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0487U -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0487U
CN206900487U CN201720359256.0U CN201720359256U CN206900487U CN 206900487 U CN206900487 U CN 206900487U CN 201720359256 U CN201720359256 U CN 201720359256U CN 206900487 U CN206900487 U CN 206900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lower
lower longeron
cavity
vehicle
longer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92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传义
程铭
郑望
秦乐
申学开
李硕
靖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92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048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454 priority patent/WO201818431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0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0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下纵梁组件,用于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内,其包括:本体,其包括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多个空腔,以及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多个空腔,其中,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一数目,并且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二数目,第一数目大于第二数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前下纵梁组件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和车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等优点,并且能够防止在车辆正面受到碰撞时前下纵梁发生的剥离和破碎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吸收和传递能量的能力,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附件领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装设在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前下纵梁组件,以及一种包含该前下纵梁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车辆上常设置有前下纵梁,并且前下纵梁通常装设在车辆前部。一方面,前下纵梁为车辆提供结构支承并且支承发动机的输出轴。另一方面,前下纵梁还可在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而变形或断裂,以便防止碰撞能量传递至车辆前部之后的驾驶室。
现有的车辆上设置的前下纵梁组件通常是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造的,并且具有多个贯穿前下纵梁组件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这些空腔结构的边缘处通常具有尖锐的转角部,并且因此可能在转角部产生应力集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转角部的存在,前下纵梁的两侧结构通常会与中间的连接结构剥离,并且中间的连接结构承受较大的变形。这不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而且导致更大的碰撞能量可能沿着前下纵梁组件传递到车辆驾驶舱位置,对驾驶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存在对于增强碰撞能量吸收能力并提高碰撞安全性的前下纵梁组件的持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设在车辆的发动机舱内的前下纵梁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前下纵梁组件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前下纵梁组件,用于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内,其包括:
本体,其包括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多个空腔,以及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多个空腔,其中,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一数目,并且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二数目,第一数目大于第二数目。
可选地,本体具有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四个空腔,以及从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三个空腔。
可选地,多个空腔在垂直方向上堆叠。
可选地,多个空腔的内壁与邻近的本体的外表面互相平行地延伸。
可选地,多个空腔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矩形横截面的顶点处形成倒角。
可选地,本体的外表面在两个相邻的空腔之间向内凹入以形成凹口。
可选地,本体经由铝合金挤出工艺来一次成型。
可选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装设有用于安装传动轴的安装件。
可选地,本体的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或通孔。
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前下纵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前下纵梁组件和车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等优点,并且能够防止在车辆正面受到碰撞时前下纵梁发生的剥离和破碎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吸收和传递能量的能力,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下纵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的A-A横截面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的B-B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变化。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语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下纵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其中,前下纵梁组件100用于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内,其包括本体110,本体110包括从第一端110a向第二端110b延伸的多个空腔,以及从第二端110b向第一端110a延伸的多个空腔,其中,从第一端110a向第二端110b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一数目,并且从第二端110b向第一端110a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二数目,第一数目大于第二数目。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体110具有从第一端110a向第二端110b延伸的四个空腔,以及从第二端110b向第一端110a延伸的三个空腔。其中,位于最顶端的空腔构造为从第一端110a一直延伸到第二端110b。其他的空腔在第一端110a与第二端110b之间中断,以装设有用于安装传动轴的安装件120。
此外,本体110的周边上还可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或通孔130,用于装固下纵梁组件100或安装其他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10具有从第一端110a向第二端110b延伸的三个空腔,以及从第二端110b向第一端110a延伸的两个空腔。空腔的数目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并且不限于上文公开的实施例。
图2A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的A-A横截面视图,并且图2B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本体的B-B横截面视图。如图所示,多个空腔在垂直方向上堆叠,相邻的空腔之间形成水平壁,并且水平壁与本体110侧壁联接。例如,在图2A中,空腔111a、112a、113a和114a依次堆叠,而在图2B中,空腔111b、112b和113b依次堆叠。其中,空腔111b对应于空腔111a,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11a从第一端110a一直延伸到第二端110b,使得空腔111a与空腔111b构造为一体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空腔112a和113a在第一端110a与安装件120之间延伸,并且空腔112b和113b在第二端110b与安装件120之间延伸。因此,空腔112a与空腔112b间隔开,并且空腔113a与空腔113b间隔开。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空腔114a仅在安装件120与第一端110a之间延伸。
然而,如果不设置安装件120或安装件120设置在其他位置上,则空腔112a可与空腔112b连通,且/或空腔113a可与空腔113b连通,且/或空腔114a从第一端110a延伸到本体110的中间位置处。
如图所示,各个空腔的内壁与邻近的本体110的外表面互相平行地延伸。各个空腔可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矩形横截面的顶点处形成倒角。例如,在图2B中,空腔112b的矩形横截面顶点之一形成倒角112c,并且空腔113b的矩形横截面顶点之一形成倒角113c。
此外,本体110的外表面在两个相邻的空腔之间向内凹入以形成凹口。如图2B中所示,本体110的外表面在相邻的空腔112b与113b之间凹入以形成凹口110c。凹口110c的外表面与倒角112c和113c的内壁相互平行地延伸。凹口与倒角的结构配合来使得横截面上的各个边缘之间实现了平滑过渡,从而降低了发生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腔的横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腔还可设置为水平分布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经由铝合金挤出工艺来一次成型地制成。例如,上文所描述的本体110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制造:用铝合金挤出工艺来一次成型地制成具有四个空腔的本体;将最下方的空腔的一部分切除;将中间两个空腔的一部分切除以装设安装部;以及在本体的表面上钻出螺栓孔或通孔。然而,根据实际需要,还可采取其他步骤来制造其他结构的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以上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前下纵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前下纵梁组件100用于装设在车辆发动机舱的两侧,使得本体110的第一端110a朝向驾驶室,并且第二端110b朝向车辆前进的方向。车辆发动机的传动轴可装设在安装部120内。
由于本体110的第一端110a处设置有四个空腔,而第二端110b处仅设置有三个空腔,故本体110的第一端110a的结构强度比第二端110b要高。一旦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则本体110的第二端110b将优先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扭曲和破裂,以吸收冲击能量,而第一端110a则可大致保持完整,并且不会轻易变形后冲撞入驾驶室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前下纵梁组件100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此外,各个空腔横截面上的倒角和本体110外表面上的凹口的设置使得本体110在正面碰撞期间的应力分配更均匀而且不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本体110的侧壁与水平壁分离的可能性。因此,在正面碰撞期间,本实用新型的空腔之间的水平壁将趋向于不与本体110的侧壁分离,从而不会发生侧壁剥离、破碎等不利于能量吸收的现象。
本说明书参考附图来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还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及使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并且包含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实例。只要此类其他实例包括并非不同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字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此类其他实例包含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此类其他实例应当被认为处于由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前下纵梁组件,用于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包括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多个空腔,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的多个空腔,其中,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一数目,并且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的空腔的数目为第二数目,所述第一数目大于所述第二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的四个空腔,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的三个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腔在垂直方向上堆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腔的内壁与邻近的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互相平行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腔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矩形横截面的顶点处形成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在两个相邻的空腔之间向内凹入以形成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经由铝合金挤出工艺来一次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装设有用于安装传动轴的安装件。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或通孔。
10.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纵梁组件。
CN201720359256.0U 2017-04-07 2017-04-07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Active CN206900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9256.0U CN206900487U (zh) 2017-04-07 2017-04-07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PCT/CN2017/092454 WO2018184313A1 (zh) 2017-04-07 2017-07-11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9256.0U CN206900487U (zh) 2017-04-07 2017-04-07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0487U true CN206900487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9256.0U Active CN206900487U (zh) 2017-04-07 2017-04-07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0487U (zh)
WO (1) WO20181843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2636A (zh) * 2019-02-18 2020-08-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身和车载电池之间负荷分配的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7291A (zh) * 2020-02-21 2022-12-02 形状集团 具有多中空结构的梁组件
US20240075987A1 (en) * 2022-09-02 2024-03-07 Shape Corp. Vehicle front ra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984A1 (de) * 2002-01-26 2003-08-07 Porsche Ag Aufbau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8778B4 (de) * 2002-02-28 2004-08-12 Thyssenkrupp Stahl Ag Aus Stahl-Hohlprofilen gebildete Tragstruktur für Fahrzeuge
CN106043184B (zh) * 2016-07-29 2019-07-16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CN106627763B (zh) * 2016-12-23 2023-09-29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06336331U (zh) * 2016-12-23 2017-07-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前纵梁后段封闭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107082087B (zh) * 2017-04-10 2019-11-12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前纵梁和包括其的车辆
CN106864600B (zh) * 2017-04-07 2023-08-0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前围加强件以及车辆
CN106864595B (zh) * 2017-04-10 2021-02-09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架的连接件、车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2636A (zh) * 2019-02-18 2020-08-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身和车载电池之间负荷分配的组件
CN111572636B (zh) * 2019-02-18 2022-05-3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身和车载电池之间负荷分配的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4313A1 (zh)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5086B (zh) 一种汽车机舱总成
CN206900487U (zh) 前下纵梁组件和包含其的车辆
CN105292262B (zh) 前副车架
CN109421498A (zh) 车辆
CN106476893A (zh) 汽车的前舱总成及其汽车
CN206749904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前纵梁
CN106476891B (zh) 电动汽车底盘系统
CN111301525A (zh) 一种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填充的汽车前纵梁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6306980U (zh) 一种吸能盒以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防撞装置
CN109591738B (zh)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总成
CN113928104B (zh) 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动力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07106646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与前围的连接支架
CN2050446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的防撞装置
CN104786969B (zh)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CN10767267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防护高效吸能岛结构
CN206394586U (zh) 一种汽车后端防撞系统
CN205554105U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汽车吸能盒
CN205890986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轻卡前端碰撞吸能机构
CN104477240B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207015428U (zh) 皮卡用车架
DE102012101777B4 (de) Fahrzeug
CN207191172U (zh) 一种汽车纵梁
CN205573854U (zh)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205468916U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