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0157U -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0157U
CN206900157U CN201720628778.6U CN201720628778U CN206900157U CN 206900157 U CN206900157 U CN 206900157U CN 201720628778 U CN201720628778 U CN 201720628778U CN 206900157 U CN206900157 U CN 206900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te
tumbler
fixture
central shaf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87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6287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0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0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015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包括有中心轴以及若干组展开架,各展开架上设有支撑块,以及连接在各展开架上的遮阳布,中心轴上设有转动件连接座,转动件连接座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滑槽,转动件连接座上装配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转动件,转动件上设有装配在第一滑槽内且可沿第一滑槽滑动的卡销,在转动件的前端还连接有可随转动件转动而形成上下升降设置的固定件,还包括有可与车顶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件在向上抬升时可与固定机构配合固定而使支撑块与车顶形成压紧设置。本实用新型只要站在车外就可实现安装固定,安装操作更加方便,且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反向下压固定,固定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遮阳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背景技术
汽车在烈日的暴晒下,车体容易过热,不仅会影响乘车体验,还会加快车体各部件老化速度,严重的还会引发汽车自燃等事故。为此,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遮阳伞用于汽车防嗮。例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一种名为“新型汽车遮阳篷”的专利(中国专利号:201520840250.6),它包括遮阳布G和支撑架K两大部分,支撑架K展开后呈X状,由四个相同的组合单体Y构成,四个相同的组合单体Y与总成件Z1和Z2转动连接,每组单体由连杆1、连杆2、连杆3、连杆4经连接件a、b、d和若干螺栓5、6、7、8、9同步绕点转动连接,并通过螺栓10、11、12与连接件e、吸盘p和固定拉绳h分别连接,每个连接件e与遮阳布用螺栓固定,定位拉绳h上连着可调定位件。因此,它能轻松折叠收缩,可以直接架在汽车顶上遮阳,收缩后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但是,该设计由于需要利用定位拉绳卡在车门内以及配合吸盘才能装配在汽车上固定,因此,需要人们在车内才能把定位拉绳拉紧再用车门卡住定位拉绳,安装操作非常不便,且当人们从车内出来之后,最后一个车门所对应的定位拉绳则较难拉紧,使得车伞无法完全与车顶压紧固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转动件带动固定件上下运动而与固定机构配合实现松开或固定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操作不便、车伞无法完全与车顶压紧固定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包括有中心轴以及连接在中心轴上且可向外形成展开设置的若干组展开架,各展开架上设有可与车顶形成支撑的支撑块,以及连接在各展开架上的遮阳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转动件连接座,转动件连接座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滑槽,所述的转动件连接座上装配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转动件,转动件上设有装配在第一滑槽内且可沿第一滑槽滑动的卡销,在转动件的前端还连接有可随转动件转动而形成上下升降设置的固定件,还包括有可与车顶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件在向上抬升时可与固定机构配合固定而使支撑块与车顶形成压紧设置。使用时,将各展开架相对中心轴展开后再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车顶上,同时使各展开架上的支撑块与车顶形成支撑接触,接着将固定机构固定在车顶上且位置与固定件相对应,使得固定机构刚好位于固定件的正下方或者旁边的位置,方便与固定件形成配合固定。接着,转动转动件使得转动件上的卡销沿着第一滑槽向前滑动,转动件相对转动件连接座形成转动,同时,连接在转动件前端的固定件在转动件的带动下进行同步运动,实现固定件的向上抬升,固定件在向上抬升过程中与固定机构形成配合固定,由于展开架上的支撑块在固定件没有向上抬升时就是压在车顶上的,当固定件向上抬升与固定机构配合固定后对整体车伞形成反向下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牢固的装配在车顶上。本实用新型只要站在车外就可实现安装固定,相比现有的手动汽车遮阳伞安装操作更加方便,且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反向下压固定,使得各展开架上的支撑块均可与车顶较好地压紧固定,固定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件连接座上还设有圆弧形的第二滑槽,固定件与第二滑槽装配连接且固定件可随转动件的转动而沿着第二滑槽移动设置。设置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为圆弧形,与转动件前端部的转动轨迹相匹配,使得转动件转动顺畅,同时,固定件装配在第二滑槽内可随转动件的转动而沿着第二滑槽移动,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配合,对转动件的转动轨迹形成一定的限制,使得固定件可以较好的实现上升或下降,方便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配合固定与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滑槽整体位于中心轴的外侧,第二滑槽开口朝向中心轴一侧且第二滑槽从上往下与中心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依次增大设置。由于固定件装配在第二滑槽内沿着第二滑槽滑动的,因此,第二滑槽整体位于中心轴的外侧,使得固定件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不易与中心轴触碰而改变固定件所产生的拉力方向,尽可能保持固定件产生的拉力为竖直向上,使得固定件与固定机构在垂直方向的拉力较大,从而使支撑块与车顶较好地压紧固定,实现较好地固定效果。第二滑槽开口朝向中心轴一侧且第二滑槽从上往下与中心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依次增大设置,因此,可以在转动件相对第二滑槽的远端一侧施加给转动件的转动力,直接在转动件相对第二滑槽的远端连一根转动杆即可实现,实现结构简单,且施加给转动件的转动力与第二滑槽不是处于中心轴的同一侧,因此,给转动件施加力的转动杆与固定件可以设置成分列在中心轴的左右两侧,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一般是站在转动杆或者转动件的近端一侧,而固定件位于转动件的远端一侧,因此,当固定机构固定在车顶左右的中心位置时,对于一些个子矮小的使用者站在转动杆或者转动件的近端一侧也可以很容易地把固定件与固定机构实现配合,再对转动件施加转动的力而实现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配合固定,对使用者的身高要求较低,通用性较好。且第二滑槽随高度升高而与中心轴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当固定件与固定机构最终形成配合固定后,固定件离中心轴的距离较近,整个车伞的内部的受力点接近于中心轴,固定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第一滑槽开口朝向第二滑槽一侧设置,且第一滑槽相对第二滑槽由远至近的高度为逐渐降低设置。第一滑槽开口朝向第二滑槽一侧且相对第二滑槽由远至近的高度为逐渐降低,因此,当需要把固定件向上抬升固定车伞时,转动件上的卡销沿着第一滑槽滑动是从高到低逐渐滑动的,施加给转动件的力也是从上往下的,操作较为方便,且为了转动转动件更加省力,在转动件的近端可以连接转动杆,从上往下转动转动杆,使得转动杆不易碰到车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槽且靠近第二滑槽一侧的端部下方设有可容纳卡销滑入固定的定位槽,定位槽位于第二滑槽的下方且与第二滑槽位于同一圆弧线上,定位槽与中心轴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第二滑槽与中心轴之间的最大横向距离。定位槽的设置有利于卡销滑入而使得转动件形成定位,由于定位槽的高度低于第一滑槽的最低高度,因此,当卡销滑入定位槽后,在不受外力情况下,转动件是无法自行转动而使卡销脱离定位槽的,同时由于定位槽位于第二滑槽的下方且与第二滑槽位于同一圆弧线上,因此,转动件的前端和固定件的位置相比定位槽均是处于靠近中心轴的位置,在固定件与下方的固定机构的拉紧固定时,转动件是无法自行转动而使卡销脱离定位槽,除非人为的给转动件以向上抬升的力使得卡销脱离定位槽,定位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按定宽曲线排列设置。转动件上的卡销与转动件和固定件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因此,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按定宽曲线排列设置,即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构成定宽曲线的其中两个边,可以保证转动件和固定件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顺畅地转动和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设有两组且在转动件连接座上对称分布。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因此,转动件也设置有一对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形成对应,使得转动件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连接配合较为牢固稳定,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在转动件的前端连接有穿设在两第二滑槽内的连接轴,固定件连接在连接轴上且可相对连接轴转动设置。固定件通过连接轴与转动件的前端连接,连接装配方便,且固定件可相对连接轴转动,转动件转动带动固定件沿第二滑槽滑动时,固定件从最低位置到与固定机构完全装配固定时,两者距离中心轴会产生轻微的偏移,因此,把固定件设置成可相对连接轴转动,有利于固定件产生的拉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从而与固定机构形成稳固地连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件的后端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位于第二滑槽相对中心轴的反向一侧,转动杆与转动件为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与中心轴远端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转动杆,使得转动转动件较为省力,且转动杆位于第二滑槽相对中心轴的反向一侧,即转动杆与装配在第二滑槽上的固定件也是沿中心轴两侧分布的,因此,使用者可以站在转动杆的一侧更加容易地将固定件与固定机构位置对应而进行安装固定,对使用者的身高要求较低,通用性较好。转动杆与转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与中心轴,因此,当转动杆向下转动直至转动件上的卡销滑入定位槽时,转动杆也不会与中心轴触碰,可以保证卡销完全滑入定位槽内形成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的底部设有钩体,固定机构包括有吸盘以及可与钩体反向拉紧固定的钩孔。固定件和固定机构通过钩体与钩孔反向拉紧固定,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且固定件下降后与固定机构脱开容易。当然,固定件和固定机构连接固定的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钩体与钩孔结构,也可以是其它任意公知的可反向连接固定的结构,例如,卡块和卡孔,或者可相互钩合的钩体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者只要站在车外就可实现安装固定,安装操作更加方便,且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反向下压固定,使得各展开架上的支撑块均可与车顶较好地压紧固定,固定效果较好;2.通过设置转动杆,使得转动转动件较为省力,且转动杆位于第二滑槽相对中心轴的反向一侧,使用者可以站在转动杆的一侧更加容易地将固定件与固定机构位置对应而进行安装固定,对使用者的身高要求较低,通用性较好;3. 设置定位槽是为了卡销滑入而使得转动件形成定位,在固定件与下方的固定机构的拉紧固定时,转动件无法自行转动而使卡销脱离定位槽,定位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骨架装配在车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3是固定件与固定机构固定配合前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 的B部放大图;
附图5是固定件与固定机构固定配合后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C部放大图;
附图7是固定件、转动件装配在转动件连接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转动件、连接杆及转动杆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见图1、图2、图3、图5、图10,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包括有中心轴1以及连接在中心轴1上且可向外形成展开设置的若干组展开架2,各展开架2上设有可与车顶形成支撑的支撑块3,以及连接在各展开架2上的遮阳布8,中心轴1上固定设有转动件连接座4,转动件连接座4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滑槽41,转动件连接座4上装配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转动件5,转动件5上设有装配在第一滑槽41内且可沿第一滑槽41滑动的卡销51,在转动件5的前端还连接有可随转动件5转动而形成上下升降设置的固定件6,还包括有可与车顶固定的固定机构7,固定件6在向上抬升时可与固定机构7配合固定而使支撑块3与车顶形成压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展开架2的组数设置为四组,展开架的具体结构与中国专利(205112961U)中的展开架A3的结构相同,当然,展开架的具体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一种结构,也可以是类似于中国专利(CN2753612Y)中的单体Y的结构,或者其它可以连接在中心轴上向外展开形成遮阳的任意架体结构;展开架2在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及左右均是两两对称的,但是,也可以通过调整展开架2上的支撑杆21的长度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遮阳,例如。当用于两厢轿车的遮阳时,后侧的两组展开架2上的支撑杆21可以缩短一点;当然,展开架2的组数也是任意设置的,例如还可以设置成两组,对于皮卡车来说,其后部的车斗是不需要遮阳的,因此,展开架只需要设置前部的两组就够了。
见图1、图3、图5,使用时,将各展开架相对中心轴展开后再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车顶上,同时使各展开架上的支撑块与车顶形成支撑接触,接着将固定机构固定在车顶上且位置与固定件相对应,使得固定机构刚好位于固定件的正下方或者旁边的位置,方便与固定件形成配合固定。接着,转动转动件使得转动件上的卡销沿着第一滑槽向前滑动,转动件相对转动件连接座形成转动,同时,连接在转动件前端的固定件在转动件的带动下进行同步运动,实现固定件的向上抬升,固定件在向上抬升过程中与固定机构形成配合固定,由于展开架上的支撑块在固定件没有向上抬升时就是压在车顶上的,当固定件向上抬升与固定机构配合固定后对整体车伞形成反向下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牢固的装配在车顶上。本实用新型只要站在车外就可实现安装固定,相比现有的手动汽车遮阳伞安装操作更加方便,且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反向下压固定,使得各展开架上的支撑块均可与车顶较好地压紧固定,固定效果较好。
见图3、图4、图6,转动件连接座4上还设有圆弧形的第二滑槽42,固定件6与第二滑槽42装配连接且固定件6可随转动件5的转动而沿着第二滑槽42移动设置。设置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为圆弧形,与转动件前端部的转动轨迹相匹配,使得转动件转动顺畅,同时,固定件装配在第二滑槽内可随转动件的转动而沿着第二滑槽移动,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配合,对转动件的转动轨迹形成一定的限制,使得固定件可以较好的实现上升或下降,方便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配合固定与脱离。
见图4、图6,第二滑槽42整体位于中心轴1的外侧,第二滑槽42开口朝向中心轴1一侧且第二滑槽42从上往下与中心轴1之间的横向距离为依次增大设置。由于固定件装配在第二滑槽内沿着第二滑槽滑动的,因此,第二滑槽整体位于中心轴的外侧,使得固定件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不易与中心轴触碰而改变固定件所产生的拉力方向,尽可能保持固定件产生的拉力为竖直向上,使得固定件与固定机构在垂直方向的拉力较大,从而使支撑块与车顶较好地压紧固定,实现较好地固定效果。第二滑槽开口朝向中心轴一侧且第二滑槽从上往下与中心轴之间的横向距离为依次增大设置,因此,可以在转动件相对第二滑槽的远端一侧施加给转动件的转动力,直接在转动件相对第二滑槽的远端连一根转动杆即可实现,实现结构简单,且施加给转动件的转动力与第二滑槽不是处于中心轴的同一侧,因此,给转动件施加力的转动杆与固定件可以设置成分列在中心轴的左右两侧,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一般是站在转动杆或者转动件的近端一侧,而固定件位于转动件的远端一侧,因此,当固定机构固定在车顶左右的中心位置时,对于一些个子矮小的使用者站在转动杆或者转动件的近端一侧也可以很容易地把固定件与固定机构实现配合,再对转动件施加转动的力而实现固定件与固定机构的配合固定,对使用者的身高要求较低,通用性较好。且第二滑槽随高度升高而与中心轴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当固定件与固定机构最终形成配合固定后,固定件离中心轴的距离较近,整个车伞的内部的受力点接近于中心轴,固定效果较好。
见图4、图6、图7,第一滑槽41开口朝向第二滑槽42一侧设置,且第一滑槽41相对第二滑槽42由远至近的高度为逐渐降低设置。第一滑槽开口朝向第二滑槽一侧且相对第二滑槽由远至近的高度为逐渐降低,因此,当需要把固定件向上抬升固定车伞时,转动件上的卡销沿着第一滑槽滑动是从高到低逐渐滑动的,施加给转动件的力也是从上往下的,操作较为方便,且为了转动转动件更加省力,在转动件的近端可以连接转动杆,从上往下转动转动杆,使得转动杆不易碰到车顶。
见图4、图6,第一滑槽41且靠近第二滑槽42一侧的端部下方设有可容纳卡销51滑入固定的定位槽43,定位槽43位于第二滑槽42的下方且与第二滑槽42位于同一圆弧线上,定位槽43与中心轴1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第二滑槽42与中心轴1之间的最大横向距离。定位槽的设置有利于卡销滑入而使得转动件形成定位,由于定位槽的高度低于第一滑槽的最低高度,因此,当卡销滑入定位槽后,在不受外力情况下,转动件是无法自行转动而使卡销脱离定位槽的,同时由于定位槽位于第二滑槽的下方且与第二滑槽位于同一圆弧线上,因此,转动件的前端和固定件的位置相比定位槽均是处于靠近中心轴的位置,在固定件与下方的固定机构的拉紧固定时,转动件是无法自行转动而使卡销脱离定位槽,除非人为的给转动件以向上抬升的力使得卡销脱离定位槽,定位效果较好。
见图4、图6,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按定宽曲线排列设置。转动件上的卡销与转动件和固定件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因此,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按定宽曲线排列设置,即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构成定宽曲线的其中两个边,可以保证转动件和固定件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顺畅地转动和滑动。
见图2、图7,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均设有两组且在转动件连接座4上对称分布。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因此,转动件也设置有一对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形成对应,使得转动件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连接配合较为牢固稳定,结构简单。
见图6、图7、图9,在转动件5的前端连接有穿设在两第二滑槽42内的连接轴52,固定件6连接在连接轴52上且可相对连接轴52转动设置。固定件通过连接轴与转动件的前端连接,连接装配方便,且固定件可相对连接轴转动,转动件转动带动固定件沿第二滑槽滑动时,固定件从最低位置到与固定机构完全装配固定时,两者距离中心轴会产生轻微的偏移,因此,把固定件设置成可相对连接轴转动,有利于固定件产生的拉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从而与固定机构形成稳固地连接配合。
见图6、图7、图9,转动件5的后端固接有连接杆53,连接杆53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杆54,转动杆54位于第二滑槽42相对中心轴1的反向一侧,转动杆54与转动件5为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43与中心轴1远端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转动杆,使得转动转动件较为省力,且转动杆位于第二滑槽相对中心轴的反向一侧,即转动杆与装配在第二滑槽上的固定件也是沿中心轴两侧分布的,因此,使用者可以站在转动杆的一侧更加容易地将固定件与固定机构位置对应而进行安装固定,对使用者的身高要求较低,通用性较好。转动杆与转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与中心轴,因此,当转动杆向下转动直至转动件上的卡销滑入定位槽时,转动杆也不会与中心轴触碰,可以保证卡销完全滑入定位槽内形成定位。
见图5、图7、图8,固定件6的底部设有钩体61,固定机构7包括有吸盘71以及可与钩体61反向拉紧固定的钩孔72。固定件和固定机构通过钩体与钩孔反向拉紧固定,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且固定件下降后与固定机构脱开容易。当然,固定件和固定机构连接固定的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钩体与钩孔结构,也可以是其它任意公知的可反向连接固定的结构,例如,卡块和卡孔,或者可相互钩合的钩体等。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包括有中心轴(1)以及连接在中心轴(1)上且可向外形成展开设置的若干组展开架(2),各展开架(2)上设有可与车顶形成支撑的支撑块(3),以及连接在各展开架(2)上的遮阳布(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轴(1)上设有转动件连接座(4),转动件连接座(4)上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滑槽(41),所述的转动件连接座(4)上装配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转动件(5),转动件(5)上设有装配在第一滑槽(41)内且可沿第一滑槽(41)滑动的卡销(51),在转动件(5)的前端还连接有可随转动件(5)转动而形成上下升降设置的固定件(6),还包括有可与车顶固定的固定机构(7),所述的固定件(6)在向上抬升时可与固定机构(7)配合固定而使支撑块(3)与车顶形成压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件连接座(4)上还设有圆弧形的第二滑槽(42),固定件(6)与第二滑槽(42)装配连接且固定件(6)可随转动件(5)的转动而沿着第二滑槽(42)移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滑槽(42)整体位于中心轴(1)的外侧,第二滑槽(42)开口朝向中心轴(1)一侧且第二滑槽(42)从上往下与中心轴(1)之间的横向距离为依次增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第一滑槽(41)开口朝向第二滑槽(42)一侧设置,且第一滑槽(41)相对第二滑槽(42)由远至近的高度为逐渐降低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1)且靠近第二滑槽(42)一侧的端部下方设有可容纳卡销(51)滑入固定的定位槽(43),定位槽(43)位于第二滑槽(42)的下方且与第二滑槽(42)位于同一圆弧线上,定位槽(43)与中心轴(1)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第二滑槽(42)与中心轴(1)之间的最大横向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按定宽曲线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槽(41)和第二滑槽(42)均设有两组且在转动件连接座(4)上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在转动件(5)的前端连接有穿设在两第二滑槽(42)内的连接轴(52),固定件(6)连接在连接轴(52)上且可相对连接轴(52)转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5)的后端固接有连接杆(53),连接杆(53)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杆(54),转动杆(54)位于第二滑槽(42)相对中心轴(1)的反向一侧,转动杆(54)与转动件(5)为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43)与中心轴(1)远端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的底部设有钩体(61),固定机构(7)包括有吸盘(71)以及可与钩体(61)反向拉紧固定的钩孔(72)。
CN201720628778.6U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00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8778.6U CN206900157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8778.6U CN206900157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0157U true CN206900157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8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877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00157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01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3433A (zh) * 2017-06-01 2017-10-17 吴安楠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3433A (zh) * 2017-06-01 2017-10-17 吴安楠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CN107253433B (zh) * 2017-06-01 2022-11-08 吴安楠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15550U (zh) 可收折购物车
CN103552053B (zh) 一种便携式维修箱
CN107336630A (zh) 一种新能源电车充电装置
CN206900157U (zh)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CN211136938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夹具
CN103303351B (zh) 伞车单手收车的手把结构及其形成的儿童推车
CN105433538B (zh) 关节锁定装置及具有关节锁定装置的拐杖椅
CN104608809A (zh) 一种多功能推车
CN201254143Y (zh) 摇臂式可缩回的车辆脚踏板
CN107253433A (zh) 一种可下压固定的汽车遮阳伞
CN107187395A (zh) 一种可内置折叠雨伞的汽车座椅
CN205512910U (zh) 一种带滑板的行李箱
CN209965918U (zh) 医用套被器
CN105495947A (zh) 一种带滑板的行李箱
CN206171151U (zh) 一种自动遮阳伞的骨架及自动遮阳伞
CN208947501U (zh) 一种折叠车
CN210690012U (zh) 一种折叠伞开合检测机
CN205554444U (zh) 一种折叠车及折叠装置
CN210890845U (zh) 一种简约三脚架
CN207059739U (zh) 一种汽车遮阳伞自动折叠机构
CN204915781U (zh) 一种新型折叠童车
CN211109240U (zh) 一种可调节垃圾桶夹持装置
CN208731144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4196970U (zh) 一种童车
CN202156278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伞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