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3781U - 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 Google Patents

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3781U
CN206983781U CN201720700263.2U CN201720700263U CN206983781U CN 206983781 U CN206983781 U CN 206983781U CN 201720700263 U CN201720700263 U CN 201720700263U CN 206983781 U CN206983781 U CN 206983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tive switch
detection unit
sea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002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井庆
梁井庆一
沟川佳泰
鬼头孝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3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37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B60R21/01524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using electric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就座检测装置(20)包括压敏开关(10,10B,10C),压敏开关(10,10B,10C)包括压敏开关单元(SW,SW1至SW5)并且被设置在构成座位的就座面的座套(1s)的内侧。压敏开关包括第一和第二检测单元(α,β),第一和第二检测单元(α,β)分别在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和在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转到接通状态。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被构造成并联连接,第一检测单元被设置在位于就座面的中央部中的乘客就座部(X)中,并且第二检测单元被设置成比第一检测单元更靠近就座面的边缘侧。

Description

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就座检测装置,其基于薄膜开关的接通/关断状态来判定乘客相对于座位的就座面的就座状态,薄膜开关被设置在构成座垫的座位面(就座面)的座套内部。
例如,在JP 2005-153556A(参考文献1)中描述的就座检测装置设置有包括多个压敏开关单元(单体)的薄膜开关。具体地,由于薄膜开关被设置在座套内侧,所以该构造是使得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沿着就座面彼此分开。薄膜开关被构造成在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转到接通状态。因此,例如,采用了其中避免发生诸如判定放置在就座面上的行李是乘客的错误检测的构造。
然而,通常,这样的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在用作乘客臀点的就座面的中央部中以可靠地判定乘客的就座状态。相比之下,许多儿童座位使用包括乘客就座部的外周的较宽的区域作为就座面上的安装区域。许多儿童座位包括相对于就座面的底面的边缘部分上的邻接部(腿部)。在许多座垫中,乘客就座部的高度低于外周。因此,在上述相关技术的构造中,存在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儿童)可能没有被检测到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检测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的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优选地,就座检测装置包括被设置在座套的内侧的、包括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压敏开关,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在沿着座位的就座面彼此分开的位置处,并且座套构成就座面,其中优选地,压敏开关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在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检测单元转到接通状态;以及第二检测单元,在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检测单元转到接通状态,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被构造成并联连接,第一检测单元被设置在位于就座面的中央部中的乘客就座部中,并且第二检测单元被设置成比第一检测单元更靠近就座面的边缘侧。
根据该构造,在压敏开关中,当乘客(儿童)就座在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上时,由于儿童座位向下推动就座面的边缘侧,被设置成比第一检测单元更靠近边缘侧的第二检测单元转到接通状态。因此,可以检测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第二检测单元被设置在包括乘客就座部的外周部的儿童座位安装区域的边缘部上。
根据该构造,当乘客就座在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上时,第二检测单元更容易转到接通状态。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检测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压敏开关是薄膜开关,在薄膜开关中,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被一体地构造。
根据该构造,可以容易地将薄膜开关安装在座位中。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在压敏开关中,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以直线形式排列,并且构成第二检测单元的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与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端部相邻。
根据该构造,通过使压敏开关的布置与就座面的中央部偏移,可以在将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设置在乘客就座部中的同时容易地将构成第二检测单元的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比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更靠近就座面的边缘侧。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压敏开关包括多个开关排,所述开关排设置有构成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第一检测单元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将成对的压敏开关单元并联连接而形成的多个开关对串联连接。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压敏开关被设置在车辆后部座位的座位中。
在该就座检测装置中,优选地,压敏开关被设置成相对于座位的宽度方向平行。
优选地,薄膜开关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在被设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检测单元转到接通状态;以及第二检测单元,在独立于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而设置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检测单元转到接通状态,其中优选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在并联连接的状态下被一体地构造。
根据该构造,可以容易地使用薄膜开关实现就座检测装置。
在薄膜开关中,优选地,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以直线形式排列,并且构成第二检测单元的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与构成第一检测单元的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的端部相邻。
根据该构造,薄膜开关的制造变得容易。当形成薄膜开关时,可以减少作为薄膜开关材料的膜的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薄膜开关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检测安装在就座面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考附图考虑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前述和附加特性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被设置在车辆座位中的就座检测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是薄膜开关的截面图;
图3是薄膜开关的顶表面图;
图4是薄膜开关的电路图;
图5是就座检测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6是被设置在车辆座位中的就座检测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7是被设置在车辆座位中的就座检测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8是被设置在车辆座位中的就座检测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被设置在车辆座位中的就座检测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位1设置有座垫2和座位靠背3,座位靠背3被设置在座垫2的后端部。具体地,座位1被构造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座位5的所谓的长条座位。座位1通过安装在车辆中形成左后座位5a、右后座位5b和中后座位5c。
在构成座垫2的就座面S(S1至S3)的座套1s的内侧设置有多个薄膜开关10,其中接通/关断状态基于施加至就座面S的负荷来切换。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座位1设置有第一薄膜开关10a至第三薄膜开关10c,其被设置在与座位5(5a至5c)对应的位置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用于薄膜开关10(10a至10c)的压敏型压敏传感器,形成了判定乘客相对于就座面S的就座状态的就座检测装置20。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具有公知的构造,其设置有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层叠(接合在一起)以插入用作传感器30的中间膜F0。具体地,在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上形成有电路图案P。电路图案P分别包括经由形成在中间膜F0中的接通部(通孔)31而彼此面对的连接部T(Ta和Tb)。电路图案P例如通过使用导电油墨的印刷等形成。在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被设置在座套1s内部的状态下,第二膜F2构成底部膜34,第一膜F1构成顶部膜35。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形成在第一膜F1上的顶侧连接部Ta因第一膜F1基于施加到座垫2的就座面S的负荷而经历弹性变形并且使得弯曲至底侧而与形成在第二膜F2上的底侧连接部Tb接触。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的压敏开关单元SW由被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膜F1的顶侧连接部Ta和第二膜F2的底侧连接部Tb构成。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导通状态基于压敏开关单元SW的顶侧连接部Ta与底侧连接部Tb之间的接触来切换。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设置有多个开关排40,其通过以直线形式设置彼此分开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SW而形成。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设置有第一开关排40a和第二开关排40b,第一开关排40a和第二开关排40b被设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地排列。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分别被构造成包括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中,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和第三压敏开关单元SW3并联连接,并且第二压敏开关单元SW2和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并联连接。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由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和第三压敏开关单元SW3形成的第一开关对41与由第二压敏开关单元SW2和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形成的第二开关对42串联连接。此外,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包括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的第一电路L1与包括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的第二电路L2并联连接。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具有第一开关排40a和第二开关排40b并联连接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中,在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和第三压敏开关单元SW3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转到导通状态并且第二压敏开关单元SW2和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转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电路L1转到接通状态。换言之,在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转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转到接通状态。另外,在薄膜开关10中,与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无关,在构成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二电路L2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转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转到接通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被构造成使得包括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的第一电路L1和包括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的第二电路L2分别形成独立的第一检测单元α和第二检测单元β。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形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在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中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构成第二检测单元β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设置成在与被设置在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的端部处的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相邻的位置中以与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基本相等的间隔排列。在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中,第一检测单元α和第二检测单元β被一体地构造。
如图1所示,由本实施例的座位1形成的座位5(5a至5c)中的每一个使用担当乘客臀点的就座面S(S1至S3)的中央部作为乘客就座部X(X1至X3)。在座位5(5a至5c)中的每一个中,为了容纳乘客的臀部,乘客就座部X(X1至X3)的高度被设置为低于其外周。本实施例的座位1被构造成使得在座位5(5a至5c)中的每一个的就座面S(S1至S3)上安装有儿童座位(未示出)的情况下,包括乘客就座部X(X1至X3)的外周部分的较宽的范围成为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Y1至Y3)。
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10a至10c)中的每一个被设置在座套1s的内部,座套1s在与分别由座位1形成的座位5(5a至5c)中的每一个对应的位置中分别构成就座面S(S1至S3)。在薄膜开关10(10a至10c)中的每一个中,构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被分别设置在座位5(5a至5c)中的每一个的乘客就座部X(X1至X3)中。构成第二检测单元β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设置成比第一检测单元α更靠近就座面S的外周边缘侧,更具体地,被分别设置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Y1至Y3)的边缘部上。
具体地,在开关排40a和40b基本上平行于座位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状态下,第一薄膜开关10a被设置在左后座位5a的就座面S1中的左侧(图1左侧)的位置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被分别设置在左后座位5a的乘客就座部X1中,并且位于开关排40a和40b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构造成被设置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1中的左侧的边缘部分上。
类似地,在开关排40a和40b基本上平行于座位宽度方向的状态下,第二薄膜开关10b被设置在与右后座5b的就座面S2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二薄膜开关10b被设置在就座面S2中的右侧(图1中的右侧)的位置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被分别设置在右后座位5b的乘客就座部X2中,并且位于开关排40a和40b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构造成被设置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2中的右侧的边缘部分上。
此外,在开关排40a和40b基本上平行于座位宽度方向的状态下,第三薄膜开关10c被设置在中后座位5c的就座面S3中的左侧的位置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被分别设置在中后座位5c的乘客就座部X3中,并且位于开关排40a和40b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构造成被设置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3中的左侧的边缘部分上。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就座检测装置20中,薄膜开关10(10a至10c)的输出信号作为指示薄膜开关10(10a至10c)的接通/关断状态的就座检测信号Sd(Sd1至Sd3)被输入至ECU 50。ECU 50被配置成基于就座检测信号Sd(Sd1至Sd3)来判定乘客相对于由座位1形成的座位5(5a至5c)的就座面S(S1至S3)的就座状态。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中的每一个中,在位于就座面S的中央部中的乘客就座部X中被设置在沿着就座面S彼此分开的位置处的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转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设置有压敏开关单元SW的第一检测单元α转到接通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就座检测装置20能够准确检测就座在座位1的就座面S上的乘客。
关于座位5中的每一个的就座面S的高度,外周部分高于位于就座面S的中央部中的乘客就座部X。因此,在安装有包括邻接比乘客就座部X范围更大的就座面S的邻接部的儿童座位的情况下,即使乘客(儿童)处于在儿童座位上就座的状态中,在薄膜开关10中的每一个中,被设置在乘客就座部X中的第一检测单元α亦保持为关断状态。然而,此时,在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中的每一个中,被设置在包括乘客就座部X的外周部的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的边缘部上的第二检测单元β转到接通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就座检测装置20能够检测安装在座位1的就座面S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薄膜开关10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使得在安装在座位面S上的儿童座位上没有乘客就座的情况下,第二检测单元β保持为关断状态。然而,在乘客就座在儿童座位上的状态下,儿童座位向下推动形成在座位面S上的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因此,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其中将安装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中的第二检测单元β设置为接通状态的座位负荷被施加至薄膜开关10。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就座检测装置20设置有包括多个压敏开关单元SW的薄膜开关10,该多个压敏开关单元SW被设置在沿着座位1的就座面S彼此分开的位置处,并且薄膜开关10被设置在构成就座面S的座套1的内侧。薄膜开关10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α,在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检测单元α转到接通状态;以及第二检测单元β,在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检测单元β转到接通状态。薄膜开关10具有其中第一检测单元α和第二检测单元β并联连接的构造。在薄膜开关10中,第一检测单元α被设置在位于就座面S的中央部的乘客就座部X中,第二检测单元β被设置成比第一检测单元α更靠近就座面S的边缘侧。
根据该构造,在薄膜开关10中,当乘客(儿童)就座在安装在就座面S上的儿童座位上时,由于儿童座位向下推动就座面S的边缘侧,所以被设置成比第一检测单元α更靠近边缘侧的第二检测单元β转到接通状态。因此,可以检测安装在就座面S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
(2)第二检测单元β被设置在包括乘客就座部X的外周部分的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的边缘部分上。因此,当乘客就座在安装在就座面S上的儿童座位上时,第二检测单元β更容易转到接通状态。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检测安装在就座面S上的儿童座位的乘客。
(3)在薄膜开关10中,第一检测单元α和第二检测单元β被一体地构造。
根据该构造,可以容易地将薄膜开关10安装在座垫2中。
(4)薄膜开关1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构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被设置成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以直线形式排列。薄膜开关1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构成第二检测单元β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设置成与位于构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压敏开关单元SW(SW1至SW4)的端部处的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相邻。
根据该构造,通过使薄膜开关10的布置与就座面S的中央部偏移,可以在将构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第一压敏开关单元SW1至第四压敏开关单元SW4设置在乘客就座部X中的同时,容易地将构成第二检测单元β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设置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的边缘部处。薄膜开关10的制造得以简化。此外,可以减少形成薄膜开关10时用作薄膜开关10的材料的膜(F0至F2)的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薄膜开关10的制造成本。
(5)第一检测单元α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将压敏开关单元SW对(SW1,SW3,SW2和SW4)并联连接形成的多个开关对(41和42)被串联连接。因此,使用简单的构造,在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形成转到接通状态的第一检测单元α。
此外,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如下所述进行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开关10用于压敏开关;然而,只要提供独立的第一检测单元α和第二检测单元β,就可以对压敏开关的构造进行任意的修改,例如,设置有与该连接系统不同的压敏开关单元的压敏开关。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开关10被构造成使得构成第二检测单元β的第五压敏开关单元SW5被设置在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Y1至Y3)的边缘部分。然而,该构造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二检测单元β在乘客就座于安装在就座面S上的儿童座位上时由于儿童座位向下推动就座面S的边缘侧而转到接通状态,第二检测单元β的位置就可以比儿童座位安装区域Y的边缘部分更靠近就座面S的中央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在薄膜开关10中设置5个压敏开关单元SW1至SW5的构造;然而,压敏开关单元SW的数量可以任意修改。
例如,第一检测单元α可以由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两个或三个构成,并且可以由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五个或更多个构成。只要第一检测单元α在被设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的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转到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转到接通状态,构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压敏开关单元SW的布置和电路构造就可以任意地修改。
第二检测单元β可以由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构成。例如,第二检测单元β可以被构造成设置有由并联连接的压敏开关单元SW对形成的开关排40对。换言之,第二检测单元β可以在独立于构成第一检测单元α的压敏开关单元SW而设置的压敏开关单元SW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转到接通状态。构成第二检测单元β的压敏开关单元SW的布置和电路构造也可以任意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薄膜开关10中的每一个中,开关排40(40a和40b)被设置成在座位宽度方向上基本上平行;然而,薄膜开关10的布置和取向可以任意地修改。
例如,如图6所示,在开关排40(40a和40b)中的每一个中,薄膜开关10可以被设置成在座位前后方向上延伸。例如,如图7所示,薄膜开关10B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开关排40相对于座位前后方向(或座位宽度方向)倾斜。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开关10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开关排40对(40a和40b);然而,开关排40(40a和40b)的数量可以任意地修改。例如,如图7所示的薄膜开关10B,薄膜开关可以由单个开关排40构成。薄膜开关可以被构造成包括开关排40中的三个或更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开关10被构造成使得开关排40(40a和40b)彼此平行设置;然而,开关排40(40a和40b)的布置可以任意地修改。
例如,如图8所示的薄膜开关10C中,第一开关排40a可以被设置成从就座面S的中央向右侧延伸,并且第二开关排40b可以被设置成从就座面S的中央向左侧延伸。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开关10被设置在后座位中;然而,薄膜开关10可以被设置在诸如辅助驾驶员座位的另一座位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开关10(10a至10c)被分别设置在左后座位5a、右后座位5b和中后座位5c中;然而,薄膜开关10的数量和布置可以任意修改。例如,薄膜开关10可以仅被设置在左后座位5a和右后座位5b中。
薄膜开关10可以被设置在构成座位1的就座面S的座套1的内侧。例如,薄膜开关10可以被设置在座垫与构成就座面S的座套1之间,或者座垫与座垫的支承构件(例如,座盘,S弹簧等)之间。
接下来,将结合效果来描述从上述实施例可以判定的技术构思。
(A)薄膜开关包括多个开关排,该多个开关排设置有构成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多个压敏开关单元。
根据该构造,可以使用多个开关排来扩大乘客的检测区域。因此,可以提高就座检测判定的检测精度。
(B)第一检测单元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将成对的压敏开关单元并联连接而形成的多个开关对串联连接。因此,使用简单的构造,在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形成转到接通状态的第一检测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已经在前面的说明书中描述。然而,旨在被保护的本实用新型不被解释为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由他人进行变化和改变,并且以等同方式使用。因此,明确地旨在落在如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改变及其等同内容由此被包含。

Claims (10)

1.一种就座检测装置(20),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敏开关(10,10B,10C),所述压敏开关(10,10B,10C)包括多个压敏开关单元(SW,SW1至SW5),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SW,SW1至SW5)被设置在沿着座位(1)的就座面(S)彼此分开的位置处,所述压敏开关(10,10B,10C)被设置在构成所述就座面的座套(1s)的内侧,
其中,所述压敏开关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α),在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单元(α)转到接通状态,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β),在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检测单元(β)转到接通状态,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被构造成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被设置在位于所述就座面的中央部中的乘客就座部(X)中,并且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被设置成比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更靠近所述就座面的边缘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被设置在包括所述乘客就座部的外周部的儿童座位安装区域的边缘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压敏开关是薄膜开关(10b),在所述薄膜开关(10b)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被一体地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在所述压敏开关中,构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以直线形式排列,并且构成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所述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与构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每一个的端部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压敏开关包括多个开关排(40,40a,40b),所述多个开关排(40,40a,40b)设置有构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将成对的所述压敏开关单元并联连接而形成的多个开关对(41,42)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压敏开关被设置在车辆的后部座位的座位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就座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压敏开关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座位的宽度方向平行。
9.一种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α),在被设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的至少两个压敏开关单元(SW,SW1至SW5)同时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单元(α)转到接通状态;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β),在独立于构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而设置的至少一个压敏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检测单元(β)转到接通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在并联连接的状态下被一体地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开关,
其中,构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以直线形式排列,并且构成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所述压敏开关单元被设置成与构成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所述多个压敏开关单元中的每一个的端部相邻。
CN201720700263.2U 2016-06-17 2017-06-15 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837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1167 2016-06-17
JP2016121167A JP6744570B2 (ja) 2016-06-17 2016-06-17 着座検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3781U true CN206983781U (zh) 2018-02-09

Family

ID=6048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002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83781U (zh) 2016-06-17 2017-06-15 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44570B2 (zh)
CN (1) CN206983781U (zh)
DE (1) DE1020171131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67069A (ja) * 2018-03-26 2019-10-0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0381B2 (ja) * 2003-11-20 2010-03-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検知装置
JP4225217B2 (ja) * 2004-02-20 2009-0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荷重センサおよび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JP4474995B2 (ja) * 2004-04-28 2010-06-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着座センサ
JP5103027B2 (ja) * 2007-01-29 2012-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629124B2 (ja) * 2008-04-03 2011-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着座センサ
JP5434140B2 (ja) * 2009-02-27 2014-03-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乗員検知センサ
JP2015024785A (ja) * 2013-07-29 2015-02-0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13173A1 (de) 2017-12-21
JP2017222330A (ja) 2017-12-21
JP6744570B2 (ja)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767C (zh) 电容式传感器和乘员感测系统
US7575085B2 (en) Capacitance-based sensor and occupant sensing system
JP5821538B2 (ja) 着座センサ
CN202896498U (zh) 一种座椅及其人体坐姿传感检测系统
CN103765538A (zh) 压力响应式b面座椅占用传感器单元
JP2006010490A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乗員検知システム
CN102085815B (zh) 座位占用检测装置
CN104349934A (zh) 车座悬置垫
CN101423035A (zh) 就座传感器
JP2008157914A (ja) 荷重センサ
US20080122645A1 (en) Seat sensor
CN206983781U (zh) 就座检测装置和薄膜开关
CN101881841B (zh) 座位传感器
WO2019069819A1 (ja) 着座センサ
CN20309397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座椅占用侦测传感器
JP4225217B2 (ja) 荷重センサおよび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KR102357519B1 (ko) 섬유형 체압 센서, 체압 프로파일의 생성 방법 및 수집된 체압 정보의 활용 방법
JP6011190B2 (ja) 着座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2009189555A (ja) シートセンサ
US20210323443A1 (en) Vehicle Seat
JP2003048471A (ja) 人体検知センサ及びその人体検知センサを備えた座席
JP6707388B2 (ja) 荷重検知センサ
JP2013190405A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JP2005186639A (ja) 着座検知装置
CN111051146A (zh) 乘员检测系统、感测垫和电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