026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locating slot
processed
bars
cutt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49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四来
黎国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ASIATECH MICRO DRIL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ASIATECH MICRO DRIL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ASIATECH MICRO DRIL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ASIATECH MICRO DRI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649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6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66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包括定位座、压紧机构、夹紧机构和加热机构,定位座顶端开设有贯通其左右两端且长度不小于两待加工棒料的长度之和的定位槽;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压靠在两棒料顶端且可靠近或远离棒料的两块压板;夹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与两棒料的非加工端面抵紧的两个抵紧杆,至少其中一抵紧杆可左右活动;加热机构用于对两棒料进行加热。通过定位槽与压紧机构及夹紧机构配合,可实现两待加工棒料的三维夹紧定位,可较好地将两棒料夹紧定位在该定位槽内,方便加工,保证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PCB加工用钻头/铣刀的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逐渐走向轻、薄、短、小的时代趋势下,使得各种电子产品的体积亦逐渐缩小,电子产品内部各种零件的制造及加工制造过程也相对的越来越精细,一般印刷电路基板(Printed Circuit Borad,简称PCB)是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元件,且印刷电路基板的体积必须随着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
在印刷电路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切削刀具(钻头和铣刀)是必备的切割工具;该切削刀具一般采用高硬度的碳化钨钢或其他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刀具与印刷电路基板处在一高速运转高温摩擦的环境下,刀具与印刷电路基板接触时其刀头易受到损耗,传统的作法是以大的刀径尺寸研磨成较小的刀径尺寸,或者将整支铣刀当成报废品予以报废,并重新换购一支新铣刀。而对于第一种作法是将刀刃整修磨平后再重新研磨刀刃,改造工艺复杂,且一般这种作法在研磨前后刀径尺寸的落差≥0.8mm,即刀径2.0mm的铣刀只能磨成1.2mm以下的尺寸,因此,这种作法并不适用于刀径较小的铣刀;对于第二种作法,浪费资源,生产成本高。
采用回收废旧料切断,将切出的两个半成品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钻头/铣刀加工用棒料是较为经济且环保的技术方案,焊接过程中需使得两个半成品同轴抵靠,需要对两个半成品进行较为稳定的夹紧定位,以保证焊接质量,但目前尚无相应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顶端开设有供待加工棒料部分深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通所述定位座的左右两端且长度不小于两个待加工棒料的长度之和;
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压靠在两所述待加工棒料顶端的两块压板,每一所述压板连接有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所述待加工棒料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布置于所述定位座旁;
夹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与两所述待加工棒料的非加工端面抵紧的两个抵紧杆,两所述抵紧杆分别自所述定位槽的左右两端伸入至所述定位槽内,至少其中一所述抵紧杆连接有驱动其沿所述定位槽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第二驱动结构;
用于对两所述待加工棒料进行加热以使得焊料熔化的加热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槽为V型槽。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槽的两槽壁之间的交角为60°。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槽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保护气供应管,所述保护气供应管连接有保护气气源,所述保护气供应管出口端位于对应侧的所述抵紧杆的下方。
作为实施例之一,其中一所述抵紧杆固定安装于一安装支座上,所述安装支座靠近所述定位座的对应端设置,另一所述抵紧杆连接有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具有一可伸缩的抵紧驱动轴,所述抵紧驱动轴的轴向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抵紧驱动轴与对应的所述抵紧杆同轴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压板支座和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压板支座布置于所述定位座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具有一轴向为竖直方向且可伸缩的升降驱动轴,所述压板与对应的所述压板支座及对应的所述升降驱动轴均铰接,每一所述压板上的压板支座铰接点、升降驱动轴铰接点及棒料压靠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感应加热线圈,于所述定位座上对应开设有线圈安装槽,所述定位槽包括左侧槽段和右侧槽段,所述线圈安装槽位于所述左侧槽段与所述右侧槽段之间,所述线圈安装槽与所述左侧槽段及所述右侧槽段均导通,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安装槽内且轴向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同。
作为实施例之一,两所述抵紧杆均为用于与对应的待加工棒料同轴抵接的圆柱形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与所述抵紧杆同轴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线圈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耐火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定位槽与压紧机构及夹紧机构配合,待加工棒料放置于定位槽内,部分深入定位槽中,部分位于定位槽外,通过两压板将两待加工棒料压紧,通过两个抵紧杆将两待加工棒料抵紧,可实现两待加工棒料的三维夹紧定位,可较好地将两个待加工棒料夹紧定位在该定位槽内,方便加工,保证加工质量;通过加热机构使得两待加工棒料之间的焊料熔化,实现两棒料的焊接固定。两抵紧杆将两待加工棒料抵紧使得两待加工棒料的加工面的间隙尽可能小,以保证后续焊接等操作的质量;至少其中一抵紧杆可活动设置,使得本工装可适应不同尺寸的棒料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夹具中的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定位夹具,可应用于切削刀具(钻头/铣刀,尤其是PCB加工用钻头/铣刀)生产中,主要解决采用废弃的切削刀具加工时,对两个待加工棒料进行定位的问题,使得两个待加工棒料同轴对置,便于后续操作。
如图1,该定位夹具包括定位座1、压紧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定位座1顶端开设有供待加工棒料部分深入的定位槽101,所述定位槽101贯通所述定位座1的左右两端且长度不小于两个待加工棒料的长度之和,也即该定位槽101为设置于定位座1顶端的贯通槽,其槽口开设方向为竖直向上方向,该定位槽101供待加工棒料部分深入,也即是说待加工棒料放置于该定位槽101中时,在竖直方向上,该待加工棒料部分位于该定位槽101内,部分露出于该定位槽101的槽口,以便于上述的压紧机构压靠在其顶端,从而将该棒料压紧在定位槽101内;上述定位槽101可以为U形槽、半圆形槽、矩形槽、V形槽等结构,即从该定位槽101的左右两端看,该定位槽101为U形、半圆形、矩形或V形等;对于上述的U形槽、半圆形槽、矩形槽,棒料可承托于该定位槽101的槽底,对应地,该定位槽101的槽深应小于待加工棒料的直径;而对于上述的V形槽,由于棒料仅与该定位槽101的槽壁抵触,而不与该定位槽101的槽底接触,相应地,以该定位槽101的两槽壁之间的交角为θ,以该定位槽101的槽深(即槽底与槽口之间的竖直间距)为h,以棒料的半径为r,通过计算可以得知,h<r+r/sin(θ/2)。定位槽101的长度不小于两待加工棒料的长度之和,从而两个待加工棒料都可以承置在该定位槽101内,两个待加工棒料可分别由该定位槽101的左右两端插入。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压靠在两所述待加工棒料顶端的两块压板2,加工时,两个待加工棒料的加工面抵靠在一起,则两块压板2分别位于两加工面抵靠结构的左右两侧,每块压板2压靠在对应侧的棒料顶端,每一所述压板2连接有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所述待加工棒料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布置于所述定位座1旁;通过该第一驱动结构驱动压板2靠近或远离对应的待加工棒料,以方便上下料。进一步地,如图1,夹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与两所述待加工棒料的非加工端面抵紧的两个抵紧杆5,两所述抵紧杆5分别自所述定位槽101的左右两端伸入至所述定位槽101内,至少其中一所述抵紧杆5连接有驱动其沿所述定位槽101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第二驱动结构7;通过两个抵紧杆5将两待加工棒料抵紧,使得两待加工棒料的加工面的间隙尽可能小,以保证后续焊接等操作的质量。
进一步优化上述定位夹具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槽101优选为采用V型槽结构,棒料与槽壁之间呈线接触的方式,以垂直于定位槽101长度方向的竖直面为基准截面,在该基准截面内,定位槽101内的待加工棒料与槽壁之间具有两接触点,且与其上方的压板2具有一个接触点,即该定位槽101内的待加工棒料以三点接触的方式被定位在承料槽内,三个接触点构成一个三角形,而三角形相对于圆形(对应于U型槽、半圆形槽)、四边形(对应于矩形槽)等结构更为稳定,即采用V型槽结构可获得较佳的棒料定位效果,而且棒料与定位槽101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摩擦更小。进一步优选地,定位槽101两槽壁之间的交角为60°,对位于其槽内的棒料的定位效果更佳。
进一步优化上述压紧机构的结构,如图1,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压板支座3和升降驱动单元4,所述压板支座3布置于所述定位座1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单元4具有一轴向为竖直方向且可伸缩的升降驱动轴,所述压板2与对应的所述压板支座3及对应的所述升降驱动轴均铰接,每一所述压板2上的压板支座铰接点、升降驱动轴铰接点及棒料压靠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通过上述升降驱动轴可带动压板2相对于其压板支座3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从而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棒料,实现对待加工棒料的夹紧定位,而且方便上下料。上述的升降驱动单元4可以采用气缸、油缸、电动推杆等常用的可往复伸缩驱动的驱动设备。两个压板支座3可位于定位座1的同一侧,也可分别位于定位座1的两侧,能够实现对棒料的压紧目的即可;优选为设置于定位座1的同侧,以方便上下料以及焊接操作、同轴度检测操作、平面垂直度检测操作等。当然,该第一驱动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方式,如可以采用带动压板2竖直升降(直上直下)的驱动方式,可仍采用上述的升降驱动单元4,并设置竖直滑轨及竖直导向架,压板2滑设于对应的竖直滑轨上,上述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易于确定的,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化上述夹紧机构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设置其中一抵紧杆5为固定安装设置而另一抵紧杆5为可活动设置的方式,即:其中一所述抵紧杆5固定安装于一安装支座6上,所述安装支座6靠近所述定位座1的对应端设置(当然,也可直接将该抵紧杆5固定安装在定位槽101内,或者该定位槽101的对应端并不贯通设置,总之以起到堵料的作用即可),另一所述抵紧杆5连接有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所述第二驱动结构7具有一可伸缩的抵紧驱动轴,所述抵紧驱动轴的轴向与所述定位槽10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抵紧驱动轴与对应的所述抵紧杆5同轴连接;上述第二驱动结构7可采用气缸、油缸、电动推杆等常用的可往复伸缩驱动的驱动设备。当然,也可以采用两个抵紧杆5均可活动设置的方式,以实际生产需要确定。至少其中一抵紧杆5可活动设置,一方面提供所需的夹紧力,以提高加工质量,另一方面,可适应不同尺寸的棒料的加工。
通过上述定位槽101与压紧机构及夹紧机构配合,可较好地将两个待加工棒料夹紧定位在该定位槽101内,方便加工,保证加工质量。进一步地,如图1,上述定位夹具可安装在一操作台8上,上述的定位座1、升降驱动单元4、压板支座3、第二驱动结构7、安装支座6等均可安装在该操作台8上,具体的安装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确定的,此处从略。进一步可在该操作台8上设置气动开关安装位801,用于安装气动开关,气动开关用于控制上述的升降驱动单元4以及第二驱动结构7。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应用于切削刀具(钻头/铣刀,尤其是PCB加工用钻头/铣刀)生产中,主要解决采用废弃的切削刀具加工时,将两个待加工棒料焊接在一起的问题。该焊接工装包括用于对两个待加工棒料进行定位夹紧的定位夹具,该定位夹具优选为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定位夹具,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该焊接工装还包括用于对两待加工棒料进行加热以使得焊料熔化的加热机构,一般在至少其中一个待加工棒料的加工端面上贴附一个贴片焊料,该加热机构可采用常用的焊接加热方式,如电感应加热、电阻焊、激光焊等,可根据相应的加热方式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如对于激光焊,则需要能够使得两待加工棒料在定位槽101内绕自身轴线旋转,可通过上述的第二驱动结构7实现,或另设转动驱动机构,具体设置方式是本领域常规技术,此处从略;本实施例中,该加热机构包括电源和电感应加热器(未图示),该电感应加热器与该电源连接,该电感应加热器包括感应加热线圈(未图示),由于棒料需穿设在该感应加热线圈内,因此,需在上述的定位座1上对应设置线圈安装槽102,如图2,该线圈安装槽102同样开设于定位座1的顶端,该线圈安装槽102为圆弧形槽102,该圆弧形槽102位于定位槽101的左右两端之间,将定位槽101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左侧槽段1011和右侧槽段1012),该圆弧形槽102与该定位槽101的左右两部分(左侧槽段1011和右侧槽段1012)均导通,以便于待加工棒料的对应侧端部进入该线圈安装槽102内;感应加热线圈安装于该圆弧形槽102中,该感应加热线圈的轴向方向与定位槽101的长度方向相同,也即与上述的抵紧驱动轴轴向相同,优选为与该抵紧驱动轴同轴设置,或者说与定位槽101中的待加工棒料同轴,以保证焊接质量。上述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上述的定位槽101分为左侧槽段、中间槽段和右侧槽段,其中,左侧槽段与右侧槽段用于分别放置两待加工棒料,中间槽段用于放置感应加热线圈,该中间槽段为圆弧形槽,左侧槽段与右侧槽段则优选为采用V型槽。上述的电感应加热器与电源可采购市面上的高频感应加热器,具体结构此处从略,可将高频感应电源与电感应加热器的相关部件集成在一个控制箱内,感应加热线圈通过导线与该控制箱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可在上述的线圈安装槽102的槽壁上设置耐火材料层,以提高其耐热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槽101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保护气供应管,所述保护气供应管连接有保护气气源,所述保护气供应管出口端位于对应侧的所述抵紧杆5的下方,通过该保护气供应管保护气(如氩气等),由于待加工棒料的封堵作用,保护气可沿定位槽101流通并弥散在上述的线圈安装槽102中,以提高焊接质量。当然,这种结构对于V型槽结构的定位槽101的应用效果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顶端开设有供待加工棒料部分深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通所述定位座的左右两端且长度不小于两个待加工棒料的长度之和;
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压靠在两所述待加工棒料顶端的两块压板,每一所述压板连接有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所述待加工棒料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布置于所述定位座旁;
夹紧机构,包括用于分别与两所述待加工棒料的非加工端面抵紧的两个抵紧杆,两所述抵紧杆分别自所述定位槽的左右两端伸入至所述定位槽内,至少其中一所述抵紧杆连接有驱动其沿所述定位槽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第二驱动结构;
用于对两所述待加工棒料进行加热以使得焊料熔化的加热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V型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两槽壁之间的交角为6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保护气供应管,所述保护气供应管连接有保护气气源,所述保护气供应管出口端位于对应侧的所述抵紧杆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抵紧杆固定安装于一安装支座上,所述安装支座靠近所述定位座的对应端设置,另一所述抵紧杆连接有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具有一可伸缩的抵紧驱动轴,所述抵紧驱动轴的轴向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抵紧驱动轴与对应的所述抵紧杆同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压板支座和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压板支座布置于所述定位座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具有一轴向为竖直方向且可伸缩的升降驱动轴,所述压板与对应的所述压板支座及对应的所述升降驱动轴均铰接,每一所述压板上的压板支座铰接点、升降驱动轴铰接点及棒料压靠点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感应加热线圈,于所述定位座上对应开设有线圈安装槽,所述定位槽包括左侧槽段和右侧槽段,所述线圈安装槽位于所述左侧槽段与所述右侧槽段之间,所述线圈安装槽与所述左侧槽段及所述右侧槽段均导通,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安装槽内且轴向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抵紧杆均为用于与对应的待加工棒料同轴抵接的圆柱形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与所述抵紧杆同轴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耐火材料层。
CN201720664907.7U 2017-06-09 2017-06-09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2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4907.7U CN207026669U (zh) 2017-06-09 2017-06-09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4907.7U CN207026669U (zh) 2017-06-09 2017-06-09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6669U true CN207026669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490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26669U (zh) 2017-06-09 2017-06-09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66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3929A (zh) * 2022-03-22 2022-07-08 浙江浪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数控加工的刀具生产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3929A (zh) * 2022-03-22 2022-07-08 浙江浪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数控加工的刀具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0615U (zh) 一种激光拼焊用夹具
CN107398750B (zh) 切削刀具生产用夹具、棒料平面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002033A (zh) 自动碰焊机
CN203266103U (zh) 一种钢管机器人焊接装置
CN103537847A (zh) 一种电极帽修磨装置及自动焊接系统
CN207026669U (zh)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焊接工装
CN207983586U (zh) 一种全自动开槽机
CN207087326U (zh) Pcb切削刀具再生制备系统
CN113118258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动车的专用铜排折弯设备
CN207326223U (zh) Pcb钻头再生生产用焊接装置
CN203330574U (zh) 汽车制动蹄焊接专机
CN209592579U (zh) 一种多功能电缆熔接装置
CN207087312U (zh) 一种pcb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系统
CN207326508U (zh) 切削刀具再生生产用定位夹具及棒料平面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11194030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物料切割设备
CN112570504B (zh) 一种高强度抗折弯的智能柜柜体加工平台
CN215587904U (zh) 一种用于合金管加工的钻孔装置
CN104551196A (zh) 加热芯铝管刨片机
CN108284251A (zh) 汽车用管材裁切装置
CN210755651U (zh) 一种高效攻丝机
CN107052681A (zh) 能够避免待焊接零件摆动的l型零件焊接夹具
CN105790168A (zh) 一种现场无损去除导体铠甲的方法
CN111618682A (zh) 一种平面电极打磨装置
CN209578492U (zh) 一种管材可摆动的激光切割设备
CN208033981U (zh) 一种千斤顶专用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