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0099U -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70099U
CN206870099U CN201720669608.2U CN201720669608U CN206870099U CN 206870099 U CN206870099 U CN 206870099U CN 201720669608 U CN201720669608 U CN 201720669608U CN 206870099 U CN206870099 U CN 206870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way tube
still kettle
cylinder
sub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96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辉勋
韩凯锋
吴根水
孙梦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 An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Red Quartet
Original Assignee
In An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Red Quarte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 An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Red Quartet filed Critical In An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Red Quartet
Priority to CN2017206696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70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70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70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Electron Tubes, Discharge Lamp Vessels, Lead-In Wir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涉及蒸压釜导汽领域。该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包括第一真空分气缸、第二真空分气缸、液压分气缸、升温恒温分气缸、第一蒸压釜、第二蒸压釜和第三蒸压釜,所述液压分气缸通过第一导气管与第一蒸压釜相连通,所述液压分气缸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第二蒸压釜相连通。该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在第七导气管相连通的真空泵连接管上增加第三截止阀,便可实现将第一蒸压釜内余汽导入第二蒸压釜,同时又不影响第三蒸压釜升温,从而不会造成生产时间的浪费,缩短生产时间,有效的避免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方便,利于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蒸压釜导汽装置生产时间较长,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压釜导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背景技术
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在釜内完成Cao—Si02—H2O的水热反应。同时还广泛适用于橡胶制品、木材干燥和防腐处理、重金属冶炼、耐火砖侵油渗煤、符合玻璃蒸养、化纤产品高压处理、食品罐头高温高压处理、纸浆蒸煮、电缆硫化、渔网定型以及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工业、保温材料、纺工、军工等需压力蒸养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项目。
目前,现有的蒸压釜蒸养结束后的余汽直接外排,造成蒸汽大量浪费,现经改进后,经升温恒温分气缸回收蒸养结束后的釜内余气汽入待蒸养的其他釜内,节约了每釜蒸汽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只由升温恒温分气缸导汽,会遇到此类情况:如图1中黄线所示第一蒸压釜正在往第二蒸压釜导余汽,此时必须关闭蒸汽进汽总阀,但若同时第三蒸压釜需要升温便不可行,这样造成生产时间的浪费,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蒸压釜导汽装置生产时间较长,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包括第一真空分气缸、第二真空分气缸、液压分气缸、升温恒温分气缸、第一蒸压釜、第二蒸压釜和第三蒸压釜,所述液压分气缸通过第一导气管与第一蒸压釜相连通,所述液压分气缸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第二蒸压釜相连通,所述液压分气缸通过第三导气管与第三蒸压釜相连通,所述第一真空分气缸通过第四导气管与第一导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真空分气缸通过第五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真空分气缸通过第六导气管与第三导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真空分气缸和第二真空分气缸之间通过第七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通过第八导气管与第一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通过第九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通过第十导气管与第三导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七导气管连通有真空泵连接管,且真空泵连接管分别连通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第四导气管、第五导气管、第六导气管、第八导气管、第九导气管、第十导气管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七导气管上设有两个第二截止阀,两个所述第二截止阀分别位于第七导气管的两端,所述真空泵连接管上设有一个第三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液压分气缸的底部设有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蒸汽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有蒸汽进气总阀。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具备一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在第七导气管相连通的真空泵连接管上增加第三截止阀,便可实现将第一蒸压釜内余汽导入第二蒸压釜,同时又不影响第三蒸压釜升温,实际操作中釜内抽真空是属于降压操作,往釜内导汽和升温是属于升压操作,两者不可同时进行,所以此操作完全可行,从而不会造成生产时间的浪费,缩短生产时间,有效的避免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方便,利于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蒸压釜导汽装置生产时间较长,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真空分气缸、2空分气缸、3液压分气缸、4升温恒温分气缸、5第一蒸压釜、6第二蒸压釜、7第三蒸压釜、8第一导气管、9第二导气管、10第三导气管、11第四导气管、12第五导气管、13第六导气管、14第七导气管、15第八导气管、16第九导气管、17第十导气管、18真空泵连接管、19第一真空泵、20第二真空泵、21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第三截止阀、24排气口、25蒸汽进气管、26蒸汽进气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真空分气缸1、第二真空分气缸2、液压分气缸3、升温恒温分气缸4、第一蒸压釜5、第二蒸压釜6和第三蒸压釜7,其特征在于,液压分气缸3通过第一导气管8与第一蒸压釜5相连通,液压分气缸3通过第二导气管9与第二蒸压釜6相连通,液压分气缸3通过第三导气管10与第三蒸压釜7相连通,第一真空分气缸1通过第四导气管11与第一导气管8相连通,第二真空分气缸2通过第五导气管12与第二导气管9相连通,第二真空分气缸2通过第六导气管13与第三导气管10相连通,第一真空分气缸1和第二真空分气缸2之间通过第七导气管14相连通,升温恒温分气缸4通过第八导气管15与第一导气管8相连通,升温恒温分气缸4通过第九导气管16与第二导气管9相连通,升温恒温分气缸4通过第十导气管17与第三导气管10相连通,第七导气管14连通有真空泵连接管18,且真空泵连接管18分别连通有第一真空泵19和第二真空泵20,第一导气管8、第二导气管9、第三导气管10、第四导气管11、第五导气管12、第六导气管13、第八导气管15、第九导气管16、第十导气管17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截止阀21,第七导气管14上设有两个第二截止阀22,两个第二截止阀22分别位于第七导气管14的两端,真空泵连接管18上设有一个第三截止阀23。
液压分气缸3的底部设有排气口24。
升温恒温分气缸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蒸汽进气管25。
蒸汽进气管25上设有蒸汽进气总阀26。
综上所述,该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在第七导气管14相连通的真空泵连接管18上增加第三截止阀23,便可实现将第一蒸压釜6内余汽导入第二蒸压釜6,同时又不影响第三蒸压釜7升温,实际操作中釜内抽真空是属于降压操作,往釜内导汽和升温是属于升压操作,两者不可同时进行,所以此操作完全可行,从而不会造成生产时间的浪费,缩短生产时间,有效的避免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方便,利于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蒸压釜导汽装置生产时间较长,影响蒸压釜运行效率,使用不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包括第一真空分气缸(1)、第二真空分气缸(2)、液压分气缸(3)、升温恒温分气缸(4)、第一蒸压釜(5)、第二蒸压釜(6)和第三蒸压釜(7),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分气缸(3)通过第一导气管(8)与第一蒸压釜(5)相连通,所述液压分气缸(3)通过第二导气管(9)与第二蒸压釜(6)相连通,所述液压分气缸(3)通过第三导气管(10)与第三蒸压釜(7)相连通,所述第一真空分气缸(1)通过第四导气管(11)与第一导气管(8)相连通,所述第二真空分气缸(2)通过第五导气管(12)与第二导气管(9)相连通,所述第二真空分气缸(2)通过第六导气管(13)与第三导气管(10)相连通,所述第一真空分气缸(1)和第二真空分气缸(2)之间通过第七导气管(14)相连通,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4)通过第八导气管(15)与第一导气管(8)相连通,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4)通过第九导气管(16)与第二导气管(9)相连通,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4)通过第十导气管(17)与第三导气管(10)相连通,所述第七导气管(14)连通有真空泵连接管(18),且真空泵连接管(18)分别连通有第一真空泵(19)和第二真空泵(20),所述第一导气管(8)、第二导气管(9)、第三导气管(10)、第四导气管(11)、第五导气管(12)、第六导气管(13)、第八导气管(15)、第九导气管(16)、第十导气管(17)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截止阀(21),所述第七导气管(14)上设有两个第二截止阀(22),两个所述第二截止阀(22)分别位于第七导气管(14)的两端,所述真空泵连接管(18)上设有一个第三截止阀(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分气缸(3)的底部设有排气口(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恒温分气缸(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蒸汽进气管(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气管(25)上设有蒸汽进气总阀(26)。
CN201720669608.2U 2017-06-09 2017-06-09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Active CN206870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9608.2U CN206870099U (zh) 2017-06-09 2017-06-09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9608.2U CN206870099U (zh) 2017-06-09 2017-06-09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70099U true CN206870099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32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9608.2U Active CN206870099U (zh) 2017-06-09 2017-06-09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70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0099U (zh) 新型蒸压釜导汽装置
CN201268029Y (zh)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排放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CN2851810Y (zh) 大环状掺输集输系统
CN207273512U (zh) 一种环保多用型蒸压釜
CN207003142U (zh) 一种云母纸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06184050U (zh) 基材胶水排泡系统
CN104560583A (zh) 一种蒸汽回收循环利用的蒸煮节能系统及其蒸煮方法
CN205364184U (zh) 蒸压釜
CN204042419U (zh) 一种连续的高纯氪、氙气的充装装置
CN104908152A (zh)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加工系统及其中的废水余热使用方法
CN204699670U (zh) 一种蒸养供汽系统
CN210783932U (zh) 快速蒸器
CN207105222U (zh) 蒸压釜无缝环件及蒸压釜
CN203710982U (zh) 蒸压釜多釜联动倒汽装置
CN206731066U (zh) 一种自动化加配气的蒸压釜装置
CN218639962U (zh) 一种蒸压釜热力循环装置
CN218925192U (zh) 一种上胶涂层机不锈钢可调负压风管
CN204935871U (zh) 一种管桩蒸养池及蒸压釜自动控制装置
CN219494067U (zh) 蒸压釜乏汽节能回收系统
CN203464244U (zh) 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中的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CN207261226U (zh) 集成式水泵节能一体机组
CN211279057U (zh) 一种节能蒸氧装置
CN209944287U (zh) 一种卧式电液热能环保造气炉
CN216860130U (zh) 一种蒸压釜蒸汽循环利用装置
CN208380856U (zh) 一种具有补气功能的单螺杆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