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3421U -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3421U
CN206863421U CN201720768775.2U CN201720768775U CN206863421U CN 206863421 U CN206863421 U CN 206863421U CN 201720768775 U CN201720768775 U CN 201720768775U CN 206863421 U CN206863421 U CN 206863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stre
face
enhancement film
bright enhancement
flexible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87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H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China Displ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H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H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Hi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687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3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3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3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具有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增光膜。所述增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增光层以及软胶层;所述增光层包括若干棱镜条,各所述棱镜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各所述棱镜条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每一所述棱镜条具有第一增光面与第二增光面,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所述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能够有效减少外力冲击对棱镜造成的损伤,且可以避免增光膜出现白点或白斑,继而提高设置有增光膜具有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膜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光学膜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用于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尤其被广泛应用于背光模组领域,例如,背光模组中的增光膜可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例如在LCM(LCD Module,LCD显示模组,亦称背光模组)中,常应用增亮膜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
通常增光膜是由一基板及一聚光棱镜结构层所构成,该基板及聚光棱镜结构层皆由透明树脂材质制成。当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产生光线时,光线通过导光板及扩散片进入增光膜的基板内,接着再进入增光膜的棱镜结构层,使光线射出时产生适当角度折射。增光膜能让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又反射回来再次被利用,可使亮度增加110%。因此,增光膜对提高光利用率,使显示设备的亮度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显示设备具有较薄的厚度、较高的显示亮度。因此导致显示设备中用于设置背光模组的空间越来越少,使得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的厚度越来越薄,亮度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通常通过设置增光膜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其中增光膜一般选用折射率较高的硬胶材料,但硬胶材料如果做成增光效果好的棱镜结构,例如三棱镜结构,其顶部容易在受外力冲击或挤压时受到损伤,损伤后的增光膜容易使背光模组在使用时出现白点或白斑,特别是在做相关测试时更容易出现白点或白斑;为了解决白点或白斑的问题,往往需要增加不少间隙,但是这样会增加LCM的总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增光膜中的硬胶棱镜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产生损伤,而造成背光模组在使用时会出现白点或白斑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外力冲击对棱镜造成的损伤,避免增光膜出现白点或白斑,且可以避免由于设置太多间隙导致增加总厚度的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一种增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增光层以及软胶层;所述增光层包括若干棱镜条,各所述棱镜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各所述棱镜条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每一所述棱镜条具有第一增光面与第二增光面,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层整体覆盖并贴设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棱镜条分别固定粘接于所述基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棱镜条的截面宽度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棱镜条具有三角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层的厚度为8μm至13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层的厚度为10μm至12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增光膜。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所述增光膜。
上述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设备,通过在增光膜中硬质胶制的各个棱镜条上设置一层软胶层,经过光照固化后的软胶层能够保持较好的弹性,当棱镜条受到外力冲击时,首先会冲击软胶层,软胶层因此发生弹性形变而将外力吸收,从而可避免或减小由软胶层所保护的棱镜条受到外力冲击,以降低棱镜条受到的损伤,从而使得在增光膜上不易产生影响显示效果的白斑或白点。并且通过软胶层的设置,能够同时起到雾化作用,从而还可以遮住小的异污白斑或白点。设置有所述增光膜的背光模组得到了较好的增光效果,使得具有该种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增光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增光膜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增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增光层以及软胶层;所述增光层包括若干棱镜条,各所述棱镜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各所述棱镜条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每一所述棱镜条具有第一增光面与第二增光面,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
例如,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所述增光膜。所述增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增光层以及软胶层;所述增光层包括若干棱镜条,各所述棱镜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各所述棱镜条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每一所述棱镜条具有第一增光面与第二增光面,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
例如,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具有上述增光膜的背光模组。即具有背光模组的显示屏,通过设置增光膜能够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种增光膜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00、增光层200以及软胶层300;其中所述基板100为一层厚度极小的透明膜层,所述增光层200为一层硬的透明UV(Ultraviolet Rays,紫外线),UV胶也叫紫外胶、光敏胶或紫外光固化胶。例如,所述增光层200包括若干棱镜条210,即各个棱镜条为硬的透明UV胶构成。各所述棱镜条210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上,且各所述棱镜条210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即具有增光效果的各胶制棱镜条分布于所述基板的一面上,以形成一体式增光结构。例如,每一所述棱镜条210具有第一增光面211与第二增光面212,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相互倾斜。例如,所述软胶层300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即在所述棱镜条的反射增光面上连续地涂设软胶层,使得所有的棱镜条均被凸设有软胶层,通过软胶层的设置能够保护硬胶棱镜条的增光层免受外力冲击。
应该理解的是,由若干棱镜条210构成的增光层200至少具有三个面,其中两个相互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用于反射光线,通过反射光增强与其连接的产品的显示亮度。其中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的连接位置为所述棱镜条210的顶部,所述棱镜条210的顶部远离所述基板100,而所述棱镜条210的另一面与所述基板100稳定连接。而由于棱镜结构具有较好的反射效果,相比其他增光结构,棱镜结构能够很好地增强产品的显示亮度,但由于棱镜条210为硬胶层,因此容易受到外力冲击而产生损伤,而通过所述软胶层300以喷涂的方式附着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以及各所述第二增光面212,这样相当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上敷设有一层保护膜,当有外力冲击棱镜条210时,所述软胶层300首先受到挤压冲击而发生形变以吸收外力,从而保护了敷设于其底部的棱镜条210不会受到外力冲击,继而使得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的反射效果不会受到影响,在增光膜上也便不会出现白点或白斑。
例如,所述增光膜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在所述基板100上均匀地喷涂一层透明UV胶,形成所述增光层;通过一棱镜制作模具,将具有一定温度的透明UV胶材的增光层冲压成为若干棱镜条,UV胶在紫外光线的照射下使得具有若干棱镜条的增光层被固化至所述基板上;在固化后的各棱镜条上的表面上喷涂一层软胶层;再次通过紫外光将软胶层固化至各棱镜条的表面上,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增光膜。
上述增光膜,通过棱镜模具将基板100上的胶质增光层200冲压成为若干棱镜条210,被冲压成型的若干棱镜条210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固化形成一层硬质胶层,由于硬质胶层容易受到外力冲压而受到损伤,使得在所制成的增光膜10的表面上形成白点或白斑,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显示效果。而通过在棱镜条型的增光层200上设置一层软胶层300,经过紫外光照射固化后的软胶层具有较好的弹性,因此在棱镜条受到外力冲击时,首先会冲击软胶层300,软胶层300发生弹性形变而将外力吸收,从而可避免或减小设置于软胶层300底部的各棱镜条210受到外力冲击,以降低各棱镜条受到外力冲击的损伤,从而使得在增光膜10上不易产生影响显示效果的白斑或白点。并且通过软胶层300的设置,能够同时起到雾化作用,从而可以遮住小的异污白斑或白点。
为了使得软胶层300能够与各棱镜条210的表面具有良好的接触效果,从而使得软胶层300能够更好地保护各棱镜条210较少损伤。例如,所述软胶层300整体覆盖并贴设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上。也就是说,软胶层300不留缝隙地附着于各棱镜条210的第一增光面211与第二增光面212上,例如,软胶层300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设于各棱镜条210的第一增光面211与第二增光面212上。从而使得软胶层300不易脱落于各个棱镜条210的增光面,因而使得各个棱镜条210不会因为设置于其表面上的保护膜型的软胶层脱落而受到损伤。
为了使得通过棱镜模具冲压于基板100上的增光层200能够稳定地设置于基板100上,例如,各所述棱镜条210分别固定粘接于所述基板100上。也就是说,各个棱镜条210是通过胶粘或其他粘连方式使得其被固定于基板100上。例如,在通过棱镜模具冲压增光层200时,硬质胶型的增光层具有一定的温度,会使得硬质胶粘接于基板100上,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硬质胶固化于基板100上,由于硬质胶通常为UV胶,其具有较强的粘连度,从而使得基板100与各个硬质胶型的棱镜条210被稳定地固定成为一体型结构,保证各个棱镜条210能够被稳定地固定于基板100上,而不会因为脱落等问题影响到增光膜的增光作用。
为了提高增光膜10的增光效果,例如,各所述棱镜条210的截面宽度沿远离所述基板100的方向逐渐减小。应该理解的是,各个棱镜条210具有两个端部,其中宽度较大的一端设置于基板100上,背离基板100的一端宽度较窄,这样使得由各个棱镜条210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增光面。当光线通过基板100后,光线照射至倾斜设置的增光面上,会形成较好的反射效果,会将较多的光线反射至基板100上,从而增加了基板的光亮度,增光膜10的增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之间的夹角θ小于90度。即两个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一增光面211与第二增光面212的连接处的夹角小于90度。例如,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之间的夹角为70度。当棱镜条的倾斜度变大时,会使得一部分倾斜的增光面能够反射回基板的反射光减小,从而影响增光膜的增光效果。例如,各所述棱镜条具有三角形截面。也就是说,各棱镜条为三棱镜,由于三棱镜相比于其他棱镜而言,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因此能够极好地提高增光膜的增光效果。
为了在保证增光膜10的厚度尽可能薄的同时,能够对棱镜条21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例如,所述软胶层300的厚度为8μm至13μm。也就是说,当设置于棱镜条210上的软胶层300厚度在8μm至13μm之间时,增光膜能够有效地保护棱镜条较少外力的冲击。并且,例如,所述软胶层300的厚度为10μm至12μm。例如,软胶层300的厚度为12μm。即当软胶层300的厚度为12μm时,增光膜10的厚度能够适应整个产品的设计,且软胶层300的弹性度对于硬质胶型的棱镜条210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软胶层的厚度需要根据其所应用的不同产品,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厚度的要求,所以关于软胶层的厚度以及上述由硬质胶制成的棱镜条的厚度也是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定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所述增光膜10。所述增光膜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00、增光层200以及软胶层300;所述增光层200包括若干棱镜条210,各所述棱镜条210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上,且各所述棱镜条210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每一所述棱镜条210具有第一增光面211与第二增光面212,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300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
应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源给具有显示画面的设备上,通常为了增强显示画面的光亮度,需要在背光模组上增设一层增光膜10,通过增光膜10可加强背光模组的光照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能够保护传统的增光膜中的棱镜条210上设置一层软胶层300,从而能够使得由硬质胶层制成的棱镜条210在受到外力冲击时,通过软胶层300的弹性形变吸收外力冲击,从而保护增光膜10能够减少外力冲击,继而在其增光面上较少白斑或白点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整个增光膜10的增光效果,继而对于设置有该增光膜10的背光模组而言,其光照效果会得到有效提升。并且通过软胶层300的设置,能够同时起到雾化作用,从而可以遮住小的白斑或白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增光膜10,所述增光膜包括所述增光膜10。所述增光膜10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板100、增光层200以及软胶层300;所述增光层200包括若干棱镜条210,各所述棱镜条210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100上,且各所述棱镜条210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每一所述棱镜条210具有第一增光面211与第二增光面212,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所述第二增光面212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300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211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212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
例如,显示设备可以是手机显示屏、电脑显示屏或其他结构形式的显示屏。不同类型的显示设备通过要求具有不同的显示光照效果,为了增强光照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较少显示屏上白斑或白点的出现,而影响到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通过在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上设置增光膜10以增强显示设备光照强度,同时在满足光照强度的同时,避免或减小增光膜因受到外力冲击产生损伤,而造成在增光膜上形成白斑或白点,影响显示效果。因此通过在增光膜10的增光层上设置软胶层300,通过具有弹性形变的软胶层来吸收外力对增光层的冲击损伤,继而使得由软胶层300所保护的增光面不易受损,在其显示面上也不易形成白斑或白点,而影响到整个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并且通过软胶层300的设置,能够同时起到雾化作用,从而可以遮住小的异污白斑或白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增光层以及软胶层;
所述增光层包括若干棱镜条,各所述棱镜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各所述棱镜条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
每一所述棱镜条具有第一增光面与第二增光面,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相互倾斜,所述软胶层设置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且所述软胶层连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层整体覆盖并贴设于各所述第一增光面与各所述第二增光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棱镜条分别固定粘接于所述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棱镜条的截面宽度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棱镜条具有三角形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层的厚度为8μm至13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层的厚度为10μm至12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光面与所述第二增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光膜。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0768775.2U 2017-06-27 2017-06-27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6863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8775.2U CN206863421U (zh) 2017-06-27 2017-06-27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8775.2U CN206863421U (zh) 2017-06-27 2017-06-27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3421U true CN206863421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8775.2U Active CN206863421U (zh) 2017-06-27 2017-06-27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34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1399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1399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5173B (zh) 一种防窥膜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CN101398989A (zh) 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70349A (zh) 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TWI618966B (zh) 反射式顯示裝置與反射式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WO2023036019A1 (zh) 高亮度、防蓝光量子点光学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背光模组
US20190107665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515241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5842921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导光组件
US2017037120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3728676A (zh) 串联阵列透镜板
TW201323218A (zh) 導電化學強化玻璃製造一體成型背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206863421U (zh)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2401281B (zh) 背光组件
CN108897092B (zh) 导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光源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299318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TW202200361A (zh) 光學膜層與顯示裝置
CN108474979A (zh) 用于具有被掩蔽透明粘合剂的显示器组件的边缘固化
JP2013068872A (ja) レンズシート、及びel発光装置
TWI751835B (zh) 曲面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和顯示裝置
CN1101747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3210524U (zh) 光学膜层与显示设备
CN204883121U (zh) 一种全贴合lcd模组
TW201250303A (en) Optica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8188386U (zh) 一种复合型光学膜片
CN105042407A (zh) 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