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7689U -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7689U
CN206607689U CN201720274156.8U CN201720274156U CN206607689U CN 206607689 U CN206607689 U CN 206607689U CN 201720274156 U CN201720274156 U CN 201720274156U CN 206607689 U CN206607689 U CN 20660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shaped reinforcing
precast beam
wallboard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741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云飞
李青山
李哲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any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741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76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涉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墙板和预制梁,墙板包括搭接面和与搭接面垂直并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U形钢筋,预制梁上设置有第二U形钢筋,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墙板与预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浇筑层,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插筋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内、另一部分穿过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应用于建筑物中,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预制梁中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并且在节点处预制梁伸出的钢筋和墙板伸出的钢筋过多,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对住宅的需求日趋迫切,建筑物的高层化、大型化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传统的建筑都是通过现场施工完成的,例如:现场浇筑混凝土框架和楼面等,不仅存在因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风险,而且存在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是指把建筑各分部构件(例如:柱、梁和楼面等)在工厂集中生产加工,进行现场调运组装施工。采用建筑工业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效率,而且可最大程度改善结构精度,解决墙板开裂和渗漏等质量通病,提高建筑性能,降低使用能耗和建筑能耗,保护环境。
然而,在将预制梁与墙板进行连接时,现有的预制梁中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并且在节点处预制梁伸出的钢筋和墙板伸出的钢筋过多,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预制梁中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并且在节点处预制梁伸出的钢筋和墙板伸出的钢筋过多,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墙板和预制梁,所述墙板包括搭接面和与所述搭接面垂直并连接的连接面,以形成用于与所述预制梁配合的台阶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所述预制梁的与所述连接面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所述墙板与所述预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浇筑层,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均位于所述第一浇筑层内;
所述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处设置有第一插筋,所述第一插筋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浇筑连接、另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数量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U形钢筋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一一对应搭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所在平面和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所在平面均与所述搭接面平行。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mm-500mm。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二U形钢筋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预制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内设有第二插筋,所述第二插筋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第二浇筑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预制梁的连接端,每个所述连接端处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为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均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插筋和所第二插筋浇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中,预制梁搭接在墙板的搭接面上,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之间存在公共区域,增加了预制梁与墙板连接时的锚固长度,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的设置,能够减少节点处伸出钢筋的数量,使施工变得方便;此外,第一插筋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内并与第一连接孔浇筑连接、另一部分穿过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在增加连接强度的同时,使第一U形钢筋和第二U形钢筋在断开时受到水平方向的阻拦,从而防止预制梁与墙板断开,进一步地提高了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预制梁中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并且在节点处预制梁伸出的钢筋和墙板伸出的钢筋过多,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
所述的建筑物与上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四。
图标:1-墙板;11-第一U形钢筋;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2-预制梁;21-第二U形钢筋;22-第三连接孔;3-第一浇筑层;4-第一插筋;5-第二插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墙板1和预制梁2,墙板1包括搭接面和与搭接面垂直并连接的连接面,以形成用于与预制梁2配合的台阶面,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11,预制梁2的与连接面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21,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墙板1与预制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浇筑层3,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均位于第一浇筑层3内;
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第一连接孔12处设置有第一插筋4,第一插筋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12内并与第一连接孔12浇筑连接、另一部分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中,预制梁2搭接在墙板1的搭接面上,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之间存在公共区域,增加了预制梁2与墙板1连接时的锚固长度,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设置,能够减少节点处伸出钢筋的数量,使施工变得方便;此外,第一插筋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12内并与第一连接孔12浇筑连接、另一部分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在增加连接强度的同时,使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在断开时受到水平方向的阻拦,从而防止预制梁2与墙板1断开,进一步地提高了连接强度。
此外,通过第一U形钢筋11、第二U形钢筋21和第一插筋4提高预制梁2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能够减小现浇段,进而降低湿作业量。
进一步地,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U形钢筋11与多个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U形钢筋11的两个自由端伸入墙板1内,第二U形钢筋21的两个自由端伸入预制梁2内,多个第一U形钢筋11与多个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例如;每相邻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U形钢筋21,或者,每相邻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U形钢筋21等;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沿竖直方向存在公共区域,第一插筋4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12内与第一连接孔12浇筑连接,另一部分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以提高预制梁2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将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进一步地提高了预制梁2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U形钢筋11的数量与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相等,第二U形钢筋21与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
如图1所示,数量相等的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在连接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在预制梁2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可使第一U形钢筋11搭接在第二U形钢筋21上,或者,使第二U形钢筋21搭接在第一U形钢筋11上,第一插筋4穿过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在预制梁2与墙板1之间浇筑有第一浇筑层3,实现预制梁2与墙板1、第一插筋4与第一连接孔12的浇筑连接。使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两根钢筋并接在一起,能够增加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预制梁2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U形钢筋11所在平面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均与搭接面平行。
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在连接面上沿竖直方向分布,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在预制梁2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分布,多个第一U形钢筋11所在平面和多个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均与搭接面平行,即,第一U形钢筋11所在平面和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所在面相互平行的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通过预制梁2与墙板1之间的第一浇筑层3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mm-500mm。
多个第一U形钢筋11在连接面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U形钢筋11的所在平面与搭接面平行,相邻的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mm-500mm,具体地,相邻的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可为30mm、50mm、100mm、200mm、300mm、400mm或者500mm等。使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mm-500mm,根据连接情况选择合适距离,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减少第一U形钢筋11的使用量,节约材料。
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二U形钢筋2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
多个第二U形钢筋21在预制梁2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与搭接面平行,相邻的第二U形钢筋2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相邻两个距离相等的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可交错配合或者搭接,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距离相等的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采用一一对应搭接的方式配合,第一插筋4插入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第一U形钢筋11、第二U形钢筋21和第一插筋4均位于第一浇筑层3内。使相邻的两个第二U形钢筋2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能够实现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两根钢筋并接在一起,能够增加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预制梁2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U形钢筋11与第二U形钢筋21一一对应搭接时,可使第一U形钢筋11和第二U形钢筋21首先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然后再在墙板1与预制梁2之间浇筑水泥形成第一浇筑层3,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3,预制梁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13和第三连接孔22内设有第二插筋5,第二插筋5位于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内的第二浇筑层内。
第二连接孔13设置于搭接面上,第二连接孔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孔12的长度方向相同,预制梁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2,第三连接孔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孔12的长度方向相同并与第二连接孔13相通,在第二连接孔13和第三连接孔22内共同插接有第二插筋5,在第二连接孔13和第三连接孔22内建筑出第二浇筑层,以实现第二插筋5与第二连接孔13和第三连接孔22的连接。第二插筋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预制梁2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孔22位于预制梁2的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处第三连接孔22的数量为一个。
预制梁2与墙板1搭接的端部为预制梁2的连接端,第三连接孔22设置于预制梁2的连接端,第三连接孔22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的连接端上第三连接孔22的数量为一个,第三连接孔22贯穿预制梁2,在制造预制梁2时可在预制梁2的连接端预留出第三连接孔22。在连接预制梁2与墙板1时,将第二插筋5插入第三连接孔22和第二连接孔13后,向第二连接孔13和第三连接孔22内浇筑水泥,以形成第二浇筑层。使第三连接孔22的数量为一个,在提高预制梁2与墙板1的连接强度的同时,减少现场的浇筑量。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内均设置有波纹管,波纹管分别与第一插筋4和所第二插筋5浇筑连接。
在制作墙板1时需在墙板1上预留出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因此,在制作墙板1时,在墙板1中预留有两个波纹管,以形成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墙板1制作完成后,两个波纹管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内。在连接预制梁2与墙板1时,第一插筋4插入第一连接孔12,第二插筋5插入第二连接孔13,向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内浇筑水泥,实现波纹管与第一插筋4和第二插筋5的浇筑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内设置波纹管,使在制造墙板1时预留出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从而实现第一插筋4和第二插筋5的插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预制梁中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并且在节点处预制梁伸出的钢筋和墙板伸出的钢筋过多,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1)和预制梁(2),所述墙板(1)包括搭接面和与所述搭接面垂直并连接的连接面,以形成用于与所述预制梁(2)配合的台阶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U形钢筋(11),所述预制梁(2)的与所述连接面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U形钢筋(21),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以形成固定区域,所述墙板(1)与所述预制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浇筑层(3),所述第一U形钢筋(11)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21)均位于所述第一浇筑层(3)内;
所述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所述第一连接孔(12)处设置有第一插筋(4),所述第一插筋(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2)浇筑连接、另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公共区域,所述第一U形钢筋(11)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和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与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交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21)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一一对应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U形钢筋(11)所在平面和多个所述第二U形钢筋(21)所在平面均与所述搭接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0mm-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二U形钢筋(2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11)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3),所述预制梁(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2),所述第二连接孔(13)和所述第三连接孔(22)内设有第二插筋(5),所述第二插筋(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3)内的第二浇筑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22)位于所述预制梁(2)的连接端,每个所述连接端处所述第三连接孔(22)的数量为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3)内均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插筋(4)和所第二插筋(5)浇筑连接。
10.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
CN201720274156.8U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0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4156.8U CN206607689U (zh)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4156.8U CN206607689U (zh)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7689U true CN206607689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6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7415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07689U (zh) 2017-03-20 2017-03-20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7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7608A (zh) * 2020-09-19 2021-01-15 何艳 一种用于建筑浇筑体内的钢筋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7608A (zh) * 2020-09-19 2021-01-15 何艳 一种用于建筑浇筑体内的钢筋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2219B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CN108678220B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CN104790522A (zh)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7687210A (zh)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的建造方法
CN107401217A (zh) 一种无梁空心楼板‑腔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及方法
CN107893496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29836A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住宅体系
CN108560795A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07689U (zh)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110210166A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拆分方法
CN108412099A (zh) 全厚度后埋钢筋连接式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方法
CN205077617U (zh) 一种新型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板装配式房屋体系
CN106499187A (zh) 一种臂架及混凝土湿喷机
CN207453225U (zh) 一种楼盖单元及装配式混凝土集成楼盖
CN206418775U (zh) 一种臂架及混凝土湿喷机
CN206607729U (zh) 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108222349A (zh) 一种半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39267A (zh) 一种应用于叠合楼板施工的铝合金模板
CN204608975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
CN207453108U (zh)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
CN206554242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CN207934248U (zh) 一种并联多肢预制剪力墙结构
CN110843095A (zh) 混凝土箱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免拆模建造方法
CN207469617U (zh) 一种女儿墙部位装配式屋框梁结构
CN210797319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箱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4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uilongguan North Road 31 Industrial Park

Co-patentee after: SHENYANG SANYI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uilongguan North Road 31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02

Address after: 215300 Room 6, 9999 Chenghu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anyi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uilongguan North Road 31 Industrial Park

Co-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SANYI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