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3198U -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3198U
CN207003198U CN201720401940.0U CN201720401940U CN207003198U CN 207003198 U CN207003198 U CN 207003198U CN 201720401940 U CN201720401940 U CN 201720401940U CN 207003198 U CN207003198 U CN 207003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dolly
plate
upper plate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19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龙
胡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ng Ying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ng Ying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ng Ying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ng Ying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19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3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3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31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跨梁,跨梁支撑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跨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跨梁上支撑有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相对跨梁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第一小车沿第一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第二小车沿第二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下方分别支撑有支撑腿,位于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下方的支撑腿可拆卸、伸缩、折叠或翻转,工作部包括刮平振动头,第一轨道固定于第一小车的下方,第二轨道固定于第二小车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行走装置具有跨度大、地面压强小、稳定性高(适应起伏路面)和行走灵活的优点。

Description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起伏地面施工或检测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主要应用于厂区地坪施工、公路或桥面混凝土(水泥)铺装以及农业平地施工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各类工程机械和施工设备,其结构主要由车架和工作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车架部分需要实现车辆的运输、施工转场以及工作部的支撑和导向等功能,良好的车架结构设计必须保证整体移动灵活、适应崎岖地面、对工作部支撑稳定和精密。在此基础上机械结构设计应该尽量简单、可靠、高效能和低成本,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辅助结构和人员操作的简省。
对于中小型施工设备,以路面(或厂区)混凝土摊铺设备为例,车架对工作部的稳定支撑和导向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部通常由绞龙、振平板和调平控制机构组成,通常具有较大的重量,调平控制机构一般采用电控液压系统,而液压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一般较慢。当车身姿态发生颠簸晃动时,会使得调平控制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现有的混凝土摊铺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轨道跨梁式
中国专利申请CN01238311.2和CN201520819529.6分别公开了一种摊铺整平机,这类设备包括沿铺设轨道行走的二、三辊轴整平机,已经在护栏上或轨道行走的二辊轴整平机。
这种结构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对于固定宽度的路面和桥面,施工效率极高。支撑跨度大,车身姿态平稳,轨道对工作部的支撑稳定精确,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施工精度,例如路面平整度。
其主要问题在于:1、需要预先铺设钢模,作为车辆行走的轨道,耗费额外的人工和材料。2、灵活性差。设备只能沿着路面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摊铺宽度难以调整,不适应弯道路面和厂区内的施工。
二、全车载式
以美国神龙somero公司的S-840车型和英国曼尼manipav公司的M-3000等车型为主要代表。其工作部随车架整体移动,移动方式通常为马达驱动的轮式(或者履带式)。相应的专利包括US8038366和US7559719。
其主要问题在于:1、车体的轴距和轮距的跨度小,在起伏路面上车架的姿态变化剧烈,不利于工作部的精确工作,施工质量收到影响。2、对于钢筋网或软路基的作业面上施工时,会使作业面凹陷,同时车辆行走更加颠簸。为避免作业面凹陷,可采取加固措施,但这必然增加了施工成本。3、施工效率较低。当作业面较宽时,需要来回往复行走多次,并且容易在完成面上留下车辙。
三、半车载+浮动式
以美国神龙somero公司的CopperHead和miniscreed车型为代表。其车架的主要重量由轮轴承受,而振平板作为辅助支撑,振平板与车架主体采用半刚性联接。由于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粘度,并且振平板面积较大,因而振平板漂浮在混凝土上时可获得一定的支撑。这种布局的主要优势是:增加了车架的跨度,减小了车辆行驶在起伏路面上的姿态变动。设备的工作部紧靠振平板,接近地面,有利于实现高精度的找平控制。相关专利包括:US7850396、US7407339、US5129803、US4752156、US20100183369。
其主要问题在于:1、振平板这类浮动支撑的承载力有限,无法长时间支撑绞龙等较重的工作部,当水泥粘度大、路面水泥厚度较大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2、仍然有施工效率较低的局限。
四、车载悬臂式
以美国神龙somero公司的T250伸缩臂式摊铺车为代表。其车体结构与伸缩臂式吊车基本类似,工作部位于伸缩臂的末端。其主要优势在于施工时车体静止不动,伸缩臂可为工作部的运动提供稳定支撑和精密导向。相关专利包括US4655633。
其主要问题在于:1、造价高2、车体结构笨重,容易损坏钢筋网或软路基等施工面。3、工作部位于车架的外侧,设备施工时必须具有开阔的回转空间,因而灵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五、移动支架式
以实用新型CN201620579227.0为代表,它以轨道跨梁式为基础,主要改进体现在:车架自带轨道而无需预先铺设轨道;工作部自带落地举升机构,当举升机构托起工作部和与其相连接的车架后,轨道被悬空并且可相对车架向前移动,从而可实现车身的整体前进。
其主要问题在于:1、当借助工作部举升机构移动轨道和跨梁时,由于工作部举升机构的支撑跨度很小(约2米),容易导致车身向一侧倾斜触地,甚至是倾覆。由于跨梁和轨道的长度较长(约10米),该问题比较明显。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考虑大幅增加工作部举升机构的支撑跨度,但这显然会减少工作部的移动行程。2、无法实现车身的角度的旋转。受到轨道排布方向的限制,其车身只能沿着前后和左右方向平移,而难以完成斜向交叉道路、弯曲道路以及不规则的面积区域的施工。3、轨道与跨梁仅仅采用移动副联接,对起伏施工面的适应性不够。在崎岖路面上,其两侧轨道无法保证平行共面,当跨梁沿着轨道行驶时,若驱动力不足,容易发生打滑或者卡死;若驱动力充足,跨梁可能拉扯轨道,导致车体晃动,影响施工质量。4、工作时,支撑不具有调平和高度调节功能。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其两侧轨道的可采用自调平支撑结构,使得两侧轨道平行共面,但这显然导致系统复杂性和成本增加。
综合前述分析,现有设备的车架结构方案难以同时获得跨度大、地面压强小、稳定性高(适应起伏路面)和行走灵活的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 和跨梁,所述跨梁支撑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所述跨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跨梁上支撑有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相对所述跨梁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所述第一小车沿第一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小车沿第二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下方分别支撑有支撑腿,位于所述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下方的支撑腿可拆卸、伸缩、折叠或翻转,所述工作部包括刮平振动头,所述刮平振动头位于所述跨梁的下方,所述第一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一小车的下方,所述第二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二小车的下方。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第一轨道相对所述第一小车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和/或
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第二小车在水平面内可转动。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第一轨道相对所述第一小车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和/或
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第二小车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一小车之间支撑有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支撑有第一空间旋转装置,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下板在水平面内可转动、以及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所述下板支撑于所述第一轨道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上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小车下方。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上板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以及将上板定位在特定转动角度,和/或
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件,该第二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上板翻转的角度、以及将上板定位在特定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二小车之间支撑有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 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下板在水平面内可转动,所述下板支撑于所述第二轨道上,并可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所述上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小车下方,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中板,所述轴承支撑于所述中板和下板之间,所述中板和上板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中板在第一方向可移动。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中板,所述轴承支撑于所述中板和下板之间,所述中板和上板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中板在第一方向可移动。
优选的,在上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中,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件,该第三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中板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以及将中板定位在特定转动角度,和/或
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件,该第四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中板在第一方向移动的范围、以及将中板定位在第一方向的特定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行走装置具有跨度大、地面压强小、稳定性高(适应起伏路面)和行走灵活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转接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工作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对行走装置的机构自由度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行走装置整体旋转的工作流程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应连同所附图式一起阅读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本文中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实施例;然而,应理解,所揭示的实施例仅具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本实用新型可以各种形式来体现。因此,本文中所揭示的特定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具有限制性,而是仅解释为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且解释为用于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事实上任何适当详细实施例中以不同方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基础。
结合图1所示,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包括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和跨梁3,跨梁3支撑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上,跨梁3沿第一方向A延伸,跨梁3上支撑有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相对跨梁3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第一小车a沿第一轨道1延伸方向B可移动,第二小车b沿第二轨道2延伸方向C可移动,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的下方分别支撑有支撑腿7,位于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下方的支撑腿7可拆卸、伸缩、折叠或翻转,工作部4包括刮平振动头41,刮平振动头41位于跨梁3的下方,第一轨道1固定于第一小车a的下方,第二轨道2固定于第二小车b的下方。
该技术方案中,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下方的支撑腿与轨道之间优选相对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下方的支撑腿也可以拆卸、伸缩、折叠或翻转。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下方的支撑腿相对固定时,第一小车、第二小车和工作部下方的支撑腿的最大长度大于轨道下方支撑腿长度,通过支撑腿7可实现跨梁3的落地支撑。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工作部位于两个小车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部还可以设置于两个小车的一侧,比如第一小车位于第二小车和工作部之间。在一般的施工的状态下,跨梁基本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跨梁两端可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延伸方向上滑动,带动工作部实现纵向路面施工,工作部沿跨梁移动可实现路面横向的施工。
跨梁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当需要全幅铺装时,跨梁的长度应大于等于待铺筑面的宽度;当需要半幅施工时,跨梁的长度应大于等于待铺筑面的宽度的一半;当然,其它施工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跨梁的长度。
跨梁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由多个小单元拼接构成一个整体的跨梁,这样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跨梁的长度时,就可以通过卸掉若干个小单元来实现;当然跨梁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通常情况下,跨梁3的长度覆盖路面的宽度以便获得较佳的作业效率,典型值为12米。轨道的长度相对较短以便于运输和存放,典型值4米。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跨梁采用多段拼接式,以便于长度调节和运输存放。中段的长度约3米,中段的数目可依据作业面的宽度,在现场搭建时自由选取。
跨梁可以是桁架梁、箱梁或者蜂窝梁,等等;材质可采用钢材,也可采用工业铝型材,等等;当然也可以是上述各梁之间的组合,例如:桁架梁和箱梁的组合、桁架梁和蜂窝梁的组合或者箱梁和蜂窝梁的组合,乃至于桁架梁、箱梁和蜂窝梁之间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相对第一小车a在水平面内可转动,第二轨道2相对第二小车b在水平面内可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相对第一小车a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和/或第二轨道2相对第二小车b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
结合图2所示,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和第一小车a之间支撑有第一转接件5,第一转接件5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板51和下板52,上板51和下板52之间支撑有第一空间旋转装置,第一空间旋转装置优选为球轴承53,上板51相对下板52在水平面内可转动、以及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下板52支撑于第一轨道1上,并可沿第一轨道1移动,上板51连接于第一小车a下方。
进一步地,下板52和第一轨道1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滑轨54和滑块55,滑块55上开设有容纳滑轨54的凹槽,下板52和第一轨道1之间还设置有滚 轮56,该滚轮56至少形成于滑轨的一侧。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轨道与第一转接件的滑动联接采用滑块+滚轮的形式,有其优势至少包括:
1、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升承载力。装置施工状态下,滑动联接需要承载跨梁上的巨大重量,滚轮和滑块共同承担,可以减低滑块--导轨这一精密零件的磨损。装置移动状态下,滑动联接只需承载轨道的较小重量,这主要由滑块承担,滚轮与轨道的上表面由于间隙而分离。
2、便于维护。此处采用圆柱形导轨,滚轮的支撑面也是轨道上的完整平面,更加利清理施工中沾染的水泥。这明显优于滑动联接的常用方案--U型滚轮或者U型滑槽。
进一步地,上板51和下板5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件57,该第一限位件57伸缩以限制上板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以及将上板定位在特定转动角度。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件57包括4个水平角度顶杆,该4个水平角度顶杆对称分布于双竖板59两侧,当水平角度顶杆伸出并顶住上板的双竖板时,球面副水平转角为零度。水平角度顶杆缩回时,球面副具有水平转动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上板51和下板52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8,该第二限位件58伸缩以限制上板51翻转的角度、以及将上板51定位在特定的倾斜角度。
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件58包括4个垂直角度顶杆,该4个垂直角度顶杆竖直安装于下板52的四个顶角位置,垂直角度顶杆伸出并顶住上板底面时,球面副垂直摆角为零度。垂直角度顶杆缩回时,球面副具有垂直摆动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上板51的下方固联接双竖板59,双竖板59通过芯轴与球轴承53内圈固联。下板通过球轴承53底座与其外圈固联。由此,上板51与下板52之间为球面旋转副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相对第一小车a在第一方向A可移动。
结合图3所示,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轨道2和第二小车b之间支撑有第二转接件6,第二转接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61和下板62,上板61和下板62之间设置有轴承63,上板61相对下板62在水平面内可转动,下板 62支撑于第二轨道2上,并可沿第二轨道2移动,上板61连接于第二小车b下方。
进一步地,上板61和下板62之间设置有中板64,轴承63支撑于中板64和下板62之间,中板64和上板61之间设置有导轨641,上板61相对中板64在第一方向可移动。
该技术方案中,上板与中板为移动副联接,移动副由滑块和导轨641实现。移动方向为跨梁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中板与下板为水平转动副联接。具体地,中板与轴承63的外圈固联,下板与轴承63的内圈固联。轴承63的典型实现方案为背靠背安装的一对圆锥棍子轴承。
为了避免机构的复杂性过于集中在某个局部,优选将移动副放置于第二转接件与跨梁之间,与水平转动副串联。由于轨道的横向支撑跨度较小,为了避免第二轨道支撑跨梁时发生倾覆,优选将移动副靠近跨梁,水平旋转副靠近第二轨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中板,第二小车与第二转接件之间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下板62和第二轨道2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滑轨65和滑块66,滑块66上开设有容纳滑轨的凹槽,下板62和第二轨道2之间还设置有滚轮,该滚轮至少形成于滑轨的一侧。
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轨道与第二转接件的滑动联接采用滑块+滚轮的形式,有其优势至少包括:
1、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升承载力。装置施工状态下,滑动联接需要承载跨梁上的巨大重量,滚轮和滑块共同承担,可以减低滑块--导轨这一精密零件的磨损。装置移动状态下,滑动联接只需承载轨道的较小重量,这主要由滑块承担,滚轮与轨道的上表面由于间隙而分离。
2、便于维护。此处采用圆柱形导轨,滚轮的支撑面也是轨道上的完整平面,更加利清理施工中沾染的水泥。这明显优于滑动联接的常用方案--U型滚轮或者U型滑槽。
进一步地,上板61和下板62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件68,该第三限位件68伸缩以限制中板64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以及将中板64定位在特定转 动角度。
轴承63的外圈联有横向伸出的翼板631。第三限位件68包括4个水平角度顶杆,该4个水平角度顶杆对称分布于翼板631的两侧。当水平角度顶杆伸出并夹住翼板时,水平转动副转角限定为零度。水平角度顶杆顶杆缩回时,水平转动副具有水平转动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上板61和下板62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件69,该第四限位件69伸缩以限制中板64在第一方向移动的范围、以及将中板64定位在第一方向的特定位置。
第四限位件69包括4个水平位置顶杆,4个水平位置顶杆对称分布于中板的两侧,当水平位置顶杆伸出并顶住中板时,移动副处于中位。水平位置顶杆缩回时,移动副具有一定的水平范围。
结合图1所示,工作部4还包括框架、驱动机构、水平调节伸缩杆(两个)和水平检测传感器42。水平检测传感器42具有较长的支撑杆,以获得较高的工作高度,以便于接收扫平基准光束,避免被遮挡。其工作原理较为成熟,本案不再赘述。
结合图4所示,工作部4的驱动机构具体包括链轮421(由马达驱动,图中未画出)、张紧轮423(左右两个)和滑轮422组成。链轮421与跨梁上的链条33实现传动。滑轮422可沿着跨梁3上的轨道32(上下两条)滚动。滑轮422具有U型截面,防止与轨道32脱离。装置施工状态下,滑轮422主要与轨道32的下条接触。装置移动状态下,滑轮422主要与轨道32的上条接触。
链条链轮的传动方式易于拼接,因为链条的安装固定只涉及跨梁的首尾两段,中段无需额外固定。
支撑腿7优选采用筋板,在对轨道支撑时,筋板插入水泥中,筋板式的设计具有相对较大的支撑范围和较小的截面积,既可获得稳定的支撑,从水泥中抽出时留下的空洞也易于弥合和填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下面的支撑腿可以改成其它结构,由此可以适应不同工况。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筋板改成卡爪式,该卡爪式支撑腿除了可以落在地面上外,也可以落在高架桥面的护栏上,可以避 免对路面的钢筋网的破坏。在另一实施例中,柱状的支撑筋板改成大面积的底板,此时设备落在钢筋网上压强小(与钢筋网的接触面大),对其破化小。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小车、第二小车和工作部由各自独立的动力源驱动,可沿着跨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行走装置处于施工状态时,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的支撑腿均缩回时,整套装置的重量由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支撑腿落地支撑,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悬挂在跨梁3上,此时装置处于施工状态。工作部4可沿着跨梁3的长度方向移动,工作部4可随着跨梁3共同沿着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单次施工的幅面取决于跨梁3长度和第一轨道(或者第二轨道)长度。
结合图5对行走装置的作业自由度进行说明:
施工状态下,跨梁3、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第一转接件5和第二转接件6这五个部件构成装置的运动机构主体,并且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可视作机架(也称为地面)。
如图5a)所示。计算可知此时整套装置的机构自由度等于2。应用情况一,第一转接件5和第二转接件6可分别沿着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独立滑动,从而使得跨梁3可与轨道成各种角度,典型值为90゜±20゜。
如图5b)所示。以此可获得施工的灵活性,适应倾斜交叉道路和弯曲路面等工况。应用情况二,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可以非平行放置,也即两者可在水平面内呈夹角,或者成空间夹角,典型值为±20゜,此时跨梁3仍然可以沿着轨道前后自由移动。
如图5c)所示。由此可获得装置的稳定性和对起伏路面的良好适应性。
装置可实现沿着轨道长度方向的整体移动,典型工作流程举例说明如下:
装置初始状态为施工状态;
第一步,工作部4、第一小车a和第二小车b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将垂直支撑腿伸出,装置由伸出的支撑腿落地支撑,此时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悬空;
第二步,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相对第一转接件5和第二转接件6向前移动。前述垂直支撑杆缩回,装置由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落地支撑。 由于球面轴承的联接方式,第一轨道1相对第一转接件5移动时,容易发生一端落地的情况,为此可以将垂直角度支撑杆伸出,以使得第一轨道保持水平。
结合图6所示,装置可实现整体旋转,典型工作流程举例说明如下:
装置初始状态为施工状态,并且第一转接件5上的水平角度顶杆57和第二转接件6上的水平角度顶杆68均缩回,从而允许对应的转动副具有水平转动角度范围。第二转接件6上的水平位置顶杆68缩回,从而允许对应的移动副具有前后移动范围,如图6a)所示;
第一步,第一转接件5和第二转接件6分别沿着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独立滑动,从而使得跨梁3摆成所需角度,跨梁3的中心位于所需位置,如图6b)所示;
第二步,工作部4、第一小车34和第二小车35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将支撑腿伸出,装置由伸出的支撑腿落地支撑,此时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悬空,此时俯视图与如图6b)完全相同;
第三步,第一转接件5上的水平顶杆57和第二转接件6上的水平顶杆68均伸出,使得其各自对应的转动副转到‘零度’,相应地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均与跨梁3垂直。第二转接件6上的水平位置顶杆68伸出,使得对应移动副位于中位(滑块位于导轨的中部),以便下次旋转操作,如图6c)所示。
第四步,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分别悬挂在第一转接件5和第二转接件6下,各自独立移动,使得第一转接件5和第二转接件6分别位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中部,如图6c)和d)所示;
第五步,工作部4、第一小车34和第二小车35的支撑腿7均缩回,整套装置的重量由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的支撑腿8落地支撑,此时装置再次进入施工状态。
综上所述,本案中,第一轨道和第一小车固定融合成一体,第二轨道和第二小车固定融合成一体。融合后,轨道与跨梁的联接仍然为非刚性联接,以便适应起伏路面。融合后,两轨道既不仅可以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移动,还可以沿着跨梁长度方向移动。移动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工作头的支撑腿结构。
本新型方案优势至少包括:
1、设备现场架设完毕后,两轨道的跨度可以实时调整,可以精确匹配路面宽度,可以适应路面宽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选择设备的落地支撑位置,最大限度地利于现场空间,并且减少设备行走时对已完成工作面的影响。
2、设备架设时,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工作部在两轨道中间,这是常规模式。二、工作部在两轨道之外,获得类似悬臂设备的效果(为了优化,可以增加配重,避免设备倾覆)。这使得设备对场地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实施例、特征及实例应视为在所有方面为说明性的且不打算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界定。在不背离所主张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其它实施例、修改及使用。
在本申请案中标题及章节的使用不意味着限制本实用新型;每一章节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方面、实施例或特征。
在本申请案通篇中,在将组合物描述为具有、包含或包括特定组份之处或者在将过程描述为具有、包含或包括特定过程步骤之处,预期本实用新型教示的组合物也基本上由所叙述组份组成或由所叙述组份组成,且本实用新型教示的过程也基本上由所叙述过程步骤组成或由所叙述过程步骤组组成。
在本申请案中,在将元件或组件称为包含于及/或选自所叙述元件或组件列表之处,应理解,所述元件或组件可为所叙述元件或组件中的任一者且可选自由所叙述元件或组件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组成的群组。此外,应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教示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所描述的组合物、设备或方法的元件及/或特征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而无论本文中是明确说明还是隐含说明。
除非另外具体陈述,否则术语“包含(include、includes、including)”、“具有(have、has或having)”的使用通常应理解为开放式的且不具限制性。
除非另外具体陈述,否则本文中单数的使用包含复数(且反之亦然)。此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a、an)”及“所述(the)”包含复数形式。另外,在术语“约”的使用在量值之前之处,除非另外具体陈述,否则本实用新型教示还包括特定量值本身。
应理解,各步骤的次序或执行特定动作的次序并非十分重要,只要本实用新型教示保持可操作即可。此外,可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步骤或动作。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图及说明已经简化以说明与对本实用新型的清楚理解有关的元件,而出于清晰性目的消除其它元件。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及其它元件可为合意的。然而,由于此类元件为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且由于其不促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理解,因此本文中不提供对此类元件的论述。应了解,各图是出于图解说明性目的而呈现且不作为构造图式。所省略细节及修改或替代实施例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范围内。
可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面中,可由多个组件替换单个组件且可由单个组件替换多个组件以提供一元件或结构或者执行一或若干给定功能。除了在此替代将不操作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之处以外,将此替代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已参考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其它改变、省略及/或添加且可用实质等效物替代所述实施例的元件。另外,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形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用于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所揭示特定实施例,而是打算使本实用新型将包含归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此外,除非具体陈述,否则术语第一、第二等的任何使用不表示任何次序或重要性,而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区分一个元素与另一元素。

Claims (9)

1.一种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跨梁,所述跨梁支撑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所述跨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跨梁上支撑有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相对所述跨梁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所述第一小车沿第一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小车沿第二轨道延伸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下方分别支撑有支撑腿,位于所述工作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下方的支撑腿可拆卸、伸缩、折叠或翻转,所述工作部包括刮平振动头,所述刮平振动头位于所述跨梁的下方,所述第一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一小车的下方,所述第二轨道固定于所述第二小车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相对所述第一小车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和/或
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第二小车在水平面内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相对所述第一小车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和/或
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第二小车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一小车之间支撑有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支撑有第一空间旋转装置,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下板在水平面内可转动、以及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所述下板支撑于所述第一轨道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上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小车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上板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以及将上板定位在特定转动角度,和/或
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件,该第二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上板翻转的角度、以及将上板定位在特定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二小车之间支撑有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下板在水平面内可转动,所述下板支撑于所述第二轨道上,并可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所述上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小车下方,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中板,所述轴承支撑于所述中板和下板之间,所述中板和上板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中板在第一方向可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中板,所述轴承支撑于所述中板和下板之间,所述中板和上板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上板相对所述中板在第一方向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件,该第三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中板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以及将中板定位在特定转动角度,和/或
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件,该第四限位件伸缩以限制中板在第一方向移动的范围、以及将中板定位在第一方向的特定位置。
CN201720401940.0U 2017-04-17 2017-04-17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3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1940.0U CN207003198U (zh) 2017-04-17 2017-04-17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1940.0U CN207003198U (zh) 2017-04-17 2017-04-17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3198U true CN207003198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194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3198U (zh) 2017-04-17 2017-04-17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31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712A (zh) * 2018-07-16 2018-09-28 齐志军 行走系统、行走方法以及建筑施工装置
CN110565469A (zh) * 2019-08-28 2019-12-13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缓凝型水泥稳定粒料的快速叠合摊铺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712A (zh) * 2018-07-16 2018-09-28 齐志军 行走系统、行走方法以及建筑施工装置
CN110565469A (zh) * 2019-08-28 2019-12-13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缓凝型水泥稳定粒料的快速叠合摊铺方法
CN110565469B (zh) * 2019-08-28 2021-08-13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缓凝型水泥稳定粒料的快速叠合摊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5909A (zh) 支架式行走装置及其整体旋转方法
CN107640706B (zh) 一种起重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03198U (zh) 支架式行走施工装置
CN106758707B (zh) 市政道路园林建设用全自动路面铺设机
CN103758351B (zh) 混凝土激光整平机
CN102733317A (zh) 跨越既有线桥梁施工用钢桁梁平面转体施工工艺
CN205775756U (zh) 支撑行走装置及整平机
CN206859011U (zh) 支架式行走装置
CN204151651U (zh) 一种激光混凝土抹平机的伸臂变幅装置
CN103938509A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用轨排铺设设备
CN108425499A (zh) 一种建筑工地混凝土泵车用浇筑管定位布料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07191203U (zh) 可适应路况调节的滑模摊铺机的履带行走系统
JP3943243B2 (ja) 弾性舗装材類の舗装施工装置
CN108583712A (zh) 行走系统、行走方法以及建筑施工装置
KR20190001618U (ko) 지반 다짐용 장치
CN209025679U (zh) 适用于隧道仰拱填充混凝土振捣摊铺整平施工的栈桥
CN207453867U (zh) 超低开孔跨皮带履带钻机
CN208469980U (zh) 行走系统以及建筑施工装置
CN113944112A (zh) 一种改扩建桥梁的施工方法
CN2808994Y (zh) 摊铺整平机
CN207193714U (zh) 一种转向灵活、轨距可调的履带行走系统
CN205934613U (zh) 一种隧道道床施工作业的捣鼓车
CN206457817U (zh) 一种水泥搅拌桩机
CN209537987U (zh) 一种混凝土振动梁
CN220335652U (zh) 一种新型摊铺整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