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轨铣削设备,提高F轨铣削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F轨铣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输送F轨的输送装置;
用于在所述F轨铣削过程中对所述F轨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
用于在所述F轨输送的过程中对所述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的第一铣削装置;
用于在所述F轨的第一面铣销后对所述F轨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
用于在翻转后的所述F轨输送的过程中对所述F轨的第二面进行铣削的第二铣削装置。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动力机构与输送辊,所述输送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辊转动,以使得所述输送辊输送置于所述输送辊上的所述F轨。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用于在所述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时对所述F轨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机构;
用于在所述F轨的第二面进行铣削时对所述F轨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正压辊与第一侧压辊,所述第一正压辊、所述第一侧压辊与所述输送辊配合用于在所述F轨的第一面被铣削的过程中对所述F轨进行夹持。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正压辊与第二侧压辊,所述第二正压辊、所述第二侧压辊与所述输送辊配合用于在所述F轨的第二面被铣削的过程中所述F轨进行夹持。
优选地,所述第一铣削装置,包括,第一正铣机构与第一侧铣机构,
所述第一正铣机构用于铣削所述F轨的第一面的底面;
所述第一侧铣机构用于铣削所述F轨的第一面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正铣机构,包括,第一正铣架,在所述第一正铣架上设置有第一正铣动力组件、竖直设置的第一成型转轴、竖直设置的第一面铣转轴,在所述第一成型转轴的底端安装有成型铣刀,在所述第一面铣转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面铣刀。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铣机构,包括,第一侧铣架,在所述第一侧铣架上设置有第一侧铣动力组件、水平设置的侧铣转轴,在所述侧铣转轴上安装有侧铣刀具。
优选地,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动力机构与翻转架,所述翻转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架转动,在翻转架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夹持所述F轨并使所述F轨远离所述输送辊。
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的支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且置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端能够竖直伸缩与所述支撑块配合使处于所述输送辊上的所述F轨远离所述输送辊且被夹紧。
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的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均能够竖直伸缩,且相互靠近与远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铣削装置,包括,第二正铣架,在所述第二正铣架上设置有第二正铣动力组件、竖直设置的第二面铣转轴、竖直设置的第三面铣转轴以及倾斜设置的第四面铣转轴,在所述第二面铣转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二面铣刀,在所述第三面铣转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三面铣刀,在所述第四面铣转轴远离所述第二正铣架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面铣刀。
一种F轨铣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输送F轨;
S2,在输送过程中对所述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且在铣削的过程中对所述F轨进行夹持;
S3,对第一面铣削后的F轨进行翻转;
S4,在输送过程中对翻转后的所述F轨的第二面进行铣削,且在铣削的过程中对翻转后的所述F轨进行夹持。
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F轨的输送与夹持通过处于所述F轨底部的输送辊、处于所述F轨两侧的侧压辊以及处于所述F轨顶部的正压辊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F轨铣削设备,第一铣削装置与第二铣削装置能够在F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对F轨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铣削,且在铣削的过程中能够对F轨进行夹持,保证铣削的精度,且F轨的第一面的铣削后第二面的铣削之间通过翻转装置进行翻转,使得F轨的铣削过程能够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提高了F轨铣削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F轨的结构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F轨由于其截面为“F”形而得名,请如图1所示,图1为F轨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磁极面与用于安装感应板的感应板面,其中,磁极面需要铣削的面包括,第一底面11、第二底面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以及第一内侧面111、第二内侧面112和第三内侧面113;感应板面需要铣削的面包括,第三端面15、第四端面16;还包括第一侧面17以及F轨1靠第一端13的第二侧面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底面11、第二底面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以及第一侧面17统称为第一面;将第三端面15、第四端面16以及第二侧面18统称为第二面。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F轨铣削设备,用于对F轨的表面进行铣削,包括用于输送F轨1的输送装置2;用于在F轨1铣削过程中对F轨1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3;用于在F轨1输送的过程中对F轨1的第一面进行铣削的第一铣削装置4;用于在F轨1的第一面铣削后对F轨1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5;以及用于在翻转后的F轨1输送的过程中对F轨1的第二面进行铣削的第二铣削装置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F轨铣削设备,将F轨送至输送装置2上,由输送装置2进行输送,在对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之前,夹持装置3对F轨进行夹持,然后由于第一铣削装置4对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铣削过程在输送过程中完成第一面铣削完成后,被输送装置2输送至翻转装置5进行翻转,F轨翻转后继续被输送装置2进行输送,然后被夹持装置3进行夹持,然后通过第二铣削装置6对F轨的第二面进行铣削。由于F轨的第一面铣削以及第二面铣削均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夹具固定夹持后铣削相比较,其一,使得F轨的铣削不受F轨长度的限制;其二,有效避免了F轨在移动过程中所导致的F轨所产生的形变,使得F轨铣削的效率大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装置3对输送过程中的F轨进行夹持,具体是指,F轨被夹持后,依然在输送装置2的作用下被输送,仅是F轨在输送的过程中的侧向位移与上下位移被约束。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F轨铣削设备,也可以先铣削第二面,再铣削第一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动力机构21与输送辊22,输送动力机构21用于驱动输送辊22转动,以使得输送辊22输送置于输送辊22上的F轨1。当F轨1被放置在输送辊22上时,F轨1表面与输送辊22具有摩擦力,通过输送辊22的转动,带动F轨1移动,从而完成F轨1的输送。
输送装置2惯穿铣削的整个过程,即,F轨的输送过程中、F轨的第一面铣削过程中、F轨的翻转过程中、F轨的第二面铣削过程中均通过输送装置2对F轨进行输送。
其中,翻转装置5对F轨进行翻转时,先将F轨抬离输送装置2然后进行翻转,翻转后的F轨再放置在输送装置2上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3,包括,用于在F轨1的第一面进行铣削时对F轨1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机构31;用于在F轨1的第二面进行铣削时对F轨1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机构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机构31,包括,第一正压辊311与第一侧压辊312,第一正压辊311、第一侧压辊312与输送辊22配合用于在F轨1的第一面被铣削的过程中对F轨1进行夹持。
当F轨1的第一面需要进行铣削时,F轨1的第一面向上,F轨1的第二面与输送辊22接触,第一正压辊311将F轨1压向输送辊22,在第一正压辊311与输送辊22的配合下,F轨1不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第一侧压辊312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F轨1的两侧,且与F轨的两个侧面接触,两侧第一侧压辊312相互作用,用于防止F轨1产生侧向位移,第一正压辊311、第一侧压辊312与输送辊22配合,使得F轨不能够竖直移动,且不能够侧向移动,由于第一正压辊311与第一侧压辊312能够转动,因此,第一正压辊311与第一侧压辊312在对F轨1进行夹持的同时,不会对F轨1的输送产生影响。
由于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时,F轨的第一面向上,因此,为了使得对F轨的夹持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正压辊311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正压辊311与F轨1的第一底面11接触,另一个第一正压辊311与F轨的第二底面12接触;两个第一侧压辊312,其中一个与F轨的第一侧面17接触,另一个与F轨的第二侧面18接触。
更进一步地,由于F轨1的第二侧面18面为斜面,因此,两个第一侧压辊中,有一个第一侧压辊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夹持机构32,包括,第二正压辊321与第二侧压辊322,第二正压辊321、第二侧压辊322与输送辊22配合用于在F轨1的第二面被铣削的过程中F轨1进行夹持。
当F轨的第二面需要进行铣削时,F轨1的第二面向上,此时F轨1的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与输送辊22接触,此时,第二正压辊321与F轨1的第三端面15、第四端面16接触,第二正压辊321与输送辊22配合,实现对F轨1竖直位移的约束,两个第二侧压辊用于约束F轨1的侧向位移。
更进一步地,当F轨1的第二面向上时,由于F轨1的第二侧面18面为斜面,因此,两个第二侧压辊中,有一个第二侧压辊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正压辊311、第一侧压辊312、第二正压辊321、第二侧压辊322,还可以设置为可伸缩,即当F轨1需要铣削时,第一正压辊311、第一侧压辊312、第二正压辊321、第二侧压辊322才与F轨1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铣削装置4,包括,第一正铣机构41与第一侧铣机构42,
第一正铣机构41用于铣削F轨1的第一面的底面;
第一侧铣机构42用于铣削F轨1的第一面的侧面。
采用第一正铣机构41与第一侧铣机构42能够在F轨1移动的过程中对F轨1的第一面一次性铣削完成,提高了F轨1铣削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面的底面是指F轨1的第一底面11、第二底面12以及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此处的第一面的侧面是指F轨1的第一侧面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正铣机构41,包括,第一正铣架411,在第一正铣架411上设置有第一正铣动力组件412、竖直设置的第一成型转轴413、竖直设置的第一面铣转轴414,在第一成型转轴413的底端安装有成型铣刀415,在第一面铣转轴41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面铣刀416。
其中,成型铣刀415用于铣削F轨1的第一底面11以及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第一面铣刀416用于铣削F轨1的第二底面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侧铣机构42,包括,第一侧铣架421,在第一侧铣架421上设置有第一侧铣动力组件422、水平设置的侧铣转轴423,在侧铣转轴423上安装有侧铣刀具424。
其中,侧铣刀具424用于铣削F轨1的第一内侧面111、第二内侧面112、第三内侧面113以及第一侧面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转装置5,包括,翻转动力机构51与翻转架52,翻转动力机构51用于驱动翻转架52转动,在翻转架52上设置有夹紧机构53,夹紧机构53用于夹持F轨1并使F轨1远离输送辊22。
具体地,翻转架52优选采用竖直设置有两圆形架,两圆形架通过连接杆54固定连接,翻转动力机构51驱动圆形架绕圆形架的圆心转动。输送辊22穿过圆形架,F轨1在输送辊22的输送作用下穿过圆形架输送。当需要对F轨1进行翻转时,夹紧机构53先使得F轨1竖直向上移动,使得F轨1离开输送辊22,然后进行夹紧,夹紧后,翻转动力机构51驱动圆形架转动180°,从而将F轨1翻转。
其中,翻转动力机构51驱动圆形架翻转具体优选为,在圆形架的边缘外侧均匀设置有齿,在翻转动力机构5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设置在圆形架上的齿啮合,翻转动力机构51运行,安装在其输出轴上的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圆形架转动。
其中,翻转动力机构51优选采用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夹紧机构53,包括,竖直设置在翻转架52上的支撑块531,以及设置在翻转架52上且置于支撑块531下方的伸缩件532,伸缩件532的伸缩端能够竖直伸缩与支撑块531配合使处于输送辊22上的F轨1远离输送辊22且被夹紧。
当F轨的第一面被铣削后,在输送辊22的作用下被输送至翻转架52内,此时,伸缩件532的伸缩端伸出,将处于输送辊22上的F轨顶离输送辊22,然后与支撑块531的相互作用下,实现对F轨1的夹持。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夹紧机构53,也可以包括,竖直设置在翻转架52上的第一伸缩件533与第二伸缩件534,第一伸缩件533的伸缩端与第二伸缩件534的伸缩端均能够竖直伸缩,且相互靠近与远离。当F轨的第一面被铣削后,在输送辊22的作用下被输送至翻转架52内,此时,第一伸缩件533的伸缩端与第二伸缩件534的伸缩端同时伸出,其中,第一伸缩件533的伸缩端伸出将处于输送辊22上的F轨顶离输送辊22,然后与第二伸缩件534的伸缩端相互作用,实现对F轨1的夹持。采用第一伸缩件533与第二伸缩件534,不仅能够节约空间,其最重要之处在于,当翻转装置5对一件F轨进行翻转后,在对第二件F轨进行翻转时,则能够通过第二伸缩件534将F轨顶离输送辊22且实现对F轨的夹持,翻转架52仅需翻转半周而不需要翻转一周即能够实现对下一件F轨的翻夹持,提高了翻转的效率,从而使得F轨的铣削不会受翻转效率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铣削装置6,包括,第二正铣架61,在第二正铣架61上设置有第二正铣动力组件62、竖直设置的第二面铣转轴63、竖直设置的第三面铣转轴64以及倾斜设置的第四面铣转轴65,在第二面铣转轴63的底端安装有第二面铣刀66,在第三面铣转轴64的底端安装有第三面铣刀67,在第四面铣转轴65远离第二正铣架61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面铣刀68。
其中,第二面铣刀66用于铣削F轨1的第三端面15、第三面铣刀67用于铣削F轨1的第四端面16,第四面铣刀68用于铣削F轨1的第二侧面18。在该结构下,能够使得F轨1的第二面在输送的过程中被一次性完成铣削,提高了铣削的效率。
一种F轨铣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输送F轨;
S2,在输送过程中对所述F轨的第一面进行铣削,且在铣削的过程中对所述F轨进行夹持;
S3,对第一面铣削后的F轨进行翻转;
S4,在输送过程中对翻转后的所述F轨的第二面进行铣削,且在铣削的过程中对翻转后的所述F轨进行夹持。
作为一种优选,在步骤S1中,所述F轨的输送与夹持通过处于所述F轨底部的输送辊、处于所述F轨两侧的侧压辊以及处于所述F轨顶部的正压辊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