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9108U -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9108U
CN206839108U CN201720401925.6U CN201720401925U CN206839108U CN 206839108 U CN206839108 U CN 206839108U CN 201720401925 U CN201720401925 U CN 201720401925U CN 206839108 U CN206839108 U CN 206839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model
high pressure
cover half
die casting
cools d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19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恒
范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ngmao Thai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NTA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NTA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NTA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19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9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9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9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包括动模机构和定模机构,所述动模机构包括动模仁和动模架,所述定模机构包括定模仁和定模架,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相匹配,所述动模架与定模架相匹配,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定模仁、动模仁、定模架以及动模架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接用于调节冷却管水流速度的有调压机构。采用调压机构将冷却管中的水压进行调节,从而让水能够快速通过冷却管,进而能够快速的带走该位置的热量,进而能够达到冷却均匀的目的。

Description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而在汽车的零部件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汽车的零部件比较复杂,而且很多都是一体的结构,因此,在这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模具进行生产加工。公告号为CN2015197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V6汽车缸体压铸模具,通过采用动模、定模以及若干滑块形成型腔,进而达到将缸体进行压铸成型。
这种模具虽然能够将缸体进行压铸成型,但是气缸体其本身的结构比较复杂,进而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壁薄的位置先冷却,而壁厚的位置后冷却,而后冷却的位置会由于金属液不够而造成紧缩,进而可能形成缩孔或者内应力,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让模具冷却均匀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包括动模机构和定模机构,所述动模机构包括动模仁和动模架,所述定模机构包括定模仁和定模架,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相匹配,所述动模架与定模架相匹配,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定模仁、动模仁、定模架以及动模架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接用于调节冷却管水流速度的有调压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仁和定模仁形成型腔,设置冷却管为型腔内的浇铸件冷却,通过调压机构为冷却管进行加压,从而让水流的速度发生不同的变化,进而可以让水带走的热量随水的流量的不同进行控制,从而对铸件冷却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压机构包括增压泵以及用于切换的切换管,所述切换管两端分别连通增压泵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接,所述切换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出水管与冷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泵能够将常压的水进行加压输送,从而为冷却管进行加压,进而能够增加水的流速,进而能够将多余的热量带走。切换管能够在冷却末端将增压泵进行闭合,让冷却管进行常温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管包括高压管道和常压管道,所述调压机构连接在高压管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通道通过调压机构增压,常压管道为正常水压,从而让水之间的流速不同,从而在相同管径的时候,高压通道带走的热量多,进而能够对壁厚的位置进行快速冷却,让整体的冷却速度比较平衡,减少铸件内应力的产生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压管道包括螺旋管道和直线管道,所述螺旋管道成螺旋状环绕在铸件的凸起部位,所述直线管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直线管道分成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直线管道上连接有进水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器安装在动模架或者定模架上,且进水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调压机构连接,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与进水部以及出水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器将水分为进水和出水,并且分别于进水部和出水部连接,从而为直线管道进行输水和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模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凹孔连通,所述定模架上设置有延伸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穿过依次穿过延伸孔以及通孔进入到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孔以及挤压杆的设置能够在冷却的时候进行再次挤压,将铸件由于冷却缩减形成的缩孔进行填充,进而让铸件更加充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模架上安装有挤压油缸,所述挤压油缸的缸杆与挤压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油缸能够为挤压杆提供挤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仁以及动模架上开设有真空槽,所述真空槽与型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槽的设置可以将型腔内的空气进行抽除,从而在压铸时,金属液不会存在阻力,压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槽上设置有滞留槽,所述滞留槽开设有开口,所述真空槽与开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滞留槽的设置能够让型腔内的杂质留存,从而不会损坏连接在真空槽上的抽真空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调压机构将冷却管中的水压进行调节,从而让水能够快速通过冷却管,进而能够快速的带走该位置的热量,进而能够达到冷却均匀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动模架与动模仁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真空阀位置的结构图;
图7是冷却管结构图。
图中:01、型腔;1、定模架;11、定模仁;12、定模板;13、外浇口;14、内浇口;2、动模架;21、动模仁;22、动模板;23、顶针板;24、顶针;25、滑杆;3、滑块;4、真空槽;41、过度结构;42、进入槽;43、出口槽;44、滞留槽;45、开口;46、缺口;51、真空阀;61、凹孔;62、挤压杆;621、作用端;622、连接端;63、通孔;64、延伸孔;65、扩孔;66、弹簧;67、定位机构;671、定位板;672、滑动套;673、调节螺杆;674、锁紧螺母;675、连接孔;676、挤压油缸;7、冷却管;71、高压管道;72、常压管道;73、增压泵;74、螺旋管道;75、直线管道;751、隔板;752、进水部;753、出水部;76、出水管;77、切换管;78、控制阀;79、水槽;8、进水器;81、进水口;8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主要用于大型汽车零部件的压铸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动模架2和定模架1,在动模架2与定模架1内上分别装有动模仁21和定模仁11,其动模仁21和定模仁11相匹配,可以形成型腔01。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铸件的侧面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动模架2与定模架1之间设置有滑块3,滑块3通过油缸进行驱动,让其为沿动模架2进行滑动,并且与动模仁21和定模仁11进行配合,形成型腔01。定模架1与动模架2上分别设置有定模板12以及动模板22,通过定模板12与动模板22将模具安装在压铸机上,让其可以进行工作。在定模架1上设置外浇口13,同时,在定模仁11上设置内浇口14,外浇口13与压铸机的浇筑口进行对应封合,从而让金属液能够进入到外浇口13,同时内浇口14与外浇口13对应,将液态金属灌入到型腔01,从而让金属液填充满型腔01,再通过动模仁21以及定模仁11上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让金属液冷却成型,最终形成铸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铸件形成后,需要对铸件进行取出,此时,在动模架2上穿设若干顶针24,顶针24穿过动模仁21对铸件进行顶出。为了让顶针24能够活动,在动模板22与动模架2之间设置顶针板23,将顶针24安装在顶针板23上,通过压铸机上的油缸杆穿过动模板22对顶针板23进行抵触,达到驱动顶针板23的目的,通过顶针24的顶出,将铸件顶出动模仁21,再通过机械手从顶针24上将铸件取下,完成整个压铸过程。在动模板22、顶针板23、动模架2、动模仁21、定模板12、定模架1以及定模仁11在进行相对滑动时(主要是动模板22、动模架2、顶针板23以及动模仁21朝定模架1、定模板12以及定模仁11方向进行滑动),为了让动模仁21与定模仁11的配合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在动模架2、动模板22、定模架1以及定模板12之间设置滑杆25,通过滑杆25让动模架2以及动模板22在滑动时不会出现错位,防止动模仁21和定模仁11出现配合错误而导致生产铸件报废。
在铸造的过程中,部分交叉位置的壁厚会相对比较厚,因此,在铸件交叉位置设置凸起的补冲部,而模具在该位置设置有二次挤压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二次挤压结构包括开设在定模仁11上的凹孔61,凹孔61底部设置通孔63,在通孔63内设置挤压杆62。通孔63穿过定模仁11,同样的通孔63延伸至定模架1上,设置延伸孔64,挤压杆62穿过延伸孔64通过油缸驱动其在通孔63内滑动,并对凹孔61内的金属液在进行冷却时,并进行挤压,从而达到让铸件交叉位置的冷却过程中可以进行金属液的填充,进而能够避免由于冷却造成的内应力的产生。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让挤压杆62在使用时比较方便,在挤压杆62上套设有弹簧66,且挤压杆62包括作用端621以及连接端622,作用端621与通孔63直径相匹配,弹簧66套在作用端621上,且弹簧66与连接端622抵触。通孔63靠经延伸孔64的一端设置有扩孔65,弹簧66置于扩孔65内,此时,延伸孔64的直径与扩孔65直径相等。扩孔65的直径一般与连接端622的直径相同设置,从而能够让挤压杆62进行滑动。扩孔65也可以设置在延伸孔64上,此时延伸孔64的直径与通孔63相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定模架1上设置定位机构67,让挤压杆62在预安装时,可以进行定位,从而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不会由于挤压杆62的位置发生变换而导致铸件质量出现问题。定位机构67包括定位板671,定位板671上设置有滑动套672,挤压油缸676安装在滑动套672上,并且挤压油缸676的缸杆穿在滑动套672内,与挤压杆62的连接端622进行抵触。在定模架1上设置有至少三根调节螺杆673,调节螺杆673绕延伸孔64轴线均匀分布,定位板671上设置有连接孔675,调节螺杆673穿过连接孔675对定位板671进行固定,定位板671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674。
在将金属液灌入到模具内后,让金属液能够均匀冷却才能够让铸件的质量比较好,而很多时候,在动模仁21或者定模仁11上开设的若干冷却管7,通过冷却管7内的水将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很多位置由于动模仁21或者定模仁11本身比较薄,因此,孔径比较细小,因此在该位置的散热效果会相对比较差。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将冷却管7分为高压管道71和常压管道72,其中,高压管道71上增设增压泵73,通过增压泵73让高压管道71的水变得告诉流动,进而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带走更多的热量,进而达到冷却均匀的目的。
如图2和图4所示,定模仁11、动模仁21、定模架1以及动模架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接用于调节冷却管7水流速度的有调压机构。调压机构包括增压泵73以及用于切换的切换管77,切换管77两端分别连通增压泵73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76连接,切换管77上设置有控制阀78,所述出水管76与冷却管7连接。冷却管7包括高压管道71和常压管道72,调压机构连接在高压管道71上。高压管道71包括螺旋管道74和直线管道75,螺旋管道74成螺旋状环绕在铸件的凸起部位。在直线管道75内设置有隔板751,隔板751将直线管道75分成进水部752和出水部753。为了方便直线管道75进水,在直线管道75上连接有进水器8。进水器8安装在动模架2或者定模架1上,且进水器8分别设置有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进水口81与调压机构连接,且进水口81与出水口82分别与进水部752以及出水部753连通。在冷却管7中的水经过换热后,需要将其输送出来,最终输送到水槽79中进行冷却,再继续进而使用。
在注浆的过程中,由于型腔01(参照图2和图3)中存在空气,而在高压的金属液注入后,部分空气会进入到液体中,从而导致液体内的空气有留存,这时会造成铸件存在气孔的情况,使得产品质量差。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动模上安装真空阀51,同时在在动模(动模架2以及动模仁21)与定模(定模架1与定模仁11)上均设置有真空槽4,两真空槽4相配合。在真空槽4的端部对接有一真空阀51,通过真空阀51接有一真空泵(图中未视出),通过真空泵提供负压,再通过真空槽4将型腔01内的空气进行抽离,使得型腔01内形成负压。在合模后,压铸机将溶液注入到型腔01前,将真空阀51置于连通状态,型腔01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将型腔01内的空气抽离,让其处于真空状态。在压铸机将金属溶液注入至浇口定模上的浇口时,此时,真空阀51将切换到闭合状态,使得真空泵不在进行抽真空,由于型腔01内部已经被抽真空,因此在在注入金属液体时,不会存在空气的挤压,让其注入更加充实,减少了气孔的产生。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抽气的过程中,由于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开模和合模进行多次生产,在每次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型腔01内都会在铸件脱模等操作时,会与模具产生碰撞,在刚刚成型的铸件其表面存在许多细小的颗粒结构,在碰撞的过程中,其会掉落,从而形成金属粉末或者碎屑滞留在型腔01内,此时,采用真空槽4对型腔01内进行抽真空操作时,空气会将金属粉末或者碎屑一同抽离,进而随空气进入到真空阀51(参照图7)以至于真空泵,将真空阀51堵塞或者损坏真空泵,进而让抽真空系统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真空槽4上设置过度结构41,通过过度结构41将粉末或者碎屑进行滞留,一方面可以让其不会影响到压铸件的质量,同时也不会对真空阀51或者真空泵造成损坏。
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过度结构41包括滞留槽44以及与滞留槽44连通的进入槽42以及出口槽43。进入槽42与出口槽43分别与真空槽4连接,第一过度结构41置于真空槽4上。进入槽42与出口槽43呈一定角度设置,同时,出口槽43与滞留槽44连接的位置靠近进入槽42设置。一般滞留槽44设置成密封槽。一般进入槽42与出口槽43之间的夹角小于90°设置,这样在空气进行迅速转弯的时候,由于金属粉末或者碎屑其本身的重力较大,从而在惯性的作用下,其被甩出,进入到滞留槽44,而滞留槽44为密封槽,其内部的气流是稳定的,因此,不会将粉末或者碎屑再带入到出口槽43。将进入槽42与滞留槽44的连接口和出口槽43与滞留槽44的连接口重合设置,这样,滞留槽44仅仅存在一个开口45,其在空气流通时,内部气流稳定,进而在金属粉末和碎屑进入后不会在轻易被抽出,达到金属粉末和碎屑的过滤的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出口槽43与滞留槽4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缺口46,缺口46设置在滞留槽44的开口45上,且缺口46与出口槽43一体设置。出口槽43位置抽空气时,先抽走缺口46位置的空气,因此,在进入槽42的空气一部分会被抽走,另一部分会进入到缺口46一端,而在抽空气的过程中,空气内的粉末和杂质质量本身会比空气重,在空气抽过去进行转弯时,粉末和碎屑的惯性大,从而进入到滞留槽44,达到除尘的目的。同样的,在靠近真空阀51的位置再次设置过度结构41,进行二次过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包括动模机构和定模机构,所述动模机构包括动模仁(21)和动模架(2),所述定模机构包括定模仁(11)和定模架(1),所述动模仁(21)与定模仁(11)相匹配,所述动模架(2)与定模架(1)相匹配,所述动模仁(21)与定模仁(11)之间形成型腔(01),其特征是:所述定模仁(11)、动模仁(21)、定模架(1)以及动模架(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接用于调节冷却管(7)水流速度的有调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调压机构包括增压泵(73)以及用于切换的切换管(77),所述切换管(77)两端分别连通增压泵(73)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76)连接,所述切换管(77)上设置有控制阀(78),所述出水管(76)与冷却管(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7)包括高压管道(71)和常压管道(72),所述调压机构连接在高压管道(7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高压管道(71)包括螺旋管道(74)和直线管道(75),所述螺旋管道(74)成螺旋状环绕在铸件的凸起部位,所述直线管道(75)内设置有隔板(751),所述隔板(751)将直线管道(75)分成进水部(752)和出水部(753),所述直线管道(75)上连接有进水器(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器(8)安装在动模架(2)或者定模架(1)上,且进水器(8)分别设置有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所述进水口(81)与调压机构连接,且进水口(81)与出水口(82)分别与进水部(752)以及出水部(75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模仁(11)上开设有通孔(63),所述通孔(63)与凹孔(61)连通,所述定模架(1)上设置有延伸孔(64),所述通孔(63)内穿设有挤压杆(62),挤压杆(62)依次穿过延伸孔(64)以及通孔(63)进入到凹孔(6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模架(1)上安装有挤压油缸(676),所述挤压油缸(676)的缸杆与挤压杆(62)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动模仁(21)以及动模架(2)上开设有真空槽(4),所述真空槽(4)与型腔(0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真空槽(4)上设置有滞留槽(44),所述滞留槽(44)开设有开口(45),所述真空槽(4)与开口(45)连接。
CN201720401925.6U 2017-04-17 2017-04-17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Active CN206839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1925.6U CN206839108U (zh) 2017-04-17 2017-04-17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1925.6U CN206839108U (zh) 2017-04-17 2017-04-17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9108U true CN206839108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1925.6U Active CN206839108U (zh) 2017-04-17 2017-04-17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9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3857A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塑胶模具
CN108284212A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多浇口工艺及其装置
CN102527987B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后视镜电机端盖的压铸模具
CN107020361A (zh)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精密压铸模具
CN109290550A (zh) 汽车注塑零配件冷却装置
CN201900247U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后视镜电机端盖的压铸模具
CN110421141B (zh) 一种薄壁件压铸模具
CN205732885U (zh) 新型压铸模具
CN206839108U (zh) 高压冷却精密压铸模具
CN110605835A (zh) 一种模具冷却机构
CN107914362B (zh) 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
CN206839107U (zh) 二次挤压精密压铸模
CN203649321U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的铸造模具
CN207873045U (zh) 一种新型小直径铝合金薄壁管多孔模
CN206839106U (zh) 真空精密压铸模具
CN207577367U (zh) 一种模具
CN109702171A (zh) 防卷气的压射机构及压铸模具
CN201098979Y (zh) 塑料检查井主井体压铸成型模具
CN113500168B (zh) 歧管铸造加工用模具
CN203380349U (zh) 自动变速箱换挡阀阀体铝合金压铸装置
CN216126535U (zh) 一种缸盖成型模具
CN206662239U (zh)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用调温器主体坎件压铸成型模具
CN109986057B (zh) 一种铝合金制成的家用空调截止阀及其制作方法
CN207746390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水室侧板注塑模具
CN209289717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塑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700 Shanghai City Liantang Town Nanhui District chapter Liantang Road No. 577 building third, fourth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ongmao Thai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201700 Shanghai City Liantang Town Nanhui District chapter Liantang Road No. 577 building third, fourth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WANTAI AUTO PAR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