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3447U -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3447U
CN206803447U CN201720656828.1U CN201720656828U CN206803447U CN 206803447 U CN206803447 U CN 206803447U CN 201720656828 U CN201720656828 U CN 201720656828U CN 206803447 U CN206803447 U CN 206803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wind
sweep
sweep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68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云
廖俊杰
熊军
高旭
李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6568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3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3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3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该扫风连杆包括机翼型杆体(1),机翼型杆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以及连接在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之间的迎风弧面(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风连杆,能够降低空调出风的不稳定性,减小出口噪音。

Description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室内壁挂机空调扫风叶片上的扫风连杆用于与扫风叶片之间实现连接,从而对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进行调节。目前的扫风连杆结构不合理,引起空调在运行时出口气流不稳定,出现气流波动,降低了空调的出风舒适性,同时出口涡量增加,导致空调出口涡流噪音增加,使得空调噪音加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能够降低空调出风的不稳定性,减小出口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风连杆,包括机翼型杆体,机翼型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弧面和第二导流弧面以及连接在第一导流弧面和第二导流弧面之间的迎风弧面。
优选地,机翼型杆体的翼剖面中线为直线。
优选地,机翼型杆体的翼剖面的弦长L与最大厚度M之比为2<L/M<8。
优选地,1mm≤M≤3mm,4mm≤L≤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扫风机构,包括扫风叶片和扫风连杆,扫风连杆为上述的扫风连杆,扫风连杆与扫风叶片摆动连接。
优选地,扫风叶片转动卡接在扫风连杆上。
优选地,扫风连杆上设置有弧形卡口,弧形卡口具有弧形安装槽和安装开口,安装开口的宽度小于弧形安装槽的最大宽度,扫风叶片可摆动地卡设在弧形安装槽内。
优选地,扫风叶片上设置有连接开口和连接杆,连接杆和扫风连杆设置在连接开口处,且连接杆可摆动地设置在弧形安装槽内,连接杆卡设在弧形安装槽内部分的最大厚度大于安装开口的宽度。
优选地,连接开口位于连接杆周侧的位置具有加强凸块。
优选地,安装开口的外侧设置有弧形导向部,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导向部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安装开口的方向递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和扫风机构,该扫风机构为上述的扫风机构,扫风机构设置在出风口。
优选地,空调器包括蜗舌和与蜗舌衔接的上导流壁,上导流壁与扫风连杆的摆放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6°≤α≤6°,其中扫风连杆的摆放平面为经过扫风连杆的翼剖面中线的两个端点连线且垂直于该翼剖面的平面。
优选地,空调器包括蜗舌和与蜗舌衔接的上导流壁,上导流壁和蜗舌衔接位置处与扫风连杆的摆放平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出风口最小宽度的1/3,其中扫风连杆的摆放平面为经过扫风连杆的翼剖面中线的两个端点连线且垂直于该翼剖面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风连杆,包括机翼型杆体,机翼型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弧面和第二导流弧面以及连接在第一导流弧面和第二导流弧面之间的迎风弧面。该扫风连杆采用机翼型杆体,使得气流在经过扫风连杆时,气流可以依附着连杆表面流动,避免气流提前分离,减小了连杆的尾迹涡流,同时降低了空调出风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出口的涡量噪音,提升空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扫风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扫风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扫风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扫风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扫风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杆体;2、第一导流弧面;3、第二导流弧面;4、迎风弧面;5、扫风叶片;6、扫风连杆;7、弧形卡口;8、弧形安装槽;9、安装开口;10、连接开口;11、连接杆;12、加强凸块;13、弧形导向部;14、出风口;15、蜗舌;16、上导流壁。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在扫风连杆处所形成的速度阻碍区域较大,对空气流动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容易造成出风不稳定;在扫风连杆周边所形成的宽频噪音分布区域较大,对空调出风造成较大噪音;在扫风连杆处的速度流线空白区域较大,受到扫风连杆阻碍之后容易在扫风连杆的背风区形成真空,更加容易造成涡流,产生涡流噪音。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扫风连杆包括机翼型杆体1,机翼型杆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以及连接在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之间的迎风弧面4。
该扫风连杆采用机翼型杆体,使得气流在经过扫风连杆时,气流可以依附着连杆表面流动,避免气流提前分离,减小了连杆的尾迹涡流,同时降低了空调出风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出口的涡量噪音,提升空调的舒适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型连杆之后,速度分布更加均匀,且受扫风连杆的影响较小,速度阻碍区域较小,空气流动更加稳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型连杆之后,扫风连杆周侧的宽频噪音区域范围更小,噪音影响更小,产生噪音明显减少。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型连杆之后,在扫风连杆处的速度流线空白区域明显变小,受到扫风连杆阻碍之后在扫风连杆的背风区形成真空区域明显变小,造成涡流更少,产生的涡流噪音也更少。
优选地,机翼型杆体1的翼剖面中线为直线,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沿着翼剖面中线对称分布。此种结构可以使得空气在从出风口流动过程中分流更加均匀,出风更加稳定,更进一步地减小扫风连杆的尾迹涡流,降低涡流噪音。当然,该翼剖面中线也可以为曲面。
优选地,机翼型杆体1的翼剖面的弦长L与最大厚度M之比为2<L/M<8,可以使得扫风连杆更加符合流体流动特性,流体更加不易在扫风连杆表面分离,进一步避免气流提前分离,减小连杆的尾迹涡流,提高流体流动稳定性。
优选地,1mm≤M≤3mm,4mm≤L≤15mm。
结合参见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扫风机构包括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扫风连杆6为上述的扫风连杆,扫风连杆6与扫风叶片5摆动连接。
扫风连杆6可以带动扫风叶片在出风口处摆动,从而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方向。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扫风连杆6,因此可以降低出口处涡量,减小出口气流流动的不稳定,使送风更舒适柔和,同时降低整机噪音,提升空调的舒适性和使用性。
优选地,扫风叶片5转动卡接在扫风连杆6上。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之间采用卡结方式转动连接,可以简化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之间的连接结构,降低两者之间的难度,提高装拆效率。当然,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转动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铰接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扫风连杆6上设置有弧形卡口7,弧形卡口7具有弧形安装槽8和安装开口9,安装开口9的宽度小于弧形安装槽8的最大宽度,扫风叶片5可摆动地卡设在弧形安装槽8内。由于安装开口9的宽度小于弧形安装槽8的最大宽度,因此扫风叶片5卡入到弧形安装槽8内后,能够通过安装开口9的侧壁对扫风叶片5卡入弧形安装槽8的部分形成阻挡,防止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之间相互脱离。优选地,弧形卡口7具有弹性,在扫风叶片5卡入到扫风连杆6的弧形安装槽8内时,可以通过安装开口9的弹性变形使得扫风叶片5直接经安装开口9卡入到弧形安装槽8内,当扫风叶片5卡入到弧形安装槽8内后,安装开口9在弹性作用下回复,从而将扫风叶片5锁定在扫风连杆6的弧形安装槽8内。
优选地,扫风叶片5上设置有连接开口10和连接杆11,连接杆11和扫风连杆6设置在连接开口10处,且连接杆11可摆动地设置在弧形安装槽8内,连接杆11卡设在弧形安装槽8内部分的最大厚度大于安装开口9的宽度。此处的连接开口10不仅能够为连接杆11的设置提供位置,而且可以为扫风连杆6与扫风叶片5的相对转动提供避让空间,防止扫风叶片5在转动过程中与扫风连杆6之间发生干涉,使得扫风叶片5相对于扫风连杆6具有更大的摆动角度,能够有效增大扫风叶片5的扫风范围。连接杆11为圆杆,其可以固定连接在扫风叶片5上,也可以与扫风叶片5直接一体成型。
优选地,连接开口10位于连接杆11周侧的位置具有加强凸块12。由于当扫风连杆6带动扫风叶片5发生摆动时,会对扫风叶片5施加一定的拉扯作用力,因此如果扫风叶片5的厚度浇薄,就容易造成扫风叶片变形等问题,影响扫风叶片5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连接杆11周侧位置的扫风叶片上设置加强凸块12,可以增加连接杆11受力位置处的扫风叶片5的厚度,增加连接杆11受力位置处的结构强度,延长扫风叶片5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安装开口9的外侧设置有弧形导向部13,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导向部13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安装开口9的方向递增,可以为扫风叶片5在扫风连杆6上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降低扫风叶片5在扫风连杆6上的安装难度,同时也可以增加扫风叶片5在扫风连杆6上的安装深度,使得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出风口14和扫风机构,该扫风机构为上述的扫风机构,扫风机构设置在出风口14。
优选地,空调器包括蜗舌15和与蜗舌15衔接的上导流壁16,上导流壁16与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满足-6°≤α≤6°,从而保证扫风连杆6的摆放方向尽量与来流方向相同,同时减小扫风连杆6在出口截面上的投影面,进一步降低空气在扫风连杆6处的流动阻力,提高空调出风时的稳定性,减少出风噪音。其中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为经过扫风连杆6的翼剖面中线的两个端点连线且垂直于该翼剖面的平面。当上导流壁16为弧形壁时,则该夹角为蜗舌15与上导流壁16连接位置处的切线与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优选地,空调器包括蜗舌15和与蜗舌15衔接的上导流壁16,上导流壁16和蜗舌15衔接位置处与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出风口14最小宽度的1/3,以防止出风口上导流壁16处高速气流的冲击,减少扫风连杆6产生的气流冲击噪音。其中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为经过扫风连杆6的翼剖面中线的两个端点连线且垂直于该翼剖面的平面。当上导流壁16为弧形壁时,则该夹角为蜗舌15与上导流壁16连接位置处的切线与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扫风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翼型杆体(1),所述机翼型杆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弧面(2)和第二导流弧面(3)之间的迎风弧面(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型杆体(1)的翼剖面中线为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型杆体(1)的翼剖面的弦长L与最大厚度M之比为2<L/M<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风连杆,其特征在于,1mm≤M≤3mm,4mm≤L≤15mm。
5.一种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扫风叶片(5)和扫风连杆(6),所述扫风连杆(6)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扫风连杆(6),所述扫风连杆(6)与所述扫风叶片(5)摆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5)转动卡接在所述扫风连杆(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连杆(6)上设置有弧形卡口(7),所述弧形卡口(7)具有弧形安装槽(8)和安装开口(9),所述安装开口(9)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安装槽(8)的最大宽度,所述扫风叶片(5)可摆动地卡设在所述弧形安装槽(8)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5)上设置有连接开口(10)和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和所述扫风连杆(6)设置在所述连接开口(10)处,且所述连接杆(11)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安装槽(8)内,所述连接杆(11)卡设在所述弧形安装槽(8)内部分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安装开口(9)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开口(10)位于所述连接杆(11)周侧的位置具有加强凸块(1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9)的外侧设置有弧形导向部(13),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导向部(13)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所述安装开口(9)的方向递增。
11.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14)和扫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机构为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扫风机构,所述扫风机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4)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蜗舌(15)和与所述蜗舌(15)衔接的上导流壁(16),所述上导流壁(16)与所述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6°≤α≤6°,其中所述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为经过所述扫风连杆(6)的翼剖面中线的两个端点连线且垂直于该翼剖面的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蜗舌(15)和与所述蜗舌(15)衔接的上导流壁(16),所述上导流壁(16)和所述蜗舌(15)衔接位置处与所述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所述出风口(14)最小宽度的1/3,其中所述扫风连杆(6)的摆放平面为经过所述扫风连杆(6)的翼剖面中线的两个端点连线且垂直于该翼剖面的平面。
CN201720656828.1U 2017-06-07 2017-06-07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Active CN206803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6828.1U CN206803447U (zh) 2017-06-07 2017-06-07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6828.1U CN206803447U (zh) 2017-06-07 2017-06-07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3447U true CN206803447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5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6828.1U Active CN206803447U (zh) 2017-06-07 2017-06-07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3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1626A (zh) * 2017-06-07 2017-09-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1626A (zh) * 2017-06-07 2017-09-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CN107131626B (zh) * 2017-06-07 2024-0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62678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090914U (zh) 空调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06803447U (zh)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07297468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风扇
CN104879841B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挂机
CN209263274U (zh) 风量调节阀
CN207262566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65047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131626A (zh) 扫风连杆、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07831502U (zh) 一种连动一体出风口
CN109681468A (zh) 一种风机扇叶以及风机扇叶组件
CN204717871U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挂机
CN209558524U (zh) 出风框部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262573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975820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室内机
CN209470336U (zh) 扫风叶片及空调
CN205026152U (zh) 一种防火止回阀
CN209180076U (zh) 高效低噪风机
CN207879687U (zh) 一种具有轮盖加强结构的离心风机叶轮
CN20918112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7438712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042533U (zh) 一种取暖器面板的出风口结构
CN207196861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
CN207262570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55749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