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9340U -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9340U
CN206629340U CN201720335202.0U CN201720335202U CN206629340U CN 206629340 U CN206629340 U CN 206629340U CN 201720335202 U CN201720335202 U CN 201720335202U CN 206629340 U CN206629340 U CN 206629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exture
plastic film
film lay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52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维
林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352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9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9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9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具体包括:壳体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上的塑胶膜;其中,所述壳体主体为平面结构;所述塑胶膜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紫外线UV纹理区域,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纹理排列密度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由密到疏渐变;所述UV纹理区域上与塑胶膜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使得所述平面的壳体上出现立体的光影效果,外观上更为精致,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可以避免立体的壳体在热弯成型中容易出现的应力脆裂的问题,极大的提升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人们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立体(3Dimensional,3D)玻璃壳体以精致的外观和丰富的造型,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3D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3D玻璃壳体上可以设置弧度结构11,该弧度结构11可以采用热弯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即平板玻璃在热弯模具中进行加热软化形成3D玻璃壳体。但是,在热弯成型的过程中,平板玻璃的受热一旦不均匀,就很容易产生应力脆裂。因此,现有的3D玻璃壳体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良品率低,而且成本较高,很难大批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3D玻璃壳体良品率低,而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上的塑胶膜;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为平面结构;
所述塑胶膜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紫外线UV纹理区域,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纹理排列密度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由密到疏渐变;
所述UV纹理区域上与塑胶膜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上,在所述反射膜层下设置有UV纹理,当入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膜层上时,由于所述反射膜层有增光的作用,因此,在所述反射膜层下的UV纹理区域能形成增强的反射光线,形成反射高光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分布越密的地方,高光区域越亮,UV文理分布越疏的地方,高光越暗。由于所述UV纹理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因此,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使得所述平面的壳体上出现立体的光影效果,外观上更为精致。
其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上中,其壳体主体是平面的结构,因此。可以避免立体的壳体在热弯成型中容易出现的应力脆裂的问题,极大的提升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3D玻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V纹理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在实际应用中,按照材质划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具体可以包括玻璃壳体、塑胶壳体和金属壳体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以玻璃壳体为例进行说明,塑胶壳体、金属壳体等其他材质的壳体相互参照即可,
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具体可以包括:壳体主体2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21上的塑胶膜22;其中,所述壳体主体21为平面结构;所述塑胶膜22在与所述壳体主体21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紫外线UV纹理区域,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纹理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所述UV纹理区域上与塑胶膜22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
由于所述塑胶膜22上与所述壳体主体21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UV纹理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区域上相对于塑胶模22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因此,当入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膜层上时,在所述反射膜层下的UV纹理能进一步形成增强的反射光线,进而形成反射高光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分布越密的地方,高光区域就越亮,UV纹理分布越疏的地方,高光区域越暗。由于所述UV纹理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因此,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
所述塑胶膜层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thalate,PET),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塑胶膜层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参照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V纹理区域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V纹理区域可以包括若干条相间排列的UV纹理线31,所述UV纹理线31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中间由密渐变为疏,从而,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也是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
可选的,为了便于在塑料膜上能加工出若干条相间排列的所述UV纹理线,并且为了提高所述壳体的美观性,避免消费者肉眼看到所述壳体上分布着UV纹理线,因此,所述UV纹理线的排列间隙大小可以从壳体边缘的3μm到渐变到壳体中间的50μm。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UV纹理线31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UV线纹理31之间的间隙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塑胶膜的表面上的UV区域可以采用转印的方法进行加工,即先制好所述纹理区域的模具,并将所述塑胶膜固定在所述模具上,然后向所述模具内注入UV胶,在所述塑胶膜的表面形成胶状的UV纹理区域,再通过UV灯的照射,将所述胶状的UV纹理区域固化,得到所述塑胶膜上的UV纹理区域。
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反射膜层实际上包括叠加的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的材质可以为硅膜层或者钛膜层,通过控制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可以使的所述反射膜层的反射光的颜色偏向暖色或者冷色的色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所述反射膜层产生增亮的效果,所述金属膜层的总厚度可以设成为300~500nm。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反射膜层可以采用镀膜的方法进行加工。即在真空条件下,将氧化硅和氧化钛靶材分别通过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使之溶解,然后蒸发,在辉光放电的作用下,获得足够能量的原子或分子飞向并沉积在所述塑胶膜表面,从而形成所述反射膜层。
当入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膜层上时,由于所述反射膜层有增光的作用,因此,在所述反射膜层下的UV纹理区域能形成增强的反射光线,形成反射高光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分布越密的地方,高光区域越亮,UV文理分布越疏的地方,高光越暗。由于所述UV纹理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因此,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上,在所述反射膜层下设置有UV纹理,当入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膜层上时,由于所述反射膜层有增光的作用,因此,在所述反射膜层下的UV纹理区域能形成增强的反射光线,形成反射高光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分布越密的地方,高光区域越亮,UV文理分布越疏的地方,高光越暗。由于所述UV纹理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因此,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使得所述平面的壳体上出现立体的光影效果,外观上更为精致。
其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上中,其壳体主体是平面的结构,因此。可以避免立体的壳体在热弯成型中容易出现的应力脆裂的问题,极大的提升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的,为了保证所述塑胶膜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可靠连接,并提高所述塑胶膜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透射率,所述塑胶膜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可以采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反射膜层上与UV纹理区域相对的另一面设有油墨层,可以用来给所述壳体着色。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油墨层可以通过丝印的方法进行加工,即在所述反射膜层上印刷油墨,然后将印刷有油墨的塑胶膜放入烘烤箱内,烘烤固化,形成所述油墨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上述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上的塑胶膜;其中,所述壳体主体为平面结构;所述塑胶膜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紫外线UV纹理区域,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纹理排列密度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由密到疏渐变;所述UV纹理区域上与所述塑胶模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
由于所述壳体中,由于所述塑胶膜上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UV纹理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区域上相对于塑胶模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因此,当入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膜层上时,在所述反射膜层下的UV纹理能进一步形成增强的反射光线,进而形成反射高光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分布越密的地方,高光区域就越亮,UV纹理分布越疏的地方,高光区域越暗。由于所述UV纹理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因此,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
可选的,为了便于在塑料膜上能加工出若干条相间排列的所述UV纹理线,并且为了提高所述壳体的美观性,避免消费者肉眼看到所述壳体上分布着UV纹理线,因此,所述UV纹理线的排列间隙大小可以从壳体边缘的3μm到渐变到壳体中间的50μm。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UV纹理线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UV线纹理之间的间隙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选的,为了所述反射膜层产生增亮的效果,所述金属膜层的总厚度可以设成为300~500nm。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不做具体的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中,在所述反射膜层下设置有UV纹理区域,当入射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膜层上时,由于所述反射膜层有增光的作用,因此,在所述反射膜层下的UV纹理区域能形成增强的反射光线,形成反射高光区域;而且,所述UV纹理分布越密的地方,高光区域越亮,UV文理分布越疏的地方,高光越暗。由于所述UV纹理的排列密度从壳体边缘到壳体中间由密到疏渐变,因此,所述UV纹理区域形成的反射高光区域,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也是由亮渐变为暗,呈现出立体弧面的光影效果,外观上更为精致。
其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壳体主体是平面的结构,因此。可以避免立体的壳体在热弯成型中容易出现的应力脆裂的问题,极大的提升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塑胶膜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可靠连接,并提高所述塑胶膜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的透射率,所述塑胶膜和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可以采用光学胶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层上与UV纹理区域相对的另一面设有油墨层,可以用来给所述壳体着色。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油墨层可以通过丝印的方法进行加工,即在所述反射膜层上印刷油墨,然后将印刷有油墨的塑胶膜放入烘烤箱内,烘烤固化,形成所述油墨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了如上所述的USB装置,上述USB装置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所述移动终端,也能达到相通的技术效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上的塑胶膜;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为平面结构;
所述塑胶膜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设有紫外线UV纹理区域,所述UV纹理区域上的纹理排列密度从所述壳体的边缘到中间由密到疏渐变;
所述UV纹理区域上与塑胶膜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反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UV纹理区域包含相间排列的UV纹理线,所述UV纹理线排列间隙从壳体边缘的3μm渐变到壳体中间的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层包括:叠加的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的总厚度为30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层为硅膜层或钛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膜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采用光学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层在与所述UV纹理区域相对的另一面设有油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为玻璃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为塑胶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为金属板。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壳体。
CN201720335202.0U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6629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5202.0U CN206629340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5202.0U CN206629340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9340U true CN206629340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0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5202.0U Active CN206629340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934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311A (zh) * 2018-06-29 2018-11-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磨砂盖板及终端设备
CN109177644A (zh) * 2018-09-12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制备方法及壳体
CN110708905A (zh) * 2019-09-29 2020-01-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壳体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14158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1116053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311A (zh) * 2018-06-29 2018-11-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磨砂盖板及终端设备
CN109177644A (zh) * 2018-09-12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制备方法及壳体
CN111114158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1116053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708905A (zh) * 2019-09-29 2020-01-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壳体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9340U (zh) 一种壳体及移动终端
TWI765870B (zh) 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包含該薄膜的電性作用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374379B (en)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448423B (zh) 导电膜的制作方法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面板
US8610691B2 (en) Resistive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585143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JP5549216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GB1205271A (en) Laminated structure
CN101615093A (zh) 一种兼顾反射和透过效果的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80220U (zh) 显示装置及其触摸屏和盖板
TW200923747A (en) Touch device
CN103809800B (zh) 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3268780A (zh) 透明导电膜
CN103342969A (zh) Pcb板遮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2660B (zh) 保护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826199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CN112937196B (zh) 装饰板的制备方法、装饰板和电子设备
CN112616274A (zh) 装饰板、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6960426U (zh) 膜层结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2565489B (zh) 装饰板、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2495011U (zh) Ito薄膜材料
CN110890438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组件的前板、制作方法以及太阳能组件
CN201440252U (zh) 一种兼顾反射和透过效果的触摸屏
CN107463298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209767982U (zh) 手持终端及其彩色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