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9100U -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9100U
CN206859100U CN201720420147.5U CN201720420147U CN206859100U CN 206859100 U CN206859100 U CN 206859100U CN 201720420147 U CN201720420147 U CN 201720420147U CN 206859100 U CN206859100 U CN 206859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cule
point
permeable
dot
dot bul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201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东伟
李明亮
范勇军
平树江
曹佳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Beijing)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U GAOKE (BEIJING)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U GAOKE (BEIJING)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filed Critical ZHONGLU GAOKE (BEIJING)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201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9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9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9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路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状透水标线。包括多个点状凸起,点状凸起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多个点状凸起均匀分布在标线区域内,且点状凸起的面积占标线区域的面积的40%~80%,透水能力大于或等于3600ml/min。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大于3600ml/min,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配合排水沥青路面使用,不影响原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透水系数,基本不会阻碍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能力,相对于全涂型普通标线,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可以利用所附着的排水路面之间的点状空隙排除降落于标线的水分,具有优良透水性能,并利用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标线附近的阻水和拥水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路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建设也愈加突显“环境友好”的理念。综观国内外技术前沿,具有大空隙特征的排水降噪沥青路面铺装因为具有抗滑性能高、噪声低、抑制水雾、防止水漂、减轻眩光和抗堵塞周期长等突出优点,可以说达到了现有沥青路面技术中的“顶端路用性能”(ultimate performance),成为实现道路表面特性品质飞跃的最佳路面形式。
但是十来年排水性沥青路面上常用的路面标线类型:热熔刮涂型标线和热熔喷涂型标线,这两种标线热熔标线材料容易流入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内部填充空隙,一般会使热熔涂刮标线自然流进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内部2~3cm,影响排水降噪沥青路面70%的横向排水效率。使其排水降噪沥青路面丧失原来的大空隙结构,从而导致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功能丧失,失去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特色。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路面标线容易流入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内部填充空隙,导致排水沥青路面功能丧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状透水标线,包括多个点状凸起,所述点状凸起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多个所述点状凸起均匀分布在标线区域内,且所述点状凸起的面积占所述标线区域的面积的40%~80%,透水能力大于或等于3600ml/min。
其中,所述点状凸起的材料为树脂类双组份。
其中,所述点状凸起渗入所附着的排水沥青路面的深度为0~5mm。
其中,所述点状凸起的凸点高度为1mm~5mm。
其中,所述点状凸起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10mm~30mm。
其中,相邻的所述点状凸起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30mm。
其中,所述点状凸起的初始逆反射值为200mcd·1x-1·m-2~400mcd·1x-1·m-2
其中,所述点状凸起的透水能力为3600ml/min~7000ml/min。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大于3600ml/min,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配合排水沥青路面使用,不影响原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透水系数,基本不会阻碍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能力,相对于全涂型普通标线,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可以利用所附着的排水路面之间的点状空隙排除降落于标线的水分,具有优良透水性能,并利用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标线附近的阻水和拥水现象。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状透水标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状透水标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点状凸起;2:排水沥青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状透水标线,包括多个点状凸起1,点状凸起1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2上,多个点状凸起1均匀分布在标线区域内,且点状凸起1的面积占标线区域的面积的40%~80%,透水能力大于或等于3600ml/min。
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大于3600ml/min,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配合排水沥青路面使用,不影响原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透水系数,基本不会阻碍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能力,相对于全涂型普通标线,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可以利用所附着的排水路面之间的点状空隙排除降落于标线的水分,具有优良透水性能,并利用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标线附近的阻水和拥水现象。
其中,点状凸起1的材料为树脂类双组份。点状凸起的所采用的材料为树脂类双组份材料,可使标线初始反光性和持续逆反射性能得到提高,在雨夜其持续逆反值是热熔振动标线2倍以上,韧性好,不易产生裂纹,耐磨性好,摩擦系数是热熔标线的2倍,抗老化性好,100%固含量,无挥发性物质,新旧标线可保持较长时间。
进一步的,点状凸起1渗入所附着的排水沥青路面2的深度为0~5mm。点状凸起节约了标线漆的使用量,同时渗入路面深度较小,降低了对排水沥青路面横向排水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点状透水标线的透水性能。
具体的,点状凸起1的凸点高度为1mm~5mm。点状透水标线可通过点状凸起的“山峰”反射的车灯照射的光线,可见度高,并且采用先进的体外喷涂混融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点状透水标线的夜间以及雨天识别度。
其中,点状凸起2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10mm~30mm。圆形点状凸起提高了标线在路面的附着力。同时,点状透水标线一般用作道路中线的标线,10mm~30mm直径的点状透水标线的点状凸起在车轮压线时产生良好的振动并发出轰鸣,具有良好的安全提示功能。
另外,相邻的点状凸起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30mm。点状凸起之间较大的间隔可以使路面更好的发挥路面本身的排水能力和进一步的节约标线漆的使用量。再者,相邻点状凸起之间的间隔可以使光在点状之间产生漫反射,提高了标线在夜间的识别度。
其中,点状凸起1的初始逆反射值为200mcd·1x-1·m-2~400mcd·1x-1·m-2。本实用新型的点状凸起的初始逆反射值为200mcd·1x-1·m-2~400mcd·1x-1·m-2,可形成一种高反光性以及高逆反性标线,进一步增强了其在路面上的雨夜识别性能。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点状凸起面积占标线整体区域面积的55%~60%,点状凸起的透水能力为3600ml/min~7000ml/min,标线的点状凸起的高度为3mm~3.5mm,直径为19mm~22mm,渗入深度为3.5mm~4.5mm,初始逆反射值为300mcd·1x-1·m-2~400mcd·1x-1·m-2
针对标线的透水能力的实验,提供对不同规格的路面标线作排水测试的试验。具体的试验流程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进行:
1、将试件放置于坚实的平面上,在试件表面上沿渗水仪底座圆圈位置抹一薄层密封材料,边涂边用手压紧,使密封材料嵌满试件表面混合料的缝隙,且牢固地粘结在试件上,密封料圈的内径与底座内径相同,约150mm,将渗水试验仪底座用力压在试件密封材料圈上,再加上铁圈压重压住仪器底座,以防压力水从底座与试件表面间流出;
2、用适当的垫块如混凝土试件或木块在左右两侧架起试件,试件下方放置一个接水容器,关闭渗水仪细管下方的开关,向仪器的上方量筒中注入淡红色的水至满,总量为600ml;
3、迅速将开关全部打开,水开始从细管下部流出,待水面下降100ml时,立即开动秒表,至水面下降500ml时为止。
4、计算: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渗水系数(GW)按下式计算,计算时以水面从100ml下降至500ml所需的时间T(min)。
GW=400/T
实验所得的渗水系数(GW)即为本发明创造所称的透水能力。
实施例一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喷涂点状凸起附着形成点状透水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点状凸起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40%,点状凸起的空隙率为60%。点状凸起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3.1mm。标线的点状凸起高度为4.2mm。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热熔方式形成普通点状振荡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标线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40%,标线表层的空隙率为60%。标线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9mm。标线的点状高度为4.1mm。
本实施例点状透水标线与普通标线对比
实施例二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喷涂点状凸起附着形成点状透水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点状凸起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50%,点状凸起的空隙率为50%。点状凸起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3.4mm。标线的点状凸起高度为4.3mm。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热熔方式形成普通点状振荡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标线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50%,标线表层的空隙率为50%。标线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8.8mm。标线的点状高度为4.2mm。
本实施例点状透水标线与普通标线对比
实施例三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喷涂点状凸起附着形成点状透水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点状凸起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60%,点状凸起的空隙率为40%。点状凸起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3.3mm。标线的点状凸起高度为4.4mm。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热熔方式形成普通点状振荡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标线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60%,标线表层的空隙率为40%。标线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9.2mm。标线的点状高度为4.5mm。
本实施例点状透水标线与普通点状标线对比
实施例四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喷涂点状凸起附着形成点状透水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点状凸起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70%,点状凸起的空隙率为30%。点状凸起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3.1mm。标线的点状凸起高度为4.5mm。
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热熔方式形成普通点状振荡标线,标线附着的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试件的表面。标线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70%,标线表层的空隙率为30%。标线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9.1mm。标线的点状高度为4.5mm。
本实施例点状透水标线与普通点状标线对比
实施例五
使用热熔刮涂型标线,附着在排水性沥青路面上,标线覆盖部分占标线整体的面积的100%,标线的絮状结构面积占标线整体面积的0%,标线表层的空隙率为0%。标线渗入所附着路面的深度为9.0mm。
普通标线
从以上各实施例中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用于排水沥青路面的点状透水标线比普通点状标线透水性能更好,而且漆渗入深度比普通点状标线也至少小一倍左右,因而比普通点状标线更省材料。进一步的,点状凸起在点状高度相差无几且点状空隙率形同的情况下,点状透水标线初始逆光反射值也远远大于普通点状标线。
进一步,排水沥青路面专用透水标线与热熔全涂型标线相比,热熔全涂标线的渗水系数为零且初始逆反射值远远小于排水沥青路面专用点状透水标线,因而热熔全涂型标线容易造成标线附近的堵水与拥水现象,而且标线的路面识别性能也远远小于排水沥青路面专用点状透水标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的渗水系数大于3600ml/min,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通过配合排水沥青路面使用,不影响原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的透水系数,基本不会阻碍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能力,相对于全涂型普通标线,本实用新型点状透水标线可以利用所附着的排水路面之间的点状空隙排除降落于标线的水分,具有优良透水性能,并利用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标线附近的阻水和拥水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点状凸起,所述点状凸起附着在排水沥青路面上,多个所述点状凸起均匀分布在标线区域内,且所述点状凸起的面积占所述标线区域的面积的40%~80%,透水能力大于或等于3600m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的材料为树脂类双组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渗入所附着的排水沥青路面的深度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的凸点高度为1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10mm~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点状凸起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的初始逆反射值为200mcd·1x-1·m-2~400mcd·1x-1·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状透水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凸起的透水能力为3600ml/min~7000ml/min。
CN201720420147.5U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Active CN206859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20147.5U CN206859100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20147.5U CN206859100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9100U true CN206859100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1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20147.5U Active CN206859100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91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2653A (zh) * 2018-07-18 2018-11-20 张立升 市政道路标识线
CN108842650B (zh) * 2018-07-25 2020-08-25 东阳市特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活动标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2653A (zh) * 2018-07-18 2018-11-20 张立升 市政道路标识线
CN108842650B (zh) * 2018-07-25 2020-08-25 东阳市特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活动标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59100U (zh) 一种点状透水标线
CN107476164B (zh) 用于道路上面层的嵌入式超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01535U (zh) 一种沥青路面自愈合贴缝带
CN209482103U (zh) 一种公路路面裂缝修补结构
CN104790539B (zh) 一种磁吸式橡胶止水带
CN209144746U (zh) 一种压板式可更换止水结构
CN203782515U (zh) 一种公路路面结构
CN204269451U (zh) 一种新型模拟有层间结合力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试模
CN208845193U (zh) 一种隧道衬砌施工缝防水结构
CN205529758U (zh) 一种路面基层
CN202247677U (zh) 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CN206319217U (zh) 一种低造价环保长寿命路面结构
CN204738458U (zh) 屋面用利于排水型湿铺卷材
CN204547227U (zh) 自带焊接边的自粘防水保温复合卷材
CN104675024A (zh) 一种具有防水隔热功能的新型屋顶绿化材质结构
CN204386625U (zh) 一种铁路隧道环向缝用钢板自粘止水带
CN209468688U (zh) 一种道桥防水结构
CN206396582U (zh) 排除硬化路面积水的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构件
CN207392034U (zh) 装配式型钢结构拱桥
CN106337449A (zh) 地下工程裂缝修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97199U (zh) 一种新型复合刀具材料
CN207130561U (zh) 大温差地区变电站站内混凝土防裂路面结构
CN207891759U (zh) 一种穿路涵堵头
CN103452058B (zh) 排水性沥青路面标线结构
CN205501758U (zh) 一种彩色透水地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7

Address after: 100176 1204-3, floor 12, building 1, No. 22, Ronghua Middle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RCC (Beijing)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Xitucheng Road No. 8

Co-patentee before: Zhonglu Gaoke (Beijing)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Highway Science, Ministry of Tran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