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2749U - 承载鞍对装件 - Google Patents

承载鞍对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2749U
CN206662749U CN201720350160.8U CN201720350160U CN206662749U CN 206662749 U CN206662749 U CN 206662749U CN 201720350160 U CN201720350160 U CN 201720350160U CN 206662749 U CN206662749 U CN 206662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lever
adapter
central stop
pin
screw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01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
李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ITY JIANGJIN DISTRICT CHANGX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ITY JIANGJIN DISTRICT CHANGX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ITY JIANGJIN DISTRICT CHANGX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ITY JIANGJIN DISTRICT CHANGX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01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2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2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27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鞍对装件,包括前挡壁、设于所述前挡壁正后方的且与其平行的后挡壁、对称设于所述前挡壁与所述后挡壁左右侧的左侧限位件及对称的右侧限位件;所述左侧限位件包括一第一中挡杆,其前、后端分别与所述前挡壁的后侧面和所述后挡壁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所述左侧限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其上方的第一上挡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其下方的第一下挡杆,所述第一中挡杆与所述第一上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上方的第一承载鞍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左及下限位,所述第一中挡杆与所述第一下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承载鞍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左及下限位。

Description

承载鞍对装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鞍对装件。
背景技术
承载鞍采用铸造模锻技术制造,承载鞍是铁路机车、车辆转向架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该部件使车体传来的重量平均分配到轴承及轴颈上,对防止偏载燃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安装在货车的滚动轴承和转向架侧架导框之间,承受和传递着各种载荷列车承载鞍质量直接影响着列车的正点,安全运行,因此对材质与加工都有严格要求。承载鞍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承载鞍进行粗车和精车,传统的粗车工艺中,一般将一个承载鞍装于一个装夹上然后进行粗车,这样的装夹结构只能安装一个承载鞍,无法同时安装两个承载鞍,不能同时对两个承载鞍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降低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对两个承载鞍进行装夹的承载鞍对装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承载鞍对装件,用于使两承载鞍上下相对的对装于其上,所述承载鞍对装件包括前挡壁、设于所述前挡壁正后方的且与其平行的后挡壁、对称设于所述前挡壁与所述后挡壁左右侧的左侧限位件及右侧限位件;
所述左侧限位件包括一第一中挡杆,其前端与所述前挡壁的后侧面的左端固定,后端与所述后挡壁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所述左侧限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中挡杆上方的第一上挡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中挡杆下方的第一下挡杆,所述第一中挡杆与所述第一上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上方的第一承载鞍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限位、左限位及下限位,所述第一中挡杆与所述第一下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承载鞍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限位、左限位及下限位;
所述右侧限位件包括一第二中挡杆,其前端与所述前挡壁的后侧面的右端固定,后端与所述后挡壁的前侧面的右端固定,所述右侧限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挡杆上方的第二上挡杆以及与所述第二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挡杆下方的第二下挡杆,所述第二中挡杆与所述第二上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鞍的右端配合以对所述第一承载鞍的右端进行上限位、右限位及下限位,所述第二中挡杆与所述第二下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鞍的右端配合以对其右端进行上限位、右限位及下限位。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中挡杆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上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第一下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中挡杆、第一上挡杆、第一下挡杆通过第一螺栓与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上挡杆和第一下挡杆可拆卸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固定。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中挡杆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在所述第二上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五螺纹孔,在所述第二下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六螺纹孔,所述第二中挡杆、第二上挡杆、第二下挡杆通过第二螺栓与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上挡杆和第二下挡杆可拆卸与所述第二中挡杆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挡杆及第二中挡杆所在的水平位置位于所述前挡壁和/或后挡壁高度方向的中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挡壁和后挡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占相应的挡壁面积的一半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均呈多边形。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的底边的左端均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安装限位挡块。
进一步的,在所述后挡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销。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鞍对装件,能够同时对装两个承载鞍,其结构简单、限位效果较好,同时提高了承载鞍相关工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载鞍对装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承载鞍对装于所述承载鞍对装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承载鞍对装件,用于使两承载鞍上下相对的对装于其上,两承载鞍的开口相对装夹于所述承载鞍对装件上。所述承载鞍对装件包括前挡壁20、设于所述前挡壁20正后方的且与其平行的后挡壁21、对称设于所述前挡壁20与所述后挡壁21左右侧的左侧限位件22及右侧限位件26。所述前挡壁20用于对对装的两承载鞍的前侧面进行限位,后挡壁21用于对所述两承载鞍的后侧面进行限位,所述左侧限位件22和右侧限位件26分别从左、上、下和右、上、下对所述两承载鞍进行限位。在车加工时(粗车加工),对外露于本承载鞍对装件的部分进行车加工,如上承载鞍(以下称第一承载鞍101)的上顶面,下承载鞍(以下称第二承载鞍102)的下底面。
所述前挡壁20和后挡壁21的结构相同,它们均呈六边形板装,本实施例中呈六边形,其主要根据所述承载鞍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尽量少的减少对承载鞍的遮挡。在所述前挡壁20和后挡壁21上分别对称开设有一通孔23,所述通孔23占相应的挡壁面积的一半以上,本实例中,占80%以上,使得相应的挡壁上位于所述通孔23外的部分形成绕该通孔23设置的边缘。所述通孔23为与相应的挡壁为同心孔,该通孔23便于对位于对装架内部的承载鞍的内凹弧形面进行相应加工。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前挡壁20及后挡壁21的底边的左端均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安装限位挡块24。这样的结构,在安装下承载鞍时,可以将该第二承载鞍102的底部左端底于该安装限位挡块24上,避免该第二承载鞍102移动,便于安装。
在所述后挡壁2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销25,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限位销25也可设置在前挡壁20上。这些限位销25向前或向后抵于第一承载鞍101和第二承载鞍102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进一步从前或后的方向压紧所述第一承载鞍101和第二承载鞍102。
所述左侧限位件22包括一第一中挡杆221,其前端与所述前挡壁20的后侧面的左端固定,后端与所述后挡壁21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所述左侧限位件2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中挡杆221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中挡杆221上方的第一上挡杆222以及与所述第一中挡杆221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中挡杆221下方的第一下挡杆223,所述第一中挡杆221与所述第一上挡杆222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上方的第一承载鞍101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限位、左限位及下限位,所述第一中挡杆221与所述第一下挡杆223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承载鞍102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限位、左限位及下限位。其中:
在所述第一中挡杆22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上挡杆22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第一下挡杆223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中挡杆221、第一上挡杆222、第一下挡杆223通过第一螺栓224与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上挡杆222和第一下挡杆223可拆卸与所述第一中挡杆221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及第一螺栓224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螺栓224由上至下的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后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配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承载鞍10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具有两个向外凸的凸条,因此,当所述第一承载按的向下置于本对装件的上半部分时,所述第一中挡杆221和第二中挡杆的上表面分别抵于第一承载鞍101左右端的凸条上,从而进行下限位(防止第一承载鞍101下落),第一上挡杆222和第二上挡杆分别连接于第一中挡杆221和第二中挡杆上,第一上挡杆222和第二上挡杆分别压于左右端的凸条的上端面,从而进行上限位(防止第一承载鞍101上移),而第一上挡杆222、第一中挡杆221与前挡壁20和后挡壁21的左端为一体成型,第二上挡杆、第二中挡杆与前挡壁20和后挡壁21的右端为一体成型,对第一承载鞍101的左右端进行左右限位。如此即牢固的固定第一承载鞍101,即使在加工过程中遇到震动、移动等,第一承载鞍101亦能牢固的装夹于本承载鞍对装件的上半腔内。
所述右侧限位件26包括一第二中挡杆261,其前端与所述前挡壁20的后侧面的右端固定,后端与所述后挡壁21的前侧面的右端固定,所述右侧限位件26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中挡杆261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挡杆261上方的第二上挡杆262以及与所述第二中挡杆261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挡杆261下方的第二下挡杆263,所述第二中挡杆261与所述第二上挡杆262之间的平行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鞍101的右端配合以对所述第一承载鞍101的右端进行上限位、右限位及下限位,所述第二中挡杆261与所述第二下挡杆263之间的平行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鞍102的右端配合以对其右端进行上限位、右限位及下限位。对第二承载鞍102的限位方式见上述第一承载鞍101描述,与上述限位方式相应,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
在所述第二中挡杆261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在所述第二上挡杆262上相应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五螺纹孔,在所述第二下挡杆263上相应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六螺纹孔,所述第二中挡杆261、第二上挡杆262、第二下挡杆263通过第二螺栓264与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上挡杆262和第二下挡杆263可拆卸与所述第二中挡杆261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螺纹孔、第五螺纹孔、第六螺纹孔及第二螺栓264均为两个,两个第二螺栓264由上至下的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孔、第五螺纹孔后与所述第六螺纹孔螺纹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挡杆221及第二中挡杆261所在的水平位置位于所述前挡壁20和/或后挡壁21高度方向的中间。这样的结构,能够尽量多的节约制作材料,更牢固的安装在承载鞍对装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鞍对装件,能够同时对装两个承载鞍,其结构简单、限位效果较好,同时提高了承载鞍相关工艺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用于使两承载鞍上下相对的对装于其上,所述承载鞍对装件包括前挡壁、设于所述前挡壁正后方的且与其平行的后挡壁、对称设于所述前挡壁与所述后挡壁左右侧的左侧限位件及右侧限位件;
所述左侧限位件包括一第一中挡杆,其前端与所述前挡壁的后侧面的左端固定,后端与所述后挡壁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所述左侧限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中挡杆上方的第一上挡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一中挡杆下方的第一下挡杆,所述第一中挡杆与所述第一上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上方的第一承载鞍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限位、左限位及下限位,所述第一中挡杆与所述第一下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承载鞍的左端配合以对其左端进行上限位、左限位及下限位;
所述右侧限位件包括一第二中挡杆,其前端与所述前挡壁的后侧面的右端固定,后端与所述后挡壁的前侧面的右端固定,所述右侧限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挡杆上方的第二上挡杆以及与所述第二中挡杆可拆卸连接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中挡杆下方的第二下挡杆,所述第二中挡杆与所述第二上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所述第一承载鞍的右端配合以对所述第一承载鞍的右端进行上限位、右限位及下限位,所述第二中挡杆与所述第二下挡杆之间的平行空间与所述第二承载鞍的右端配合以对其右端进行上限位、右限位及下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挡杆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上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第一下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中挡杆、第一上挡杆、第一下挡杆通过第一螺栓与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上挡杆和第一下挡杆可拆卸与所述第一中挡杆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中挡杆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在所述第二上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五螺纹孔,在所述第二下挡杆上相应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六螺纹孔,所述第二中挡杆、第二上挡杆、第二下挡杆通过第二螺栓与其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上挡杆和第二下挡杆可拆卸与所述第二中挡杆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挡杆及第二中挡杆所在的水平位置位于所述前挡壁和/或后挡壁高度方向的中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挡壁和后挡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占相应的挡壁面积的一半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均呈多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的底边的左端均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安装限位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鞍对装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销。
CN201720350160.8U 2017-04-05 2017-04-05 承载鞍对装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2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160.8U CN206662749U (zh) 2017-04-05 2017-04-05 承载鞍对装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160.8U CN206662749U (zh) 2017-04-05 2017-04-05 承载鞍对装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2749U true CN206662749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6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016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62749U (zh) 2017-04-05 2017-04-05 承载鞍对装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2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1149U (zh) 适合宽轨高速运行的机车转向架构架
CN105059297A (zh) 铝合金车体牵引缓冲结构
CN205817145U (zh) 一种牵缓梁组焊夹具
CN206662749U (zh) 承载鞍对装件
CN106696980B (zh) 铁路快运货车转向架用摇枕
CN206127889U (zh) 主索鞍顶推限位结构
CN201713853U (zh) 一种挖掘机上部车架
CN106740252A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托臂结构
CN207154717U (zh) 一种水平连铸输送牵引机用辊件
CN206869456U (zh) 承载鞍对装夹具
CN204897141U (zh) 一种简易用多吊点平衡梁
CN204724304U (zh) 一种分离式磨机用给料小车
CN201501742U (zh) 一种双滑道高位转轴式大型设备吊装尾排装置
CN201703384U (zh) 支撑装置
WO2021082563A1 (zh) 铁路货车转向架及其整体式制动梁
CN203032694U (zh) 铁路货车车体抛丸加工输送装置
CN204279462U (zh) 铁路运输轮式装备的装载加固装置
CN206383834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托臂结构
CN206456372U (zh) 铁路快运货车转向架用摇枕
CN207957544U (zh) 单梁电动葫芦用加固车架
CN206243811U (zh) 具有新型分仓隔板和封头的贮奶罐
CN204553631U (zh) 一种火车制动器气缸缸体
CN203698289U (zh) 增加架车高度的工艺转向架
CN205929045U (zh)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置气压水箱
CN205930072U (zh) 一种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