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8943U - 通气塞 - Google Patents

通气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8943U
CN206668943U CN201720468971.8U CN201720468971U CN206668943U CN 206668943 U CN206668943 U CN 206668943U CN 201720468971 U CN201720468971 U CN 201720468971U CN 206668943 U CN206668943 U CN 206668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er plug
gas outlet
annular boss
airspace
c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89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鹏飞
刘国营
周山
王龙
梁雷
李世启
张东亮
郭睿
王波
陈斌
李聪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89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8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8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8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气塞,所述通气塞包括:塞体,所述塞体上形成有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通气通道;塞帽,用以罩盖所述出气口,所述塞帽包括顶盖和围绕所述顶盖的侧壁,所述侧壁的端面上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将所述侧壁分开成内壁和外壁;其中,所述塞体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内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气间隙;所述外壁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通气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塞,在保证通气的同时,防水性能好。

Description

通气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气塞。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变速器在工作时,变速器箱体内部的气压会随工作状况而发生变化,如变速器在工作时,齿轮等运动部件的运转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引起箱体内部空气膨胀,导致箱体内部气压升高,而在变速器停止工作时,箱体内部气压又会逐渐降低。在箱体内部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压差较大时,会影响变速器的正常工作,而且会影响箱体的密封,使得箱体的密封件过度磨损。为解决该问题,通常会在变速器箱体上设置通气塞,通气塞的作用主要是使箱体内部与外部连通,实现变速器箱体内外气压平衡。
近年来我国降水量比较大,城市雨后积水现象严重,汽车涉水时,通气塞便有进水的风险,而变速器进水后,里面的变速器油就会乳化,不仅会造成机械部件比如轴、齿、轴承润滑不良,还会造成液压模块油压不稳定、离合器产生异响从而影响正常工作,使变速器寿命大大降低。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水通气塞,以在车辆涉水时能够防止通过通气塞进入到变速器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通气塞,用以解决外界的水能通过通气塞进入到变速器等装置内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气塞,所述通气塞包括:
塞体,所述塞体上形成有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通气通道;
塞帽,用以罩盖所述出气口,所述塞帽包括顶盖和围绕所述顶盖的侧壁,所述侧壁的端面上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将所述侧壁分开成内壁和外壁;
其中,所述塞体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内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气间隙;所述外壁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通气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内壁的外周向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周向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环形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径向定位所述外壁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塞体上还形成有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紧邻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周向面与所述内壁的内周向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塞体包括中空筒体,所述进气口形成在所述中空筒体的一端,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另一端,所述塞帽用于罩盖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具有所述出气口的一端上;其中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间隙之间设置有防水通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为所述中空筒体一端的开口,所述出气口包括所述中空筒体的另一端侧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缺口;
所述防水通气结构包括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出气口和所述第一通气间隙连通的通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板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环形挡板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口,至少一个所述环形挡板上的所述通气口与多个所述缺口在周向上错开,且相邻的所述环形挡板上的所述通气口在周向上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盖帽的所述顶盖内侧设置有顶盖卡爪,所述顶盖卡爪卡接于所述中空筒体的具有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开口中,且该端开口处设置有能够止挡所述顶盖卡爪脱出的止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塞体还包括用于安装该通气塞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卡爪;和/或,围绕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塞,在保证通气的同时,防水性能较好。在该通气塞用于变速器箱体等装置上时,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到该装置内部,从而保证该装置的正常工作,并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气塞的塞体和塞帽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气塞的塞体和塞帽处于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通气塞的塞帽的剖视图;
图5为通气塞的塞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塞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第一环形凸台;131-定位凸起;14-第二环形凸台;15-止挡部;16-第一环形挡板;161-第一通气口;17-第二环形挡板;171-第二通气口;18-安装部;181-安装卡爪;19-密封件;2-塞帽;21-顶盖;22-侧壁;221-内壁;222-外壁;223-导水槽;23-顶盖卡爪;3-第一通气间隙;4-第二通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气塞,如图1-图3所示,该通气塞包括塞体1和塞帽2,所述塞体1上形成有具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的通气通道;所述塞帽2用于罩盖所述出气口12,该塞帽2包括顶盖21和围绕所述顶盖21的侧壁22,所述侧壁22的端面上形成有导水槽223,所述导水槽223将所述侧壁22分开成内壁221和外壁222;其中,塞体1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13,所述内壁22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之间具有与所述出气口12连通的第一通气间隙3;所述外壁222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通气间隙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塞为常开式通气塞,即第一通气间隙3与出气口12保持处于通气状态,其可用于变速器等需要防水通气的装置或设备上。
当该通气塞涉水时,如果外界的水横向冲向该通气塞,由于外壁222延伸至超过第一通气间隙3,从而外壁222能够阻止水横向进入第一通气间隙3,从而横向的水无法从第一通气间隙3进入塞体1中。而如果外界的水由塞帽2的下方竖直冲向通气塞时,大部分水会直接跨过第一通气间隙3而直接到达导水槽223的底部,水压会使过多的水在导水槽223中沿圆周流动,最终沿着导水槽223的侧壁流下,而不会通过第一通气间隙3进入到塞体1中。即使导水槽223的水有少量改变方向横向进入到第一通气间隙3中,但由于该少量的水在改变方向后不再有水压,水不会沿着第一通气间隙3继续往里走。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塞,在保证通气的同时,防水性能较好。在该通气塞用于变速器箱体等装置上时,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到该装置内部,从而保证该装置的正常工作,并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塞帽2的内壁221的外周向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的外周向面平齐。这样当外界的水由塞帽2的下方竖直冲向通气塞时,沿着第一环形凸台13的外周向面进入到导水槽223中的水会更顺利地沿着内壁221的外周向面流动,从而直接跨过第一通气间隙3而直接到达导水槽223的底部,由此更好地避免水进入到第一通气间隙3中。
为使得塞帽2罩盖在塞体1上时能够准确地定位,从而保证塞帽2的内壁221的外周向面与塞体1的第一环形凸台13的外周向面平齐,优选地,在第一环形凸台13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径向定位所述外壁222的定位凸起131,通过第一环形凸台13来保证外壁222与第一环形凸台13之间的间隔,从而保证内壁221与第一环形凸台13之间的相互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塞帽2的所述外壁222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这样能够更好地通过外壁222阻止横向的水进入到第一通气间隙3中。
所述塞体1上还形成有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的第二环形凸台14,第二环形凸台14紧邻第一环形凸台13的朝向所述出气口12的一侧,第二环形凸台14的外周向面与所述内壁222的内周向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间隙4。设置第二环形凸台14,是为缩小塞体1的外表面与内壁222之间的间隔,仅形成用于通气的第二通气间隙4,这样可进一步阻止第一通气间隙3中的水继续往里走。
下面对塞体1和塞帽2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塞体1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5所示,塞体1包括中空筒体,所述进气口11形成在该中空筒体的一端,出气口12形成在该中空筒体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进气口11为中空筒体的一端开口,所述出气口12包括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另一端侧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缺口。在塞帽2盖在塞体1的中空筒体的一端上时,从进气口11进入到塞体1的通气通道中的气体可从该出气口12出来,然后经第一通气间隙3跑出至外侧。
为防止水从第一通气间隙3进一步往里进入出气口12中,在所述出气口12与第一通气间隙3之间还设置有防水通气结构。
优选地,防水通气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塞体1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出气口12和所述第一通气间隙3连通的通气口。通过环形挡板来阻挡从第一通气间隙3进入的水或灰尘,同时从出气口12出来的气体可从环形挡板上的通气口出来。
更优选地,所述环形挡板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环形挡板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口,至少一个所述环形挡板上的所述通气口与多个所述缺口在周向上错开,且相邻的所述环形挡板上的所述通气口在周向上错开。
具体如图1所示,在塞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16和第二环形挡板17,第一环形挡板1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口161,该第一通气口161与塞体1顶端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缺口在周向上错开设置,第二环形挡板17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口171,该第二通气口171与第一通气口161在周向上错开设置。这样,第一环形挡板16和第二环形挡板17形成迷宫式的防水结构,出气口12、第一通气口161和第二通气口171形成弯折延伸的气体流通通道,在保证通气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通过迷宫式防水结构防水。
在塞帽2罩盖在塞体1上时,第一环形挡板16和第二环形挡板17的外边缘与塞帽2的内壁紧配合,紧配合不仅可提高环形挡板的挡水效果,而且还可起到对塞帽2进行径向定位的作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通气口161和第二通气口171分别为各环形挡板外边缘处设置的缺口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也可采用在第一环形挡板16和第二环形挡板17上设置多个通孔的形式。另外,环形挡板的数量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为三个或更多个。
在此需说明的是,用于在出气口12和第一通气间隙3之间设置的防水通气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在环形挡板上设置通气口的结构形式,例如还可在作为出气口12的各个缺口处设置各自的小挡板,同样可起到挡水且通气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塞帽2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优选地,盖帽2的顶盖21上设置有顶盖卡爪23,该顶盖卡爪23卡接于塞体1的中空筒体的具有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开口中,且该端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能够止挡所述顶盖卡爪23脱出的止挡部15。如图1和图5所示,该止挡部15优选为围绕该端的开口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结构。应该可理解的是,塞盖2和塞体1之间的安装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它任意适当的方式,例如,螺纹连接或其它卡接方式等。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塞体1还包括用于安装该通气塞的安装部18,所述安装部18上设置有安装卡爪181。如图1和图5所示,该安装部18为塞体1的中空筒体的与出气口12相对的端部,该端部上形成有安装卡爪181,用于通过安装卡爪181卡接于如变速器箱体等需要防水透气的装置上。当然,该通气塞的安装方式也并不限于通过卡爪的方式安装,例如也可在安装部18上设置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该通气塞固定于使用该通气塞的装置上。
为使得该安装部18与所安装的设备之间具有密封性,围绕安装部18设置有密封件19。设置密封件19能够防止装置内部的液体泄漏,也能够防止外界的水、灰尘等经通气塞的安装位置进入装置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的箱体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通气塞。在变速器箱体上设置该通气塞,在保证变速箱通气以实现内外气压平衡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或灰尘进入到变速箱内。
该变速器优选为油粘度较低的双离合变速器,因为双离合变速器不宜采用常闭型通气塞,容易产生内部压力造成泄漏风险,因此,在双离合变速器上适合采用用新型所提供的该常开型通气塞来决该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塞包括:
塞体(1),所述塞体(1)上形成有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通气通道;
塞帽(2),用以罩盖所述出气口(12),所述塞帽(2)包括顶盖(21)和围绕所述顶盖(21)的侧壁(22),所述侧壁(22)的端面上形成有导水槽(223),所述导水槽(223)将所述侧壁(22)分开成内壁(221)和外壁(222);
其中,所述塞体(1)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13),所述内壁(22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之间具有与所述出气口(12)连通的第一通气间隙(3);所述外壁(222)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通气间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221)的外周向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的外周向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22)延伸至超过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的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径向定位所述外壁(222)的定位凸起(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上还形成有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的第二环形凸台(14),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4)紧邻所述第一环形凸台(13)的朝向所述出气口(12)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4)的外周向面与所述内壁( 221)的内周向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间隙(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包括中空筒体,所述进气口(11)形成在所述中空筒体的一端,所述出气口(12)形成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另一端,所述塞帽(2)用于罩盖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具有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上;其中所述出气口(12)与所述第一通气间隙(3)之间设置有防水通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为所述中空筒体一端的开口,所述出气口(12)包括所述中空筒体的另一端侧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缺口;
所述防水通气结构包括在所述中空筒体的外周设置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出气口(12)和所述第一通气间隙(3)连通的通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环形挡板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口,至少一个所述环形挡板上的所述通气口与多个所述缺口在周向上错开,且相邻的所述环形挡板上的所述通气口在周向上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帽(2)的所述顶盖(21)内侧设置有顶盖卡爪(23),所述顶盖卡爪(23)卡接于所述中空筒体的具有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开口中,且该端开口处设置有能够止挡所述顶盖卡爪(23)脱出的止挡部(15)。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还包括用于安装该通气塞的安装部(18),所述安装部(18)上设置有安装卡爪(181);和/或,围绕所述安装部(18)设置有密封件(19)。
CN201720468971.8U 2017-04-28 2017-04-28 通气塞 Active CN206668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8971.8U CN206668943U (zh) 2017-04-28 2017-04-28 通气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8971.8U CN206668943U (zh) 2017-04-28 2017-04-28 通气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8943U true CN206668943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8971.8U Active CN206668943U (zh) 2017-04-28 2017-04-28 通气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89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7481A (zh) * 2019-05-09 2019-09-1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收集管管盖
CN111937503A (zh) * 2018-04-16 2020-11-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气过滤器和射频拉远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503A (zh) * 2018-04-16 2020-11-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气过滤器和射频拉远单元
CN111937503B (zh) * 2018-04-16 2023-10-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气过滤器和射频拉远单元
CN110217481A (zh) * 2019-05-09 2019-09-1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收集管管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68943U (zh) 通气塞
CN101984274B (zh) 一种迷宫式透气孔盖
CN104329443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排气塞
WO2024046231A1 (zh) 防冒油防进水的传动装置
CN202327036U (zh) 一种迷宫式放气系统
CN205207612U (zh) 分动器通气结构、分动器和车辆
CN204252253U (zh) 防倒流水管
CN203161889U (zh) 汽车离合器油壶
CN209164551U (zh) 一种变速箱用防水透气帽
CN211371234U (zh) 一种带有透气机构的减速机
CN209909125U (zh) 一种变速箱通气孔防漏油装置
CN104211015A (zh) 用于制氧机的通气组件和具有其的制氧机
CN212604299U (zh) 一种排气装置及驱动桥
CN220810619U (zh) 一种油罐排气结构及油罐
CN210715858U (zh) 通气装置
CN218818411U (zh) 通气帽及油箱
CN206310043U (zh) 复合式污水排气阀及污水排放系统
CN105932359A (zh) 一种电动汽车液冷电池箱专用呼吸阀及其安装方法
CN206785977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气压平衡结构
CN206513735U (zh) 一种离合器壳体
CN217558971U (zh) 一种齿轮箱
CN214008014U (zh) 用于变速箱的通气管总成、变速箱及车辆
CN112178165B (zh) 一种齿轮箱通气组件及车辆
CN218028530U (zh) 一种半有压屋面排水雨水斗
CN115853923A (zh) 离合器壳体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