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3664U - 一种吹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吹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3664U
CN206913664U CN201720737800.0U CN201720737800U CN206913664U CN 206913664 U CN206913664 U CN 206913664U CN 201720737800 U CN201720737800 U CN 201720737800U CN 206913664 U CN206913664 U CN 206913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nector
outer tube
hollow bulb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78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dicom Pack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dicom Pac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dicom Pac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dicom Pac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78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3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3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3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针组件,包括外管,外观内侧由内到外依序间隔同轴套接在一起的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形成第一中空部,第二管和第三管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部,第三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一管中空,并延伸至外管的外侧,该第一管用于输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与外界环境连通用于让冷却液在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之间循环。本技术能够通入冷却液实现循环冷却,提升对吹针的冷却效果。另外,由于在外管和第三管之间形成第三中空部,避免了第三管和外壁的直接接触,保证不会在外管的外壁形成水珠。

Description

一种吹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吹针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吹塑模具在使用时,均是先将料胚放入模腔;再合模,并夹紧模具和料胚的两端;随后气针在气缸的作用下刺入型胚内进行吹塑,直至产品外胚成型;随后其它机构进行后续的动作,直至产品成型,接着夹料板机构复位,随后开模并顶出即可。
吹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却,冷却的目的是使吹针头与塑料中空容器之间形成显著的温差,否则在吹针退离塑料中空容器时会出现与塑料中空容器的口部产生粘连现象,影响塑料中空容器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99678.4的,名称为一种吹瓶机吹针水冷循环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水冷循环的技术实现对吹针的冷却。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冷水直接与吹针体的内壁接触,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该吹针体的表面产生水珠,影响加工。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针组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在吹针体的外壁产生水珠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吹针组件,
包括外管,外管内部具有一个被密封的容置腔,在容置腔内具有能够通过外管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用于提供压缩气体的第一管,该第一管的下端延伸至外管的外侧;
该第一管的外侧套接一个位于容置腔内部具有能够通过外管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管,该第二管与第一管之间形成第一中空部并且第一管下部外露于该第二管;
在第二管的外侧套接一个能够通过外管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第三管,该第三管与第二管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部并且第二管的下部外露于第三管;
其中,所述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与外界环境连通用于让冷却液在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之间循环;
其中,所述外管与第三管之间形成第三中空部,该第三中空部为密封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分别与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能够分别实现第一管和外管、第二管和外管以及第三管和外管的外侧壁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依次叠加在一起并位于中空部的上部。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的外形形状为与中空部的内侧面匹配的圆柱状。
进一步的,每个连接器都与容置腔的侧面紧密配合,并且在每个连接器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固定孔,用于与对应的管固定;在每个连接器设置一个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能够连通对应的管和外管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在每个连接器的侧面均设置一个向内凹陷的凹槽,该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装配时,该凹槽与设置在外管的外侧壁的第二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在每个管的侧面设置一个连通内部的孔,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每个连接器的固定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端与对应的管固定连接,小端与对应的管的顶端接触实现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依次叠加套接在外管的中空部内,并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形成第一中空部,第二管和第三管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部,该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与外界连通,能够通入冷却液实现循环冷却,提升对吹针的冷却效果。另外,由于在外管和第三管之间形成第三中空部,避免了第三管和外壁的直接接触,保证不会在外管的外壁形成水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吹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上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下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之间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器和第一管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管2、第二管3和第四管4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结构相同,以下说明紧说明一个连接器的结构,并不对其他连接器进行赘述,但是根据以下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是可以理解的。
一种吹针组件,包括外管1,外管1内部具有一个被密封的容置腔11,在容置腔11内具有能够通过外管1外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用于提供压缩气体的第一管2,该第一管2的下端延伸至外管1的外侧;该第一管2的外侧套接一个位于容置腔11内部具有能够通过外管1外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管3,该第二管3与第一管2之间形成第一中空部01并且第一管2下部外露于该第二管3;在第二管3的外侧套接一个能够通过外管1外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第三管4,该第三管4与第二管3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部02并且第二管3的下部外露于第三管4;其中,所述第一中空部01和第二中空部02与外界环境连通用于让冷却液在第一中空部01和第二中空部02之间循环;其中,所述外管1与第三管4 之间形成第三中空部03,该第三中空部03为密封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空部01和第二中空部02以及与外界之间形成一个通路,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冷却处理。具体的,冷却液由第一中空部01的上端进入,下端流出,然后由第二中空部02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以此循环实现了冷却液对第一管1的冷却处理,由于在第一中空部01流动的是冷源,经过冷却后升温的热源进入第二中空部02,因此在第一中空部01和第二中空部 02对应的外侧不会发生水汽凝结的问题。即在保证良好的冷却前提下,同时保证了不会在外管1的外侧壁形成水珠。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外管1和第三管4之间也为中空,即所述的第三中空部03,该第三中空部03密封,即第二中空部02流出的冷却液不会进入该第三中空部03。以此保证外管1内部不会跟该外管1发生接触,实现热传递,进一步保证外管1的外侧面不发生水汽凝结。
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冷却,同时能够保证外管1处于干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三根管的固定,所述第一管2、第二管3和第三管4分别与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能够分别实现第一管2和外管1、第二管3和外管1以及第三管4和外管1的外侧壁连通。即该第一连接器5实现了第一管2的固定,并且实现该第一管2和外管1外侧壁的连通,第二连接器6实现第二管3的固定,同时实现将第二管3和外管1外侧壁连通,第三连接器7实现第三管4的固定,同时实现第三管4和外管1外侧壁的连通。通过该连接器的设置除了保证对应的管能够固定在容置腔11内部,并且确保该三个管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三根管是按照同轴套接的方式实现套接的,并且相邻的管之间不会发生接触。
其中,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依次叠加在一起并位于容置腔11的上部。该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的外形形状为与容置腔11的内侧面匹配的圆柱状。每个连接器都与容置腔11的侧面紧密配合,并且在每个连接器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固定孔04,用于与对应的管固定;在每个连接器设置一个第一通孔05,该第一通孔05能够连通对应的管和外管1的外侧壁。
即一个管对应连接一个连接器,装配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三个形成的整体依序叠加在一起即可。例如第一管2对应连接第一连接器5形成一个整体,第二管3对应连接第二连接器6形成一个整体,第三管4与第三连接器7形成一个整体,然后按照三个管的套接顺序套接在一起。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 的外形尺寸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只是固定孔04的尺寸不同而已。在外管1 的外侧壁设置有三个由外连通至容置腔11的第二通孔12,该三个第二通孔12 设置的位置应当与三个连接器的第一通孔05保持相对应,即要求三个连接器和三个管都装配在容置腔11内部的时候,每一个第二通孔12都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一通孔05配合相通,实现加气或让冷却液流动。在装配的时候,该第二通孔12需要将第一通孔05对正后才实现固定定位。即需要将管和连接器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通孔05正对第二通孔12。
为了能够简化第一通孔05和第二通孔12的装配过程,只要将连接器和管按照规定插入到容置腔11内,既可以实现第二通孔12与凹槽06的配合连通,可以不要求该第二通孔12和第一通孔05正对。例如在第二通孔12非正对的情况下,压缩空气可以沿着凹槽06流动,直至流动至第一通孔05处再进入管的内腔;该技术极大的方便了安装配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管的侧面设置一个连通内部的孔,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05连通。例如,在第一管2的上部设置一个由外侧连通至内腔的孔21,该孔21与所述的第一通孔05正对连通实现通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器的固定孔04设计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端与对应的管固定连接,小端与对应的管的顶端接触实现限位。如图5,第一连接器5和第一管2之间的连接,该第一连接器5的固定孔04为阶梯孔,该孔的大端041与第一管2的外侧面配合,小端042对第一管2的上端面进行限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外管1、第一管2、第二管3、第四管4以及三个连接器都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进行加工制备。具体的尺寸、厚度等要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选定。
同时,第三管4与外管1形成的第三中空部03下端通过密封圈8进行密封设置,即在第三管4和外管1之间的空间设置一个环形的密封圈8,该密封圈8实现了该第三中空部03的密封,防止冷却液的进入。同理,容置腔11的密封通过一个环形挡板9实现密封,并且该环形挡板9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处均设置密封环,装配时,环形挡板9和密封环将同时挤入外管1和第一管2之间的空间,实现密封配合。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8)

1.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管(1),外管(1)内部具有一个被密封的容置腔(11),在容置腔(11)内具有能够通过外管(1)外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用于提供压缩气体的第一管(2),该第一管(2)的下端延伸至外管(1)的外侧;
该第一管(2)的外侧套接一个位于容置腔(11)内部具有能够通过外管(1)外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管(3),该第二管(3)与第一管(2)之间形成第一中空部(01)并且第一管(2)下部外露于该第二管(3);
在第二管(3)的外侧套接一个能够通过外管(1)外侧壁与外界连通的第三管(4),该第三管(4)与第二管(3)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部(02)并且第二管(3)的下部外露于第三管(4);
其中,所述第一中空部(01)和第二中空部(02)与外界环境连通用于让冷却液在第一中空部(01)和第二中空部(02)之间循环;
其中,所述外管(1)与第三管(4)之间形成第三中空部(03),该第三中空部(03)为密封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2)、第二管(3)和第三管(4)分别与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能够分别实现第一管(2)和外管(1)、第二管(3)和外管(1)以及第三管(4)和外管(1)的外侧壁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依次叠加在一起并位于容置腔(11)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6)和第三连接器(7)的外形形状为与容置腔(11)的内侧面匹配的圆柱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连接器都与容置腔(11)的侧面紧密配合,并且在每个连接器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固定孔(04),用于与对应的管固定;在每个连接器设置一个第一通孔(05),该第一通孔(05)能够连通对应的管和外管(1)的外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连接器的侧面均设置一个向内凹陷的凹槽(06),该凹槽(06)与所述第一通孔(05)连通,装配时,该凹槽(06)与设置在外管(1)的外侧壁的第二通孔(12)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管的侧面设置一个连通内部的孔,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05)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吹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连接器的固定孔(04)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端与对应的管固定连接,小端与对应的管的顶端接触实现限位。
CN201720737800.0U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吹针组件 Active CN206913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7800.0U CN206913664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吹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7800.0U CN206913664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吹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3664U true CN206913664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2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7800.0U Active CN206913664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吹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3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9640A (zh) * 2018-07-20 2018-12-21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吹塑模单吹气孔的吹针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9640A (zh) * 2018-07-20 2018-12-21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吹塑模单吹气孔的吹针机构
CN109049640B (zh) * 2018-07-20 2020-08-11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吹塑模单吹气孔的吹针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13664U (zh) 一种吹针组件
CN204123665U (zh) 一种注吹一步法机器的热灌吹塑模具
CN107598124A (zh) 一种铝合金用速冷型压铸模具
CN208964788U (zh) 玻璃瓶模具的冷却结构
CN207031240U (zh) 一种玻璃瓶用吹气头
CN217993179U (zh) 一种适用于吹罐封一体机的模具冷却装置
CN206703420U (zh) 一种注塑机的通用模腔底模
CN210851107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帽沿区域冷却降温的注塑模具
CN209566488U (zh) 一种吹瓶模具的外壁隔热结构
CN209440765U (zh) 一种吹瓶模具的瓶口冷却隔热结构
CN210030401U (zh) 加工玻璃容器用的组合式模具
CN115231806A (zh) 一种玻璃冷却成型底模以及玻璃成型设备
CN103936261B (zh) 一种用于制造玻璃瓶的模底及模具
CN211770916U (zh) 一种交换气流冷却玻璃瓶的装置
CN207581649U (zh) 手机3d曲面玻璃屏加工用模具
CN109049640B (zh) 用于吹塑模单吹气孔的吹针机构
CN106273364A (zh) 吹塑机成型模具系统
CN207772357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散热冷却装置
CN207031239U (zh) 一种玻璃瓶瓶口模具
CN212741124U (zh) 一种行列式制瓶机底模冷却结构
CN218656424U (zh) 一种小批量钛合金结构件快速成形设备
CN205803301U (zh) 一种瓶身成型模具
CN207415960U (zh) 一种注吹一体化的热灌吹塑模具
CN215242804U (zh) 一种吹瓶模具
CN204588973U (zh) 一种具有冷却效果的玻璃瓶成形模具模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