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3521U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3521U
CN206593521U CN201720487316.7U CN201720487316U CN206593521U CN 206593521 U CN206593521 U CN 206593521U CN 201720487316 U CN201720487316 U CN 201720487316U CN 206593521 U CN206593521 U CN 206593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shell
mentioned
shell
radiation
heat abs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873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江
张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Yuan Sh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Yuan Sh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Yuan Sh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Yuan Sh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873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3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3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35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涉及机械工程领域,达到了固定安装发热板快捷省力安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槽,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所述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所述第一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之间具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发热板。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固定安装发热板。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原通常不会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物体,而是需要使用散热片来传导热量,而根据热原的用途不同,其散热片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现有技术中,发热板需要不能直接放置在设备当中,需要使用两个壳体夹住发热板,然后使用螺钉攻入发热板两侧的壳体进行固定,攻入螺钉时可能导致歪斜损伤发热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攻螺丝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带有壳体的发热板需要与其他零件组装在一起,而螺钉的尖头在组装时会损害其他零件,有时会使工作人员划伤手。并且螺钉螺帽也会突出于壳体,在安装其他零件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并且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主要目的是固定安装发热板快捷省力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槽,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
所述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所述第一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之间具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发热板;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片和筋板,所述筋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片,形成T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端部具有弧度。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壳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均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的所述第一端设有卡台,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卡台。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本体连接有所述散热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槽,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第一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二散热壳的第一端,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一散热壳的第一端,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之间具有腔体,腔体用于放置发热板;散热部包括散热片和筋板,筋板的一端连接于散热片,形成T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本体。在现有技术中,发热板需要不能直接放置在设备当中,需要使用两个壳体夹住发热板,然后使用螺钉攻入发热板两侧的壳体进行固定,攻入螺钉时可能导致歪斜损伤发热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攻螺丝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带有壳体的发热板需要与其他零件组装在一起,而螺钉的尖头在组装时会损害其他零件,有时会使工作人员划伤手。并且螺钉螺帽也会突出于壳体,在安装其他零件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并且也不美观。本实用新型则使用卡接的方式,将发热板放入第一散热壳,再将第二散热壳与第一散热壳对接,安装快捷,同时端面平整,不会使工作人员受伤,安装没有难度,即使非专业工作人员也能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壳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壳包括本体1,上述本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上述第一端11向一侧弯折形成槽13,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2;将上述散热部2设置在另一侧能够使得上述散热壳组合后,使得上述散热部2在外侧,可以接触其他零件进行热传导。
上述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3和第二散热壳4,上述第一散热壳 3的第二端12卡接于上述第二散热壳4的第一端11,上述第二散热壳4的第二端12卡接于上述第一散热壳3的第一端11,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之间具有腔体5,上述腔体5用于放置发热板。使用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相互卡接,能够将发热板快速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中。并且固定处平滑整齐,美观的同时又不会伤害工作人员的手。
上述散热部2有多种结构,具体的,上述散热部2包括散热片21和筋板22,上述筋板22的一端连接于上述散热片21,形成T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述本体1。上述筋板22主要用于为上述散热片21提供支撑,同时传导发热板的热量。而上述散热片21与上述筋板22形成T字,能增加上述散热片21的散热面积,加快热量的传递速度。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
将发热板放置在上述空腔中,然后将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 相对设置,使上述第一散热壳3的第二端12卡接于上述第二散热壳4的第一端 11,上述第二散热壳4的第二端12卡接于上述第一散热壳3的第一端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槽,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第一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二散热壳的第一端,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一散热壳的第一端,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之间具有腔体,腔体用于放置发热板;散热部包括散热片和筋板,筋板的一端连接于散热片,形成T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本体。在现有技术中,发热板需要不能直接放置在设备当中,需要使用两个壳体夹住发热板,然后使用螺钉攻入发热板两侧的壳体进行固定,攻入螺钉时可能导致歪斜损伤发热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攻螺丝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带有壳体的发热板需要与其他零件组装在一起,而螺钉的尖头在组装时会损害其他零件,有时会使工作人员划伤手。并且螺钉螺帽也会突出于壳体,在安装其他零件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并且也不美观。本实用新型则使用卡接的方式,将发热板放入第一散热壳,再将第二散热壳与第一散热壳对接,安装快捷,同时端面平整,不会使工作人员受伤,安装没有难度,即使非专业工作人员也能进行操作。
为了能够加快热传递,具体的,上述散热部2为多个,均匀设置在上述本体1上。为了使得热传递均匀且快,设置多个所述散热部2,能够增加热传递面积,加快热传递速度。均匀设置在上述本体1上能够使得上述本体1的受力均,使得重心与中心重合,安装时安装不易偏斜。
为了防止上述散热片21损伤其他零件,具体的上述散热片21端部具有弧度。由于发热板使用时会去其他零件组合,上述散热片21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其他零件,尤其是电线,使用端部具有弧度的上述散热片21后,不会擦伤其他零件,并且不会钩挂电线,防止电线绝缘层破损,保证使用安全。
上述散热壳选材有多重,具体的,上述散热壳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就散热壳材质来说,每种材料其导热性能是不同的,按导热性能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钢。不过如果用银来作散热壳会太昂贵,故最好的方案为采用铜质。虽然铝便宜得多,但显然导热性就不如铜好,大约只有铜的50%左右。然而铜的导热性好,但价格仍旧较贵,加工难度较高,特别是重量过大(热容量较小,而且容易氧化。而纯铝太软,不能直接使用。因此使用铝合金才能提供足够的硬度,同时使得价格下降,并且重量轻,而导热性也会有所提升,增加热传递速度。而为了能够更进一步节约成本,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使用相同的材料,这样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可以使用同一个模具,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难度。
如图1所示,为了使上述散热壳的第二端12能够稳固的卡接于上述槽13 中,具体的,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的第二端12均设有凸起6,上述第一散热壳和上述第二散热壳的上述第一端设有卡台7,上述凸起卡接于上述卡台7。使用上述凸起6和上述卡台7的配合,能够防止上述第一散热壳3和上述第二散热壳4相互脱离,保证发热板固定于上述腔体5中。而上述卡台7 至槽口位置可以使用斜边,对上述凸起6的进入提供一个导向作用,使案子更加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槽,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第一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二散热壳的第一端,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第一散热壳的第一端,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之间具有腔体,腔体用于放置发热板;散热部包括散热片和筋板,筋板的一端连接于散热片,形成T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本体。在现有技术中,发热板需要不能直接放置在设备当中,需要使用两个壳体夹住发热板,然后使用螺钉攻入发热板两侧的壳体进行固定,攻入螺钉时可能导致歪斜损伤发热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攻螺丝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带有壳体的发热板需要与其他零件组装在一起,而螺钉的尖头在组装时会损害其他零件,有时会使工作人员划伤手。并且螺钉螺帽也会突出于壳体,在安装其他零件时会有一定的阻碍,并且也不美观。本实用新型则使用卡接的方式,将发热板放入第一散热壳,再将第二散热壳与第一散热壳对接,安装快捷,同时端面平整,不会使工作人员受伤,安装没有难度,即使非专业工作人员也能进行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槽,另一侧设置有散热部;
所述散热壳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壳和第二散热壳,所述第一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之间具有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发热板;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片和筋板,所述筋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片,形成T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端部具有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的第二端均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散热壳和所述第二散热壳的所述第一端设有卡台,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卡台。
CN201720487316.7U 2017-05-04 2017-05-04 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3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7316.7U CN206593521U (zh) 2017-05-04 2017-05-04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7316.7U CN206593521U (zh) 2017-05-04 2017-05-04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3521U true CN206593521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731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3521U (zh) 2017-05-04 2017-05-04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3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4003974A3 (en) Composite heat sink with metal base and graphite fins
CN206593521U (zh) 散热装置
CN203054703U (zh) 一种电脑主机的无风扇散热结构
CN202134529U (zh) 一种石墨散热器装置
CN204733502U (zh) 石墨导热件
CN208672861U (zh) 一种新型传能光缆材料
CN204515658U (zh) 硬盘散热支架及电子设备
CN104319070A (zh) 一种主变压器散热系统
CN206178632U (zh) 一种高效电脑散热器
CN203968556U (zh) 玻纤加强导热硅胶垫片
CN210390609U (zh)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铝板压花机
CN103379762A (zh) 机壳结构
CN20962778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电路板
CN203249483U (zh) 干燥板
CN206294479U (zh) 一种高效的组合式散热器
CN204616265U (zh) 散热装置
CN102538552B (zh) 一种集束型膜材料高散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14256966U (zh) 一种绝缘电阻测试仪用外装散热翅片
CN206947071U (zh) 一种铝壳电阻的散热结构
CN204740554U (zh) 一种cpu散热结构和终端
CN209214195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油冷冷却油散热装置
CN208033310U (zh) 一种不锈钢金属拉丝机
CN208143582U (zh) Pcb板
CN203689317U (zh) 散热模组中铜片及传热管共用的焊接支架
CN207381352U (zh) 一种热过载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