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5727U -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 Google Patents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5727U
CN206605727U CN201720293924.4U CN201720293924U CN206605727U CN 206605727 U CN206605727 U CN 206605727U CN 201720293924 U CN201720293924 U CN 201720293924U CN 206605727 U CN206605727 U CN 206605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ing part
thimble
push pedal
hol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39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福龙
朱明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isi Vehic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si Vehi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si Vehic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si Vehi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39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5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5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5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包括第一模组,第一模组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后模板、及嵌设于安装槽内的后模仁,后模板还设有滑孔,后模仁设有限位槽和限位凹部;推板,推板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并可挡接配合;模仁镶件,模仁镶件设置于推板上;成型件,成型件设有倒扣部并通过倒扣部扣接于模仁镶件上、且成型件的外缘壁与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及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针,顶针穿过滑孔和安装槽与成型件顶出配合。因而顶针向上顶出时会使成型件向上移动,此时成型件脱离限位凹部的约束而获得足够的形变空间。进而发生形变以使倒扣部与模仁镶件脱离从而实现顺利脱模。不仅确保较高的脱模质量,同时避免模具发生干涉碰撞,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领域中,由于某些注塑产品的结构比较复杂,例如摩托车后视镜的内周圈设有倒扣的产品。如果采用现有模具结构直接一次顶出产品使倒扣脱模,如此不仅会导致模具结构非常复杂,容易发生撞模事故;此外,有时还会由于倒扣与镶件的结合过于紧密,导致强脱模时产品或模具发生损坏,影响产品质量及模具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倒扣强脱模具机构,能够实现带倒扣产品的顺利脱模,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脱模质量,同时避免与模具发生碰撞干涉,保证模具使用寿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包括:
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后模板、及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后模仁,所述后模板还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滑孔,所述后模仁面向所述安装槽槽底的一侧凹设有限位槽,且所述后模仁背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一侧凹设有限位凹部;
推板,所述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可挡接配合;
模仁镶件,所述模仁镶件设置于所述推板上;
成型件,所述成型件设有倒扣部,所述成型件通过所述倒扣部扣接于所述模仁镶件上、且所述成型件的外缘壁与所述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及
用于将成型件顶出脱模的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穿过所述滑孔和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成型件顶出配合。
上述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工作时,由于成型件通过倒扣部卡接于模仁镶件上,且此时成型件的外缘壁与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因而顶出组件的顶针向上顶出时会使得成型件连同模仁镶件和推板一同向上移动,当移动一定距离后推板与限位槽的槽底抵挡从而实现限位,此时成型件的外周壁恰好脱离限位凹部的约束从而获得足够的形变空间。当顶针进一步的向上顶出时,成型件由于受推力而发生形变以使倒扣部与模仁镶件脱离从而实现顺利脱模。如此不仅可以确保成型件较高的脱模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成型件与模具发生干涉碰撞,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成型件的外缘壁嵌入所述限位凹部的深度。如此当推板向上移动至与限位槽的槽底抵挡时,可以确保成型件完全与限位凹部可靠脱离,在挣脱限位凹部的束缚下具有形变的能力,从而在顶针作用下与模仁镶件顺利脱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件,所述推板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模仁镶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因而通过锁紧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可以提高推板与模仁镶件的连接牢固性,同时可以确保两者同步移动,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用于提高成型件脱模稳定性的至少一根辅助顶杆,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辅助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成型件可抵接配合。因而通过在推板上安设辅助顶杆,通过与顶针的协同作用,可以使成型件的受力更加均匀,使脱模更加可靠,有利于提高脱模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孔壁沿背离中心的方向凹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辅助顶杆脱出的挡接凸台,所述辅助顶杆与所述挡接凸台可挡接配合。因而通过在第一通孔内设置挡接凸台,通过辅助顶杆的端部与挡接凸台挡接实现限位,可以防止受成型件的牵引作用而导致辅助顶杆脱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弹性抵压件,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向内凹设有定位孔,所述弹性抵压件嵌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推板抵压。因而通过在定位孔内安设弹性抵压件、并使其与推板抵压,通过其自身弹力推动作用可以分担一部分成型件、推板和模仁镶件的重量,可以进一步提高顶针推动成型件顶出脱模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顶针面板,所述顶针面板沿板厚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孔壁沿背离中心的方向凹设有用于固定顶针的卡接凸台,所述顶针靠近所述顶针面板的端部设有扣板,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扣板与所述卡接凸台卡扣配合。如此通过扣板与卡接凸台的卡扣配合,可以确保顶针向上顶升时的移动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导板和顶针板,所述导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顶针板抵设于所述顶针面板背离所述顶针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顶针板抵接。因而可以在顶针板的推动作用下,实现顶针和辅助顶杆的同步移动,避免成型件各部分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的非预期性形变,确保较佳的脱模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用于提高顶针板和顶针面板移动稳定性、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顶针板和所述推板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配合。因而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顶针板和推板移动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可与所述第一模组相互闭合或打开,且所述第二模组与所述第一模组相互配合形成有成型腔室。因而通过第二模组和第一模组配合形成成型腔室,可以实现成型件的注塑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的成型件顶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的成型件脱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模组,110、后模板,111、安装槽,111a、定位孔,112、滑孔,120、后模仁,121、限位槽,121a、第一通孔,122、限位凹部,200、推板,210、第一装配孔,300、模仁镶件,310、第二装配孔,400、成型件,410、倒扣部,500、顶出组件,510、顶针,511、扣板,520、辅助顶杆,530、弹性抵压件,540、顶针面板,541、第二通孔,541a、卡接凸台,550、导板,551、导向孔,560、顶针板,570、第一挡板,580、第二挡板,590、驱动件,600、锁紧件,700、第二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展示的一种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包括:第二模组700,第一模组100,所述第二模组700可与所述第一模组100相互闭合或打开,且所述第二模组700与所述第一模组100相互配合形成有成型腔室,因而通过第二模组700和第一模组100配合形成成型腔室,可以实现成型件400的注塑成型。所述第一模组100包括设有安装槽111的后模板110、及嵌设于所述安装槽111内的后模仁120,所述后模板110还设有与安装槽111连通的滑孔112,所述后模仁120面向所述安装槽111槽底的一侧凹设有限位槽121,且所述后模仁120背离所述安装槽111槽底的一侧凹设有限位凹部122;推板200,所述推板200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21内并与所述限位槽121的槽底可挡接配合;模仁镶件300,所述模仁镶件300设置于所述推板200上;成型件400,所述成型件400设有倒扣部410,所述成型件400件通过所述倒扣部410扣接于所述模仁镶件300上、且所述成型件400的外缘壁与所述限位凹部122限位配合;及用于将成型件400顶出脱模的顶出组件500,所述顶出组件500包括顶针510,所述顶针510穿过所述滑孔112和所述安装槽111并与所述成型件400顶出配合。
上述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工作时,由于成型件400通过倒扣部410卡接于模仁镶件300上,且此时成型件400的外缘壁与限位凹部122限位配合。因而顶出组件500的顶针510向上顶出时会使得成型件400连同模仁镶件300和推板200一同向上移动,当移动一定距离后推板200与限位槽121的槽底抵挡从而实现限位,此时成型件400的外周壁恰好脱离限位凹部122的约束从而获得足够的形变空间。当顶针510进一步的向上顶出时,成型件400由于受推力而发生形变以使倒扣部410与模仁镶件300脱离从而实现顺利脱模。如此不仅可以确保成型件400较高的脱模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成型件400与模具发生干涉碰撞,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第一模组100可以是后模组,第二模组700可以是前模组,上述成型件400具体以摩托车后视镜为例进行说明。传统的摩托车后视镜通常为半封闭的中空弧面壳体,即壳体具有开口,壳体的内缘壁靠近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倒扣(即本申请的倒扣部410),为了保证较高的注塑成型质量,后视镜成型于模仁镶件300上时倒扣与模仁镶件300扣接、同时后视镜靠近开口的外周壁又需嵌入后模仁120的限位凹部122内。在此特殊结构下,由于限位凹部122对后视镜的包裹限变(限制变形)作用,导致顶针510向上顶出后视镜时,后视镜无法在正常范围内发生形变,导致倒扣无法与模仁镶件300脱离而无法顺利脱模。如果采用强行脱模则会对后视镜和模具造成结构性伤害。因而通过上述分步脱模的方式,即第一步向上移动一定距离(通常为15mm),使后视镜脱离限位凹部122的约束而伸入自由环境中,以具备自身形变的性能;之后进一步使顶针510顶出(通常为45mm),即可通过后视镜自身的形变使倒扣与模仁镶件300脱离而实现脱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推板200与所述限位槽121的槽底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成型件400的外缘壁嵌入所述限位凹部122的深度。如此当推板200向上移动至与限位槽121的槽底抵挡时,可以确保成型件400完全与限位凹部122可靠脱离,在挣脱限位凹部122的束缚下具有形变的能力,从而在顶针510作用下与模仁镶件300顺利脱模。
请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倒扣强脱模具机构还包括锁紧件600,所述推板200设有第一装配孔210,所述模仁镶件300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10相对的第二装配孔310,所述锁紧件600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和所述第二装配孔310。因而通过锁紧件600穿设于第一装配孔210和第二装配孔310,可以提高推板200与模仁镶件300的连接牢固性,同时可以确保两者同步移动,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其中,锁紧件600可以是螺钉、螺栓等,本实施例优选是螺钉,第一装配孔210优选为沉头孔,第二装配孔310为螺纹孔,通过螺钉旋入沉头孔和螺纹孔实现推板200和模仁镶件300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组件500还包括用于提高成型件400脱模稳定性的至少一根辅助顶杆520,所述限位槽121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21a,所述辅助顶杆5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板200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1a并与所述成型件400可抵接配合。因而通过在推板200上安设辅助顶杆520,通过与顶针510的协同作用,可以使成型件400的受力更加均匀,使脱模更加可靠,有利于提高脱模质量。优选的,辅助顶杆520的数量为多个,并沿顶针510的外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以使所有辅助顶杆520和顶针510可以与后视镜的接触作用点均匀分布,如此可以使后视镜脱模时的受力更加均匀。
此外,所述第一通孔121a的内孔壁沿背离中心的方向凹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辅助顶杆520脱出的挡接凸台,所述辅助顶杆520与所述挡接凸台可挡接配合。因而通过在第一通孔121a内设置挡接凸台,通过辅助顶杆520的端部与挡接凸台挡接实现限位,可以防止受成型件400的牵引作用而导致辅助顶杆520脱出。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顶出组件500还包括弹性抵压件530,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底向内凹设有定位孔111a,所述弹性抵压件530嵌设于所述定位孔111a内并与所述推板200抵压。因而通过在定位孔111a内安设弹性抵压件530、并使其与推板200抵压,通过其自身弹力推动作用可以分担一部分成型件400、推板200和模仁镶件300的重量,可以进一步提高顶针510推动成型件400顶出脱模的可靠性。具体的,弹性抵压件530为弹簧,初始状态时,弹簧呈压缩状态,因而通过自身弹力对推板200具有向上的推力;进一步的,弹簧与推板200固定,进而当后视镜脱模完成后,又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实现对推板200的拉拽复位。
另外,所述顶出组件500还包括顶针面板540,所述顶针面板540沿板厚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541,所述第二通孔541的内孔壁沿背离中心的方向凹设有用于固定顶针510的卡接凸台541a,所述顶针510靠近所述顶针面板540的端部设有扣板511,所述顶针510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41,且所述扣板511与所述卡接凸台541a卡扣配合。如此通过扣板511与卡接凸台541a的卡扣配合,可以确保顶针510向上顶升时的移动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顶出组件500还包括驱动件590、导板550和顶针板560,所述导板550上设有导向孔551,所述顶针板560抵设于所述顶针面板540背离所述顶针510的一侧,所述驱动件590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导向孔551并与所述顶针板560抵接。因而可以在顶针板560的推动作用下,实现顶针510和辅助顶杆520的同步移动,避免成型件400各部分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的非预期性形变,确保较佳的脱模质量。其中,驱动件可以是电机、油缸、气缸等,本实施优选是油缸。导向孔551内套装减磨套,以使得油缸的活塞杆往复移动时减小摩擦磨损。活塞杆与顶针板560抵接,从而通过顶针板560的推动作用带动顶针面板540同步移动,进而推动顶针510顶出。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分开制造存在的成型误差,上述模仁镶件300等部件的数量为对称布置的两组,第二模组700和第一模组100配合形成两个成型腔室,两个成型腔室通过一次注塑时左、右两个后视镜同步成型。
请参照图3,此外,所述顶出组件500还包括用于提高顶针板560和顶针面板540移动稳定性、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570和第二挡板580,所述顶针板560和所述推板200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570和所述第二挡板580导向配合。因而通过第一挡板570和第二挡板580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顶针板560和推板200移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组,所述第一模组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后模板、及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后模仁,所述后模板还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滑孔,所述后模仁面向所述安装槽槽底的一侧凹设有限位槽,且所述后模仁背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一侧凹设有限位凹部;
推板,所述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可挡接配合;
模仁镶件,所述模仁镶件设置于所述推板上;
成型件,所述成型件设有倒扣部,所述成型件通过所述倒扣部扣接于所述模仁镶件上、且所述成型件的外缘壁与所述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及
用于将成型件顶出脱模的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穿过所述滑孔和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成型件顶出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成型件的外缘壁嵌入所述限位凹部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件,所述推板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模仁镶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和所述第二装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用于提高成型件脱模稳定性的至少一根辅助顶杆,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辅助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推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成型件可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孔壁沿背离中心的方向凹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辅助顶杆脱出的挡接凸台,所述辅助顶杆与所述挡接凸台可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弹性抵压件,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向内凹设有定位孔,所述弹性抵压件嵌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并与所述推板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顶针面板,所述顶针面板沿板厚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孔壁沿背离中心的方向凹设有用于固定顶针的卡接凸台,所述顶针靠近所述顶针面板的端部设有扣板,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扣板与所述卡接凸台卡扣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导板和顶针板,所述导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顶针板抵设于所述顶针面板背离所述顶针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顶针板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用于提高顶针板和顶针面板移动稳定性、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顶针板和所述推板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倒扣强脱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可与所述第一模组相互闭合或打开,且所述第二模组与所述第一模组相互配合形成有成型腔室。
CN201720293924.4U 2017-03-23 2017-03-23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Active CN206605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3924.4U CN206605727U (zh) 2017-03-23 2017-03-23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3924.4U CN206605727U (zh) 2017-03-23 2017-03-23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5727U true CN206605727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73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3924.4U Active CN206605727U (zh) 2017-03-23 2017-03-23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57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475A (zh) * 2019-05-05 2019-08-06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475A (zh) * 2019-05-05 2019-08-06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0722U (zh) 一种新型二级顶出机构
CN109016406B (zh) 用于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CN206605727U (zh) 倒扣强脱模具机构
US20120100244A1 (en) Plastic injection mold
CN202498702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202021767U (zh) 一种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CN202021758U (zh) 一种保险杠注塑模具
CN107088993B (zh) 汽车轮护板的脱模装置
CN112223694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CN202895626U (zh) 一种顶杆二次加速顶出装置
CN215151436U (zh) 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10679560U (zh) 一种改良高筋位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0560109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104859109A (zh) 一种锁销式二次顶出机构
CN208801560U (zh) 滑块全角度可调防损伤汽车仪表注塑模的斜顶机构
CN112936773A (zh)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01712092U (zh) 二次顶出强脱机构
CN111805855A (zh) 强脱延时顶出机构
CN202071303U (zh)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N203141785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双斜导柱开模机构
CN205364427U (zh) 三角楔块二次顶出机构
CN104943030A (zh) 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
CN210211112U (zh) 一种汽车备胎盖板模具的防渗料顶出机构
CN212331725U (zh) 用于塑胶模具的阶梯顶出装置
CN210501258U (zh) 一种脱模装置及汽车保险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