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7729U -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7729U
CN206607729U CN201720274199.6U CN201720274199U CN206607729U CN 206607729 U CN206607729 U CN 206607729U CN 201720274199 U CN201720274199 U CN 201720274199U CN 206607729 U CN206607729 U CN 206607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shaped reinforcing
floor slab
precast floor
attach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741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云飞
李青山
李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741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7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7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7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第一预制楼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第二预制楼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之间设置有浇筑层,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内设置有插筋,插筋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第一U形钢筋、第二U形钢筋和插筋均位于浇筑层内。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应用于建筑物中,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楼板连接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部分预制楼板通常通过工厂生产后,在施工现场再进行装配式施工形成整体结构。
为了加强楼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叠加楼板,虽然叠合楼板的整体性较好,但是现场湿作业较多,环境污染较大,而且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效率较低。
目前,也有施工单位采用全预制楼板,一般的做法是,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现浇混凝土,靠混凝土将预制楼板连成整体,通过该方式连接预制楼板与楼板时,预制楼板与楼板之间通过硬拼缝的方式连接,预制楼板与楼板之间的浇筑的混凝土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楼板连接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楼板连接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
所述第一预制楼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之间设置有浇筑层,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内设置有插筋,所述插筋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所述第一U形钢筋、所述第二U形钢筋和所述插筋均位于所述浇筑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数量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之间至少插接有一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数量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U形钢筋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一一对应搭接。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300mm,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一一对应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筋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插筋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标高等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标高时,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预制楼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标高差小于等于50mm时,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预制楼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标高差大于50mm时,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呈L形,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中,第一预制楼板的设置有第一U形钢筋的端面与第二预制楼板的设置有第二U形钢筋的端面相对设置,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通过浇筑层连接,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之间存在公共区域,增加了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连接时的锚固长度,从而提高了浇筑层的强度,防止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的连接处开裂;此外,插筋穿过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在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在断开时,能够使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受到插筋的阻拦力,从而防止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断开,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楼板连接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所述的建筑物与上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标:1-第一预制楼板;11-第一U形钢筋;2-第二预制楼板;21-第二U形钢筋;3-浇筑层;4-插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第一预制楼板1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11,第二预制楼板2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21,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
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之间设置有浇筑层3,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内设置有插筋4,插筋4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第一U形钢筋11、第二U形钢筋21和插筋4均位于浇筑层3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中,第一预制楼板1的设置有第一U形钢筋11的端面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设置有第二U形钢筋21的端面相对设置,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通过浇筑层3连接,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之间存在公共区域,增加了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连接时的锚固长度,从而提高了浇筑层3的强度,防止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处开裂;此外,插筋4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在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断开时,能够使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受到插筋4的阻拦力,从而防止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断开,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
此外,通过第一U形钢筋11、第二U形钢筋21和插筋4提高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强度,能够减小现浇段,进而降低湿作业量。
具体地,第一U形钢筋11的两个自由端伸入第一预制楼板1,第二U形钢筋21的两个自由端伸入第二预制楼板2,并且,第一U形钢筋11所在平面与第一预制楼板1的上端面垂直,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上端面垂直,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通过浇筑层3连接,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均常受到垂直于第一预制楼板1的上端面和第二预制楼板2的上端面的力,因此,使第一U形钢筋11所在平面与第一预制楼板1的上端面垂直,使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上端面垂直,能够使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更好地支撑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进而提高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第一U形钢筋11的数量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
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均沿其所在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公共区域,插筋4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以提高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连接强度。将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至少插接有一个第二U形钢筋21。
具体地,可使每相邻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U形钢筋21,或者,每相邻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U形钢筋21等;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公共区域,插筋4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以提高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U形钢筋11的数量与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相等,第二U形钢筋21与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
如图1所示,数量相等的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均沿其所在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均沿其所在端面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可使第一U形钢筋11搭接在第二U形钢筋21的左侧,或者,第一U形钢筋11搭接在第二U形钢筋21的右侧,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之间存在公共区域,在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间浇筑有浇筑层3,实现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使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两根钢筋并接在一起,能够增强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300mm,多个第二U形钢筋21与多个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
多个第一U形钢筋11沿其所在端面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一U形钢筋11的所在平面与第一预制楼板1的上端面垂直,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300mm,具体地,相邻的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可为100mm、200mm、250mm或者300mm等;多个第二U形钢筋21沿其所在端面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相邻的第二U形钢筋2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U形钢筋21与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使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300mm,根据连接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减少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使用量,节约材料;此外,使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两根钢筋并接在一起,能够增强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时,可使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首先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然后再在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之间浇筑水泥形成浇筑层3,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插筋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插筋4沿竖直方向设置。
具体地,两根插筋4均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在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之间浇筑有浇筑层3,两根插筋4均位于浇筑层3内,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使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在断开时受到阻拦力,从而防止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断开,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插筋4的数量可为多根,多根插筋4均设置于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更好地提高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预制楼板1的标高等于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时,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如图2所示,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U形钢筋11与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可交错配合,或者,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之间浇筑有浇筑层3,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均位于浇筑层3内,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差小于等于50mm时,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如图3所示,第一预制楼板1的标高大于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并且,标高差的范围小于等于50mm,第一预制楼板1的下端面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下端面平齐,根据第一预制楼板1的标高设置第一U形钢筋11,根据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设置第二U形钢筋21,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U形钢筋21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均位于浇筑层3内,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差大于50mm时,第一预制楼板1呈L形,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如图4所示,第一预制楼板1的标高大于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并且,标高差的范围大于50mm,第一预制楼板1承L形,L形的第一预制楼板1包括一个台阶面,第一U形钢筋11设置于与台阶面相对的端面上,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均位于浇筑层3内,提高连接强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楼板连接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所述第一预制楼板(1)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11),所述第二预制楼板(2)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21),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
所述第一预制楼板(1)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2)之间设置有浇筑层(3),所述第一U形钢筋(11)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内设置有插筋(4),所述插筋(4)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所述第一U形钢筋(11)、所述第二U形钢筋(21)和所述插筋(4)均位于所述浇筑层(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的数量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之间至少插接有一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300mm,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与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插筋(4)沿竖直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预制楼板(1)的标高等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时,所述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预制楼板(1)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差小于等于50mm时,所述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预制楼板(1)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2)的标高差大于50mm时,所述第一预制楼板(1)呈L形,所述第一U形钢筋(1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10.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CN201720274199.6U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Active CN206607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4199.6U CN206607729U (zh)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4199.6U CN206607729U (zh)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7729U true CN206607729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66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74199.6U Active CN206607729U (zh)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7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8861A (zh) * 2017-12-01 2018-04-20 三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墙体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8861A (zh) * 2017-12-01 2018-04-20 三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墙体系统
CN107938861B (zh) * 2017-12-01 2024-05-10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墙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3717B (zh) 内桁架式钢管混凝土l形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32563A (zh) 一种预制电缆排管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68955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8625489A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边部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
CN108625485A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端部连接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554247U (zh) 预制楼板与预制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206607729U (zh)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203961014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建筑结构
CN106639151B (zh) 内置x型对拉钢板式焊接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CN102936958A (zh) 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的施工方法
CN209397712U (zh) 一种剪力墙内抗震钢管的连接结构
CN208965830U (zh) 预制空腔楼板及楼板体系
CN208472972U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端部连接节点结构
CN206607689U (zh)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206418775U (zh) 一种臂架及混凝土湿喷机
CN203403434U (zh) 地下室
CN205382595U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
CN209907689U (zh) 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
CN107587638A (zh) 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及组合式楼承板
CN210767440U (zh) 一种楼板防开裂拼缝结构
CN206554613U (zh) 一种预制复合纤维水泥空心围墙构件
CN208039004U (zh) 适于强腐蚀环境下的uhpc预制面板栈桥
CN206752513U (zh) 检查井模板
CN106012808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压型钢板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63268U (zh) 抗浮装置及混凝土网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0 1st floor, building 6, No.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uilongguan North Road 31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