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0748U -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0748U
CN206750748U CN201720595337.0U CN201720595337U CN206750748U CN 206750748 U CN206750748 U CN 206750748U CN 201720595337 U CN201720595337 U CN 201720595337U CN 206750748 U CN206750748 U CN 206750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conveyer belt
vacuum
bottle cap
vacuum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953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祥
惠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 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 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 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 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953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0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0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0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涉及包装设备领域,该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瓶盖在第一传送带上运动时,通过第一吸附孔被牢牢吸住;在第二传送带上运动时,又可以通过第二吸附孔被吸住。保证了瓶盖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会与传送带之间发生滑动。瓶盖在交换区内实现由第一传送带到第二传送带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瓶盖由一面与第一传送带接触,转换到相对的另一面与第二传送带接触,可以实现对瓶盖两个面分别进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一种瓶盖检测装置,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上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该瓶盖检测装置,具有传送稳定,瓶盖与传送带之间不产生滑动,检测稳定性强,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瓶盖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密封瓶子用的,其可以保持内容物产品密闭性能,是食品与饮品包装中重要的一环,因此瓶盖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保证其质量。
现有技术中,瓶盖的检测是在很高速度下进行的,如20个/s,在检测前需要将瓶盖进行整理,使得瓶盖凹槽向上,以待检测。当整理好的瓶盖被传送带传输过程中,由于传送带速度较快,传送带和瓶盖之间容易出现相对滑动,导致瓶盖滞后,严重影响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能够有效保持瓶盖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瓶盖相对于传送带滑动,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检测装置,其包括上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能够保持瓶盖的稳定传送,使检测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包括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
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抽真空装置和沿第一传送装置长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孔,多个第一吸附孔与第一抽真空装置连通。
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抽真空装置和沿第二传送装置长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孔,多个第二吸附孔与第二抽真空装置连通。
真空吸附传送装置还包括交换区,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部分位于交换区内,交换区内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吸附孔沿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吸附孔沿第二传送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具有位于交换区且面向第二传送带的第一工作段,第二传送带具有位于交换区且面向第一传送带的第二工作段,第一工作段和第二工作段的运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工作段的运动速度大于第一工作段。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吸附孔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多个第二吸附孔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小于第二长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真空室,第一吸附孔连通至第一真空室,第一抽真空装置连接至第一真空室并为第一真空室提供真空度;第二传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真空室,第二吸附孔连通至第二真空室,第二抽真空装置连接至第二真空室并为第二真空室提供真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真空室的真空度小于第二真空室。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用以将交换区内的第一吸附孔与第一真空室隔开的第一隔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二传送装置还包括位于远离交换区的一端的解吸区,第二传送装置设置有用以将位于解吸区的第二吸附孔与第二真空室隔开的第二隔板。
一种瓶盖检测装置,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上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第一检测装置朝向第一传送带,第二检测装置朝向第二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孔,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孔。第一吸附孔和第二吸附孔分别连通至第一抽真空装置和第二抽真空装置。瓶盖在第一传送带上运动时,通过第一吸附孔被第一抽真空装置牢牢吸住;在第二传送带上运动时,又可以通过第二吸附孔被第二抽真空装置吸住。保证了瓶盖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会与传送带之间发生滑动。瓶盖在交换区内实现由第一传送带到第二传送带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瓶盖由一面与第一传送带接触,转换到相对的另一面与第二传送带接触,可以实现对瓶盖两个面分别进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瓶盖检测装置,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上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同时,第一检测装置朝向第一传送带,第二检测装置朝向第二传送带,可以对瓶盖的两个面分别进行检测。该瓶盖检测装置,具有传送稳定,瓶盖与传送带之间不产生滑动,检测稳定性强,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瓶盖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标:10-瓶盖检测装置;100-真空吸附传送装置;110-第一传送装置;111-第一传送带;1111-第一工作段;1112-第一检测段;112-第一吸附孔;113-第一真空室;114-第一隔板;115-第三隔板;120-第二传送装置;121-第二传送带;1211-第二工作段;1212-第二检测段;122-第二吸附孔;123-第二真空室;124-第二隔板;125-第四隔板;130-交换区;131-解吸区;200-瓶盖;210-第一表面;220-第二表面;310-第一检测装置;320-第二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100,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传送装置110和第二传送装置120。本实施例以传送瓶盖200为例,但并不表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100所能够传送的物质有所限制,其它物质的传送可以参照瓶盖200的例子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传送装置110包括第一抽真空装置(图未示)和沿第一传送装置110长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一传送带111,第一传送带1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孔112,多个第一吸附孔112与第一抽真空装置连通。同样地,第二传送装置120包括第二抽真空装置(图未示)和沿第二传送装置120长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二传送带121,第二传送带1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孔122,多个第二吸附孔122与第二抽真空装置连通。
如图2和图3所示,真空吸附传送装置100还包括交换区130,第一传送带111和第二传送带121部分位于交换区130内,交换区130内的第一传送带111和第二传送带121的传送面相对设置。第一传送带111具有位于交换区130且面向第二传送带121的第一工作段1111,第二传送带121具有位于交换区130且面向第一传送带111的第二工作段1211。瓶盖2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当瓶盖200在第一传送带111上运动时,由于第一吸附孔112的吸附作用,第一表面210紧贴第一传送带111,并被第一传送带111运送至交换区130。在交换区130内,第二传送带121上的第二吸附孔122对第二表面220进行吸附,使第二表面220紧贴第二传送带121,同时让第一表面210脱离第一传送带111,从而完成瓶盖200在第一传送带111和第二传送带121之间的转移。优选地,为了让这个转移过程更加顺利,第二抽真空装置产生的真空度大于第一抽真空装置产生的真空度,以使第二吸附孔122具有更大的吸附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该真空吸附传送装置100的一种设置形式,第一传送装置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传送装置120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传送装置110和第二传送装置120均为水平放置,且第二传送装置120高于第一传送装置110。以图2中的视角为例,在该视角下,第一传送带111的右端即为第一工作段1111,第二传送带121的左端即为第二工作段1211。第一工作段1111朝上面向第二传送带121,第二工作段1211朝下面向第一传送带111。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111和第二传送带121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不一致,而是呈一定的夹角,只需要调整第一传送带111和第二传送带121的速度,保证瓶盖200能在交换区130内由第一传送带111转移至第二传送带121即可。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装置110和第二传送装置120也不一定是水平放置,也可以采用竖直放置。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瓶盖200的高度,以方便第二吸附孔122对瓶盖200的吸附。
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图2视角下的从左至右运动,瓶盖200的整个运动轨迹是先在第一传送装置110的上表面,从左至右运动,运动至交换区130后,转移至第二传送装置120,并在第二传送装置120的下表面从左至右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也可以采用相向运动,也即瓶盖200到达第二工作段1211后继续向左运动,并到达第二传送装置120的上表面,再从左至右运输至第二传送装置120的右侧。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吸附孔112沿第一传送带11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吸附孔122沿第二传送带1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吸附孔112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多个第二吸附孔122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长度,理想情况下,第一长度可以设置为与第二长度相等,同时,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的运行速度相等,在该条件下,只需让交换区130内的第一吸附孔112和第二吸附孔122的位置相对应(位置相对应指的是第一吸附孔112和第二吸附孔1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瓶盖200半径,下同),即可保证瓶盖200的成功转移。但实际生产中,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的运行速度总会存在一些误差,难以保证时时刻刻都相同。所以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长度小于第二长度,同时,第二工作段1211的运动速度大于第一工作段1111。这样的情况下,当前一个第一吸附孔112和前一个第二吸附孔122位置相对应时,后一个第一吸附孔112的位置在运动方向上是领先于后一个第二吸附孔122的。而当前一个第一吸附孔112和前一个第二吸附孔122完成瓶盖200的转移后,后一个第二吸附孔122会追上后一个第一吸附孔112,使二者的位置相对应,保证瓶盖200转移作业的连续性。这样的设置方式不需要对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的运行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长时间使用下也不需要对第一工作段1111和第二工作段1211的运行速度和位置进行修正,更加省时省力。
如图2所示,第一传送装置110内部设置有第一真空室113,第一吸附孔112连通至第一真空室113,第一抽真空装置连接至第一真空室113并为第一真空室113提供真空度。第二传送装置120内部设置有第二真空室123,第二吸附孔122连通至第二真空室123,第二抽真空装置连接至第二真空室123并为第二真空室123提供真空度。第一真空室113和第二真空室123的设置有利于对第一吸附孔112和第二吸附孔122的真空度进行统一的控制,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装置110还包括用以将交换区130内的第一吸附孔112与第一真空室113隔开的第一隔板114。通过第一隔板114的设置,可以使交换区130内的第一吸附孔112解除对瓶盖200的吸附状态,使得第二吸附孔122不需要太大的真空度即可实现对瓶盖200的吸附,可以有效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传送装置120还包括位于远离交换区130的一端的解吸区131,第二传送装置120设置有用以将位于解吸区131的第二吸附孔122与第二真空室123隔开的第二隔板124。通过第二隔板124的设置,可以使解吸内的第二吸附孔122解除对瓶盖200的吸附状态,使瓶盖200落入到解吸区131下方的收集装置,便于对瓶盖200的回收。
第一传送装置110还包括第三隔板115,第三隔板115靠近第一传送装置110的下表面,用以将位于第一传送装置110下表面的第一吸附孔112与第一真空室113隔开,利于保持第一真空室113内的真空度。同理,第二传送装置120还包括第四隔板125,第四隔板125靠近第二传送装置120的上表面,用以将位于第二传送装置120上表面的第二吸附孔122与第二真空室123隔开。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瓶盖检测装置10,参照图4所示,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310、第二检测装置320和上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100。
第一传送带111还包括与第一工作段1111连接的第一检测段1112,第一检测装置310位于第一检测段1112的上方,并将其检测窗口朝向第一检测段1112。
同理,第二传送带121还包括与第二工作段1211连接的第二检测段1212,第二检测装置320位于第二检测段1212的下方,并将其检测窗口朝向第二检测段1212。
第一检测装置310和第二检测装置320可以分别对瓶盖200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进行扫描,减少了人工给瓶盖200翻面的环节,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孔,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孔。第一吸附孔和第二吸附孔分别连通至第一抽真空装置和第二抽真空装置。瓶盖第一传送带上运动时,通过第一吸附孔被第一抽真空装置牢牢吸住;在第二传送带上运动时,又可以通过第二吸附孔被第二抽真空装置吸住。保证了瓶盖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会与传送带之间发生滑动。瓶盖在交换区内实现由第一传送带到第二传送带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瓶盖由一面与第一传送带接触,转换到相对的另一面与第二传送带接触,可以实现对瓶盖两个面分别进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瓶盖检测装置,其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上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同时,第一检测装置朝向第一传送带,第二检测装置朝向第二传送带,可以对瓶盖的两个面分别进行检测。该瓶盖检测装置,具有传送稳定,瓶盖与传送带之间不产生滑动,检测稳定性强,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
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抽真空装置和沿所述第一传送装置长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孔,多个所述第一吸附孔与所述第一抽真空装置连通;
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抽真空装置和沿所述第二传送装置长度方向上运动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孔,多个所述第二吸附孔与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连通;
所述真空吸附传送装置还包括交换区,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部分位于所述交换区内,所述交换区内的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面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吸附孔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吸附孔沿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具有位于所述交换区且面向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第一工作段,所述第二传送带具有位于所述交换区且面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第二工作段,所述第一工作段和所述第二工作段的运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段的运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吸附孔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长度,多个所述第二吸附孔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真空室,所述第一吸附孔连通至所述第一真空室,所述第一抽真空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真空室并为所述第一真空室提供真空度;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真空室,所述第二吸附孔连通至所述第二真空室,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真空室并为所述第二真空室提供真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室的真空度小于所述第二真空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用以将所述交换区内的所述第一吸附孔与所述第一真空室隔开的第一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还包括位于远离所述交换区的一端的解吸区,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设置有用以将位于所述解吸区的所述第二吸附孔与所述第二真空室隔开的第二隔板。
10.一种瓶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附传送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朝向所述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
CN201720595337.0U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Active CN206750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5337.0U CN206750748U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5337.0U CN206750748U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0748U true CN206750748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20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95337.0U Active CN206750748U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07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365A (zh) * 2017-05-25 2017-09-08 苏州誉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CN108382675A (zh) * 2018-03-12 2018-08-10 王海霞 一种计算机设备运输包装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365A (zh) * 2017-05-25 2017-09-08 苏州誉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CN108382675A (zh) * 2018-03-12 2018-08-10 王海霞 一种计算机设备运输包装装置
CN108382675B (zh) * 2018-03-12 2020-11-24 烟台三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设备运输包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0365A (zh)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CN206750748U (zh) 一种真空吸附传送装置以及瓶盖检测装置
CN104163260B (zh) 一种玻璃基板的连续式下片、包装系统
CN105129416A (zh) 一种包装纸板上料系统
CN208412313U (zh) 真空开袋封袋装置
CN205441070U (zh) 一种胶囊用铝塑包装的次品剔除装置
CN206750872U (zh) 一种转向传送装置以及方瓶外观检测装置
CN207141529U (zh) 一种芦笋自动装箱运送的打包装置
CN109677652A (zh) 一种试卡包装装置
CN209441809U (zh) 生料带的贴标机构
CN201670585U (zh) 一种玻璃基板的高效装载装置
CN109378358A (zh) 物料翻转装置、电池片切割装置及串焊机
CN205170338U (zh) 一种瓶装香菇酱旋盖机的瓶盖输送装置
CN209177001U (zh) 一种异形烟与常规烟混合输送码垛机
CN207191540U (zh) 一种锂电池包装设备
CN109305533B (zh) 一种智能感应式输液软袋转向输送线
CN206900684U (zh) 一种粉末灌装机
CN106240901B (zh) 一种食品自动装袋装置
CN203450447U (zh) 一种包装袋抓取装置
CN206862089U (zh) 一种挂面制作机烘干装置
CN207644721U (zh) 一种倾斜式装封箱机
CN203020571U (zh) 输液袋转向机构
CN208360593U (zh) 一种塑封系统
CN203740146U (zh) 一种食品包装运输机
CN207157639U (zh) 自动导向传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