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6200U -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6200U
CN206746200U CN201720378194.8U CN201720378194U CN206746200U CN 206746200 U CN206746200 U CN 206746200U CN 201720378194 U CN201720378194 U CN 201720378194U CN 206746200 U CN206746200 U CN 206746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ylinder
exhaust gas
organic exhaust
integrat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781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林林
张文刚
袁春国
薛岩
李家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g 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g 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g 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g 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781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6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6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62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包括:吸脱附筒,配有多个,该吸脱附筒具有用以导入废气的进口和用以导出废气的出口,且吸脱附筒的筒内装有吸附剂筒;该吸附剂筒至少在进口端设有灰尘过滤装置,以使废气先经过灰尘过滤装置再进入吸附剂筒。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整合吸附、除尘装置,从而使结构相对比较紧凑。

Description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北京盛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17日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1600317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以下简称在先申请)根据实际工况的进一步改进,现将在先申请所记载全部内容引用至此,以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应当理解,尽管本实用新型引用了在先申请的所有内容,但因其属于独立的发明创造,所述及的创新点的应用对象也不限于在先申请。
为避免较大颗粒物堵塞用于有机废气吸附的吸附剂的表面,例如活性炭,通常在吸附剂装置的前级配置较大颗粒物的过滤装置,以除去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较大颗粒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700449A,其有机废气的处理部分是其第二级净化处理装置,该第二级净化处理装置实际也配有四级子过滤装置,子过滤装置的后两级为有机废气的吸附装置,前两级是相对的粗过滤,即先进行粗过滤(相对的较大颗粒),然后再进行有机废气的吸附。
当前,例如喷漆房的废气处理装置,其在有机废气的吸附装置之前都需要配置独立的前级处理装置,独立的前级处理装置需要占据相对比较大的空间。而在在先申请中,由于针对吸附剂筒还配有用于其启闭的装置,会占据额外的空间,因此,相应于吸附剂筒前一级的处理装置的装配提出了安装空间方面更严格的要求,常规的安装方式势必会与吸附剂筒的启闭装置在空间上干涉,影响整体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吸附、除尘装置,从而使结构相对比较紧凑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包括:
吸脱附筒,配有多个,该吸脱附筒具有用以导入废气的进口和用以导出废气的出口,且吸脱附筒的筒内装有吸附剂筒;该吸附剂筒至少在进口端设有灰尘过滤装置,以使废气先经过灰尘过滤装置再进入吸附剂筒。
上述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可选地,吸脱附筒的筒体与吸附剂筒间留有流通空间,该流通空间在吸脱附筒的出口端封接;
吸附剂筒除出口端外,外套过滤筒,构成所述灰尘过滤装置。
可选地,所述过滤筒为滤布筒。
可选地,所述滤布筒的壁面为褶皱壁面、泡状阵列壁面或圆柱面。
可选地,通过所述出口配装有反吹装置,用于向所述吸附剂筒导入压缩空气;
相应地,在进口侧,设有用于承接从进口掉落下来的灰尘的灰尘收集装置。
可选地,所述反吹装置为一出气口朝向所述出口或者探入吸附剂筒的反吹管。
可选地,所述灰尘收集装置具有:
第一结构:位于进口下方的漏斗形的接料斗;或
第二结构:上口对接于进口的漏斗形的接料斗,该接料斗的壁面开有壁面通孔,在每一壁面通孔的上方设有用于向下遮挡壁面通孔的舌片。
可选地,所述接料斗配有设有带有阀门的排尘口。
可选地,排尘口的下方设有集尘盒,用于承接排尘口排出的灰尘。
可选地,集尘盒的上方设有底板,该底板用于将集尘盒置于一独立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舌片为接料斗工件在给定的位置切成舌片形后向上翻起而成。
可选地,为所述吸脱附筒配置有启闭装置,该启闭装置相应于所述进口和出口设置,用于进口和出口的启闭;
其中,每一吸脱附筒的启闭装置具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或所有吸脱附筒分为多组,组内的启闭装置同步控制,组间的启闭装置分别控制;
所述吸附剂筒还配有对其进行干式加热的加热装置,并为吸脱附筒配置气体抽排装置。
可选地,启闭装置的启闭由气缸提供启闭装置的密封装置的启闭行程,其中密封装置对位于相应的出口或者进口。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直接在吸附剂筒至少在进口端设置灰尘过滤装置,简化了吸附剂筒前级的过滤装置的配置。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灰尘过滤装置直接与吸附剂筒、吸脱附筒形成一个总成,所占据的空间小,而对一些应用中,例如吸脱附筒的启闭装置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结构原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灰尘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灰尘的部件的表面结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为清楚反映气孔,省略气孔上下方向的轮廓线)。
图4为灰尘收集装置在废气净化时的气流状态图。
图5为灰尘收集装置在反吹集尘的气流状态及粉尘积聚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滤布筒结构示意图,所见端(图中左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滤布封闭端。
图中:1.底板,2.废气入口,3.箱体,4.隔板,5.加热装置,6.吸附剂筒,7.滤布筒,8.吸脱附筒,9.顶部密封装置,10.气缸,11.反吹支路,12.反吹管,13.气动支路,14.上支路,15.废气出口,16.灰尘收集装置,17.密封圈,18.底部密封装置,19.气缸,20.收集管,21.集尘盒,22.压缩气总管。
23.板体,24.舌片,2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的实施例,所应用于废气吸附装置及吸脱附系统可以是援引自在先申请的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技术方案,例如不需要加热装置的吸脱附系统,没有配置启闭装置的吸脱附系统,即便是对于那些只有吸附功能,而没有脱附功能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同样适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灰尘过滤装置作为吸附剂装置前级,而与是否配置脱附装置无关。
不过,由于本实用新型因素有了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对其以基本参考系以在先申请为准,基本术语的定义也以在先申请的记载为准。
下面以对在先申请的改造为例,辅助其他应用进行本实用新型的阐述: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针对在先申请,进一步改进的结构体现在图中底板1以下的部分、底部密封装置18、灰尘收集装置16,以及介于吸脱附筒8与吸附剂筒6之间的滤布筒7,滤布筒7还包括用于遮蔽吸附剂筒6的下端,即相应于吸脱附筒8进口的部分。
具体地,如图1所示的一种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基本结构除在先所记载的结构外,还包括套装在吸附剂筒6上的滤布筒7,位于吸附剂筒6下端下方的灰尘收集装置16、底板1,以及集尘盒21和压缩气系统,其中压缩气系统包括动力支路和反吹支路。
另外,用于抽排的管路可以装在吸脱附筒8上,也可以装配在反吹支路上,应当理解,反吹与抽排的时机不同,反吹和抽排公用部分管路不影响各自作用的实现。
相对于在先申请,所配的吸脱附筒8,同样地,其具有用以导入废气的进口和用以导出废气的出口,吸脱附筒8的筒内装有吸附剂筒6;吸脱附筒8的具有确定的进口,由于吸附剂筒6的前级在此主要考虑过滤灰尘,可以理解的是,例如家用的吸尘器,风机吸气侧所安装的过滤罩是一层滤布结构,能够过滤掉吸尘器所吸的灰尘,滤布并不需要太厚就满足所期望的过滤能力,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吸脱附筒8的进口端安装一个过滤罩或者一层滤布结构,以进行灰尘的过滤。
滤布虽然名称上带有“布”,但实际上其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对于过滤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属于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尽管如图6所述,为滤布筒7结构,但应当理解,用于灰尘过滤的过滤体并不必然是滤布,在灰尘过滤领域可用的选择很多,例如灰尘过滤棉,灰尘过滤海绵等。
在一些实现中,用于灰尘过滤的部件可以只包含用于遮蔽进口的部分。
在一些实现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增加灰尘过滤部件的过滤部分的面积,一方面流阻较小,另一方面,过滤部分的面积足够大,有利于承载较多的灰尘,从而减少过滤部分的清理次数,或者说延长过滤部分的使用周期。
于在先申请中,发明人已经就废气吸附装置及吸脱附系统做出了清楚的说明,单纯设置灰尘过滤装置并不影响例如启闭装置的启闭,对加热装置5来讲,无论是否为滤布筒7所包覆,对加热装置5的加热影响较小。
而对于有机废气的抽排,由于用于有机废气抽排的结构位于吸脱附筒8的上部,滤布筒7的设置对有机废气的抽排影响更小。
对于启闭装置及其原理和工作方式,请参见在先申请所记载的相关内容。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吸脱附筒8是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吸附剂筒6是用于盛装吸附剂的结构在先申请中,已经对吸脱附筒8和吸附剂筒6的结构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吸脱附筒8的筒体与吸附剂筒6间留有流通空间,并在出口端该流通空间封接,换言之,流通空间只能通过吸附剂筒6才能够与所述出口连通。
相应地,吸附剂筒6除出口端外,外套过滤筒,如图1中所示的滤布筒7,构成灰尘过滤装置。在此结构中,流通空间的吸附剂筒6侧,以及吸附剂筒6相应于吸脱附筒8的在图1中的下端的部分,也就是所述进口被过滤部件所遮蔽,废气需要经由过滤部件才能够进入吸附剂筒6,从而废气中的灰尘先由过滤筒过滤,然后进入吸附剂筒6。
流通空间可以有效的提高过滤部件的过滤面积,如前所述,有利于延长过滤部件的清理周期。
对于过滤筒优选为滤布筒7,滤布筒在具有较薄的厚度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对灰尘的过滤效果,滤布也非常容易清理。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所述滤布筒7的壁面为褶皱壁面,图6中,滤布筒7为单端带有滤布底“桶”型结构,桶口用于吸附剂筒6的装入。褶皱壁面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滤布筒7的吸附面面积。
在一些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中,滤布筒7可以采用柱面袋状结构。
在一些应用中,在柱面结构上形成泡状结构,藉此增加其表面积。
关于滤布筒7的主体结构,应与吸附剂筒6相适配,两者之间可以留有间隙,并不要求紧密贴合。
以上主要适配于在先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有无抽排对置、加热装置4,以及顶部密封装置9,都不影响反吹以除去滤布筒7或者部分剥离滤布筒7上的灰尘或者结块。
可以理解的是,吸附在滤布筒7上的灰尘往往处于一种凝聚状态,当内部有压力或者说吸附剂筒6内为正压时,会往外张开滤布筒7,而使的凝聚或者结块状的灰尘碎裂。
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反吹不代表是持续的反吹,可以是脉动式的反吹,对于后者,产生滤布筒7的脉动式的张缩,使灰尘剥落。同时,对于后者,由于所需要的压缩气体量较少,在进口侧,气流速度相对较慢,而有利于灰尘、灰尘团或者结块的沉降。
反吹时可以先封闭吸脱附筒8的出口,也可以不封闭,风压在出口未封闭的状态下,仍然能够实现滤布筒7的张缩。
此外,由于脉动方式所产生的出口侧气流速度相对较慢,对于例如灰尘收集装置16,其配置也会相对比较容易,比如可以不需要例如图1中所示的灰尘收集装置16,而只需要由箱底承接灰尘,或者在箱底只需要配置整体的集尘盒21,直接在整体上承接上面掉落下的灰尘、灰尘团或者灰尘结块。
可以理解的是,反吹时封闭出口,有利于减少压缩气体的损失。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有机废气处理设备中其结构配置并不同于在先申请,因此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并不必然需要配置如图1中所示的顶部密封装置9,因此,前述的选择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在先申请详述了所述启闭装置实施例,即具有相应于进口的第一密封装置(如图1中所示的底部密封装置18)和相应于出口的第二密封装置(如图1中所示的顶部密封装置9)。
关底部密封装置18,如图1所示,具有相应于进口的第一工作行程,由图中所示的气缸19所提供,气缸19的行程相对比较精确,由气缸活塞的止点控制来实现,两密封装置包括架体或者说硬质盖板,硬质盖板上设置弹性的密封垫,例如橡胶垫,气缸19活塞杆的上止点应对密封垫有压缩,而不会引起硬质盖板的变形,对此,属于机械领域的一般常识,再次不再赘述。
相应地,顶部密封装置9具有相应于出口的第二工作行程,顶部密封装置9的动作由气缸10所提供。
关于滤布筒7的清理,一方面可以人工清理,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则采用气动清理方式,在图1中可见,压缩气总管22接有反吹支路11,反吹支路11连接有反吹管12,反吹管12连接顶部密封装置9,当需要进行灰尘清理时,启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即相应的吸脱附筒8被关闭,废气不再进入,抽排装置的相关管路也关闭,然后反吹管12吹入压缩空气。
可以理解的是,反吹如果采用脉动的方式反吹时,例如底部密封装置18可以不关闭,基于构思,不影响反吹的部件可以不动作。进而在一些实现中,反吹直接作用于吸脱附筒8,那么顶部密封装置9也可以不关闭。
受废气风压的影响,例如滤布筒7处于一种贴附在吸附剂筒6上的状态,此时的滤布筒7可以认为是一种“缩”的状态,压缩空气虽为反吹管12吹入,但并不表示必然是吹尘,可以利用“缩”到“张”的状态变换把吸附在滤布筒7上的灰尘抖落。
由“缩”到“张”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抖动,当反吹管12关闭时,由于滤布筒7透气,而使的滤布筒7内失压,滤布筒7处于相对缩的状态,反吹管12再吹入压缩气体,又会使滤布筒7张开,反复几次可以使滤布筒7上的大部分灰尘抖落。
由于可以采用脉动的方式使灰尘抖落,实际进入的压缩空气并不多,对灰尘的沉降影响较小。
如果采用持续的反吹入压缩空气,则会影响灰尘的沉降,而不利于灰尘的收集清理。
进而,在第一密封装置上配置漏斗形的灰尘收集装置,用于承接上面,也就是位于第一密封装置上方的滤布筒7上抖落下来的灰尘,漏斗将收集到的灰尘导入斗底,在斗底设置排尘口,用于排尘。
排尘口接管,所接管路上设置阀门,以在进行废气处理时关闭排尘口。
对于反吹管12,可以采用持续反吹的方式进行滤布筒7上灰尘的清理,然而具有较高风压的压缩气体会裹挟灰尘,影响灰尘的沉降。
关于灰尘收集装置16,考虑到反吹所产生出口端气体流速的问题而具有两种基本结构,其实是承接,而不是对接,承接表示在下面接纳而不与出口直接连接,对接则需要直接连接,对接条件下需要考虑废气如何进入的问题。
进而,为满足持续反吹的条件下灰尘的收集,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所示的结构即为所述灰尘收集装置的漏斗部分的壁面,在壁面上开壁面通孔,如图3中所示的板体23上所开的通孔25,在通孔25的上方设有用于向下遮挡通孔25的舌片24。
具体地,如图4所示,含有灰尘的废气通过通孔25可以进入吸脱附筒8,进行废气的处理。而在图5所示的状态中,处于反吹管12的反吹状态,比重相对较大或者结块的灰尘直接掉落在舌片24或者没有开通孔25的板体23上,比重相对较小的灰尘会部分的随着压缩气体重新进入废气入口2,相对而言,反吹并不需要太大的压缩气体量,被压缩气体携带走的灰尘量并不大。
掉落在舌片24和板体23上未开孔的部位上的灰尘被从漏斗底部的排尘口排出。
漏斗型的板体可以直接冲裁而成,具体是冲切折弯而成,所述舌片24为工件在给定的位置切成舌片24形后向上翻起而成,舌片24与板体23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冲孔,形成所述通孔25,在通孔25的上面焊接斜向下的舌片24,该种结构条件下,舌片24可以相对较大,从而具有对通孔25较大的向下的遮挡能力。
那么对于承接来讲,灰尘收集装置16的结构配置就会非常简单,直接采用漏斗形的结构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尘口的下方设有集尘盒21,用于承接排尘口排出的灰尘,由底板1分隔箱体3形成独立的腔室,集尘盒21在该独立的腔室可以构造为抽屉型结构,便于灰尘的清理。
吸附阶段正常运行时,吸脱附筒8上下密封装置均为打开状态,废气由吸脱附筒8的进口进入,经过滤布筒7过滤掉废气中的灰尘。过滤后的废气首先进入吸附剂筒6内部的吸附剂,废气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吸附剂吸附,吸附处理后的气体由吸脱附筒8的出口导出,然后经出口处的低温等离子模块或复合光催化氧化模块净化,最后流出设备。相应地,在出口处设置等离子模块或复合光催化氧化模块。
需要清灰时,通过PLC系统控制,首先关闭顶部密封装置9,关闭真空管道阀门,迅速打开压缩空气阀门,对滤布筒7反吹,过滤材料外侧的灰尘经空气吹扫后脱离,落入下部的灰尘收集装置16,最后进入集尘盒21,一定时间后关闭压缩空气阀门,恢复废气处理。

Claims (13)

1.一种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脱附筒,配有多个,该吸脱附筒具有用以导入废气的进口和用以导出废气的出口,且吸脱附筒的筒内装有吸附剂筒;该吸附剂筒至少在进口端设有灰尘过滤装置,以使废气先经过灰尘过滤装置再进入吸附剂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吸脱附筒的筒体与吸附剂筒间留有流通空间,该流通空间在吸脱附筒的出口端封接;
吸附剂筒除出口端外,外套过滤筒,构成所述灰尘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为滤布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筒的壁面为褶皱壁面、泡状阵列壁面或圆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出口配装有反吹装置,用于向所述吸附剂筒导入压缩空气;
相应地,在进口侧,设有用于承接从进口掉落下来的灰尘的灰尘收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装置为一出气口朝向所述出口或者探入吸附剂筒的反吹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收集装置具有:
第一结构:位于进口下方的漏斗形的接料斗;或
第二结构:上口对接于进口的漏斗形的接料斗,该接料斗的壁面开有壁面通孔,在每一壁面通孔的上方设有用于向下遮挡壁面通孔的舌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配有设有带有阀门的排尘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尘口的下方设有集尘盒,用于承接排尘口排出的灰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尘盒的上方设有底板,该底板用于将集尘盒置于一独立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为接料斗工件在给定的位置切成舌片形后向上翻起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为所述吸脱附筒配置有启闭装置,该启闭装置相应于所述进口和出口设置,用于进口和出口的启闭;
其中,每一吸脱附筒的启闭装置具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或所有吸脱附筒分为多组,组内的启闭装置同步控制,组间的启闭装置分别控制;
所述吸附剂筒还配有对其进行干式加热的加热装置,并为吸脱附筒配置气体抽排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启闭装置的启闭由气缸提供启闭装置的密封装置的启闭行程,其中密封装置对位于相应的出口或者进口。
CN201720378194.8U 2017-04-12 2017-04-12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6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78194.8U CN206746200U (zh) 2017-04-12 2017-04-12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78194.8U CN206746200U (zh) 2017-04-12 2017-04-12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6200U true CN206746200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7819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6200U (zh) 2017-04-12 2017-04-12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6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215A (zh) * 2020-10-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高效聚结吸附级配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215A (zh) * 2020-10-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高效聚结吸附级配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方法
CN114425215B (zh) * 2020-10-13 2022-1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高效聚结吸附级配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37572U (zh) 一种新型的布袋除尘器的布袋自动清理装置
CN108187421B (zh) 一种矿用除尘装置及方法
CN105920945A (zh) 脉冲袋式除尘器装置
CN211886021U (zh) 除尘装置及真空作业车辆
CN206746200U (zh)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CN208778103U (zh) 进气过滤装置
CN205760242U (zh) 脉冲袋式除尘器装置
CN105903283B (zh) 脉冲布袋除尘器
CN209646065U (zh) 一种带有辅助震动结构的布袋除尘器
CN208839217U (zh) 一种气箱脉冲布袋除尘器
CN107537238A (zh) 一种防阻塞布袋除尘器
CN206372641U (zh) 污泥高温处理所产生烟气的除尘系统
CN110711455A (zh) 除尘装置及真空作业车辆
CN207576064U (zh) 一种含尘气体超低排放的除尘装置
CN212686680U (zh) 一种除尘装置、螺旋输送机及其适用的掘进机
CN205796791U (zh) 脉冲布袋除尘器
CN106731355B (zh) 全自动烟气分离回收一体化设备
CN212141811U (zh) 一种脉冲布袋除尘器
CN205760234U (zh) 一种高效低阻脉冲袋式收尘器
CN108246033A (zh) 一种小型干式除尘装置
CN108686438A (zh) 有机废气吸附除尘一体装置
CN209475820U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209596836U (zh) 一种口哨型回转脉冲布袋除尘器
CN208244334U (zh) 一种脉冲滤筒除尘器
CN206350973U (zh) 一种新型布袋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