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8949U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8949U
CN206498949U CN201720021294.5U CN201720021294U CN206498949U CN 206498949 U CN206498949 U CN 206498949U CN 201720021294 U CN201720021294 U CN 201720021294U CN 206498949 U CN206498949 U CN 206498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edestal
atomization
heating wire
atomizati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212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 S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邹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邹冰 filed Critical 邹冰
Priority to CN2017200212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8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8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8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芯,配合外壳使用,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油介质、电极组件及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发热丝,所述电极组件将所述外壳内分隔形成纵置的油仓和雾化仓,所述发热丝在所述电极组件外侧纵置于所述雾化仓中,所述电极组件设有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及偏离所述出气通道的导油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经所述雾化仓连通至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导油介质由所述油仓穿过所述导油通道后与所述发热丝相连。该雾化芯在安装操作及体验口感上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连接有该雾化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上述雾化器。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电子香烟,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电子烟通常是将电子烟烟油经过雾化器的雾化芯加热雾化而发出烟雾供吸烟者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芯,其发热丝的安装方式都是横向式,一方面发热丝工作产生蒸汽无法快速、充分,有效的被吸取,存在蒸汽藏仓现象,导致经雾化的烟雾不能有效的带出,影响口感,并且雾化仓烟雾冷凝后凝结在发热丝上,还会产生炸油的现象;另一方面这种组装方式操作繁琐,同时需要多种工具配合组装,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安装操作及体验口感上效果更好的雾化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雾化芯,配合外壳使用,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油介质、电极组件及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发热丝,所述电极组件将所述外壳内分隔形成纵置的油仓和雾化仓,所述发热丝在所述电极组件外侧纵置于所述雾化仓中,所述电极组件设有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及偏离所述出气通道的导油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经所述雾化仓连通至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导油介质由所述油仓穿过所述导油通道后与所述发热丝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彼此隔离设置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彼此纵置连接的第一电极座和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套设于所述电极柱外。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第一气孔段及开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侧壁的第二气孔段,所述第二气孔段沿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侧壁周向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及第三座体,其中,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均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座体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三座体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尺寸,所述出气通道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座体、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的中心孔及设于所述第三座体侧壁并连通所述雾化仓和所述中心孔的侧通孔,所述导油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的侧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极座,所述第二电极座设于所述中心孔内并与伸入所述中心孔内的电极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仓相连的端口与所述发热丝的下端部保持间距设置以使所述端口下方的雾化仓内能形成储油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仓相连的端口与所述发热丝的下端部之间间距为2~3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连接有上述雾化芯。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雾化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芯,结构简单,其发热丝采用纵向组装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在使用时,蒸汽沿着纵向移动,而且能快速的被进气通道的气流带走,不留死角,从而使烟的口感上升,杜绝了横向设置的发热丝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此外,该雾化芯的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和导油通道均由电极组件提供,结构紧凑,能有效的扩大发热丝的安装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具有图1所示雾化芯的一种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雾化器的轴剖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雾化器在另一方向上的轴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400,配合外壳100使用,雾化芯400包括导油介质(未示出)、电极组件及与电极组件连接的发热丝430,电极组件将外壳100内分隔形成纵置的油仓200和雾化仓300,发热丝430在电极组件外侧纵置于雾化仓300中,电极组件设有进气通道600、出气通道700及偏离出气通道700的导油通道500,进气通道600经雾化仓300连通至出气通道700,导油介质由油仓200穿过导油通道500后与发热丝430相连。
该雾化芯400,结构简单,其发热丝430采用纵向组装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在使用时,蒸汽沿着纵向移动,而且能快速的被进气通道600的气流带走,不留死角,从而使烟的口感上升,杜绝了横向设置的发热丝430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此外,该雾化芯400的进气通道600、出气通道700和导油通道500均由电极组件提供,结构紧凑,能有效的扩大发热丝430的安装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彼此隔离设置的第一电极单元410和第二电极单元420,第一电极单元410包括彼此纵置连接的第一电极座411和电极柱412,第二电极单元420套设于电极柱412外,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当然,第一电极单元410与第二电极单元420相异,从而可在彼此隔离以防止短路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可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路结构。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5,进气通道600包括设于电极柱412与第二电极单元420之间的第一气孔段610及开设于第二电极单元420侧壁的第二气孔段620,第二气孔段620沿第二电极单元420的侧壁周向均布。这样的结构一方面能简化进气通道600,达到较好的避免烟油泄露并防止吹气时将烟油从雾化仓300底部吹出的目的,另一方面沿第二电极单元420的侧壁周向均布的第二气孔段620还能从不同方向快速带走经发热丝430雾化后的烟油蒸汽,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口感。此外该进气通道600还能很好的减少雾化仓300中冷凝油的产生,并防止雾化芯400在高功率模式下发生炸油、溅油现象,从而避免了高温油粒对用户的伤害。
当然,与第二气孔段620类似的,第一气孔段610也可相应的在电极柱412和第二电极单元420之间呈周向均布。更简单的是,第一气孔段610具体由第二电极单元420与电极柱412之间所形成的环状空间提供,而无需另外开设,从而能极大的简化组装对位等操作。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座41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及第三座体13,其中,第一座体11和第三座体13均具有小于第二座体12的周向尺寸,第三座体13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尺寸,出气通道700包括贯穿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和第三座体13的中心孔710及设于第三座体13侧壁并连通雾化仓300和中心孔710的侧通孔720,导油通道500贯穿第二座体12和第三座体13的侧壁设置。这样能进一步简化第一电极座411的结构,确保制作和组装均较方便,并且这样的第一电极座411还能起到一定的挡油作用,用户吸烟时没有完全雾化的油粒不易进入中心孔710,从而能带来很好的体验口感。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410还包括第二电极座413,第二电极座413设于中心孔710内并与伸入中心孔710内的电极柱412固定连接,其结构简单紧凑并具有较好可靠性。具体而言,第二电极座413是抵接于第一电极座411的第三座体13的内壁上的。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单元42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电极部421和第二电极部422,第一电极部421内部形成阶梯状的环空,第二电极部422还作为锁套结构与第一电极部421固定连接,该锁套结构与第二电极单元420连接后抵接于第二电极单元420内部的阶梯结构上。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410与第二电极单元420的第一电极部421之间是通过绝缘部件440彼此隔离的。该绝缘部件440具体包括上下抵接的第一绝缘体441和第二绝缘体442,第一绝缘体441设于第一电极座411的第三座体13下方,第一绝缘体441具有大于第二绝缘体442的上部的外周尺寸并且第二绝缘体442的下部具有大于第二绝缘体442的上部的外周尺寸,从而在第一绝缘体441和第二绝缘体442之间形成凹槽结构。第一电极部421具有与该凹槽结构适配的凸缘结构。电极柱412沿周向设有可抵接于第二绝缘体442纵向下端的台阶部。
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绝缘体441安装于第三座体13下方,再将第一电极部421与第一绝缘体441抵接,再从第一电极部421内装入第二绝缘体442,然后将电极柱412依次伸入第一电极部421、绝缘部件440及中心孔710内,最后将第二电极座413装入中心孔710内与电极柱412锁紧并将作为锁套结构的第二电极部422装入第一电极部421内并锁紧,从而使整个电极组件具有很好的结构可靠性,并且组装方便。
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600与雾化仓300相连的端口与发热丝430的下端部保持间距设置以使端口下方的雾化仓300内能形成储油空间。一方面由于发热丝430在两端部升温较慢且温度相对较低,故这样的结构可使气流朝向发热丝430温度较高的部位进气,能使烟油经发热丝430雾化的效果更好,从而提升用户吸食电子烟的体验口感,另一方面这样的结构在端口下方的雾化仓300内能形成储油空间,不仅能保证位于雾化仓300底部的发热丝430供油充足而防止干烧造成发热丝430损坏,还能较好的避免烟油泄露并防止吹气时将烟油从雾化仓300底部吹出,从而在提升用户体验效果的同时很好的保护了用户的健康。
进一步的,申请人经过多次测试后得知,进气通道60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气孔段620)与雾化仓300相连的端口与发热丝430的下端部之间间距为2~3mm,为较优的选择。在该间距范围内的发热丝430温度较高,气流朝向该处时能使该雾化芯400兼具体验口感较佳和防止干烧、避免烟油泄露、防止吹气时将烟油从雾化仓300底部吹出的综合性能。
更为优选的是,进气通道60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气孔段620)与雾化仓300相连的端口与发热丝430的下端部之间间距为2.5m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间距具体指的是第二气孔段620与雾化仓300相连的端口底部与发热丝430的下端部之间的纵向间距。
该雾化芯400至少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上述发热丝43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油介质从储油空间的底部向上依次穿过发热丝430和导油通道500后伸入油仓200。油仓200中的烟油由上至下为导油介质供油,效率较高;导油介质位于储油空间中的部分可储存部分烟油,达到较好的防止干烧和漏油的效果。上述导油介质可以是常见的导油棉或导油绳等。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芯4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电极座411上方的油盖450。
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100,外壳100内连接有上述雾化芯400。由于其结构和作用均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外壳100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该外壳100可以是玻璃套管。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一方面可以360°全视角观察雾化仓300中发热丝430及导热介质的工作情况,发热丝430及导热介质发生碳化现象而使用者只能以味觉方式获悉,从而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另一方面可以时刻通过外壳100以360°全视角观察烟油的位置,从而及时获知烟油的使用情况,以便更换或添加烟油,进一步确保发热丝430不会出现干烧现象,相应的延长雾化芯400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时,该雾化器还包括分设于雾化芯400纵向两侧的顶盖组件810和底座组件820。该顶盖组件810具有贯穿至中心孔710的纵向通孔740及偏离纵向通孔740并连通至油仓200的进油孔520。该底座组件820设有与第一气孔段610连通的侧方进气孔630,该侧方进气孔630优选沿底座组件820周向均布。
第一电极座411通过油盖450与顶盖组件810密封连接,第一电极座411和/或油盖450与外壳100密封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电极座411的第二座体12与外壳100密封连接),底座组件820包括彼此密封连接的上底座821和下底座822,上底座821分别与外壳100和第二电极单元42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电极部421)密封连接,电极柱412穿过上底座821后通过连接件900与下底座822密封连接。
此外,顶盖组件810还可包括彼此密封连接的上顶盖811和下顶盖812,下顶盖812具有与外壳100的内周壁密封连接并与上顶盖811外周部抵接的外壁体及分别连接上顶盖811内周部和油盖450的内壁体。油盖450内设有连通纵向通孔740与中心孔710的出气孔730,油盖450还设有偏离出气孔730并连通导油通道500与油仓200的导油孔510。这样的结构制作方便,并可沿纵向完成整体组装,操作方便,还能保证各关键部位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从而有利于提升雾化器的整体性能。
使用时,参照图4中实心箭头所示,侧方进气孔630、第一气孔段610、第二气孔段620、雾化仓300、侧通孔720、中心孔710、出气孔730和纵向通孔740依次连通并形成气流流路。参照图5中空心箭头所示,进油孔520、油仓200、导油孔510、导油通道500及雾化仓300依次连通并形成进油流路。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密封连接均可采用现有的密封圈结构。上述相关部件间的固定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实现,操作方便且可靠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雾化器。由于其结构和作用均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单元410为正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420为负电极单元。各电极单元及其具体组成部件的材质等都是在现有的雾化芯400中常见的,因此都可以采用对应现有的技术实现,在此不做详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雾化芯,配合外壳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油介质、电极组件及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发热丝,所述电极组件将所述外壳内分隔形成纵置的油仓和雾化仓,所述发热丝在所述电极组件外侧纵置于所述雾化仓中,所述电极组件设有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及偏离所述出气通道的导油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经所述雾化仓连通至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导油介质由所述油仓穿过所述导油通道后与所述发热丝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彼此隔离设置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彼此纵置连接的第一电极座和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套设于所述电极柱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第一气孔段及开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侧壁的第二气孔段,所述第二气孔段沿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侧壁周向均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及第三座体,其中,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均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座体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三座体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尺寸,所述出气通道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座体、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的中心孔及设于所述第三座体侧壁并连通所述雾化仓和所述中心孔的侧通孔,所述导油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三座体的侧壁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极座,所述第二电极座设于所述中心孔内并与伸入所述中心孔内的电极柱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仓相连的端口与所述发热丝的下端部保持间距设置以使所述端口下方的雾化仓内能形成储油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仓相连的端口与所述发热丝的下端部之间间距为2~3mm。
8.雾化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连接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
10.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雾化器。
CN201720021294.5U 2017-01-09 2017-01-09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98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1294.5U CN206498949U (zh) 2017-01-09 2017-01-09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1294.5U CN206498949U (zh) 2017-01-09 2017-01-09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8949U true CN206498949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3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2129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98949U (zh) 2017-01-09 2017-01-09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89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0116A (zh) * 2020-02-28 2020-05-15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789303A (zh) * 2020-04-02 2020-10-20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0116A (zh) * 2020-02-28 2020-05-15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789303A (zh) * 2020-04-02 2020-10-20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12905U (zh)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05361249B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4351070U (zh) 一种改良式电子烟雾化器
CN203952426U (zh) 存储烟雾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02407080U (zh) 电子香烟雾化装置
CN20649894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5982363B (zh) 一种雾化器
CN204377939U (zh) 一种具有密封储油功能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07455798A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5547373U (zh) 一种侧面进气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04560960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5912902U (zh) 一种雾化器
CN207185911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07665983U (zh) 电子雾化器
CN206213283U (zh) 一种顶部逆向进气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08244710A (zh) 一种电子烟的封闭式雾化器及其实现方法
CN207040876U (zh) 一种电子烟弹性电极结构
CN210538927U (zh) 一种油芯分离顶压结构
CN107951075A (zh) 电子雾化器
CN204969471U (zh) 新型多腔体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649895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06994429U (zh) 一种快速出烟的雾化器
CN206911065U (zh) 一种真空绝热容器用银分子筛吸附装置
CN205922911U (zh) 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器
CN205492625U (zh) 一种雾化芯及其电子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0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Longhua, Guangdong Province New District, Guanlan street, Tai Po Lane 83, two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n Sh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Pisces 03B, 1 apple orchard, 3140 Renmin Road,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ou B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