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5952U -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 Google Patents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5952U
CN206635952U CN201720328468.2U CN201720328468U CN206635952U CN 206635952 U CN206635952 U CN 206635952U CN 201720328468 U CN201720328468 U CN 201720328468U CN 206635952 U CN206635952 U CN 20663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neumatic membrane
membrane building
ai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284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宁
胡建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Metaspace Beijing Air Dom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3284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5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包括膜体换气孔、加强装置和防护盖片,所述膜体换气孔开设于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方;所述加强装置位于所述膜体换气孔的边缘,且设置在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所述防护盖片覆盖于所述加强装置与膜体换气孔所形成的区域,所述防护盖片的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本实用新型对于气膜内高空中的惰性气体排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气膜高空空气质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实现快速搭建,利于推广与应用。

Description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通过内外气压差将轻质膜材张紧形成气密空间的建筑形式。其工作原理为将膜材固定于地面基础结构周边,利用供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到一定压力后,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来抵抗外力,由于利用气压来支撑,无需任何梁、柱,所以可得到更大的完全净空的建筑空间。由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都较大,为了实现较好的空气质量,对通风换气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气膜建筑大多采用在地面开设送排风系统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气膜建筑在地面开设送排风系统只能达到底层空气对流的效果,而气膜内部高位空间中的空气对流效果比较差。相关技术中,也有一小部分气膜建筑在膜主体上方添加换气设备,但是,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例如:应力影响、雨水侵蚀影响等等,往往这些换气设备结构过于复杂,增加了各种复杂的管道、承重组件、电机等等,不仅造价昂贵,而且结构繁琐,不利于生产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气膜内部高位空间中的空气对流效果比较差的问题,现有换气设备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与应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包括:
膜体换气孔,所述膜体换气孔开设于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方;
加强装置,所述加强装置位于所述膜体换气孔的边缘,且设置在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以及,
防护盖片,所述防护盖片覆盖于所述加强装置与膜体换气孔所形成的区域,所述防护盖片的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装置包括:
钢索;
保护袖套,包括穿套端和固定端,所述穿套端一侧具有供所述钢索穿设的容纳腔,另一侧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的膜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保护袖套均呈圆环状环绕于所述膜体换气孔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具有膜面焊接区,所述保护袖套的固定端焊接于所述膜面焊接区。
进一步地,所述膜面焊接区呈圆环状位于所述保护袖套的外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膜体换气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 300-400mm。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装置的内径为400-50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片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高位一侧固定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外表面,所述弧形板的低位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之间形成间隙。
第二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其包括膜主体和上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所述膜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主要包括膜体换气孔、加强装置、防护盖片,所述膜体换气孔开设于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方;所述加强装置位于所述膜体换气孔的边缘,且设置在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所述防护盖片覆盖于所述加强装置与膜体换气孔所形成的区域,所述防护盖片的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位于所述膜主体的屋顶靠近气膜中线的位置,且处于背风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由于现在大多数气膜采用在地面开设排风系统,下层空气的换气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气膜高空中的惰性气体的排出起不到作用,所以增设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对于气膜内高空中的惰性气体排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气膜高空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将在膜面开孔,达到辅助高空换气的效果,同时配合加强装置、防护盖片的使用,使得有效解决了现有气膜建筑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而无法进行高空换气的问题,既能达到换气及空气对流又能起到防水的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实现快速搭建,利于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装置侧视图。
附图标记:
1-防护盖片; 2-加强装置; 3-气膜中线;
4-膜主体; 5-盛行风向 6-膜体换气孔;
21-保护袖套; 22-钢索; 23-膜面焊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气膜内部高位空间中的空气对流效果比较差的问题,现有换气设备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与应用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中,结合图1至图5所示,该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包括:
膜体换气孔6,所述膜体换气孔6开设于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上方,膜体换气的具体形状、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此处不再局限;
加强装置2,所述加强装置2位于所述膜体换气孔6的边缘,且设置在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上,加强装置2起到将膜体换气孔6 处的应力分转于外围膜主体4上的作用,可以确保换气孔更加的安全、牢固。
防护盖片1,所述防护盖片1覆盖于所述加强装置2与膜体换气孔6所形成的区域,主要起到防水的作用。所述防护盖片1的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 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该空气流动空间与膜体换气孔6相连通,用于确保换气流通。
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气膜建筑在地面开设送排风系统只能达到底层空气对流的效果,而气膜内部高位空间中的空气对流效果比较差,本实施例提出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针对高位空间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将在膜面开孔,达到辅助高空换气的效果,同时为了满足防水的要求,将在膜面开孔的上方增设一个防护盖片1,这样既能达到换气及空气对流又能起到防水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加强装置2包括:钢索22和保护袖套21;
所述保护袖套21包括穿套端和固定端,所述穿套端一侧具有供所述钢索22穿设的容纳腔,另一侧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的膜面固定连接。
更加具体地,所述钢索22、保护袖套21均呈圆环状环绕于所述膜体换气孔6的边缘。其中,钢索22靠近于所述膜体换气孔6,这样可以将膜体换气孔6处的应力分转到外围膜主体4上,可以确保换气孔更加的安全、牢固。
优选地,为了保证膜体换气孔6的换气效果,加强装置2的内径为400-500mm。当然,这里关于尺寸的设置仅仅是一种优选地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灵活设置。
对应地,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具有膜面焊接区23,所述保护袖套21的固定端焊接于所述膜面焊接区23。采用焊接的方式方便装配,易于实现,利于后期的推广与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膜面焊接区23呈圆环状位于所述保护袖套21 的外边缘。可以理解的是,从膜体换气孔6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钢索22、保护袖套21和膜面焊接区23。
本实施例中,所述膜体换气孔6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 300-400mm。当然,这里应该注意的是,除了这种圆形孔之外,其他形式的孔,例如:方形孔、椭圆形孔等等,都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片1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高位一侧固定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外表面,所述弧形板的低位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之间形成间隙。
更加具体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盛行风向5,该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主要设置在气膜中线3背风一侧,尤其体现在防护盖片1的设置。
例如:防护盖片1的高位一侧固定于气膜中线3的位置,防护盖片1的低位一侧可以保留不小于换气孔直径的自由边不予焊接,确保换气流通。
综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由于现在大多数气膜采用在地面开设排风系统,下层空气的换气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气膜高空中的惰性气体的排出起不到作用,所以增设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对于气膜内高空中的惰性气体排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气膜高空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将在膜面开孔,达到辅助高空换气的效果,同时配合加强装置2、防护盖片1的使用,使得有效解决了现有气膜建筑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而无法进行高空换气的问题,既能达到换气及空气对流又能起到防水的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实现快速搭建,利于推广与应用。
实施例二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还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其包括膜主体4和上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所述膜主体4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
具体地,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主要包括膜体换气孔6、加强装置2、防护盖片1,所述膜体换气孔6开设于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上方;所述加强装置2位于所述膜体换气孔6的边缘,且设置在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上;所述防护盖片1覆盖于所述加强装置2与膜体换气孔6所形成的区域,所述防护盖片1的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
优选地,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位于所述膜主体4的屋顶靠近气膜中线3的位置,且处于背风一侧。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气膜建筑的膜主体4并不是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其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例如:气膜建筑可以采用整体式气密通道门,包括:外门、气密通道、内门和控制系统;外门、气密通道和内门分别体密封连接,外门、内门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互锁控制。
又例如:气膜建筑也可以采用高强度的膜主体4,膜主体4通过锚固结构与地面连接,与地面形成建筑空间,还包括钢缆系统;钢缆系统覆盖于所述充气膜结构外表面,并与所述锚固结构连接,将所述充气膜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传递于所述锚固结构。
或者,例如:上述膜体换气孔6在其周围开设密封阀,例如可以采用电磁阀结构,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当然,还可以在膜主体4 内设置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膜主体4内的空气压力,并反馈给控制系统,经控制系统处理后,向密封阀发出指令,以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至于气膜建筑换气装置的其他设置已在上面实施例一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当然,本实施例二也同样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体换气孔,所述膜体换气孔开设于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方;
加强装置,所述加强装置位于所述膜体换气孔的边缘,且设置在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上;以及,
防护盖片,所述防护盖片覆盖于所述加强装置与膜体换气孔所形成的区域,所述防护盖片的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包括:
钢索;
保护袖套,包括穿套端和固定端,所述穿套端一侧具有供所述钢索穿设的容纳腔,另一侧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的膜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保护袖套均呈圆环状环绕于所述膜体换气孔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具有膜面焊接区,所述保护袖套的固定端焊接于所述膜面焊接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面焊接区呈圆环状位于所述保护袖套的外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换气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300-4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的内径为400-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片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高位一侧固定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外表面,所述弧形板的低位一侧与所述气膜建筑的膜主体之间形成间隙。
9.一种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膜主体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膜建筑换气装置,所述膜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位于所述膜主体的屋顶靠近气膜中线的位置,且处于背风一侧。
CN201720328468.2U 2017-03-30 2017-03-30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Active CN20663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8468.2U CN206635952U (zh) 2017-03-30 2017-03-30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8468.2U CN206635952U (zh) 2017-03-30 2017-03-30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5952U true CN206635952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5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28468.2U Active CN206635952U (zh) 2017-03-30 2017-03-30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59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5045A (zh) * 2017-03-30 2018-01-19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110835958A (zh) * 2019-11-25 2020-02-25 马人欢 空气对流式气膜建筑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5045A (zh) * 2017-03-30 2018-01-19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107605045B (zh) * 2017-03-30 2023-09-08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110835958A (zh) * 2019-11-25 2020-02-25 马人欢 空气对流式气膜建筑
CN110835958B (zh) * 2019-11-25 2021-11-26 岳伟 空气对流式气膜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5952U (zh)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206055895U (zh) 一种空调管路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和车辆
US9441843B2 (en) Transition module for an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unit
CN202500227U (zh) 一种充气膜结构的保温系统
CN107605045A (zh) 气膜建筑换气装置以及气膜建筑
CN207230837U (zh) 气膜建筑全方位换气结构
CN206412408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芯
CN207425934U (zh) 动力电池盖板电极柱密封装置
CN206068248U (zh) 气体混配装置及气调包装机
CN102823457B (zh) 一种仿河蚌耐压型低矮温室骨架及施工方法
CN209249546U (zh) 电池的止动架和电池
CN207006489U (zh) 一种板材组装式风口
CN106401043A (zh) Ptfe膜屋面过度区域防水盖口及施工方法
CN206941629U (zh) 气膜建筑基础及气膜建筑
CN208186792U (zh) 一种隔热榫铆净化空凋箱
CN206666583U (zh) 一种用于转炉的前水套密封活动门
CN205781492U (zh) 一种镁复合风管安装装置
CN207230834U (zh) 气膜建筑换气结构
CN206318036U (zh) 一种用于机身悬挂交点的维护装置
CN103423830A (zh) 一种利用风力抽排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排气装置
CN211854392U (zh) 一种可进行自控进出风流量的通风管道
CN207441771U (zh) 铁壳电池用密封圈
CN204497283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CN206642351U (zh) 一种可用于气承式膜结构的缓冲连接结构
CN203489413U (zh) 一种利用风力抽排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排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