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0154U - 立式冷凝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式冷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0154U
CN206980154U CN201720903473.1U CN201720903473U CN206980154U CN 206980154 U CN206980154 U CN 206980154U CN 201720903473 U CN201720903473 U CN 201720903473U CN 206980154 U CN206980154 U CN 206980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condensation
cylinder
outlet
air inle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34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照国
李亚杰
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Sweep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Sweep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Sweep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Sweep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34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80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0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0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立式冷凝装置。立式冷凝装置包括形成有储液腔的底壳;进气立式冷凝筒和出气立式冷凝筒分别竖直设置在底壳的上壳壁上,进气立式冷凝筒包括具有进气口的进气腔和具有进液口与出液口的冷却腔,出气立式冷凝筒包括具有出气口的出气腔和具有进液口与出液口的冷却腔,进气立式冷凝筒和出气立式冷凝筒的冷却腔内分别间隔并竖直设置有多根气管,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的上端与进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连通,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的上端与出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冷凝装置在实现气液混合物有效分离的同时,占地面积较小,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求便于移动到所需的场合。

Description

立式冷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立式冷凝装置,以用于气液分离。
背景技术
例如在石油行业中,会产生油田开采、炼油厂生产时所产生的油污泥废弃物、石油存储产生的罐底油污泥废弃物以及石油、石化行业、钢厂产生的高污染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已被国家列入危险废弃物类。为防止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等,需要及时处理这些废弃物。另外,这些废弃物量大,其中含有一定的可利用价值的石油资源和其他能源(例如,热能)。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再生资源回收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球潮流,因此需要回收废弃物中的可再生能源。总之,针对上述废弃物,既要实现环境保护,又要达到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油污泥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例如,浓缩干化法、浮选去油法、降粘压滤法、萃取分离法、微生物降解法、离心分离法、直接填埋法、螺旋输送连续处理方法等。这些方法基本都会使用都冷凝装置,以实现气液的分离。
目前,现有的冷凝装置都为卧式冷凝器,这种卧式冷凝器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由于底盘较大而无法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的需求进行便捷地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冷凝装置,该立式冷凝装置占地面积较小,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求便于移动到所需的场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冷凝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形成有储液腔;进气立式冷凝筒和出气立式冷凝筒,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上壳壁上,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包括具有进气口的进气腔和具有进液口与出液口的冷却腔,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包括具有出气口的出气腔和具有进液口与出液口的冷却腔,其中,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的冷却腔内分别间隔并竖直设置有多根气管,其中,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所述气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所述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储存冷却水以对气管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冷却的冷凝筒为立式并沿着高度方向布置,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卧式而言,这种立式冷凝筒能够有效地利用底壳上方的空间,避免占用较多的横向面积,同时,由于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的上端与进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连通,同时,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的上端与出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连通,通过进气口进入到进气腔内的油气混合物将通过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向下流动,同时在冷却水的冷却下,将在气管内凝结形成油水混合物并顺着气管滴落到储液腔内,随后,通过储液腔流入到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并被冷却水冷却形成油水混合物,并顺着气管流入到储液腔内,随后气体流入到出气腔内并从出气口流出,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冷凝装置在实现气液混合物有效分离的同时,占地面积较小,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求便于移动到所需的场合。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气管内设置有沿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螺旋导片,以在所述气管内形成螺旋延伸的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片的厚度为1mm-3mm。
另外,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液腔分隔为上部腔和下部腔,其中,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所述气管的下端与所述上部腔连通,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所述气管的下端与所述上部腔连通,并且所述上部腔和所述下部腔之间设置有开关阀。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开关阀倾斜布置。
另外,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排气阀,并且所述下部腔的最底部设置有控制阀。
另外,在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储液腔的上壳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之间的挡流板,其中,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所述气管的下端与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所述气管的下端之间连通的腔室与所述挡流板的下边缘之间形成导气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挡流板为多个,并且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上游的挡流板的高度大于下游的挡流板的高度。
另外,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各自的进液口位于筒体下部并连接有总进液管;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各自的出液口位于筒体上部并连接有总出液管。
另外,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各自的冷却腔内分别设置有折流板。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立式冷凝装置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式冷凝装置中气管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螺旋导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7-底壳,28-储液腔,29-进气立式冷凝筒,30-进液口,31-出液口,32-冷却腔,33-气管,34-出气立式冷凝筒,35-螺旋导片,36-隔板,37-上部腔,38-下部腔,39-开关阀,40-总进液管,41-总出液管,42-进气腔,43-出气腔,44-挡流板,45-折流板,46-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冷却装置包括底壳27、进气立式冷凝筒29、出气立式冷凝筒34和多根气管33,其中,底壳27内形成有储液腔28,以储存比如油气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分别竖直设置在底壳27的上壳壁上,进气立式冷凝筒29包括具有进气口的进气腔42和具有进液口30与出液口31的冷却腔32,出气立式冷凝筒包括具有出气口的出气腔43和具有进液口30与出液口31的冷却腔32,比如,外部的冷却水装置通过进液口30向冷却腔32内提供冷却水;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的冷却腔32内分别间隔并竖直设置有多根气管33(即为冷凝管),其中,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上端与进气腔42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28连通,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上端与出气腔43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28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储存冷却水以对气管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冷却的冷凝筒为立式并沿着高度方向布置,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卧式而言,这种立式冷凝筒能够有效地利用底壳上方的空间,避免占用较多的横向面积,同时,由于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的上端与进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连通,同时,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的上端与出气腔连通并且下端与储液腔连通,通过进气口进入到进气腔内的油气混合物将通过进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向下流动,同时在冷却水的冷却下,将在气管内凝结形成油水混合物并顺着气管滴落到储液腔内,随后,通过储液腔流入到出气立式冷凝筒内的多根气管并被冷却水冷却形成油水混合物,并顺着气管流入到储液腔内,随后气体流入到出气腔内并从出气口流出,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冷凝装置在实现气液混合物有效分离的同时,占地面积小,并且冷凝效果非常好,冷凝效率高,拆装方便,便于维护,特别适合撬装移动使用。
另外,为了提升油气混合物的油气分离效果,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的,至少一个气管33内设置有沿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螺旋导片35,以在气管33内形成螺旋延伸的通道,这样,油气混合器将沿着螺旋导片35形成的螺旋延伸的通道流动,这可以显著地提升油气混合物行进的行程,以更多地与冷却水换热,同时,这也将显著地缩短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的长度,另外,由于螺旋延伸的通道,可以使得油气混合物形成一种旋流而搅动,更易于气管33中部的油气混合物进行热交换。
当然,螺旋导片35的宽度可以等于气管的直径,也可以小于气管的直接,比如等于气管的半径。
另外,为了便于螺旋导片35的拆装,优选地,螺旋导片35的两端设置有支管。这样,可以通过作用于支管,实现螺旋导片35便捷地装配到气管内,或者从气管内取出。
当然,螺旋导片35的厚度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比如,可以为1-3mm,或者,更优选地,为2mm。
另外,如图1所示的,底壳27内设置有隔板36,隔板36将储液腔28分隔为上部腔37和下部腔38,其中,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下端与上部腔37连通,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下端与上部腔37连通,使得上部腔37用于暂时储存油液混合物和便于气体流通,并且上部腔37和下部腔38之间设置有开关阀39。这样,各个气管内凝结的油水混合物将滴落并预先储存在上部腔37内,由于油水的不同密度,油将漂浮在水面上以实现预分离,在集聚一定量后,打开开关阀39,可以将底部的水部分放入到下部腔38内以储存,并在下部腔38内的液位达到预定值时,可以关闭开关阀39,排空下部腔38内的气体口,将油水混合物输送到油水分离系统2中进行彻底的油水分离,而上部腔37内漂浮的油液则可以提取出,或者,在上部腔37储存到一定量后,开启开关阀39,将油水混合物放入到下部腔38内以静置,使得油液漂浮到水面上。也可以始终保持开关阀39的开启,使油水混合物流动到下部腔38内,以静态分离油和水。
另外,为了便于将上部腔37内底部的水放入到下部腔38内,优选地,隔板36朝向开关阀39倾斜布置,这样,打开开关阀39后,底部的水便可以更可能多地流入到下部腔38内,而漂浮的油则可以留在上部腔37内以进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下部腔38的上部设置有排气阀,以排出漏入到下部腔38内的气体,下部腔38的最底部设置有控制阀46,这样,下部腔38内储存在液体可以通过控制阀46排出,以便于后续的净化处理,而漂浮的油液则可以通过在水放完后通过控制阀46流出后收集。
另外,如图1所示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油气分离效果,优选地,在储液腔28内,储液腔28的上壳壁上设置有位于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之间的挡流板44,其中,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下端与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下端之间连通的腔室(比如储液腔28的下壳壁的内表面或者隔板36的朝向上部腔37的上表面)与挡流板44的下边缘之间形成导气间隔。这样,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气管33的下端排出的气体撞击在挡流板44上,使得气体中的部分油粘附在挡流板44的侧面上,随后从导气间隔流过并流入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气管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的,挡流板44为多个,并且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上游的挡流板44的高度大于下游的挡流板44的高度。这样,上游的挡流板44首先阻挡气体,粘附一部分油气,随后流过上游的挡流板44的下方的导气间隔的气体将绕过该挡流板44,并撞击到下游较短的挡流板44上,并粘附一部分油气。
另外,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确保进入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冷却水的初始温度较低,提升凝结效果,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各自的进液口30位于筒体下部并连接有总进液管40;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各自的出液口31位于筒体上部并连接有总出液管41。这样,总进液管40提供的冷却水将被分流而进入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并在换热后从总出液管41排出。
另外,为了提升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冷凝水的换热效果,避免冷凝水和气管之间出现换热死角,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各自的冷却腔32内分别设置有折流板45。这样,通过折流板45比如在进液口30和出液口31之间延伸的螺旋导液片,从进液口30进入到冷却腔32内的冷却水将在折流板45的作用下无死角地流动换热,并从出液口31流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27),所述底壳(27)内形成有储液腔(28);
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出气立式冷凝筒(34),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壳(27)的上壳壁上,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包括具有进气口的进气腔(42)和具有进液口(30)与出液口(31)的冷却腔(32),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包括具有出气口的出气腔(43)和具有进液口(30)与出液口(31)的冷却腔(32),其中,
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的冷却腔(32)内分别间隔并竖直设置有多根气管(33),其中,
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所述气管(33)的上端与所述进气腔(42)连通并且下端与所述储液腔(28)连通,
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所述气管(33)的上端与所述出气腔(43)连通并且下端与所述储液腔(2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气管(33)内设置有沿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螺旋导片(35),以在所述气管(33)内形成螺旋延伸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片(35)的厚度为1mm-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27)内设置有隔板(36),所述隔板(36)将所述储液腔(28)分隔为上部腔(37)和下部腔(38),其中,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所述气管(33)的下端与所述上部腔(37)连通,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所述气管(33)的下端与所述上部腔(37)连通,并且所述上部腔(37)和所述下部腔(38)之间设置有开关阀(3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6)朝向所述开关阀(39)倾斜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腔(38)的上部设置有排气阀,并且所述下部腔(38)的最底部设置有控制阀(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腔(28)内,所述储液腔(28)的上壳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之间的挡流板(44),其中,
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内的多根所述气管(33)的下端与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内的多根所述气管(33)的下端之间连通的腔室与所述挡流板(44)的下边缘之间形成导气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44)为多个,并且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上游的挡流板(44)的高度大于下游的挡流板(44)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各自的进液口(30)位于筒体下部并连接有总进液管(40);
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各自的出液口(31)位于筒体上部并连接有总出液管(4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立式冷凝筒(29)和所述出气立式冷凝筒(34)各自的冷却腔(32)内分别设置有折流板(45)。
CN201720903473.1U 2017-07-24 2017-07-24 立式冷凝装置 Active CN206980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3473.1U CN206980154U (zh) 2017-07-24 2017-07-24 立式冷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3473.1U CN206980154U (zh) 2017-07-24 2017-07-24 立式冷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0154U true CN206980154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16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3473.1U Active CN206980154U (zh) 2017-07-24 2017-07-24 立式冷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80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0294B (zh) 一种冷高压分离器的微旋流强化分离装置和方法
CN104399285A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206980154U (zh) 立式冷凝装置
CN107308676A (zh) 立式冷凝装置
RU2471853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подготовки тяжелых нефтей (варианты)
CN107162106B (zh) 一种对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的分离装置
CN205957756U (zh) 油水混合蒸汽喷淋冷却塔及撬装式油水混合蒸汽冷却装置
WO2020211734A1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油田平台的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2786162U (zh) 组合式油气分离器
CN207607894U (zh) 一种集油设备
CN203258666U (zh) 悬挂式烟囱的液滴回收装置
CN206244731U (zh) 一种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CN110243203A (zh) 集成式电厂间接空冷塔
US7266953B2 (en) Stacked condensing assembly
CN113087174B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和含油污泥干化系统
CN204601659U (zh) 集成式分馏塔
CN105000782A (zh) 一种板式处理含油污泥干燥蒸发系统及工艺
CN213771423U (zh)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罐
CN104197593B (zh) 一种卧式精馏型油分离器
CN208943495U (zh) 一种油气冷却系统
US2832431A (en) Emulsion treater
CN105417882A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8748026U (zh) 一种油气回收凝液收集与输送装置
CN205759881U (zh) 一种立式油水分离器
CN206570145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