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9562U -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9562U
CN206579562U CN201720219724.4U CN201720219724U CN206579562U CN 206579562 U CN206579562 U CN 206579562U CN 201720219724 U CN201720219724 U CN 201720219724U CN 206579562 U CN206579562 U CN 206579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box
luggage boot
box
upper box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197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彦明
段兴中
刘隆旺
高双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197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9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9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9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后行李箱,所述车辆的后行李箱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外顶壁上设有挡水件;以及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上端与所述上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两者之间限定出容纳舱,所述上箱体的后端与所述下箱体的后端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舱的敞开口,所述敞开口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敞开口的前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能够防止水经后行李箱的顶部落入容纳舱内,防水性较好。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很多新能源汽车采用框架式车身,由于框架式车身的驾驶室与后行李箱是独立的,存在后行李箱(后备箱)的安装不牢固,承载较低,密封性差等缺点,尤其是打开后行李箱盖时雨水会沿后行李箱的顶面落入后行李箱内,防水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水性较好的车辆的后行李箱。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后行李箱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外顶壁上设有挡水件;以及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上端与所述上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两者之间限定出容纳舱,所述上箱体的后端与所述下箱体的后端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舱的敞开口,所述敞开口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敞开口的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能够防止水经后行李箱的顶部落入容纳舱内,防水性较好。
可选地,所述挡水件为挡水筋,所述挡水筋与所述上箱体的外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水筋的挡水方向为前后方向。
可选地,所述挡水筋为弧形,所述挡水筋的中部向前凸出,所述挡水筋的左端与所述顶壁的左边沿相交且所述挡水筋的右端与所述顶壁的右边沿相交。
可选地,所述上箱体的顶壁具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条横向加强筋和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每个所述纵向加强筋均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相交。
可选地,所述上箱体的内顶壁具有照明灯安装部以及衣帽钩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下箱体的底壁具有向下凸出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凸包状,所述凸包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下箱体的底壁设有检修口,检修盖罩盖在所述检修口上,所述检修盖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下箱体的底壁上,所述检修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箱体的底壁卡接定位;所述下箱体的底壁设有用于放置维修工具的容纳槽,所述检修口邻近所述下箱体的前端设置且所述容纳槽邻近所述检修口的后端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限位带,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柱,所述限位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所述限位带与所述下箱体的侧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
可选地,所述上箱体的下端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具有安装通孔,所述上箱体的上端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具有螺纹盲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并螺接在所述螺纹盲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以及所述的后行李箱,所述上箱体的顶壁与所述车身的后围板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底壁与所述车身的后横梁、中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前侧壁与所述车身的中间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后侧壁与所述车身的后端安装横梁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敞开口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上箱体与下箱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上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下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下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下箱体与检修盖的卡接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上箱体与下箱体的螺纹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螺钉未示出)。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上箱体的顶壁与车身的后围板支撑梁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下箱体的底壁与车身的后横梁、中间横梁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下箱体的前侧壁与所述车身的中间上横梁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的下箱体的后侧壁与所述车身的后端安装横梁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行李箱100,车身的后围板支撑梁201,车身的中间上横梁202,车身的后端安装横梁203,
上箱体10,挡水件11,横向加强筋12,纵向加强筋13,第一翻边14,安装通孔141,第一安装部15,
下箱体20,加强筋21,检修口22,容纳槽23,第二翻边24,螺纹盲孔241,第二安装部25,第三安装部26,第四安装部27,
密封圈30,
检修盖40,
定位柱50,
限位带60,
容纳舱a,敞开口b,灭火器的容纳空间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行李箱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行李箱100包括:上箱体10以及下箱体20,上箱体10的外顶壁上设有挡水件11,下箱体20的上端与上箱体10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限定出容纳舱a,上箱体10的后端与下箱体20的后端共同限定出容纳舱的敞开口b,敞开口b上设有密封圈30,挡水件11位于敞开口b的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行李箱100,一方面通过在上箱体10的外顶壁上设置挡水件11以防止水经后行李箱100的顶部落入容纳舱a内,另一方面通过在敞开口b上设置密封圈30能够进一步防止水进入容纳舱a内,防水性较好。
此外,在容纳舱内还可以放置垫毯(参见图2),垫毯位于下箱体20的内底壁上。
如图3所示,挡水件11为挡水筋,挡水筋与上箱体10的外顶壁固定连接,挡水筋的挡水方向为前后方向。具体地,挡水筋为弧形,挡水筋的中部向前凸出,挡水筋的左端与顶壁的左边沿相交且挡水筋的右端与顶壁的右边沿相交。由此,挡水件11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挡水效果较好。
在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上箱体10的顶壁具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条横向加强筋12和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13,每个纵向加强筋13均与横向加强筋12相交。上箱体10的顶壁上的横向加强筋12沿前后方向延伸,纵向加强筋13沿左右方向延伸。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上箱体10的受力强度。
在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12的个数为1个,纵向加强筋13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纵向加强筋13自左向右依次均布且多个纵向加强筋13均与该横向加强筋12相交。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横向加强筋12的个数还可以是多个,如2个、3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箱体10的内顶壁具有照明灯安装部(图中未示出)以及衣帽钩安装部(图中未示出)。由此,可以在照明灯安装部上安装照明灯以方便夜间使用,可以在衣帽钩安装部上安装衣帽钩以方便在后行李箱100内放置衣物。
如图5所示,下箱体20的底壁具有向下凸出的加强筋21,加强筋21为凸包状,凸包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六边形)中的任一种。由此,提高了下箱体20的强度,增强了下箱体20的承载性。
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下箱体20的底壁设有检修口22,检修盖40罩盖在检修口22上,检修盖40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下箱体20的底壁上,检修盖40的另一端与下箱体20的底壁卡接定位。结合图3所示,下箱体20的底壁设有用于放置维修工具的容纳槽23,检修口22邻近下箱体20的前端设置且容纳槽23邻近检修口22的后端设置。
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带60,下箱体2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柱50,限位带6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定位柱50上,定位柱50、限位带60与下箱体20的侧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c。由此,扎带以及下箱体20的侧壁能够对灭火器进行限位以防止灭火器在行车过程中晃倒,进而防止对后行李箱100内其他物品撞击而造成损伤。
如图8所示,上箱体10的下端具有第一翻边14,第一翻边14具有安装通孔141,上箱体10的上端具有第二翻边24,第二翻边24具有螺纹盲孔241,螺钉穿过安装通孔141并螺接在螺纹盲孔241内。由此,上箱体10与下箱体20的连接更紧密、牢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后行李箱100。
如图9所示,上箱体10的顶壁通过第一安装部15与车身的后围板支撑梁201固定连接,如图10所示,下箱体20的底壁通过第二安装部25与车身的后横梁、中间横梁(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下箱体20的前侧壁通过第三安装部26与车身的中间上横梁202固定连接,如图12所示,下箱体20的后侧壁通过第四安装部27与车身的后端安装横梁203固定连接。其中,后行李箱100的上、下、左、右部分与车身之间均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这样,不仅增强了后行李箱100的防水性,而且后行李箱100的前后左右四部分均与车身紧密连接,增强了后行李箱10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外顶壁上设有挡水件;以及
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上端与所述上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两者之间限定出容纳舱,所述上箱体的后端与所述下箱体的后端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舱的敞开口,所述敞开口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挡水件位于所述敞开口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件为挡水筋,所述挡水筋与所述上箱体的外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水筋的挡水方向为前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为弧形,所述挡水筋的中部向前凸出,所述挡水筋的左端与所述顶壁的左边沿相交且所述挡水筋的右端与所述顶壁的右边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的顶壁具有向下凹陷的至少一条横向加强筋和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每个所述纵向加强筋均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的内顶壁具有照明灯安装部以及衣帽钩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的底壁具有向下凸出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凸包状,所述凸包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的底壁设有检修口,检修盖罩盖在所述检修口上,所述检修盖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下箱体的底壁上,所述检修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箱体的底壁卡接定位;
所述下箱体的底壁设有用于放置维修工具的容纳槽,所述检修口邻近所述下箱体的前端设置且所述容纳槽邻近所述检修口的后端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带,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柱,所述限位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所述限位带与所述下箱体的侧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的下端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具有安装通孔,所述上箱体的上端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具有螺纹盲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并螺接在所述螺纹盲孔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行李箱,所述上箱体的顶壁与所述车身的后围板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底壁与所述车身的后横梁、中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前侧壁与所述车身的中间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后侧壁与所述车身的后端安装横梁固定连接。
CN201720219724.4U 2017-03-07 2017-03-07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Active CN206579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9724.4U CN206579562U (zh) 2017-03-07 2017-03-07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9724.4U CN206579562U (zh) 2017-03-07 2017-03-07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9562U true CN206579562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13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19724.4U Active CN206579562U (zh) 2017-03-07 2017-03-07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9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0943A (zh) * 2018-01-23 2018-06-29 重庆博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输送工件的发黑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0943A (zh) * 2018-01-23 2018-06-29 重庆博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输送工件的发黑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08220943B (zh) * 2018-01-23 2024-02-02 重庆林鹏耐磨钢球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输送工件的发黑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84689A (en) Flexible tool case accessories compartment assembly structure
CN104105622B (zh) 车载摄像机固定组件
DE59807633D1 (de) Gepäckbox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6579562U (zh) 车辆及其后行李箱
HU226004B1 (en) Gas powered bus or trolley-bus
CN107806431A (zh) 风扇
RU2000126153A (ru) Проходная арматура для монтажного короба и монтажный короб с такой арматурой
KR100907831B1 (ko) 주차장용 카스토퍼
US5117532A (en) Tailgate guard apparatus
US10017122B2 (en)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 with reinforced mounting structure
CN110350228A (zh) 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框架
CN205930583U (zh) 线束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243076U (zh) 门槛踏板卡扣
CN209305332U (zh) 一种bsg动力电池的安装组件
DE202016005281U1 (de) Vorbau für ein Fahrrad
DE20307604U1 (de) Zerlegbarer Behälter und Behältersystem
CN207416384U (zh) 玻璃料盒和玻璃精雕机
CN202319909U (zh) 一种汽车用软轴变速操纵器的集成结构
CN207889653U (zh) 一种汽车窄面穿线保护套
CN205292521U (zh) 一种带备胎架和油箱架的后安全杠
CN205532765U (zh) 油底壳、曲轴箱及汽车
CN212179351U (zh) 一种车载冰箱的可更换门板结构
CN211592425U (zh) 一种汽车测距仪的防晃动安装支架
CN106016640A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0404316C (zh) 抽屉式行李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