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4159U -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4159U
CN206554159U CN201720105765.0U CN201720105765U CN206554159U CN 206554159 U CN206554159 U CN 206554159U CN 201720105765 U CN201720105765 U CN 201720105765U CN 206554159 U CN206554159 U CN 206554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le concrete
concrete layer
layer
water
strong perm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57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Lide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Lide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Lide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Lide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057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4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4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41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包括集水系统和取水装置;所述集水系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第一强固透水砼层、拉结层、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碎石垫层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集水槽;所述取水装置包括取水管;所述拉结层为六边形网状纤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蓄水回收系统,能够透过、过滤、净化和收集雨水,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能够对雨水进行蓄水和储存,提高水利用率,表面平整,结构坚固,利于环境。本实用新型可在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市同时存在着雨水排水困难和缺水两大难题,一方面下雨时,路面积水高,堵塞交通,严重影响人民的出行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缺水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现有道路不透水,雨水需要由特定管道排出,而管道容易堵塞,即使花费人力经常疏通在暴雨季节仍然频繁堵塞,导致下雨时大量雨水无法排除,而平时又缺乏供水。因此,目前急需一种不会堵塞,便于雨水排水又能够收集雨水的蓄水回收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水回收系统,包括集水系统和取水装置;
所述集水系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第一强固透水砼层、拉结层、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碎石垫层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集水槽;
所述取水装置包括取水管,所述取水管由所述双丙聚氨酯层表面依次穿过所述双丙聚氨酯层、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所述拉结层、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和所述碎石垫层直至所述土工布层表面;
所述拉结层为六边形网状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取水装置还包括水泵和储水罐,所述水泵和储水罐设置于所述双丙聚氨酯层表面所述水泵与所述取水管上端相连接,所述储水罐与所述水泵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为5-10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为10-30mm,所述碎石垫层的粒径为30-80mm。
进一步的,还包括倾斜基底和腰壁,所述倾斜基底上表面的高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降低且中间设有与所述集水槽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倾斜基底与所述土工布层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腰壁固定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其下端穿过所述拉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下表面上设有多个条形突起,所述条形突起内设有拉结筋,所述碎石垫层上设有拉结筋槽,所述条形突起与所述拉结筋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①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回收系统,能够透过、过滤、净化和收集雨水,不会堵塞,能够充分利用城市雨水;
②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回收系统,能够对雨水进行蓄水和储存,提高水利用率;
③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回收系统,表面平整,结构坚固,利于环境。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如下,
图1为实施例1所述蓄水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拉结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蓄水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集水系统,2、取水装置,3、倾斜基底,4、腰壁,5、固定柱,6、拉结筋,11、双丙聚氨酯层,12、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3、拉结层,14、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5、碎石垫层,16、土工布层,17、集水槽,21、取水管,22、水泵,23、储水罐,141、条形突起,151、拉结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蓄水回收系统,包括集水系统1和取水装置2;
所述集水系统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11、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拉结层13、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碎石垫层15和土工布层16,所述土工布层16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集水槽17;
所述取水装置2包括取水管21,所述取水管21由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1表面依次穿过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1、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所述拉结层13、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和所述碎石垫层15直至所述土工布层16表面;
所述拉结层13为六边形网状纤维。
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能够保护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所述拉结层13能够起到拉结和提高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强度的作用,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具有过滤和渗透的作用,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具有过滤、渗透和净化的作用,所述碎石垫层15具有蓄水、分解、过滤、渗透、净化的作用,所述土工布层16具有阻水作用,防止过快渗透的同时留有一定透水性。
所述集水槽17能够将雨水引流至外部管路,进而对水进行利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蓄水回收系统,包括集水系统1和取水装置2;
所述集水系统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11、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拉结层13、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碎石垫层15和土工布层16,所述土工布层16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集水槽17;
所述取水装置2包括取水管21,所述取水管21由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1表面依次穿过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1、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所述拉结层13、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和所述碎石垫层15直至所述土工布层16表面;
所述拉结层13为六边形网状纤维。
底部采用所述土工布层16具有阻水作用,防止过快渗透的同时留有一定透水性,雨水量过少时能够透水保护地下水的水位,雨水量大时能够将大部分水引流至所述集水槽17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取水装置2还包括水泵22和储水罐23,所述水泵22和储水罐23设置于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1表面所述水泵22与所述取水管21上端相连接,所述储水罐23与所述水泵22相连接。
所述水泵22能够将所述集水槽17的水送至所述储水罐23进行储存利用,在所述集水槽17的一处设置所述水泵22即可使得该处水位低于附近区域,进而将附近区域的雨水抽出,使得所述取水管21能够覆盖更大区域,并且大大提高取水速度和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为7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为15mm,所述碎石垫层15的粒径为40mm。
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和所述碎石垫层15的粒径逐渐增大,透水速度逐渐提高,以防止产生积水,使得水能够顺利渗透至所述集水槽17。
进一步的,还包括倾斜基底3和腰壁4,所述倾斜基底3上表面的高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降低且中间设有与所述集水槽17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倾斜基底3与所述土工布层16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腰壁4固定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15两侧。
所述倾斜基底3能够使得所述土工布层16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形状,有利于集水,并且对所述碎石垫层15的倾斜底部提供相应角度的支撑。
所述腰臂4能够为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两侧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并且能够固定所述碎石垫层15的两侧,防止所述碎石垫层15在水平方向发生变形。
优选的,所述腰臂4为不透水混凝土板。
当下雨时,雨水由表面快速向下渗透,雨水穿过所述双丙聚氨酯层11、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所述拉结层13、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和所述碎石垫层15直至所述土工布层16表面,并且雨水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过滤和净化,进而在所述集水槽17集中,当雨量较大时,由于所述腰臂4为不透水混凝土结构,进而使得所述碎石垫层15具有蓄水功能,雨水在所述碎石垫层15内进行蓄水,并且所述水泵22将所述集水槽17内的水不断抽入所述储水罐23进行储水。
需要用水时,可以利用所述储水罐23内的水,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水泵22能够不断将所述碎石垫层15的蓄水经过所述集水槽17的水抽入所述储水罐23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其下端穿过所述拉结层13设置于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内。
所述固定柱5能够加强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之间的连接,所述拉结层13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竖直方向的变形,所述固定柱5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水平方向发生变形,进而大大提高所述集水系统1上部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下表面上设有多个条形突起141,所述条形突起141内设有拉结筋6,所述碎石垫层15上设有拉结筋槽151,所述条形突起141与所述拉结筋槽151相配合。
所述条形突起141与所述拉结筋槽151相互配合,能够防止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与所述碎石垫层15变形,所述拉结筋6能够大大提高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与所述碎石垫层15的抗拉强度,进而提高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与所述碎石垫层15的强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为10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为30mm,所述碎石垫层15的粒径为80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为5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为10mm,所述碎石垫层15的粒径为30mm。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透水砼为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纤维网为网状聚丙烯纤维。
优选的,所述碎石垫层15为碎石铺成的垫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蓄水回收系统,能够透过、过滤、净化和收集雨水,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能够对雨水进行蓄水和储存,提高水利用率,表面平整,结构坚固,利于环境。本实用新型可在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系统和取水装置;
所述集水系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第一强固透水砼层、拉结层、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碎石垫层和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集水槽;
所述取水装置包括取水管,所述取水管由所述双丙聚氨酯层表面依次穿过所述双丙聚氨酯层、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所述拉结层、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和所述碎石垫层直至所述土工布层表面;
所述拉结层为六边形网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装置还包括水泵和储水罐,所述水泵和储水罐设置于所述双丙聚氨酯层表面所述水泵与所述取水管上端相连接,所述储水罐与所述水泵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为5-10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为10-30mm,所述碎石垫层的粒径为30-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基底和腰壁,所述倾斜基底上表面的高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降低且中间设有与所述集水槽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倾斜基底与所述土工布层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腰壁固定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其下端穿过所述拉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下表面上设有多个条形突起,所述条形突起内设有拉结筋,所述碎石垫层上设有拉结筋槽,所述条形突起与所述拉结筋槽相配合。
CN201720105765.0U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54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765.0U CN206554159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5765.0U CN206554159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4159U true CN206554159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01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576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54159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4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9238A (zh) 一种山地海绵城市三段式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CN102121267B (zh) 一种雨水径流强化处理回用停车位及人行道系统
CN106400648B (zh) 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105621617B (zh) 一种路面径流综合净化装置
CN105862548B (zh)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CN211472020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CN210066388U (zh) 一种排水及再利用的水循环结构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206736658U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106638917B (zh)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107386054A (zh) 一种城市道路过滤净化及收集排水系统
CN207314476U (zh) 带有雨水过滤净化及收集功能的调蓄系统
CN206467746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5604003U (zh) 适于海绵城市的生态铺装储水装置
CN103266633A (zh) 一种湿法冶金尾渣库防渗漏排污水排洪方法
CN110145014A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204803703U (zh) 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
CN206428785U (zh) 一种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设施
CN205295848U (zh) 一种稳固型生态透水铺装系统
CN206554159U (zh) 一种蓄水回收系统
CN107675773A (zh) 城市排水系统
CN205024762U (zh)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雨水收集和排水系统
CN205529791U (zh) 透水混凝土生态园林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