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3520U -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3520U
CN206563520U CN201720059054.4U CN201720059054U CN206563520U CN 206563520 U CN206563520 U CN 206563520U CN 201720059054 U CN201720059054 U CN 201720059054U CN 206563520 U CN206563520 U CN 20656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core
composite liquid
liquid sucking
suck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590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勇
曹睿
陈灿
万珍平
林浪
唐恒
陆龙生
袁伟
李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7200590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3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3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包括陶瓷球、材料为铝型材或钢材的支撑架、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支撑架上的若干定位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的热管管壳,同轴地设置竖直贯穿设置在所述热管管壳内的芯管,热管管壳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芯管的管壁沿轴向设置有切口,所述陶瓷球的直径大于芯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形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制备方法可实现复合吸液芯径向压紧,保证复合吸液芯与管壳的有效烧结,减小接触热阻;所制备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传热性能优异、渗透率高、毛细力大、抗重力性能优异、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吸液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及其预成形装置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当今世界能源存储与消耗形势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迫切要求,有效可靠、经济实用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热管技术就是节能技术中可供优选的方案之一。热管的传热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液芯结构。热管常用的吸液芯结构主要有沟槽式吸液芯、粉末烧结吸液芯、丝网吸液芯和纤维烧结吸液芯。沟槽式吸液芯液体回流阻力小,但抗重力工作性能差;粉末烧结吸液芯毛细力大,但渗透率低且易碎;丝网吸液芯制备简单,但易堵易破;纤维烧结吸液芯渗透率高,但毛细力小。另外,现有技术中,在吸液芯预成形方面,芯棒径向尺寸固定,无法对吸液芯进行径向压紧,影响吸液芯的预成形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实现对吸液芯的径向压紧,改善吸液芯的预成形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包括陶瓷球、材料为铝型材或钢材的支撑架、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若干定位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的热管管壳,同轴地设置竖直贯穿设置在所 述热管管壳内的芯管,所述热管管壳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下端盖和上端盖,所述的芯管的管壁沿轴向设置有切口,所述陶瓷球的直径大于芯管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板、中板、下板,所述上板、中板、下板的四角设置有通过紧固件连接支撑架的槽口,所述上板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热管管壳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中板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下端盖及芯管相匹配的阶梯通孔,所述下板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芯管底端相匹配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下端盖和上端盖为凸字形回旋体,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芯管间隙配合的通孔,直径较小端设置有与所述热管管壳内径相匹配的锥面,直径较大端设置有拆装槽,材料均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芯管为形状圆形管,其壁厚为0.5mm–1mm,所用材料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管壳形状为圆形管,外径为15mm–50mm,壁厚为1mm–2.5mm,所用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紫铜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形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预成形时可实现复合吸液芯径向压紧,增大复合吸液芯与热管管壳的接触面积,显著提高纤维之间及复合吸液芯与热管管壳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也可使复合吸液芯孔隙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芯管3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板4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端盖(上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端盖(上端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下板,3-芯管,4-中板,5-下端盖,6-热管管壳,7-上板,8-上端盖,9-陶瓷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包括陶瓷球9、材料为铝型材或钢材的支撑架1、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若干定位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的热管管壳6,同轴地设置竖直贯穿设置在所述热管管壳6内的芯管3,所述热管管壳6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下端盖5和上端盖8,所述的芯管3的管壁沿轴向设置有切口,采用线切割切开(见图2和图3),所述陶瓷球9的直径大 于芯管3的内径。
具体而言,所述的定位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板7、中板4、下板2,所述上板7、中板4、下板2的四角设置有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架1的槽口,所述上板7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热管管壳6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中板4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下端盖及芯管3相匹配的阶梯通孔(见图4、图5),所述下板2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芯管3底端相匹配的盲孔。
具体而言,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下端盖5和上端盖8为凸字形回旋体,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芯管3间隙配合的通孔,直径较小端设置有与所述热管管壳6内径相匹配的锥面,直径较大端设置有拆装槽,材料均为不锈钢。
具体而言,所述芯管3为形状圆形管,其壁厚为0.5mm–1mm,所用材料为不锈钢。
具体而言,所述热管管壳6形状为圆形管,外径为15mm–50mm,壁厚为1mm–2.5mm,所用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紫铜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下端盖5和上端盖8既能够使芯管3位于热管管壳6的内孔中心位置,有起到从热管管壳6两端密封金属纤维的作用,而设置有切口的芯管3在直径稍大于芯管3内径的陶瓷球9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即芯管3外径被陶瓷球9胀大,从而对填充于热管管壳6和芯管3之间的金属纤维进行径向压紧,提高金属纤维的密实度,改善吸液芯的预成形效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 于操作,当需要自备不同尺寸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时,通过更换对应尺寸的定位板、热管管壳6、芯管3和陶瓷球9即可,支撑架1可以重复使用,以节约成本。
实施例2
一种采用所述预成形装置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金属纤维制备:首先将不同形貌的金属纤维切成一定长度的短金属纤维,然后去油污并干燥,接着按一定比例计算并称取所需质量的两种金属纤维,然后将其均匀混合;
(2)定位热管管壳6和芯管3:首先将下端盖5的锥面端插入热管管壳6,并施力压紧,然后将热管管壳6穿过上板7的通孔,直到与中板4的阶梯通孔接触,使热管管壳6与上板7的通孔间隙配合,下端盖5与中板4直径较大的阶梯通孔间隙配合,且下端盖5及热管管壳6被中板4轴向限位;接着在热管管壳6中插入芯管3,穿过中板4直径较小的阶梯通孔及下端盖5的通孔,直到与下板2的盲孔接触,使芯管3与中板4直径较小的阶梯通孔及下板2的盲孔间隙配合,芯管3被下板2轴向限位,芯管3位于热管管壳6的中心位置;
(3)装填金属纤维:将混合均匀的金属纤维填充在热管管壳6、芯管3及下端盖5所形成的环形空间中,并轴向压紧,接着将上端盖8的锥面端插入热管管壳6,并施力压紧;
(4)径向压紧:将陶瓷球9填入芯管3,芯管3被胀开,从而径向压紧金属纤维;
(5)将压紧后预成形的金属纤维固相烧结得到热管用复合吸液芯,所述热管用复合吸液芯的厚度为1mm–2.5mm。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形貌的金属纤维包括用多齿车刀加工而成的表面粗糙的金属纤维和拉拔而成的表面光滑的金属纤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用多齿车刀加工而成的表面粗糙的金属纤维占复合吸液芯质量比为30%。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短金属纤维的长度为10mm,当量直径为100μm。
通过实施例2所制备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由不同形貌的金属纤维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固相烧结而成,与传统单一纤维烧结吸液芯相比,具有更高的渗透率,更大的毛细力,更小的液体回流阻力,可有效改善热管的传热性能,另外,由于烧制前的预成形可实现复合吸液芯径向压紧,增大复合吸液芯与热管管壳6的接触面积,显著提高纤维之间及复合吸液芯与热管管壳6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也可使复合吸液芯孔隙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改善热管的传热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用多齿车刀加工而成的表面粗糙的金属纤维占复合吸液芯质量比为20%。所述短金属纤维的长度为5mm,当量直径为50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用多齿车刀加工而成的表 面粗糙的金属纤维占复合吸液芯质量比为50%。所述短金属纤维的长度为15mm,当量直径为150μm。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实用新型。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特点,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5)

1.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球(9)、材料为铝型材或钢材的支撑架(1)、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若干定位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的热管管壳(6),同轴地设置竖直贯穿设置在所述热管管壳(6)内的芯管(3),所述热管管壳(6)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下端盖(5)和上端盖(8),所述的芯管(3)的管壁沿轴向设置有切口,所述陶瓷球(9)的直径大于芯管(3)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板(7)、中板(4)、下板(2),所述上板(7)、中板(4)、下板(2)的四角设置有通过紧固件连接支撑架(1)的槽口,所述上板(7)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热管管壳(6)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中板(4)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下端盖(5)及芯管(3)相匹配的阶梯通孔,所述下板(2)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芯管(3)底端相匹配的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5)和上端盖(8)为凸字形回旋体,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芯管间隙配合的通孔,直径较小端设置有与所述热管管壳(6)内径相匹配的锥面,直径较大端设置有拆装槽,材料均为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3)为形状圆形管,其壁厚为0.5mm–1mm,所用材料为不锈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管壳(6)形状为圆形管,外径为15mm–50mm,壁厚为1mm–2.5mm,所用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紫铜中的任意一种。
CN201720059054.4U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Active CN206563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59054.4U CN206563520U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59054.4U CN206563520U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3520U true CN206563520U (zh) 2017-10-17

Family

ID=60029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59054.4U Active CN206563520U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3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5372A (zh) * 2017-01-18 2017-06-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及其预成形装置和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5372A (zh) * 2017-01-18 2017-06-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及其预成形装置和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20537Y (zh) 一种生产烧结粉末过滤管的冷等静压成型模具
CN205897915U (zh) 一种手机散热用超薄热管
CN106493371B (zh) 一种致密金属法兰多孔金属管的制备方法
CN206563520U (zh)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预成形装置
CN105788685A (zh) 环形二氧化铀芯块制备方法
CN107520311A (zh) 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及其方法
CN107289802A (zh) 一种超薄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54989U (zh) 一种纤维烧结式微热管
CN106541130B (zh) 一种钛基石墨烯复合粉末的成型方法
CN106855372A (zh) 一种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及其预成形装置和制备方法
CN207343464U (zh) 一种螺纹结构拉丝模
CN2938719Y (zh) 均温板结构
CN209394976U (zh) 一种用于生产烟气净化陶瓷管的冷等静压成型模具
CN201780027U (zh) 一种扁平的热管
CN204470809U (zh) 用于锌铝药芯焊丝加工的压粉装置
CN203061876U (zh) 一种带内衬的热压烧结模具
CN206672823U (zh) 一种双面切环三复合电触头支承模
CN207057277U (zh) 大口径无缝钢管穿孔用模压成型钼基顶头及其软模具
CN205928308U (zh) 一种用于加工金刚石烧结磨头的一体成型模具
CN205851666U (zh) 一种刨刀模具
CN205200540U (zh) 放电等离子烧结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烧结设备
CN210305758U (zh) 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密封烧结装置
CN2649908Y (zh) 一种薄壁金属输送管连接管件
CN207867962U (zh) 一种收线压紧装置
CN202759603U (zh) 陶瓷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