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5649U -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 Google Patents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5649U
CN206955649U CN201720230226.XU CN201720230226U CN206955649U CN 206955649 U CN206955649 U CN 206955649U CN 201720230226 U CN201720230226 U CN 201720230226U CN 206955649 U CN206955649 U CN 206955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ehead
external coating
linkage section
binder cours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302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文富
黄国良
罗传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Bai Xing X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Bai Xing X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Bai Xing X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Bai Xing X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302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5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5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5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包括能与石墨座锥孔配合的锥头,及中心设置有水冷空腔的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周围穿套有绝缘套筒且电极体与锥头固定相连,其中电极体与锥头对接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该连接段与锥头外表面均设置有粗化层,所述连接段与锥头粗化层上分别喷涂有结合层,结合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涂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体与锥头一体相连,且电极体与锥头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该连接段与锥头外表面均经过喷砂或抛丸形成粗化层,而连接段与锥头的粗化层上还喷涂有结合层,该结合层上设置有外涂层。本实用新型具有表面硬度高,光洁度高级涂层不易损坏等优点,从而达到电极不易受损等优点。

Description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极制造及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多晶硅生产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工艺,其原理就是在还原炉中采用高压击穿方式使硅芯成为导体,提升电流使硅芯温度快速上升,于1100℃左右的高纯硅芯上用高纯氢还原高纯三氯氢硅,生成多晶硅沉积在硅芯上,生成多晶硅棒。而制备多晶硅的电机棒外表面一般不采用任何镀层,或者仅仅采用化学电镀的方式在电极棒的端处电镀金属银,如公开专利文献CN201320543114.1 所公开的一种用于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还原电机棒,其利用于电机棒本体表面增加氧化镀层的方式,以防止还原生产中电极棒接触表面的铜氧化。使用电镀工艺中,外表面电镀的银层厚度不能低于0.08mm,该厚度在实际实用过程中会出现脱落及破损的情况,进而导致电极棒导电率的降低,从而在多晶硅的还原生产过程中出现拉弧现象,影响生产。拉弧显现使得电机棒发黑,需经打磨其表面后才能继续使用,但长此以往导致电极棒铜壁变薄,直径变小,甚至在使用中出现打穿漏水的显现,同时直径变小会使其与石墨卡座的接触不良,从而提高生产中拉弧及硅棒倒伏出现的概率,而拉弧出现后电极棒的表面会出现局部灼烧损伤,造成电极棒中铜离子由于电弧发生产生气化并直接影响生产的多晶硅质量,且长期在强酸环境下裸露的筒棒极易被腐蚀,造成成品多晶硅的污染。
另,现有的还原电极与还原炉筒之间存在导电现象,导致电极裸铜部分与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的直接接触,影响产品纯度。
因此在现有多晶硅还原炉电极上,如何进一步完善、升级多晶硅还原炉上电极不易被镀层易脱落导致极易腐蚀的同时延长电极使用寿命、提高耐压度并避免多晶硅被污染等是目前超多晶硅还原炉电极结构中研发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主要解决现有电极棒电极不易被镀层易脱落导致极易腐蚀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包括能与石墨座锥孔配合的锥头,及中心设置有水冷空腔的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周围穿套有绝缘套筒且其与锥头固定相连,其中电极体与锥头对接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该连接段与锥头外表面均设置有粗化层,所述连接段与锥头粗化层上分别喷涂有结合层,结合层的外表面有外涂层,所述外涂层包括第一外涂层及第二外涂层;
其中,所述第一外涂层为锥头外围设置导体层,第二外涂层为连接段外围设置由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结合层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
进一步,所述结合层均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
进一步,所述结合层为镍、铝合金任意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喷涂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涂层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涂层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
进一步,所述结合层的厚度范围为3mm~8mm,所述外涂层的厚度范围为 0.08mm~0.1mm。
进一步,所述结合层的粗度范围为20~40μm,外涂层的粗度范围为48~115 μm。
进一步,所述粗化层为采用喷砂或抛丸工艺所形成的不规则凹凸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段与锥头的外表面需要经过粗化处理,而粗化处理可以采用喷砂或抛丸工艺完成,粗化处理的目的是将其外表面的氧化物的细微杂质去除,同能还可以在连接段及锥头的外表面形成凹凸不同的结构,并在粗化后的结构依次设置结合层及外涂层,其中结合层及外涂层使用预热到100℃至1300℃的压缩其他(通常为空气、氮气、氦气或者氩气中的一种或者集中混合气体),在0.5到5MPa的压力下,通过喷枪适合粒度的原材料粉末告诉冲击连接段及锥头的外表面,使得材料粉末全部或者部分塑性变形,形成一种致密、结合强度高且硬度很高的喷涂层,再对外涂层的外表面进行机加工或者抛光处理,形成尺寸精准且表面光洁度极高的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体与锥头一体相连,且电极体与锥头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该连接段与锥头外表面均经过喷砂或抛丸形成粗化层,而连接段与锥头的粗化层上还喷涂有结合层,该结合层上设置有外涂层,其中结合层在能与外涂层实现有效结合的同时还能达到缓冲及吸收力的目的,另,连接段的外涂层采用纯陶瓷粉末进行喷涂得到的一种具有绝缘性能的喷涂层结构,使得电机耐压度达到80KV,同时本新型具有表面硬度高,光洁度高级涂层不易损坏等优点,从而达到电极不易受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V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V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V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包括能与石墨座锥孔配合的锥头1,及中心设置有水冷空腔的电极体2,所述电极体2周围穿套有绝缘套筒3且电极体2与锥头1固定相连,其中电极体2与锥头1对接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21。具体的说:所述锥头1与电极体2一体相连,形成材料为纯铜或不锈钢的一体式结构。
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连接段21与锥头1外表面均设置有粗化层4,所述连接段21与锥头1粗化层4上分别喷涂有结合层5,结合层5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涂层6。
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粗化层4为采用喷砂或抛丸工艺所形成的不规则凹凸层,且结合层5与粗化层4配合相连。
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连接段21及锥头1处设置的结合层5的厚度范围为 3mm~8mm,且结合层5的粗度范围为20~40μm。所述连接段21及锥头1处设置的结合层5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连接段21及锥头1处设置的结合层5也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连接段21及锥头1处设置的结合层5还可以均为镍、铝合金任意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喷涂层。具体的说:所述连接段21及锥头1处设置的结合层5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其中纯银粉的质量百分数为98%~100%;所述连接段21及锥头1处设置的结合层5也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中纯银粉末质量百分数为2%~98%,而陶瓷粉末的质量百分数为2%~98%。
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外涂层6包括第一外涂层61及第二外涂层62,前述外涂层6的厚度范围为0.08mm~0.1mm,且外涂层6的粗度范围为48~115μm。所述第一外涂层61为锥头外围设置导体层,第二外涂层62为连接段外围设置由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第二外涂层62为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用以提高耐压系数,从而达到80KV的耐压程度。具体的说:所述的纯陶瓷粉末中陶瓷粉末的含量为≥99.995%,且纯陶瓷粉末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碳化硅,二氧化锆,二氧化硅盒二氧化钛粉末,所述纯陶瓷粉末喷涂而成的绝缘层附着于连接端的结合层5外,从而能有效的提高电极的耐压性,以达到耐80KV的高压;而第一外涂层61可以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所述第一外涂层61也可以为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外涂层61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其中纯银粉的质量百分数为98%~100%;所述第一外涂层61也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中纯银粉末质量百分数为2%~98%,而陶瓷粉末的质量百分数为2%~98%。
结合图1及图所示,前述外涂层6的厚度范围为0.08mm~0.1mm,第二外涂层 62与第一外涂层61的厚度值在前述外涂层6厚度的范围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涂层61及第二外涂层62的厚度值相同。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所示,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包括能与石墨座锥孔配合的锥头1’,及中心设置有水冷空腔的电极体2’,所述电极体2’周围穿套有绝缘套筒3’且电极体2’与锥头1’固定相连,其中电极体2’与锥头1’对接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21’。具体的说:所述锥头1’与电极体2’一体相连,形成材料为纯铜或不锈钢的一体式结构。
请参阅图3所示,前述连接段21’与锥头1’外表面均设置有粗化层4’,所述连接段21’与锥头1’粗化层4’上分别喷涂有结合层5’,结合层5’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涂层6’。本实施例二中粗化层4’及结合层5’与实施例一种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所示,前述外涂层6’包括第一外涂层61’及第二外涂层62’,前述外涂层6’的厚度范围为0.08mm~0.1mm,且外涂层6’的粗度范围为48~115μm。所述第一外涂层61’为锥头外围设置导体层,第二外涂层62’为连接段外围设置由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第二外涂层62’为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用以提高耐压系数,从而达到80KV的耐压程度。具体的说:所述的纯陶瓷粉末中陶瓷粉末的含量为≥99.995%,且纯陶瓷粉末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碳化硅,二氧化锆,二氧化硅盒二氧化钛粉末,所述纯陶瓷粉末喷涂而成的绝缘层附着于连接端的结合层5’外,从而能有效的提高电极的耐压性,以达到耐80KV的高压;而第一外涂层61’可以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所述第一外涂层61’也可以为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外涂层61’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其中纯银粉的质量百分数为98%~100%;所述第一外涂层61’也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中纯银粉末质量百分数为2%~98%,而陶瓷粉末的质量百分数为2%~98%。
结合图3及图4所示,前述外涂层6’的厚度范围为0.08mm~0.1mm,第二外涂层62’与第一外涂层61’的厚度值在前述外涂层6’厚度的范围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涂层61’及第二外涂层62’的厚度值不同,且第二外涂层62’厚度大于第一外涂层61’的厚度。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5所示,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包括能与石墨座锥孔配合的锥头1”,及中心设置有水冷空腔的电极体2”,所述电极体2”周围穿套有绝缘套筒3”且电极体2”与锥头1”固定相连,其中电极体2”与锥头1”对接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21”。具体的说:所述锥头1”与电极体2”一体相连,形成材料为纯铜或不锈钢的一体式结构。
请参阅图5所示,前述连接段21”与锥头1”外表面均设置有粗化层4”,所述连接段21”与锥头1”粗化层4”上分别喷涂有结合层5”,结合层5”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涂层6”。本实施例二中粗化层4”及结合层5”与实施例一种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所示,前述外涂层6”包括第一外涂层61”及第二外涂层62”,前述外涂层6”的厚度范围为0.08mm~0.1mm,且外涂层6”的粗度范围为48~115μ m。所述第一外涂层61”为锥头外围设置导体层,第二外涂层62”为连接段外围设置由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第二外涂层62”为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用以提高耐压系数,从而达到80KV的耐压程度。具体的说:所述的纯陶瓷粉末中陶瓷粉末的含量为≥99.995%,且纯陶瓷粉末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碳化硅,二氧化锆,二氧化硅盒二氧化钛粉末,所述纯陶瓷粉末喷涂而成的绝缘层附着于连接端的结合层5”外,从而能有效的提高电极的耐压性,以达到耐80KV的高压;而第一外涂层61”可以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所述第一外涂层61”也可以为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外涂层61”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其中纯银粉的质量百分数为98%~100%;所述第一外涂层61”也可以均为纯银粉末与一种或几种陶瓷粉末组合的混合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中纯银粉末质量百分数为2%~98%,而陶瓷粉末的质量百分数为2%~98%。
结合图5及图6所示,前述外涂层6”的厚度范围为0.08mm~0.1mm,第二外涂层62”与第一外涂层61”的厚度值在前述外涂层6”厚度的范围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涂层61”及第二外涂层62”的厚度值不同,且第二外涂层62”厚度小于第一外涂层61”的厚度。
根据上述实施例设计并生产的电极,其具有以下优点:
1、表面硬度高,操作人员在清理生产过程中残留在电极上的多晶硅废料时不会损伤电极,最大限度的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成本;
2、表面光洁度高,操作人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完全的将电机表面残留的多晶硅废料全部清除,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多晶硅生产线的整体销量与产品质量,降低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
3、由于该电机涂层经过机加工或抛光处理,外形尺寸精准,涂层不易受损,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电机与石墨夹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酱烧倒棒的概率;
4、连接段使用纯陶瓷粉末喷涂而成的外涂层,有效增加耐压性,从而可以避免或杜绝电极与炉筒之间的导电现象,避免电极裸铜部分与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的直接接触,提高产品的纯度。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Claims (6)

1.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能与石墨座锥孔配合的锥头,及中心设置有水冷空腔的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周围穿套有绝缘套筒且其与锥头固定相连,其中电极体与锥头对接相连的一段为连接段;该连接段与锥头外表面均设置有粗化层,所述连接段与锥头粗化层上分别喷涂有结合层,结合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外涂层,所述外涂层包括第一外涂层及第二外涂层;
其中,所述第一外涂层为锥头外围设置导体层,第二外涂层为连接段外围设置由纯陶瓷粉末制成的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均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为镍、铝合金任意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喷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涂层为纯银粉末为原料制成的喷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的粗度范围为20~40μm,外涂层的粗度范围为48~1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还原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化层为采用喷砂或抛丸工艺所形成的不规则凹凸层。
CN201720230226.XU 2017-03-10 2017-03-10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Active CN206955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30226.XU CN206955649U (zh) 2017-03-10 2017-03-10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30226.XU CN206955649U (zh) 2017-03-10 2017-03-10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5649U true CN206955649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77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30226.XU Active CN206955649U (zh) 2017-03-10 2017-03-10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56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6378A (zh) * 2019-02-28 2019-04-16 厦门佰事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110182813A (zh) * 2019-06-12 2019-08-30 厦门佰事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还原炉电极的维护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6378A (zh) * 2019-02-28 2019-04-16 厦门佰事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109626378B (zh) * 2019-02-28 2024-02-20 厦门佰事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110182813A (zh) * 2019-06-12 2019-08-30 厦门佰事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还原炉电极的维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8945B (zh) 一种难熔高熵合金绞股丝材、其应用及制备方法
CN206955649U (zh)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106425022B (zh) 一种cmt增材制造复合材料构件的方法
CN101733511B (zh) TIG焊堆焊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覆层的方法
CN111112793A (zh) 一种镁合金结构件的电弧增材制造方法及其所用设备
CN105562902B (zh) 一种多用途的单导电嘴双丝mig/mag焊枪
CN110091035A (zh) 一种高熵合金增材制造装置及增材制造方法
CN104289799A (zh) 具有氧化铝绝缘涂层的窄间隙焊接导电嘴
CN106498226B (zh) 一种光电倍增管倍增极用高铍铜合金制备方法
CN109440049A (zh) 一种电弧喷涂与激光重熔复合制备非晶铝涂层的方法
CN205556112U (zh)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207129962U (zh) 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206872435U (zh) 多晶硅还原炉的电极
CN109930146B (zh) 一种基于低压冷喷涂技术修复埋弧焊导电嘴的方法
CN101733525B (zh)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堆焊SiCp/Al复合材料覆层的方法
CN104805392B (zh) 一种铜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8747A (zh) 一种电弧喷枪
CN208961189U (zh) 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
CN208308441U (zh)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电极
CN102953086B (zh) 阳极碳块组降低电阻的结构
CN102691026A (zh) 电阻焊凸焊芯棒及在所述凸焊芯棒上喷涂耐磨层的工艺
CN108340092A (zh) 一种用于阳极钢爪修复的钎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21269A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的双层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07419211A (zh) 一种电弧喷涂丝材的制备方法
CN207552453U (zh) 一种耐磨复合钢板自动熔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Method for repairing damaged part of polysilicon refining reduction furnace electrod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Pledgee: Xiamen financ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XIAMEN BAISHI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427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9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Pledgee: Xiamen financ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XIAMEN BAISHI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4271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reduction furnace electrod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Pledgee: Xiamen financ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XIAMEN BAISHI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112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4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Pledgee: Xiamen financ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XIAMEN BAISHI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112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