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3994U - 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3994U
CN206963994U CN201720894986.0U CN201720894986U CN206963994U CN 206963994 U CN206963994 U CN 206963994U CN 201720894986 U CN201720894986 U CN 201720894986U CN 206963994 U CN206963994 U CN 206963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secondary water
generator
liqui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949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N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N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N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NLI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3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3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24F47/00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05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using ultras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85Inhalators using ultras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8Inhaling devices inserted into the n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7/00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B05B17/04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 B05B17/06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or other kinds of vibrations
    • B05B17/0607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or other kinds of vibrations gener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e.g.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 B05B17/0615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or other kinds of vibrations gener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e.g.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spray being produced at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n a container and subjected to the vibra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于外壳体内的流体分配系统,外壳体设有喷雾口,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分液模块、雾化组件以及控制模块,分液模块设有主水腔、副水腔以及进水口,进水口连通所述主水腔和副水腔,雾化组件包括发生器,发生器位于喷雾口和副水腔之间,当副水腔的液位高于发生器的中心位置时,发生器得以对副水腔的液体进行雾化和/或加热,控制模块包括雾化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以用于向发生器提供雾化信号来对副水腔的液体进行雾化,加热单元得以控制发生器对副水腔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通过分液结构实现液体的分隔,得以对分液进行快速加热,便于雾化装置带有加热功能。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实现快速加热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定向压强,使液体表面隆起,在隆起的液面周围发生空化作用,使液体雾化成小分子的气雾,目前使用的雾化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超声波雾化器,一种是压缩雾化器。无论是超声波雾化器,还是压缩雾化器,现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加湿器、喷雾补水仪、雾化治疗仪、喷鼻器、电子烟雾化器等,根据不同需求,得以对雾化程度进行调整。
常用的医用或家用雾化装置体积较大,操作较为笨重,便携式的喷雾器一般结构为:水箱在设备的上部,超声雾化组件在设备的中部,喷雾口开设在设备的侧壁,水箱的水通过管道连接到超声雾化组件处,通过超声雾化将水雾从喷雾口喷出。这种结构的喷雾器适用于皮肤补水或是用嘴吸的雾化治疗,将中间的喷雾口对准皮肤或是嘴巴即可,但是对于鼻炎患者或是针对鼻部治疗/润洗的用户来说,这类结构难以将水雾长期对准鼻部,不仅在操作上不便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倾斜喷雾器才能对准鼻部,导致水箱和管道内的水倾斜,水位降低,液面偏离雾化片,无法产生水雾,在无水的情况下操作也会导致雾化片的寿命受损,不利于雾化器的使用。
而随着鼻炎或鼻部不适患者的增多,市面上出现盐水洗鼻器,借用一定压力将生理盐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从鼻孔排出或从一侧鼻孔排出,或从口部排出,这种洗鼻器对于成人来说,在清洗的过程中已经会很不舒服,操作不当还有可能进入耳部或支气管,更别说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儿童,往往对洗鼻器有惧怕和排斥的心理,使用起来也较为麻烦,用过几次可能就弃置不用,无法形成良好的清润鼻部的习惯。
另一方面,现有的雾化器大多无法加热,水雾过冷反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冬天对于儿童来说,空气过于干燥容易流鼻血,吸入冷气又容易感冒,现有的带有加热功能的雾化器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水箱进行加热,不仅耗时还耗电,而便携式的小型雾化器常用的电源是可更换电池,电源的电量有限,加热的次数也就更有限,而雾化所需要的水其实并不多,对整体水箱的加热耗费过多电量,这也就限制了小型雾化器带有加热功能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液结构实现液体的分隔,得以对分液进行快速加热,便于雾化装置带有加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通过流体分配系统逐步实现流体的分配、加热以及雾化,操作简单,加热和雾化快速方便,从而适用于喷鼻装置、喷雾补水仪、雾化治疗仪、电子烟、加湿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中的发生器面向副水腔,副水腔的液位高于发生器的中心位置,得以对副水腔中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和雾化,不需要对整个水箱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节省加热时间的同时得以降低耗电量,便于延长雾化装置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中的发生器即具有雾化功能,还具有加热功能,通过控制模块对发生器的控制得以快速实现雾化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中的喷雾口朝上,适用于喷鼻装置,发生器位于副水腔的上方,当副水腔的水位高于发生器的中心位置时,得以实现其雾化和/或加热,有助于雾化装置对准使用者的鼻部,避免雾化装置由于倾斜导致水位偏离而无法雾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中主水腔内的液体通过倾斜或倒置操作得以快速进入副水腔,便于对副水腔中液体的及时补充,同时副水腔中的液体含量适于一次雾化所需量,避免用户过度的吸入雾化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中的控制模块包括雾化单元和加热单元,雾化单元得以向发生器的雾化部提供雾化信号,实现对副水腔中液体的超声雾化,加热单元得以向发生器的加热部提供直流电,快速实现对副水腔中的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所述副箱体设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通过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的倾斜折线结构,不仅增大副水腔的储水空间,也得以保持副水腔中液位高度大于发生器中心位置的时间延长,支撑发生器对液面的接触和雾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当喷雾口方向在侧面时,发生器位于副水腔的下方,通过球形分隔件得以从主水腔中分隔形成副水腔,便于发生器对副水腔中的液体快速加热,防止冷雾气刺激皮肤或呼吸道,同时,不需要对原始结构进行重大改变,减少相关制造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的流体分配系统,所述外壳体设有喷雾口,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分液模块、雾化组件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分液模块设有主水腔、副水腔以及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主水腔和副水腔,所述主水腔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副水腔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位于所述喷雾口和所述副水腔之间,当所述副水腔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的中心位置时,所述发生器得以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雾化和/或加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雾化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以用于向所述发生器提供雾化信号来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雾化,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发生器,得以控制所述发生器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发生器包括雾化部、金属片以及加热部,所述雾化部和所述加热部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上,所述金属片的中间设有微孔,所述雾化单元电连接所述雾化部,得以控制所述雾化部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超声雾化,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加热部,得以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喷雾口开设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副水腔位于所述发生器的下方,所述发生器倾斜地对齐所述喷雾口和所述副水腔,当所述雾化装置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副水腔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的中心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分液模块包括主箱体以及副箱体,所述主水腔和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主箱体,所述副箱体安装于所述主箱体的上部,所述副水腔形成于所述副箱体内,所述进水口面向所述副箱体,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副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副箱体进一步设有上腔体以及空隙,所述上腔体与所述副水腔相连通,所述上腔体位于所述副水腔的上方,所述发生器安装于所述上腔体中,所述空隙邻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空隙位于所述副水腔的后端,得以使所述主水腔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相邻的所述空隙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副箱体包括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倾斜地位于所述副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一阶梯面从所述第二阶梯面倾斜向下地一体延伸,所述发生器和所述第一阶梯面的倾斜度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副水腔的第一阶梯面平行于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度为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度为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阶梯面从所述第一阶梯面向后垂直延伸或倾斜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副水腔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发生器方向的液位逐渐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副箱体进一步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副箱体的顶部,所述雾化组件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密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副箱体进一步设有侧壁,所述侧壁围成所述上腔体,所述发生器的前部贴合于所述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主箱体进一步设有电气仓以及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分隔所述主水腔和所述电气仓,所述电气仓以用于安装所述控制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座以及底盖,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开设有底孔,所述底孔连通所述主水腔和外界,液体或药剂得以通过所述底孔进行补充,所述底盖枢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底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加热部为电热材料,所述加热部通过导热胶固接于所述金属片,所述加热部的材质选自电热陶瓷、电热硅胶、电热橡胶、聚氨酯、聚酰亚胺、金属电热材料以及非金属电热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控制线路板和电源,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发生器,所述雾化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分别形成于所述控制线路板,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或可更换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液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液模块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液模块和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底部的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底盖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分配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另一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1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种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种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1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种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1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三种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四种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1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五种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应用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到图13B所示的是雾化装置1,所述雾化装置1包括外壳体10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内的流体分配系统2,所述外壳体10设有喷雾口11,所述流体分配系统2 包括分液模块20、雾化组件30以及控制模块40,所述分液模块20设有主水腔201、副水腔202以及进水口203,所述进水口203连通所述主水腔201和副水腔202,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203可操作地进入所述副水腔202内,所述雾化组件30包括发生器31,所述发生器31位于所述喷雾口11和所述副水腔202之间,当所述副水腔 202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时,所述发生器31得以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雾化和/或加热,所述控制模块40包括雾化单元41和加热单元42,所述雾化单元 41以用于向所述发生器31提供雾化信号来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雾化,所述加热单元42电连接所述发生器31,得以控制所述发生器31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通过分液结构实现液体的分隔,得以对分液进行快速加热,便于雾化装置1 带有加热功能。
其中,所述发生器31包括雾化部311、金属片312以及加热部313,所述雾化部 311和所述加热部313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上,所述金属片312的中间设有微孔,所述雾化单元41电连接所述雾化部311,得以控制所述雾化部311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超声雾化,所述加热单元42电连接所述加热部313,得以控制所述加热部313 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所述发生器31即具有雾化功能,还具有加热功能,通过控制模块40对发生器31的控制得以快速实现雾化和加热。
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通过操作进入所述副水腔202中,使得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所述发生器31的背面接触所述副水腔202的液面,所述控制模块40的雾化单元41和加热单元42分别控制所述发生器31进行雾化和/或加热,雾化的液体得以穿过所述金属片312中间的微孔,从所述喷雾口11的喷出,从而通过流体分配系统2逐步实现流体的分配、加热以及雾化,操作简单,加热和雾化快速方便,从而适用于喷鼻装置、喷雾补水仪、雾化治疗仪、电子烟、加湿器。
实施例1
图1到图7B所示的雾化装置1适用于鼻部,所述喷雾口11开设于所述外壳体10 的顶部,雾化的液体得以向上喷出而直达鼻部,所述副水腔202位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下方,所述发生器31倾斜地对齐所述喷雾口11和所述副水腔202,当所述雾化装置1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得以保持在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以上。
所述外壳体10包括操作开关12、底座13、底盖14以及顶盖15,所述顶盖15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喷雾口11,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喷雾口11,所述操作开关12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的侧部,所述操作开关12包括喷雾开关121和加热开关122,所述喷雾开关 121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40的雾化单元41,所述加热开关122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40的加热单元42,所述喷雾开关121采用推压式开关结构,当用户将开关向下拉时,得以进行雾化操作,所述喷雾口11喷出雾气,所述加热开关122采用按压式开关结构,当用户按压所述加热开关122时,所述加热单元42控制所述发生器31对液体进行加热,所述喷雾开关121的推压式结构便于用户的喷雾控制,同时,所述喷雾开关121与所述加热开关122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也便于用户的区分使用,以免混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便于儿童区分操作,下拉操作便于儿童控制。
所述分液模块20包括主箱体21,所述主水腔201和所述进水口203形成于所述主箱体21,所述主箱体21进一步设有电气仓401以及分隔部212,所述分隔部212设置于所述主水腔201和所述电气仓401之间,所述主水腔201以用于储存液体,所述电气仓 401以用于所述控制模块40的安装,所述分隔部212分隔所述主水腔201和所述电气仓 401。
其中,所述底座13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的底部,所述底座13开设有底孔131,所述底孔131连通所述主水腔201和外界,液体得以通过所述底孔131进行补充,同时,药物得以通过所述底孔131加入所述主水腔201中进行混合,摇晃均匀后,得以对药液进行分配、雾化,其中,所述底盖14枢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底孔 131,当所述底盖14覆盖于所述底孔131时,得以闭合所述底孔131,当所述底盖14以 180°转动至另一侧时,得以打开所述底孔131,所述底盖14得以盖住所述控制模块40 所在的电气仓401,有效防止液体进入所述电气仓401内。
所述分液模块20进一步包括副箱体22,所述主箱体21进一步设有接合部211,所述接合部211设置于所述主箱体21的上部,所述副箱体22安装于所述主箱体21的接合部211,其中,所述副水腔202形成于所述副箱体22内,所述进水口203面向所述副箱体22,所述进水口203的位置高于所述副箱体22,所述副箱体22进一步设有上腔体 222、空隙223以及支撑面226,所述上腔体222与所述副水腔202相连通,所述上腔体 222位于所述副水腔202的上方,所述支撑面226从所述进水口203倾斜向下地设置于所述副水腔202上表面,所述支撑面226以用于支撑所述发生器31,所述发生器31安装于所述上腔体222中,所述空隙223邻近所述进水口203,所述空隙223位于所述副水腔202 的后端两侧,当所述发生器31安装于所述支撑面226上时,所述副水腔202的后侧和所述发生器31之间形成所述空隙223,得以使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203 流入相邻的所述空隙223中,使得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补充入所述副水腔202中,而所述副水腔202从后向前的倾斜向下结构不尽有利于液体快速充满所述副水腔202,也有利于保持所述副水腔202内的液面高度。
其中,所述副水腔202从所述进水口203到所述发生器31方向的液位逐渐降低。也就是说,所述副水腔202从后往前的液位逐渐降低,得以使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
也就是说,所述副水腔202设有副水前腔204和所述副水后腔205,所述副水后腔205邻近所述进水口203,从所述副水后腔205至所述副水前腔204的液位逐渐降低,所述副箱体22包括第一阶梯面224、第二阶梯面225、第一内壁227以及第二内壁228,所述第一阶梯面224与所述第一内壁227之间形成所述副水前腔204,所述第二阶梯面225 与所述第二内壁228之间形成所述副水后腔205,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和所述第二阶梯面 225倾斜地位于所述副水腔202的底部,所述第一阶梯面224从所述第二阶梯面225倾斜向下地一体延伸,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和所述第二阶梯面225呈阶梯式的折线结构,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和所述第二阶梯面225向下的倾斜度不同,所述第一内壁227呈圆弧结构,所述第二内壁228呈梯形结构,所述内壁的宽度大于所述发生器31后侧的宽度,使得所述副水后腔205和所述发生器31之间形成所述空隙223,便于液体从所述副水腔202的后侧进入,所述第一内壁227呈圆弧结构,使得所述发生器31的前端得以覆盖住所述副水前腔204,不仅得以节省所述副水前腔204的空间,也有利于防止液体进入所述发生器 31的正面,起到防水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所述发生器31安装于所述上腔体222时,所述发生器31的前端贴合于所述支撑面226,所述发生器31的后端和所述副水后腔205之间形成所述空隙223,所述第二内壁228之间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直至接于所述第一内壁227,所述第一内壁227和所述第二内壁228的相接处可以是所述第一阶梯面224 和所述第二阶梯面225的相接处,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内壁228延伸至所述第一阶梯面224 内,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内壁227呈半圆弧结构,使得所述副水前腔204对齐所述发生器31的金属片312,所述发生器31的前侧与所述上腔体222的前侧相贴合,使得液体只能从所述进水口203进入后侧的所述空隙223,而不能从所述副水前腔204进入,所述副水腔202内的液体也难以从较低的前端流出,得以保持液体在所述副水腔202内,从而有效保持所述副水腔202内的水位高度。
其中,所述发生器31倾斜对齐所述副水腔202,所述副水腔202的第一阶梯面224平行于所述发生器31或所述第一阶梯面224的前端靠近或偏离所述发生器31,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平行于所述发生器31,如果所述第一阶梯面224靠近所述发生器31,所述第一阶梯面224从后往前的向下倾斜度降低,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和所述发生器31 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大,难以保持所述副水腔202的水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如果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偏离所述发生器31,所述第二阶梯面225从后往前的向下倾斜度增大,所述副水后腔205的水量相对减少,或是所述副水后腔205的液体难以进入所述副水前腔204中,所需的雾化液体也相对减少。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和所述第二阶梯面225的倾斜折线结构,不仅增大所述副水腔202的储水空间,也得以保持所述副水腔202中液位高度大于所述发生器31中心位置的时间延长,支撑所述发生器31 对液面的接触和雾化操作。
其中,所述副水后腔205的储水空间大于所述副水前腔204,所述第二阶梯面225从所述第一阶梯面224向后垂直延伸或倾斜向下延伸,当所述第二阶梯面225略微倾斜向下延伸时,在不影响所述副水后腔205的液体进入所述副水前腔204的情况下,得以增大所述副水后腔205的储水容积,使得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阶梯面225的向下倾斜度为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阶梯面225 的倾斜度为1~3°,也就是说,所述第二阶梯面225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度为1~3°。
其中,所述喷雾口11轴向对齐所述发生器31和所述第一阶梯面224,所述第一阶梯面224的倾斜度α为0~90°,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224的倾斜度α为30~60°,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224的倾斜度α为45°,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阶梯面224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度α为45°,其中,所述副水腔202的储水容积以及所述副水前腔204 和所述副水后腔205的容积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比如,所述发生器31和所述第一阶梯面224不行平行结构,而是锐角结构,只要保证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对的中心位置,也可实行,所述喷雾口11设置于所述雾化装置1的顶部,如果所述雾化装置1针对的是人体鼻部,优选地,所述喷雾口11倾斜朝上,便于喷雾口11直接对准鼻部进行喷雾,以符合人体的使用习惯,根据需要,也可设计成垂直向上结构,比如增加雾化通道。优选地,所述喷雾口11和所述第一阶梯面224沿着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轴轴向对齐,所述喷雾口11倾斜朝上,适用于喷鼻装置,所述发生器31位于所述副水腔 202的上方,当所述副水腔202的水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时,所述发生器31 得以接触液面,实现其雾化和/或加热,有助于雾化装置1对准使用者的鼻部,避免传统的雾化装置1由于倾斜导致水位偏离而无法雾化的情况发生。
所述副箱体22进一步设有密封槽221以及侧壁229,所述侧壁229从所述支撑面226向上延伸,所述密封槽221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副箱体22的顶部,所述雾化组件30进一步包括密封件32,所述密封件32安装于所述密封槽221,进一步防止分液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所述进水口203的液体外溢。
其中,所述密封槽221适配于所述密封件32的安装,实现所述副水腔202顶部的密封,所述侧壁229围成所述上腔体222,所述发生器31的前部贴合于所述侧壁229,得以有效覆盖所述副水前腔204,防止所述副水腔202内的液体流出。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竖直”或“直立”状态是指所述雾化装置1的正常使用状态,可以是垂直于水平面的状态,也可以是所述雾化装置1前倾的状态,而一般在使用过程中,雾化装置1处于前倾位置,便于对准鼻部,同时,由于所述雾化装置1的前倾使用,也便于所述副水后腔205的液体进入所述副水前腔204,保持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
所述发生器31进一步包括硅胶套314,所述硅胶套314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发生器31的外周,所述硅胶套314以用于防止液体进入所述发生器31对的正面,所述发生器31 中的雾化部311和所述加热部313的结构多样,所述发生器31的雾化部311为压电陶瓷,所述雾化部311的压电陶瓷随所施加的电压和频率的变化而产生振动,并带动所述金属片 312的振动,使得所述金属片312快速拍打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而实现超声雾化。其中,所述加热部313为电热材料制成,得以通过直流电进行加热,提高所述金属片312的热量而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加热。
所述雾化部311的压电陶瓷设有一对雾化电极,所述电极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40的雾化单元41,所述加热部313设有一对加热电极,得以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40 的加热单元42。
其中,所述加热部313为电热材料,所述加热部313通过导热胶固接于所述金属片312,所述加热部313以用于向所述金属片312快速传递热量,所述加热部313的材质选自电热陶瓷、电热硅胶、电热橡胶、聚氨酯、聚酰亚胺、金属电热材料以及非金属电热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金属电热材料选自铂(Pt)、高温熔点金属(钨(W)、钼(Mo)、钽(Ta)、铌(Nb))及其合金、镍基合金以及铁铝系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电热陶瓷的材料选自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以及硼化物陶瓷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氧化物陶瓷选自ZrO2(氧化锆)、Al2O3(氧化铝)、SiO2(二氧化硅)、MgO(氧化镁)、Cr2O3(氧化铬)、BeO(氧化铍)、V2O5(五氧化二钒)、 B2O3(三氧化二硼)、MgO·Al2O3(尖晶石)、ZnO(氧化锌)、Y2O3(三氧化二钇)、 CaO(氧化钙)、CeO2(二氧化铈)、3Al2O3·2SiO2(莫来石)、BaTiO3(钛酸钡)、PbZrTiO3 (锆钛酸铅)、ZrSiO4(锆英粉)、LaCrO3(铬酸镧)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化物陶瓷选自SiC(碳化硅)、TiC(碳化钛)、WC(碳化钨)、ZrC(碳化锆)、B4C(碳化硼)、 HfC(碳化铪)、TaC、Be2C(碳化铍)、UC、VC、NbC、Mo2C、MoC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氮化物陶瓷选自Si3N4(氮化硅)、TiN(氮化钛)、BN(氮化硼)、AlN(氮化铝)、 C3N4(氮化碳)、ZrN、VN、TaN、NbN、ScN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硼化物陶瓷选自 TiB2、ZrB2、Mo2B、WB4、LaB2、HfB、WB、ZrB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电热陶瓷的材料不限于以上几种,其他改进的电热陶瓷材料也可使用。
所述非金属电热材料选自碳化硅、铬酸镧、氧化锆、二硅化钼、石墨、碳膜、碳棒以及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加热部313通过直流电后,所述加热部313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到相接的所述金属片312,得以对所述副水腔202中的液体加热,由于副水腔202中的液体量较少,得以实现快速加热,比如,当所述副水腔202的含水量为1毫升时,通过1000mA 电池进行供电,只要10秒~15秒左右就能加热至40℃以上,从而所述加热部313具体导热速度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发生器31的结构有多种选择,比如,所述雾化部311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发生器31的正面,所述加热部313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发生器31的背面,所述硅胶套314的宽度大于所述加热部313,得以将所述硅胶套314包覆于所述硅胶套314内,防止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会对所述加热部313的加热材料进行腐蚀,所述硅胶套314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加热部313的发热温度,如图11B所示。
比如,所述雾化部311和所述加热部313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发生器31的正面。所述加热部313环形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的正面外周,所述雾化部311间隔地环形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的正面内周,所述硅胶套314套置在所述金属片312的外周缘,如图 12A所示;所述发生器31的另一种变形是所述加热部313环形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 的正面内周,所述雾化部311间隔地环形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的正面外周,所述硅胶套 314套置在所述金属片312的外周缘,如图12B所示。
比如,所述雾化部311和所述加热部313分别相间隔地半环形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的正面,所述硅胶套314套置在所述金属片312的外周缘,所述雾化部311和所述加热部313的弧形度相同或不同,所述雾化部311所占的环形面积为10%~90%,所述加热部313所占的环形面积为90%~10%,优选地,所述雾化部311的环形面积大于所述加热部313的环形面积,所述雾化部311所占的环形面积为70%,所述加热部313所占的环形面积为30%,如图13A所示。
比如,所述加热部313环形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的正面,所述雾化部311叠接于所述加热部313上,所述硅胶套314套置在所述金属片312的外周缘,将所述加热部 313和所述雾化部311叠在一起使用,如图13B所示。
比如,所述雾化部311和加热部313为一体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片312的正面,也就是说,改变所述压电陶瓷的传统配方,使得所述发生器31兼具加热功能和雾化功能,当所述雾化单元41向所述发生器31提供雾化信号时,改进后的压电陶瓷起振动雾化作用,当所述加热单元42向所述发生器31提供直流电压时,改进后的压电陶瓷传递热量于所述金属片312,从而对所述副水腔202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部313对所述副水腔202中液体的加热温度为20~80℃,人体感觉的舒适温度为32~34℃,所述加热部313对所述副水腔202中的温度加热至40~60℃,以便弥补喷雾后的雾气温度降低,其中,加热时间为1s~1min,优选地,对于1毫升的副水腔202 液体来说,加热时间为5秒左右。
所述控制模块40进一步包括控制线路板43和电源44,所述控制线路板43连接所述电源44和所述发生器31,所述雾化单元41和所述加热单元42分别形成于所述控制线路板43,所述电源44为可充电电源44或可更换电池,如所述电源44为1节1000mA 可充电干电池,所述电源44和所述控制线路板43安装于所述电气仓401内,通过所述外壳体10的底部得以更换干电池,当所述电源44为可充电电源44时,所述外壳体10的底部为充电接口。从而,雾化单元41得以向发生器31的雾化部311提供雾化信号,实现对副水腔202中液体的超声雾化,加热单元42得以向发生器31的加热部313提供直流电,快速实现对副水腔202中的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40进一步包括温度检测单元以及无水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以用于检测所述副水腔202中的温度,所述无水检测单元以用于检测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当所述副水腔202的温度超过60℃时,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将温度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线路板43,得以对所述加热单元42进行断电,当所述无水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副水腔 202内的液位低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时,所述无水检测单元回馈无水信号于所述控制线路板43,所述控制线路板43控制所述雾化单元41和所述加热单元42停止雾化或加热,防止空振动或干烧的情况发生。
一种雾化装置1的应用方法,其包括步骤:
S100通过操作将主水腔201中的液体分配至副水腔202中,其中,所述主水腔201和所述副水腔202之间通过进水口203连通;
S200驱动控制模块40的加热单元42,所述加热单元42电连接于发生器31,得以控制所述发生器31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及
S300驱动控制模块40的雾化单元41,所述雾化单元41电连接于发生器31,得以提供雾化信号于所述发生器31,控制所述发生器31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雾化。从而,所述发生器31面向所述副水腔202,当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高于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时,得以对副水腔202中的液体进行快速加热和雾化,不需要对整个水箱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节省加热时间的同时得以降低耗电量,便于延长雾化装置1的使用。
其中,当不需要加热待雾化的液体时,所述雾化装置1的应用方法,包括所述步骤S100和所述步骤S300,通过雾化开关驱动所述雾化单元41。
其中,所述步骤S100具体包括步骤:倒置或倾斜所述雾化装置1,使得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203流入所述副水腔202中,得以保持所述副水腔202中的液位高于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从而,所述主水腔201内的液体通过倾斜或倒置操作得以快速进入所述副水腔202,便于对所述副水腔202中液体的及时补充,同时所述副水腔 202中的液体含量适于一次雾化所需量,避免用户过度的吸入雾化液体。
当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位低于所述发生器31的中心位置时,如果还需要雾气,重复步骤S100,通过倒置或倾斜地方式将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补充入所述副水腔202中。
所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步骤:
S210按压外壳体10上的加热开关122,所述加热单元42电连接于所述发生器31的加热部313;
S220驱动所述加热单元42,所述加热单元42提供直流电压于所述加热部313;以及
S230所述加热部313传递热量于所述发生器31的金属片312,所述副水腔202的液面接触所述发生器31的背面,得以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由于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含量较少,得以实现快速加热。
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步骤:
S310推动所述外壳体10的雾化开关,所述雾化单元41电连接于所述发生器31的雾化部311;
S320驱动所述雾化单元41,所述雾化单元41提供雾化信号于所述雾化部311;以及
S330所述雾化部311随所施加的电压和频率的变化而产生振动,并带动所述金属片 312做振动,使得所述金属片312快速拍打所接触的液面,进行超声雾化。
其中,所述雾化装置1的应用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400:从所述喷雾口11向上喷出雾气,所述喷雾口11倾斜地设置于所述雾化装置1的顶部,所述喷雾口11轴向对齐所述发生器31,所述发生器31对齐所述副水腔202,所述副水腔202和所述水平面成一倾斜度。
所述步骤S200进一步包括步骤S240:检测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温度,使得所述副水腔202的温度加热至预设温度范围,当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加热单元42断电停止工作,使得所述加热部313停止加热。
其中,所述雾化装置1的应用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500:倒置所述雾化装置1,将所述底盖14转动至另一侧,打开所述底孔131,补充液体至所述主水腔201或添加药剂于所述主水腔201,如图14所示。
所述雾化装置1的体积较小,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无论是家庭备用或是在外携带都不占用过多空间,当一个鼻炎患者在使用所述雾化装置1时,首先,打开所述底孔 131,向所述主水腔201中注入液体和/或药剂,将所述底盖14覆盖至所述底孔131来闭合所述底孔131,摇晃所述雾化装置1,使得药剂溶解均匀,再倒置或倾斜所述雾化装置 1,使得所述主水腔201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203流入所述副水腔202中,待所述副水腔202中的液体充满后,竖直所述雾化装置1,使得所述喷雾口11朝上,打开所述顶盖 15,如果天气太冷,吸冷气可能会生病,按压所述加热开关122,所述加热部313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加热,定温至预设温度,过几秒后,再推动下拉所述喷雾开关121,所述雾化部311对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进行雾化,雾气从所述喷雾口11向上喷出,将所述喷雾口11对准患者鼻部,所述雾化装置1的雾体具有一定的安全压力,不需要人主动去吸入鼻腔内,得以通过雾体本身进入到鼻腔的各个部位,达到润洗和治疗鼻腔深层的目的。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液体进行治疗,不单单是鼻炎患者。
现在有些人如果空气太干燥,较容易流鼻血,尤其是儿童,比如在空调房呆久或是到北方干燥的环境中,所述主水腔201中可注入生理盐水,再倒置或倾斜所述雾化装置 1,将所述主水腔201的生理盐水通过所述进水口203流入所述副水腔202中,待所述副水腔202的液体充满后,竖直所述雾化装置1,使得所述喷雾口11朝上,驱动所述发生器31雾化和/或加热所述副水腔202中的生理盐水,雾化的生理盐水得以保持鼻部清洁和湿润性,防止由于太干燥而流鼻血的情况发生,通过只对所述副水腔202进行加热,得以实现快速加热,节约加热时间和电源44电量。
实施例2
图9到图10所示的是另一种雾化装置1A,所述雾化装置1A适用于喷雾补水仪,如对皮肤进行喷雾补水,所述雾化装置1A包括外壳体10A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A 内的流体分配系统2A,所述外壳体10A包括上壳体16A和下壳体17A,所述上壳体16A 可分离地连接所述下壳体17A,所述外壳体10A设有喷雾口11A,所述喷雾口11A开设于所述下壳体17A的侧面,所述流体分配系统2A包括分液模块20A、雾化组件30A以及控制模块40A,所述分液模块20A设有主水腔201A、副水腔202A、进水口203A以及分隔件212A,所述进水口203A连通所述主水腔201A和副水腔202A,所述主水腔201A 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203A进入所述副水腔202A内,所述主水腔201A形成于所述上壳体16A,所述副水腔202A形成于所述上壳体16A和下壳体17A之间,所述分隔件212A 分隔所述主水腔201A和副水腔202A,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进水口203A,所述雾化组件 30A和控制模块40A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7A内,所述雾化组件30A包括发生器31A,所述发生器31A位于所述喷雾口11A和所述副水腔202A之间,所述副水腔202A位于所述发生器31A的上方,通过重力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向下接触所述发生器31A的背面,所述发生器31A轴向对齐所述喷雾口11A,所述发生器31A得以对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进行雾化和/或加热,所述控制模块40A包括雾化单元41A和加热单元42A,所述雾化单元41A以用于向所述发生器31A提供雾化信号来对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进行雾化,所述加热单元42A电连接所述发生器31A,得以控制所述发生器31A对所述副水腔 202A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当所述喷雾口11A方向在侧面时,所述发生器31A竖直地面向所述喷雾口11A,通过分隔件212A得以从主水腔201A中分隔形成副水腔202A,便于发生器31A对副水腔202A中的液体快速加热,防止冷雾气刺激皮肤或呼吸道,同时,不需要对原始结构进行重大改变,减少相关制造成本。
所述雾化装置1A的发生器31A和控制模块40A同实施例1,其中,所述上壳体16A设有向下一体突出的接合部162A,所述下壳体17A设有接合通道171A,所述接合通道171A连通所述接合部162A和所述发生器31A,所述副水腔202A形成于所述接合部162A和所述接合通道171A之间,通过重力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流到所述发生器 31A的背面,雾体从侧面的所述喷雾口11A喷出。
其中,所述分隔件212A为球形分隔件,所述分隔件212A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水口203A的宽度,当所述上壳体16A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7A时,所述接合部162A和所述接合通道171A形成所述副水腔202A,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向下流至所述发生器31A 的背面,所述分隔件212A移动至所述进水口203A,所述分隔件212A起到隔水和隔热的作用,在闭合所述进水口203A时,防止所述主水腔201A的水进入所述副水腔202A内,同时防止对所述副水腔202A进行加热时将热量传递到所述主水腔201A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副水腔202A的快速加热。
其中,所述上壳体16A设有斜面161A,所述进水口203A形成于所述斜面161A,所述斜面161A从所述主水腔201A向所述副水腔202A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斜面161A 从外向内倾斜向下,也就是说,所述斜面161A从所述上壳体16A的外壁向所述接合部 162A倾斜向下延伸,当所述雾化装置1A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分隔件212A从所述斜面 161A滚动至所述进水口203A,也就是说,所述分隔件212A自动滚落至所述进水口203A,当倾斜或倒置所述雾化装置1A时,所述分隔件212A偏离所述进水口203A,当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不足时,倾斜所述雾化装置1A,所述分隔件212A偏离所述进水口203A,得以使所述主水腔201A的水进入所述副水腔202A中,再竖直所述雾化装置1A,所述分隔件回落至所述进水口203A,得以分隔所述主水腔201A和所述副水腔202A。
其中,所述分隔件212A为陶瓷球、玻璃球、水晶球或其他比重大于水的圆球状物体,其中,所述雾化装置1A进一步包括小富氢球50A,所述小富氢球50A放置于所述副水腔202A内,所述小富氢球50A与水可制造负电位水,使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有利于人体的-50~-300mv,具有较好的保健效果,缓解肌体疲劳和肌肉疼痛。
所述小富氢球50A的直径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口203A的直径,如1~5mm,优选地,所述小富氢球50A为小镁球,其直径为2mm左右,得以使所述副水腔202A中的液体与小镁球表面接触面积更大,快速产生氢气,加快富氢水产生的速度,由于镁与冷水的反应速度较慢甚至不反应,当不加热时,所述副水腔202A内的待加热液体难以转换成富氢水,通过所述发生器31A对所述副水腔内202A的液体进行加热,不仅提高喷雾的温度,还得以加快镁球与所述副水腔202A内202A液体的反应速度,加快富氢水的产生,而在不加热的时候,由于镁球和水难以反应,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富氢水,有效延长小富氢球50A的使用寿命。
其中,小富氢球50A的数量为3~10个左右。
使用时,先将所述上壳体16A的接合部162A朝上放置,从所述上壳体16A的接合部162A注入液体,再将所述上壳体16A倒置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7A,所述接合部162A 的外壁具有螺纹,适配于所述接合通道171A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得以使所述上壳体16A 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7A,所述主水腔201A的水在所述上壳体16A的倒置和倾斜过程中,流入所述副水腔202A中,待所述雾化装置1A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分隔件滚动至所述进水口203A,得以闭合所述进水口203A,所述发生器31A得以对所述副水腔202A的液体进行加热或雾化,由于所述分隔件212A的隔离,得以实现快速加热,通过所述小富氢球产生富氢水,得以将加热后的富氢水进行雾化从所述喷雾口喷出。
所述雾化装置1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通过将所述主水腔201中分隔出副水腔202 来对其中液体进行加热,也可适用于电子烟,蒸汽类的熨斗或拖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喷雾口;以及
流体分配系统,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包括:
分液模块,所述分液模块设有主水腔、副水腔以及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主水腔和副水腔,所述主水腔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副水腔内;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位于所述喷雾口和所述副水腔之间,当所述副水腔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的中心位置时,所述发生器得以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雾化和/或加热;以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雾化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以用于向所述发生器提供雾化信号来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雾化,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发生器,得以控制所述发生器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包括雾化部、金属片以及加热部,所述雾化部和所述加热部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上,所述金属片的中间设有微孔,所述雾化单元电连接所述雾化部,得以控制所述雾化部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超声雾化,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加热部,得以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副水腔的液体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口开设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副水腔位于所述发生器的下方,所述发生器倾斜地对齐所述喷雾口和所述副水腔,当所述雾化装置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副水腔的液位高于所述发生器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模块包括主箱体以及副箱体,所述主水腔和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主箱体,所述副箱体安装于所述主箱体的上部,所述副水腔形成于所述副箱体内,所述进水口面向所述副箱体,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副箱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箱体进一步设有上腔体以及空隙,所述上腔体与所述副水腔相连通,所述上腔体位于所述副水腔的上方,所述发生器安装于所述上腔体中,所述空隙邻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空隙位于所述副水腔的后端,得以使所述主水腔的液体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相邻的所述空隙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腔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发生器方向的液位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箱体包括第一阶梯面以及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倾斜地位于所述副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一阶梯面从所述第二阶梯面倾斜向下地一体延伸,所述发生器和所述第一阶梯面的倾斜度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腔的第一阶梯面平行于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度为0~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度为4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面从所述第一阶梯面向后垂直延伸或倾斜向下延伸,其中,所述副箱体进一步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副箱体的顶部,所述雾化组件进一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密封槽,其中,所述副箱体进一步设有侧壁,所述侧壁围成所述上腔体,所述发生器的前部贴合于所述侧壁,其中,所述主箱体进一步设有电气仓以及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分隔所述主水腔和所述电气仓,所述电气仓以用于安装所述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座以及底盖,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开设有底孔,所述底孔连通所述主水腔和外界,液体或药剂得以通过所述底孔进行补充,所述底盖枢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底孔,其中,所述加热部为电热材料,所述加热部通过导热胶固接于所述金属片,所述加热部的材质选自电热陶瓷、电热硅胶、电热橡胶、聚氨酯、聚酰亚胺、金属电热材料以及非金属电热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控制线路板和电源,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发生器,所述雾化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分别形成于所述控制线路板,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或可更换电池。
CN201720894986.0U 2017-06-13 2017-07-21 雾化装置 Active CN2069639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63530 2017-06-13
CN201720686353 2017-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3994U true CN206963994U (zh) 2018-02-06

Family

ID=5995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9852.0A Pending CN107242607A (zh) 2017-06-13 2017-07-21 雾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1720894986.0U Active CN206963994U (zh) 2017-06-13 2017-07-21 雾化装置
CN201720890984.4U Active CN207138183U (zh) 2017-06-13 2017-07-21 新型喷雾装置
CN201710599845.0A Pending CN107225067A (zh) 2017-06-13 2017-07-21 新型喷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9852.0A Pending CN107242607A (zh) 2017-06-13 2017-07-21 雾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90984.4U Active CN207138183U (zh) 2017-06-13 2017-07-21 新型喷雾装置
CN201710599845.0A Pending CN107225067A (zh) 2017-06-13 2017-07-21 新型喷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724260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607A (zh) * 2017-06-13 2017-10-13 宁波健立电子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8969849A (zh) * 2018-08-06 2018-12-11 黑龙江省赢麒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高效护眼仪
EP3795211A1 (en) * 2020-11-10 2021-03-24 Excelsior Medical Group Skin lotion introducing device
CN115105692A (zh) * 2022-08-08 2022-09-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9865B (zh) * 2017-12-06 2020-03-13 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控制方法
CN110526686B (zh) * 2018-05-23 2022-07-05 苏州神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渗油多孔陶瓷、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子烟的应用
CN114749322B (zh) * 2022-05-06 2023-04-18 宁波依兰雅丝护肤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超声雾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5847B2 (ja) * 1988-11-15 1997-12-0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超音波式噴霧装置
JP2989291B2 (ja) * 1991-02-22 1999-12-13 鐘紡株式会社 超音波霧化器および液体の霧化吹き付け方法
CN1113810A (zh) * 1994-06-21 1995-12-27 岑深 喷雾美容器
US6748944B1 (en) * 2000-05-03 2004-06-15 Dellavecchia Michael Anthony Ultrasonic dosage device and method
CN201586610U (zh) * 2009-11-25 2010-09-22 温锦华 一种超声波喷雾器
CN102380146A (zh) * 2010-09-03 2012-03-21 易智强 组合分配式加温超声雾化器
CN202223691U (zh) * 2011-09-28 2012-05-23 孙文英 新型超声雾化器
CN102658252A (zh) * 2012-05-30 2012-09-12 林明钜 一种超声波雾化发生器
TWM450427U (zh) * 2012-12-14 2013-04-11 Microbase Technology Corp 控制定量液體之霧化裝置
US9038625B2 (en) * 2013-02-05 2015-05-26 Sheng-Pin Hu Liquid spray device
TW201613694A (en) * 2014-10-14 2016-04-16 Ying Li Prec Electronics Co Ltd Handheld moisturizing device
CN205181937U (zh) * 2015-10-19 2016-04-27 成都神农堂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雾化装置
CN205515837U (zh) * 2016-03-16 2016-08-31 刘慎梅 一种手持式超声雾化器
CN205682423U (zh) * 2016-04-13 2016-11-16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雾化器
CN205624473U (zh) * 2016-04-21 2016-10-1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烟油加热装置以及雾化单元、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06239838U (zh) * 2016-08-01 2017-06-13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器
CN106082403B (zh) * 2016-08-03 2019-04-30 君志有限公司 富氢雾化一体杯
CN107242607A (zh) * 2017-06-13 2017-10-13 宁波健立电子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2607A (zh) * 2017-06-13 2017-10-13 宁波健立电子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8969849A (zh) * 2018-08-06 2018-12-11 黑龙江省赢麒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高效护眼仪
EP3795211A1 (en) * 2020-11-10 2021-03-24 Excelsior Medical Group Skin lotion introducing device
CN115105692A (zh) * 2022-08-08 2022-09-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105692B (zh) * 2022-08-08 2024-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2607A (zh) 2017-10-13
CN107225067A (zh) 2017-10-03
CN207138183U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63994U (zh) 雾化装置
CN107397998A (zh) 一种发生器、流体分配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2905088Y (zh) 便携式雾化给药装置
JP4715810B2 (ja) 美容装置
JP4752809B2 (ja) スキンケア装置
CN107583149A (zh) 一种恒温式雾化鼻腔清洗装置
WO2016113944A1 (ja) 美容装置
CN208426389U (zh) 一种新型喷雾补水仪
CN206934411U (zh) 一种手持式超声波雾化器
CN108553832A (zh) 声乐呼吸训练仪
CN209512214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2118754U (zh) 便携式多功能面部补水器
CN204951864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雾化器
CN109595727A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08389148U (zh) 一种便携式雾化呼吸仪
CN108126260A (zh) 带加热装置的喷雾瓶
CN213551441U (zh) 一种具有桑拿功能的淋浴房
CN209512213U (zh) 防倒流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08025725U (zh)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111467615A (zh) 一种颈挂式面部补水仪
CN210873522U (zh) 鼻腔给药装置
CN201308698Y (zh) 与呼吸同步供汽的药物雾化治疗装置
CN212679790U (zh) 一种颈挂式面部补水仪
CN216963210U (zh) 一种电解灭菌式富氢水雾化呼吸仪以及补水仪
CN219185371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场景的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