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29559U - 一种仿麻纱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麻纱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29559U
CN206529559U CN201621362662.4U CN201621362662U CN206529559U CN 206529559 U CN206529559 U CN 206529559U CN 201621362662 U CN201621362662 U CN 201621362662U CN 206529559 U CN206529559 U CN 206529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pped fiber
main body
linnet
fiber
linne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26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东升
万震
吴爱儿
杨东升
虞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s Easter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s Easter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s Easter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s Easter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626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29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29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29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麻纱线,包括仿麻纱线主体和短纤维,所述短纤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散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另一部分以集聚状态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所述短纤维是竖直状的、长度被切割为6mm左右的短纤维。采用本实用新型纱线纺织的面料最终表现出肉眼看上去类似麻类的风格效果,但实际成分是棉纤维,避免麻类刺痒感,可用于针织和机织用纱,制成高档内衣、T恤和休闲服等,是织造时尚、流行面料的上佳原料。

Description

一种仿麻纱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仿麻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麻类混纺纱线外观贴近大自然,给消费者带来环保和自然的感觉。传统的麻类混纺纱线,一般采用大麻、亚麻、苎麻、黄麻等麻纤维进行纺纱,具有类咖啡色的点状外观,同时有一定的抗菌和吸湿排汗性能,但由于麻纤维是从麻类的韧皮中采用脱胶等化学方式取得,含有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导致纤维刚度大,混纺纱具有刺痒感,且成衣容易起皱,给服用性能和生理感官带来挑战。同时麻类价格昂贵,用来纺纱一般采用高级别麻类,一般价格从40000-100000元/ 吨不等,成本压力大。人们期望一种具有麻类面料风格、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和,成衣易打理的纱线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麻类面料风格、棉纤维吸湿透气性、手感柔和,成衣易打理的仿麻纱线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仿麻纱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描述和说明来进一步体现和阐述。
一种仿麻纱线,包括仿麻纱线主体和短纤维,所述短纤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散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另一部分以集聚状态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集聚点的捻度不像纱线主体的纤维有恒定的捻向,其捻向杂乱,类似纤维被搓捻机揉搓成的点子。
优选的,所述短纤维是竖直状的、长度被切割为6mm的短纤维。
优选的,3%左右的短纤维以均匀分布状态分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97%左右的短纤维以集聚状态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
优选的,所述97%左右的短纤维以缠绕的方式集聚形成仿麻集聚点。
优选的,所述3%左右的短纤维在仿麻纱线主体上覆盖率约为 85%,所述97%左右的集聚状态的短纤维在仿麻纱线主体上覆盖率约为 7%。
优选的,所述仿麻集聚点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
优选的,所述仿麻纱线粗细在14.8tex-59tex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麻纱线的制作方法,将一种类似原麻颜色的浅咖啡色棉纤维在梳棉机梳棉制成梳棉条,纤维被梳理成近乎竖直的单纤维状态。再将梳棉条整齐放入纤维切断机,切断成定长为 3mm-8mm之间任一长度的短纤维。切割后的短纤维由于在纤维刀刃切割处被压紧,在配摊利用之前,需要采用梳针打手等手段将短纤维进行开松处理,获得开松过的短纤维。开松过的短纤维和白棉纤维按照固定比例,如常规比例为10%短纤维:90%白棉纤维的配摊,最后经过梳棉、并条、粗纱工艺制成一定定量和捻度的一种混色粗纱A。
以上配摊的原料,在梳棉时,梳棉五点隔距需要较常规梳棉隔距大(隔距的单位是现有技术公知的),这样的隔距配置对咖啡色的短纤维的预留具有决定性作用。
另外一种混色粗纱在于将0.1%的浅咖啡色棉纤维和99.9%白棉精网纤维进行配摊混棉(100%白棉精网配棉亦可,按照客户需要调节),再进行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制成一定定量和捻度的混色粗纱 B。
混色粗纱A和混色粗纱B的常规定量范围分别为3.0-3.2g/10m 和3.8-4g/10m,一般按照定量混色粗纱B:混色粗纱A=1.25:1的比例配置,捻度配置为混色粗纱A:混色粗纱B=1.1:1。
混色粗纱A和混色粗纱B在细纱机按照“左-混色粗纱A、右- 混色粗纱B”的双粗纱纺纱方式和技术排列、纺纱,并且细纱机安装粗纱断头自停装置以免在任一粗纱断头的情况下纺纱生成纱疵从而造成损失。
需要说明的,混色粗纱A和混色粗纱B的成分可以根据市场和客户要求进行一定程度调整,最终保证混色粗纱1中咖啡色棉短纤维的含量即可。所述仿麻纱线也可以是各种成分,如棉/涤、棉/粘胶等成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仿麻纱线制作完成后,其主要结构包括类麻集聚点、散布的短纤维和类麻纱线主体,采用该仿麻纱线可纺制出具有麻类风格的面料,具有全棉或棉、化纤混纺的性能或手感,避免麻类刺痒感,可用于针织和机织用纱,制成高档内衣、T恤和休闲服等,是织造时尚、流行面料的上佳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是仿麻纱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仿麻集聚点1、仿麻纱线主体2、短纤维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在无损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任意地进行变更并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量、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原料均可以从市场购得。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仿麻纱线包括仿麻纱线主体2和短纤维3,所述短纤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散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另一部分以集聚状态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1。
所述短纤维3是竖直状的,长度被纤维切断机切割为6mm左右;3%左右的短纤维3以均匀分布状态分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2上, 97%左右的短纤维以缠绕的方式,集聚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2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1。
所述3%左右的短纤维在仿麻纱线主体上覆盖率约为85%,所述97%左右的集聚状态的短纤维在仿麻纱线主体上覆盖率约为7%;
所述仿麻集聚点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所述仿麻纱线粗细在14.8tex-59tex之间。
实施例2
一种仿麻纱线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将一种浅咖啡色的棉纤维在梳棉机(或精梳机,一般来说,梳棉机的伸直度已经能满足短纤维的制作,且效率更高)梳棉制成棉条,再采用纤维切断机,将棉条切断成6mm短纤维。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短纤维采用梳棉机或梳针打手或手工等开松方式进行开松处理,获得开松过的短纤维,开松过的短纤维状态蓬松。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开松短纤维与白棉纤维按20%:80%的比例配摊,再经过梳棉、并条、粗纱工艺制成定量为3.2g/10m并具有一定捻度的混色粗纱A;所述梳棉工艺的五点隔距一般为:8、7、6、 6、7,实际可进行微调,目的是保留浅咖啡色短纤维。
步骤4:将0.1%的浅咖啡色棉纤维和99.9%白棉精网纤维进行配摊混棉,再进行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制成定量为3.8g/10m并具有一定捻度的混色粗纱B;混色粗纱A捻度一般较正常稍大,混色粗纱B捻度正常即可,混色粗纱A捻度和混色粗纱B捻度保持1.1:1的比例。
步骤5:将混色粗纱A和混色粗纱B采用“左-混色粗纱A、右 -混色粗纱B”的双粗纱纺竹节纱方式纺制19.7tex纱线,并织成面料。面料具有酷似麻类的独特风格。
实施例3
一种仿麻纱线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将一种浅咖啡色的棉纤维在梳棉机(或精梳机,一般来说,梳棉机的伸直度已经能满足短纤维的制作,且效率更高)梳棉制成棉条,再采用纤维切断机,将棉条切断成5mm短纤维。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短纤维采用梳棉机或梳针打手或手工等开松方式进行开松处理,获得开松过的短纤维,开松过的短纤维状态蓬松。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开松短纤维与白棉纤维按15%:85%的比例配摊,再经过梳棉、并条、粗纱工艺制成定量为3.2g/10m并具有一定捻度的混色粗纱A;所述梳棉工艺的五点隔距一般为:8、7、6、 6、7,实际可进行微调,目的是保留浅咖啡色短纤维。
步骤4:将100%白棉精网纤维进行配摊,再进行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制成定量为3.9g/10m并具有一定捻度的混色粗纱B;混色粗纱A捻度一般较正常稍大,混色粗纱B捻度正常即可,混色粗纱A 捻度和混色粗纱B捻度保持1.15:1的比例。
步骤5:将混色粗纱A和混色粗纱B采用“左-混色粗纱A、右 -混色粗纱B”的双粗纱纺竹节纱方式纺制19.7tex纱线,并织成面料。面料具有酷似麻类的独特风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仿麻纱线,包括仿麻纱线主体和短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散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另一部分以集聚状态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所述短纤维是竖直状的、长度被切割为6mm的短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麻纱线,其特征在于:3%左右的短纤维以均匀分布状态分布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97%左右的短纤维以集聚状态粘夹在所述仿麻纱线主体上而形成仿麻集聚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麻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97%左右的短纤维以缠绕的方式集聚形成仿麻集聚点,所述3%左右的短纤维在仿麻纱线主体上覆盖率约为85%,所述97%左右的集聚状态的短纤维在仿麻纱线主体上覆盖率约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麻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仿麻集聚点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仿麻纱线粗细在14.8tex-59tex之间。
CN201621362662.4U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仿麻纱线 Active CN206529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2662.4U CN206529559U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仿麻纱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2662.4U CN206529559U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仿麻纱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29559U true CN206529559U (zh) 2017-09-29

Family

ID=5992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2662.4U Active CN206529559U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仿麻纱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295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5415A (zh) * 2016-12-12 2017-06-13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麻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60780A (zh) * 2020-12-25 2021-05-07 江苏锐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棉仿麻外观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4134608A (zh) * 2021-11-29 2022-03-04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5415A (zh) * 2016-12-12 2017-06-13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麻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60780A (zh) * 2020-12-25 2021-05-07 江苏锐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棉仿麻外观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4134608A (zh) * 2021-11-29 2022-03-04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
CN114134608B (zh) * 2021-11-29 2023-01-31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仿真羽绒纱线的纺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2407B (zh) 汉麻原纤/天丝等多组分抗菌弹力针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01220538B (zh) 精梳亚麻/丽赛纤维混纺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CN107858779A (zh) 亚麻/精梳棉/天丝21s赛络纺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
CN105755622B (zh)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4005133B (zh) 一种涤纶、再生棉、彩麻混纺针织纱及加工方法
CN107858776A (zh) 一种莱赛尔纯纺紧密赛络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6835415A (zh) 一种仿麻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53183A (zh) 一种芦荟纤维与棉混纺生产高档针织用纱的方法
CN206529559U (zh) 一种仿麻纱线
CN107904730A (zh) 一种复合结构竹节纱及其生产工艺
CN101709524A (zh) 功能性涤棉导电纤维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02268757A (zh) 一种罗布麻、维纶及长绒棉纺纱生产工艺
CN107904729A (zh) 汉麻/精梳50s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
CN109267202A (zh) 一种混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2851808A (zh) 冰凉吸湿快干柔软混纺纱及生产方法
CN103789900A (zh) 棉和大麻与亚麻气流纺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07938075A (zh) 粘胶/布特艺/波夫拉30s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
CN105361301A (zh) 一种混纺布及其加工方法
CN101603229A (zh) 多元化高档衬衣面料
CN103849981A (zh) 一种棉和粘胶与亚麻环锭纺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08660573A (zh) 一种涡流纺仿麻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849980A (zh) 一种棉和粘胶与亚麻气流纺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09576846A (zh) 木浆莫代尔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混纺高支纱纺制工艺
CN109706567A (zh) 一种凉感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CN104562341A (zh) 纺织原料纺纱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Weiguo

Inventor after: Liu Do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 Zhen

Inventor after: Wu Aier

Inventor after: Yang Dongsheng

Inventor after: Yu Mingcong

Inventor before: Liu D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Wan Zhen

Inventor before: Wu Aier

Inventor before: Yang D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Yu Ming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