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3096U -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3096U
CN206943096U CN201720838634.3U CN201720838634U CN206943096U CN 206943096 U CN206943096 U CN 206943096U CN 201720838634 U CN201720838634 U CN 201720838634U CN 206943096 U CN206943096 U CN 206943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ooling
oil
cooling tube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86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彩云
张治平
钟瑞兴
蒋楠
陈玉辉
周义
刘增岳
雷连冬
欧阳鑫旺
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8386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3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3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3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冷却组件能够冷却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润滑油;润滑油从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过滤组件中过滤后流入所述壳体组件中,经所述冷却组件冷却后从所述出油口流出。过滤功能和冷却功能集成在一个结构上,减小占用的空间,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减少了漏点,降低压缩机连接管路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同时,还能减少润滑油的流程,以减少压力损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Description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压缩机及旋转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在离心压缩机、鼓风机、空压机等旋转机械中,一般都会需要用润滑油冷却和润滑运转部位。由于润滑油里面的颗粒会对运转零部件造成磨损,所以需要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同时,润滑油经过运转部位后温度升高,需要冷却后循环使用。所以,在油路系统中,需要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两个器件,润滑油需要先后经过这两个器件,完成过滤净化和冷却降温。但是,由于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这两个器件的存在,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多,使得管路复杂,同时润滑油的流程长,使得可靠性降低,影响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润滑油先通过油过滤器过滤再通过油冷却器冷却导致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过滤功能与冷却功能集成在一起、减小占用空间的过滤装置,同时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过滤装置的压缩机,以及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过滤装置的旋转机械设备。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冷却组件能够冷却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润滑油;
润滑油从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过滤组件中过滤后流入所述壳体组件中,经所述冷却组件冷却后从所述出油口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部、冷媒进管及冷媒出管,所述冷却部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管连接,所述冷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管连接;
所述冷却部围设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侧,所述冷媒进管与所述冷媒出管分别穿设所述壳体组件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部包括第一冷却管及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内侧,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之间存在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均呈螺旋状盘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另一端所述冷媒进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之间,且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形成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呈筒形设置;
所述隔板沿轴向方向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冷却管沿盘旋的轴向方向的高度的0.3~0.9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件、顶盖及底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分别安装于所述过滤部件的两端,所述顶盖密封所述过滤部件,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进油入口,所述进油入口连通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内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底座及盖板,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盖板上;
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过滤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沿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进油管、出油管、接头及截止阀,所述进油管通过所述接头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所述进油口上,所述出油管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油口中;
两个所述截止阀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上,所述截止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出油管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注氟嘴,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抽真空孔,所述抽真空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注氟嘴安装于所述抽真空孔中。
还涉及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中。
还涉及一种旋转机械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过滤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冷却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的外侧,这样,润滑油通过壳体组件的进油口进入到过滤组件中,经过滤组件过滤后流到壳体组件中,此时冷却组件可以对过滤后的润滑油冷却降温,同时达到过滤和冷却的目的,有效的解决目前的润滑油先通过油过滤器过滤再通过油冷却器冷却导致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使得过滤功能和冷却功能集成在一个结构上,减小占用的空间,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减少了漏点,降低压缩机连接管路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同时,还能减少润滑油的流程,以减少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过滤装置;
110-壳体组件;
111-壳体;
112-底座;
113-盖板;
114-支架;
115-进油管;
116-出油管;
117-接头;
120-过滤组件;
121-顶盖;
122-底盖;
123-过滤部件;
130-冷却组件;
131-冷却部;
1311-第一冷却管;
1312-第二冷却管;
132-冷媒进管;
133-冷媒出管;
140-注氟嘴;
150-第一密封件;
160-第二密封件;
17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装置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100,该过滤装置100用于压缩机中,以对压缩机中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和冷却;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100还可用于旋转机械设备中,如鼓风机、空压机等等机械设备中,以对其中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和冷却。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100还可用于其他类型的需要过滤和冷却的设备中。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100能够使得过滤功能和冷却功能集成在一个结构上,同时达到过滤和冷却的目的,减小占用的空间,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减少了漏点,降低压缩机连接管路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同时,还能减少润滑油的流程,以减少压力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10、过滤组件120及冷却组件130。壳体组件110能够起到容纳的作用,过滤装置100的各个零部件均安装于壳体组件110中,并且,过滤装置100的过滤与冷却操作均在壳体组件110中完成。壳体组件110具有容置腔室。壳体组件110上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润滑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到壳体组件110中,再通过出油口流出。过滤组件120与冷却组件130均安装于壳体组件110的容置腔室中。过滤组件120是用来对润滑油过滤的,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影响压缩机中运转部件的润滑,提高压缩机运行时的可靠性。冷却组件130用于对润滑油冷却降温,以使得润滑油能够在润滑压缩机中运转部件的同时,降低运转部件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保证使用性能。
过滤组件120与进油口连通,冷却组件130能够冷却经过滤组件120过滤后的润滑油。润滑油从进油口进入过滤组件120中过滤后经冷却组件130冷却后从出油口流出。润滑油通过壳体组件110的进油口直接进入到过滤组件120中进行过滤,经过滤组件120过滤后的润滑油能够与冷却组件130相接触,通过冷却组件130降低润滑油的温度,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壳体组件110的出油口流出,完成润滑油的过滤净化与冷却降温操作,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保证压缩机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100将过滤组件120与冷却组件130集成为一体,使得过滤装置100既具有过滤功能又具有冷却功能,这样润滑油先通过过滤组件120过滤后,再通过冷却组件130降温,即可实现润滑油的过滤净化与冷却降温,同时达到过滤和冷却的目的,有效的解决目前的润滑油先通过油过滤器过滤再通过油冷却器冷却导致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减小占用的空间,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减少了漏点,降低压缩机连接管路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同时,还能减少润滑油的流程,以减少压力损失。
进一步地,冷却组件130设置于过滤组件120的外侧。这样润滑油通过壳体组件110的进油口直接进入到过滤组件120中进行过滤,经过滤组件120过滤后的润滑油进入到壳体组件110中,此时,润滑油能够与壳体组件110中、过滤组件120外侧的冷却组件130相接触,通过冷却组件130降低润滑油的温度,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壳体组件110的出油口流出,完成润滑油的过滤净化与冷却降温操作,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保证压缩机的使用性能。较佳地,冷却组件130围设于过滤组件120的外侧,这样能够增加润滑油与冷却组件130的接触面积,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却组件130也可设置在过滤组件120的内侧。润滑油能够从过滤组件120的外侧进入到过滤组件120的内侧,实现润滑油的过滤操作,随后润滑油与过滤组件120内侧的冷却组件130相接触,实现润滑油的冷却操作。这样也能够实现过滤装置将过滤功能与冷却功能集成一体。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过滤组件120包括过滤部件123、顶盖121及底盖122,顶盖121与底盖122分别安装于过滤部件123的两端,顶盖121密封过滤部件123,底盖122上开设有进油入口,进油入口连通进油口与过滤组件120的内腔。过滤组件120是用来实现润滑油的过滤的,以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造成压缩机的运转部件磨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性能。底盖122上的进油入口与壳体组件110的进油口的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经进油口进入到壳体组件110中的润滑油能够直接通过进油入口进入到过滤部件123中,加之顶盖121是密封过滤部件123设置的,这样,润滑油只能通过过滤部件123过滤后进入到壳体组件110的容置腔室中,实现润滑油的过滤净化操作。而且,顶盖121、底盖122及过滤部件123采用粘接方式固定连接,以避免润滑油未经过滤部件123过滤而出现泄漏问题,保证润滑油过滤的可靠性。
较佳地,过滤部件123可以为过滤网,当然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部件。而且,过滤网的材质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对冷媒进行过滤即可。而且,为了达到不同的过滤效果,过滤网的层数可以采用一层至多层,当过滤网的层数为多层时,多层过滤网按照过滤精度层层套设,且过滤网越靠近的内腔处的过滤精度越低。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壳体组件110包括壳体111、底座112及盖板113,底座112与盖板113分别安装于壳体111的两端,底盖122固定于底座112上,顶盖121设置于盖板113上。壳体111、底座112与盖板113围设成容置腔室,过滤组件120及冷却组件130均设置在容置腔室中。润滑油经过滤组件120过滤后能够存储在容置腔室中,并通过过滤组件120外侧的冷却组件130冷却,实现润滑油的过滤与冷却。进油口位于底座112上,出油口位于壳体111上。润滑油通过底座112上的进油口经底盖122上的进油入口进入到过滤部件123的内腔中,由于顶盖121的密封作用,润滑油只能通过过滤部件123过滤后流入壳体组件110的容置腔室中,并与壳体组件110中的冷却组件130相接触进行冷却降温,降温后的润滑油通过出油口流出。而且,出油口在壳体111上到底座112的距离为壳体111高度的0.2~0.8倍。这样能够使得润滑油能够过滤组件120充分接触,增加冷却面积,保证冷却效果。
为了避免润滑油通过底盖122与底座112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容置腔室中,在底盖122与底座112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密封件150,以保证底盖122与底座112之间的密封性能。而且,壳体111为法兰式的筒形壳体,壳体1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12上,盖板113通过螺纹件固定在壳体111上。为了保证顶盖121与盖板113之间的密封性能,在顶盖121与盖板113之间还设置第二密封件160。较佳地,第一密封件150与第二密封件160均为密封垫圈,当然也可为其它类型的密封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底盖122上设置有外螺纹,底座112的出油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底盖122通过螺纹旋合的方式固定于底座112上,保证过滤组件120可靠的固定在底座112中,避免过虑时过滤组件120的位置发生窜动而导致未经过滤的润滑油直接进入到容置腔室中,提高润滑油过滤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性能。相应的,顶盖121呈六边形设置。顶盖121、底盖122及过滤部件123固定设置后,六边形的顶盖121能够方便将过滤组件120的底盖122拧紧到底座112上,保证过滤组件120固定可靠。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底盖122也可通过扣合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12中。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用于固定过滤装置100的支架114,支架114的一端设置于壳体111上,支架114的另一端沿朝向远离壳体111的方向延伸。支架114是用来方便过滤装置100安装固定的,使得过滤装置100的位置固定,避免过滤装置100位置窜动影响过滤冷却效果。而且,支架114上设置固定孔,支架114通过固定孔安装在压缩机的外壳上,实现过滤装置100的安装固定。
再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进油管115、出油管116及接头117,进油管115通过接头117安装于底座112的进油口上,出油管116安装于壳体111的出油口中。进油管115通过接头117焊接在底座112的进油口中,接头117连通进油管115与过滤部件123的内腔,使得润滑油直接经进油管115进入到接头117中,再通过接头117经底座112的进油入口进入到过滤部件123的内腔中进行过滤。出油管116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壳体111的出油口中,出油管116与容置腔室连通,经过滤与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管116送出。
更进一步地,过滤装置100还包括两个截止阀,两个截止阀分别设置于进油管115与出油管116上,截止阀能够控制进油管115与出油管116的通断。当过滤装置100需要更换过滤组件120时,关闭两个截止阀,使得进油管115与出油管116不能在进入与流出润滑油,使得进油管115与出油管116与压缩机的内部隔绝。拧下盖板113上的螺纹件,打开盖板113,直接更换过滤组件120即可。更换完成后,再将盖板113通过螺纹件固定在外壳上;随后再打开两个截止阀,使得润滑油流动。
并且,过滤装置100还包括注氟嘴140,壳体111上还设置抽真空孔,抽真空孔与壳体111的内部连通,注氟嘴140安装于抽真空孔中。注氟嘴140是用来实现过滤组件120维修后的抽真空的,以防止空气混入压缩机中,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更换过滤组件120后,通过注氟嘴140对过滤装置100进行抽真空,防止空气混入压缩机,然后再打开两个截止阀,此时压缩机可以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冷却组件130包括冷却部131、冷媒进管132及冷媒出管133,冷却部131的一端与冷媒进管132连接,冷却部131的另一端与冷媒出管133连接。冷却部131围设于过滤部件123的外侧,冷媒进管132与冷媒出管133分别穿设壳体组件110伸出。冷媒通过冷媒进管132进入冷却部131中,冷却部131对壳体组件110中过滤后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吸热后的冷媒在冷却部131中经冷媒出管133送出。通过冷媒在冷却部131中的流动实现润滑油的冷却降温,保证润滑油的冷却效果。而且,冷媒进管132与冷媒出管133分别从壳体组件110的底座112上穿过,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冷媒进管132与冷媒出管133在进油管115的同侧设置,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冷却部131包括第一冷却管1311及第二冷却管1312,第一冷却管1311设置于第二冷却管1312的内侧,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之间存在预设间距。也就是说,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是呈双层结构设置的,第一冷却管1311设置于内层,第二冷却管1312设置于外层,双层设置的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能够分别与过滤后的润滑相接触,增加润滑油与冷却部131的接触面积,使得润滑油与冷却部131能够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率,实现制冷剂的快速冷却,提高冷却效果。较佳地,第一冷却管1311的一端与第二冷却管1312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却管1311的另一端冷媒进管132连通,第二冷却管1312的另一端与冷媒出管133连接。也就是说,与冷媒进管132相连的第一冷却管1311更靠近过滤组件120,这样能够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率。
而且,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均呈螺旋状盘旋设置。呈螺旋状设置的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能够进一步增加润滑油与冷却部131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同时,呈螺旋状设置的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还能使过滤组件120四周的过滤出来的润滑油均与冷却部131相接触,保证冷却效果。这样,冷媒从冷媒进管132中经第一冷却管1311的内螺旋管路、第二冷却管1312的外螺旋管路后,从冷媒出管133流出。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也可呈竖直状的回路设置,即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沿着图1所示的高度方向流动到顶端,再从顶端流动到底端,如此循环往复设置,实现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围设过滤组件120设置,使得过滤组件120各处过滤的润滑油均能够与冷却部131相接触,进行冷却降温操作,提高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还可以采用交错设置、倾斜设置或者其他能够增加冷却部131与润滑油接触面积的方式布置。
另外,为了提高冷却组件130的冷却效果,过滤装置100还包括隔板170,隔板170位于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之间,且隔板170的一端固定于壳体组件110上,另一端与壳体组件110之间形成间隙。隔板170的底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底座112上,隔板170的顶端与壳体组件110的盖板113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样过滤组件120过滤后的润滑油存储于隔板170与过滤组件120之间,通过第一冷却管1311进行冷却降温;当隔板170与过滤组件120之间的润滑油过多时,润滑油会从隔板170的顶端溢出并进入到隔板170与壳体111之间,此时,润滑油通过第二冷却管1312冷却降温;当隔板170与壳体111之间的润滑油达到出油口的位置时,润滑油经出油口中的出油管116流出。
再进一步地,隔板170呈筒形设置。隔板170的形状对应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呈螺旋设置的形状设置,以将第一冷却管1311与第二冷却管1312分隔开。隔板170沿轴向方向的高度为第一冷却管1311沿盘旋的轴向方向的高度的0.3~0.9倍。这样能够使得较多的润滑油在隔板170与过滤组件120之间,增加第一冷却管1311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避免造成冷量浪费,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100,过滤装置100安装于外壳中。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过滤装置100实现过滤与冷却润滑油,达到去除润滑油中杂质、降低润滑油温度的目的。由于过滤装置100具有过滤和冷却的功能,这样压缩机无需设置两个部件分别进行过滤与冷却操作,能够减小占用的空间,降低管路的复杂程度,简化结构,同时减少漏点,还能减少润滑油的流程,以减小压力损失,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旋转机械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100。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械设备采用过滤装置100实现过滤与冷却润滑油,达到去除润滑油中杂质、降低润滑油温度的目的。由于过滤装置100具有过滤和冷却的功能,这样旋转机械设备无需设置两个部件分别进行过滤与冷却操作,能够减小占用的空间,降低管路的复杂程度,简化结构,同时减少漏点,还能减少润滑油的流程,以减小压力损失,提高旋转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较佳地,旋转机械设备可以指鼓风机、空压机或者其他类型的旋转式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10),所述壳体组件(110)上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
过滤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中,所述过滤组件(120)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冷却组件(13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中,所述冷却组件(130)能够冷却经所述过滤组件(120)过滤后的润滑油;
润滑油从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过滤组件(120)中过滤后流入所述壳体组件(110)中,经所述冷却组件(130)冷却后从所述出油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130)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120)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130)包括冷却部(131)、冷媒进管(132)及冷媒出管(133),所述冷却部(131)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管(132)连接,所述冷却部(131)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管(133)连接;
所述冷却部(131)围设于所述过滤部件(123)的外侧,所述冷媒进管(132)与所述冷媒出管(133)分别穿设所述壳体组件(110)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131)包括第一冷却管(1311)及第二冷却管(1312),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管(1312)的内侧,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312)之间存在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312)均呈螺旋状盘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3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的另一端所述冷媒进管(132)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1312)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管(13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00)还包括隔板(170),所述隔板(170)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312)之间,且所述隔板(17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110)之间形成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70)呈筒形设置;
所述隔板(170)沿轴向方向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冷却管(1311)沿盘旋的轴向方向的高度的0.3~0.9倍。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120)包括过滤部件(123)、顶盖(121)及底盖(122),所述顶盖(121)与所述底盖(122)分别安装于所述过滤部件(123)的两端,所述顶盖(121)密封所述过滤部件(123),所述底盖(122)上开设有进油入口,所述进油入口连通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过滤组件(120)的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壳体(111)、底座(112)及盖板(113),所述底座(112)与所述盖板(113)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111)的两端,所述底盖(122)固定于所述底座(112)上,所述顶盖(121)设置于所述盖板(113)上;
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底座(112)上,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壳体(1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过滤装置(100)的支架(114),所述支架(11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111)上,所述支架(114)的另一端沿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11)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进油管(115)、出油管(116)、接头(117)及两个截止阀,所述进油管(115)通过所述接头(117)安装于所述底座(112)的所述进油口上,所述出油管(116)安装于所述壳体(111)的所述出油口中;
两个所述截止阀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管(115)与所述出油管(116)上,所述截止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油管(115)与所述出油管(116)的通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00)还包括注氟嘴(140),所述壳体(111)上还设置抽真空孔,所述抽真空孔与所述壳体(111)的内部连通,所述注氟嘴(140)安装于所述抽真空孔中。
13.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100);
所述过滤装置(100)安装于所述外壳中。
14.一种旋转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100)。
CN201720838634.3U 2017-07-11 2017-07-11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Active CN206943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634.3U CN206943096U (zh) 2017-07-11 2017-07-11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634.3U CN206943096U (zh) 2017-07-11 2017-07-11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3096U true CN206943096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8634.3U Active CN206943096U (zh) 2017-07-11 2017-07-11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30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1416A (zh) * 2017-07-11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CN109026852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装置的压缩机
CN115126683A (zh) * 2022-07-12 2022-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装置、曲轴组件及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1416A (zh) * 2017-07-11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CN109026852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安徽寅时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装置的压缩机
CN115126683A (zh) * 2022-07-12 2022-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装置、曲轴组件及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43096U (zh)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BRPI0513348B1 (pt) Módulo de agente de refrigeração de óleo
CN101512154A (zh) 具有气体支承式活塞的压缩机
CN203214924U (zh) 过滤排污球阀
CN103075225B (zh) 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
CN11204992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减速机维护设备和方法
CN110382863A (zh) 用于压缩气体的压缩机模块以及装备有所述压缩机模块的压缩机
WO2017033548A1 (ja) エンジン装置
CN107191416A (zh) 过滤装置及压缩机和旋转机械设备
CN205747613U (zh) 一种简便的干燥过滤器
CN102191970A (zh) 用于内燃机中发动机机油的存储和过滤的系统以及内燃机中的发动机机油循环和过滤的方法
US20080282713A1 (en) Oil Management System
CN206036630U (zh) 油过滤器
CN106224750A (zh) 油过滤器
CN205747614U (zh) 一种可拆式干燥过滤器
CN204098986U (zh) 整体式机油润滑模块总成
CN205638602U (zh) 一种冷滤器
CN207035555U (zh) 一种带外置式磁性过滤器的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KR20170072286A (ko) 히트 펌프
CN206660717U (zh) 用于润滑油的过滤装置
CN201486821U (zh) 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
KR101821856B1 (ko) 누유 회수용 리턴파이프를 구비한 냉각유 공급장치
CN21041613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制冷液回收装置
CN204098991U (zh) 多功能机油润滑模块装置
JP2004324949A (ja) 冷媒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