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2250U - 智能油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油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2250U
CN206492250U CN201621363053.0U CN201621363053U CN206492250U CN 206492250 U CN206492250 U CN 206492250U CN 201621363053 U CN201621363053 U CN 201621363053U CN 206492250 U CN206492250 U CN 206492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robe
funnel
collection device
oi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30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玉斌
曾建
黄志刚
敖正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eilanxing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630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2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2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2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餐厨垃圾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属于餐饮行业油水分离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包括分油漏斗和驱动装置;分油漏斗的上端为漏斗进油口,下端为漏斗出油口;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所述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利用驱动装置驱动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收油,油收集效率高、油层的品质好,智能油收集装置的生产成本低。同时,将液体介质设置于电流回路中,利用油层和水层导电性能大巨大差异检测并控制分油漏斗的运动路径,实现了全自动的收油动作,自动检测完成油水分离,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智能油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餐厨垃圾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属于餐饮行业油水分离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城市的餐饮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严重的污染着城市环境卫生,给广大的人民生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餐厨垃圾俗称“泔水”,是酒店、餐厅、食堂等餐饮行业和家庭的餐后剩余物资,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品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类等含有丰富的生物质能的有机物资。餐厨垃圾是一种受到长期忽视的潜在资源,且数量庞大。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将餐厨垃圾先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少量水分、油脂的固体餐厨垃圾,和液态的油水混合物(俗称“潲水”)。固体餐厨垃圾通常的处理方式,直接填埋、焚烧、或生物加工再利用等。潲水则作为废弃物或城市污水进行排放,或者用于喂养牲畜。潲水排放后,由于液体温度降低,潲水中的油固化,然后聚集在一个或多个聚集点,从而与水层分离开。由于潲水油的任意排放,就出现了收集“地沟油”的不法份子。这些不法分子将地沟油进行简单的分离提炼后,用作新的餐饮原料。但是,因为长时间的霉变发酵,地沟油已经发生变质,不再适合人类食用。再回到餐桌上将严重威胁用餐人员的身体健康。潲水的任意排放,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
公开号为CN2052227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油水分离装置。这种油水分离装置内设有吸油分离机,吸油分离机包括装有吸油带的转轮、驱动转轮旋转的电机和用于将吸油带上吸附的油挂下来的刮油片,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刮油片挂下来的油导出箱体的导油槽。上述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小巧,可直接用于餐厅厨房,从源头上收集潲水油,避免潲水油进入城市下水道管道,污染环境、同时给不法分子打捞地沟油的机会,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但是上述结构的吸油分离机,采用亲油性质的吸油带和导油槽将油脂从水层分离,吸油分离机的造价高、油水分离机的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吸油分离机的造价高、油水分离机的生产成本高。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油水分离效果好的智能化油水分离机。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包括分油漏斗和驱动装置;所述分油漏斗的上端为漏斗进油口,下端为漏斗出油口;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所述分油漏斗上下移动。上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被设置于油水分离腔中,油水混合物在油水分离腔中相对静止的环境下静止分层,得到上层油层和下层水层。上层油层经智能油收集装置的漏斗进油口进入分油漏斗中。同时,驱动装置驱动分油漏斗向上移动,分油漏斗中的油层在重力压差的作用下从出油口排出智能油收集装置并进入下一环节。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油收集效率高、油层的品质好,智能油收集装置的生产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CP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第一探针和正极检测板;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CPU控制模块、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检测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位于所述分油漏斗上且与所述CP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CPU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上述结构的智能油收集装置,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CPU控制模块、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电源;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正极检测板,和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正极检测板之间的液体介质,四者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CPU控制模块与第一探针连接并检测电流回路中的电流情况,同时CPU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所述分油漏斗的驱动状态。所述第一探针位于所述分油漏斗上,可以随所述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所述正极检测板安装于油水分离腔的底部。油水分离腔中的液体分为上层油层和下层水层,驱动装置驱动分油漏斗向下运动,第一探针随分油漏斗向下移动。当第一探针又油层进入水层时,第一探针和正极检测板之间的液体介质由“油层+水层”变为“水层”,电流回路的电流突然增大,CPU控制模块检测到回路电流中的电流变化后,通过驱动装置将分油漏斗停滞数秒后,驱动分油漏斗向上运动至最高点,同样停滞数秒后向下重复上述分油漏斗的收油动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实现了全自动的收油动作,自动检测完成油水分离,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上述结构的智能油收集装置,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正极检测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正极检测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包括液体介质的电流回路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油漏斗上还设有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针位于所述第一探针的下方,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CPU控制模块包括正常收油模块和精细收油模块;所述正常收油模块与所述第二探针连接,所述精细收油模块与所述第一探针连接。上述结构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分为精细收油和正常收油两种模式,正常收油时,分油漏斗的进油口相对水层较高,收集的油层水杂较少,油的品质相对较高;精细收油时,分油漏斗的进油口相对水层较低;收集后,水层上的油层较薄,油层收集比较彻底。两种模式配合可以收集更多、更高品质的油脂。上述结构的智能油收集装置,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一探针只要保持与电源模块电极连接统一即可,即: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一探针同时连接电源正极或同时连接电源负极即可实现检测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上设有螺栓,所述分油漏斗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配合;所述步进电机可以驱动所述螺栓绕螺栓的轴线转动。上述结构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且采用螺纹方式驱动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漏斗上下移动的速度较慢,分油漏斗的上下移动速度可控,且不会引起液面晃动厉害,收集的油脂水杂较少,油脂的品质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分油漏斗的周向运动。上述结构的智能油收集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可以进一步减少分油漏斗移动过程中对页面晃动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所述分油漏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定位孔。上述结构的导向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导向功能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定位孔包括多组,多组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定位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分油漏斗的四周。上述多组是指,两组或两组以上。上述结构的导向杆和定位孔,在分油漏斗上的作用力均匀,定位效果好,且能减小导向杆对定位孔的局部用力,装置的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智能排污装置,所述智能排污装置包括排污阀、第三探针,所述排污阀和所述第三探针分别与所述CP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且所述第三探针位于所述正极检测板的上方。上述结构的智能油收集装置,排污时,第三探针和正极检测板中之间的介质为水层。排污阀打开,水层从排污口排出污水箱体,油水分离腔中的液位下降,当油层下降至第三探针处时,第三探针所在电路回流突然变小,CPU控制模块检测到这一现象后,立即关闭排污阀。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可以油水分离的全自动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利用驱动装置驱动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收油,油收集效率高、油层的品质好,智能油收集装置的生产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将液体介质设置于电流回路中,利用油层和水层导电性能大巨大差异检测并控制分油漏斗的运动路径,实现了全自动的收油动作,自动检测完成油水分离,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设置精细收油和正常收油两种模式两种模式配合收油,油脂的收集量跟多、油脂的品质更高。
4、智能油收集装置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采用螺纹方式驱动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漏斗上下移动的速度较慢,分油漏斗的上下移动速度可控,且不会引起液面晃动厉害,收集的油脂水杂较少,油脂的品质高。
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增加了去水层排污控制模块,实现了油水分离的全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的在油水分离机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在油水分离机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分油漏斗位于最下端)。
图中标记:1-上盖,2-主箱体,3-缓冲箱,4-缓冲板,5-排污口,6-一级隔砾板,7-层流板,8-二级隔砾板,9-正极检测板,10-溢流口,11-抽油泵,12-底部液位计,13-上液位计,14-出油口,15-出油管,16-导向杆,17-分油漏斗,18-步进电机,19-第一探针,20-第二探针,21-液体入口,22-补水口,23-分离腔,24-溢流腔,25-油箱,26-第三探针,27-螺栓,28-加热棒,29-溢流板,30-隔油板,31-螺母,32-定位孔,33- CPU控制模块,34-电源模块,35-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包括分油漏斗17、CPU控制模块33、电源模块34和步进电机18。电源模块34分别与CPU控制模块33、步进电机18连接;CPU控制模块33与步进电机18连接。步进电机18上设有螺栓27,分油漏斗17上固定有螺母31,螺母31与螺栓27配合并连接。步进电机18可以驱动螺栓27绕螺栓27的轴线转动。分油漏斗17上设有定位导向装置。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16和定位孔32,导向杆16穿过定位孔32并相互配合。定位孔32设置于分油漏斗17的外沿上。导向杆17和定位孔32包括四组,四组导向杆16和定位孔32均匀分布在分油漏斗17的四周。当导向杆固定在油水分离机上后,导向杆16和定位孔32可以限制分油漏斗17的周向运动,同时将螺母31固定,当螺栓27转动时,螺母31相对螺栓27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分油漏斗17上下移动。分油漏斗17的上端为漏斗进油口,下端为漏斗出油口。分油漏斗17上设有第一探针19和第二探针20,第一探针19位于第二探针20的上方。第一探针19和第二探针20分别与电源模块34的负极连接。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正极检测板9,正极检测板9与电源模块34的正极连接。CPU控制模块33分别与步进电机18的电路开关连接。CPU控制模块包括正常收油模块和精细收油模块;正常收油模块与第二探针20通过ADC转换模块连接,精细收油模块与第一探针19通过ADC转换模块连接。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智能排污装置,所述智能排污装置包括排污口5的排污阀35、第三探针26,排污阀35和第三探针26分别与CPU控制模块33连接;第三探针26与电源模块34的负极连接。图1为实施例1的产品结构示意图,图中23为油水分离器的油水分离腔23的腔壁。
如图3,用于安装智能油收集装置的油水分离机,包括主箱体2,主箱体2的上端设有上盖1。主箱体2内设有油水分离腔23、溢流腔24和油箱25。油水分离腔23与油水分离机的液体入口21连通。沿液体流动方向(图3中,从左至右),油水分离腔23内依次设有缓冲箱3、缓冲板4、一级隔砾板6、层流板7和二级隔砾板8。油水分离腔23和溢流腔24之间设有隔油板30。隔油板30的下端和底部无缝连接在主箱体2的内壁上,隔油板30下端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溢流腔24与油水分离腔23。油水分离腔23底部的水层经过隔油板30下端的过水通道进入溢流腔24。溢流腔24中设有溢流板29和溢流口10。溢流板29位于隔油板30和溢流口10之间的位置。溢流口10位于溢流腔24的底部。溢流板29的下端和两侧均与主箱体2的内壁无缝连接。溢流板29的上端低于主箱体2的内壁顶部。溢流板29的上端与主箱体2的内壁顶部之间的间距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溢流板29可以控制油水分离腔23内的液位高度。当油水分离腔23中的液位高度高于溢流板29的高度时,水层经隔油板30底部的过水通道进入溢流腔24,然后经过溢流板29的上端由溢流口10排出。油箱25内设有抽油泵11、底部液位计12、上液位计13和加热棒28。抽油泵11位于油箱25的底部,底部液位计12位于油箱25的下端,上液位计13油箱25的上端,加热棒28固定在主箱体2的内壁上,并位于油箱25的中间。主箱体2上设有出油口14,抽油泵11通过管道与出油口14连接。图2为实施例1的在油水分离机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在油水分离机上的安装如下:步进电机18固定在上盖1上。CPU控制模块33和电源模块34安装在主箱体2侧面。正极检测板9和第三探针26安装在油水分离腔23的底部,且第三探针26位于正极检测板9的上方。分油漏斗17的漏斗进油口与油水分离腔23内部连通,分油漏斗17的漏斗出油口通过出油管15与油箱25。图2为分油漏斗17位于最上端的位置图;图3为分油漏斗17位于最下端的位置图。
工作过程:
初始状态,分油漏斗17位于最上端的位置,如图2。通过液体入口21向油水分离机中加注待分离的油水混合液体。同时,步进电机18驱动螺栓27自转,螺栓27和螺母31配合带动分油漏斗17运动至最低点,如图3所示。待分离的油水混合液体由液体入口21进入缓冲箱3内减速,经缓冲箱3出来的液体经过减速并初步分层,变为缓慢移动的上层油层和下层水层。初步分层的液体经过缓冲板4进一步减速和分层,上层油层经过缓冲板4上端的过油通道向分油漏斗17的方向移动,下层水层经过缓冲板4下端的过水通道向溢流腔24方向移动。初步分层的液体在油水分离腔23中向溢流腔24和分油漏斗17方向缓慢移动,并进一步分层,分为上层油层和下层水层。这个移动过程中,液体中的固体悬浮物逐渐沉淀至油水分离腔23的底部,一级隔砾板6、层流板7和二级隔砾板8可以将固体悬浮物、沉淀等物质收集在油水分离腔23的底部,减少固体沉积物进入溢流腔24内,防止堵塞。当油水分离腔23内的油层升高至分油漏斗17的进油口时,油层进入分油漏斗17内,并利用液位差将油层通过过油通道15送入油箱25。这个过程,CPU控制电路可以处于三种检测状态:(1)当油机处于正常收油时,CPU控制模块检测第二探针20电路的电流情况。当第二探针20进入水层时,分油漏斗17停滞一段时间(停滞时间由设计参数确定,如2s)后向上运动并运动至最高点,然后又向下运动至第二探针20进入水层时,停滞一段时间后向上运动。如此往复,完成正常收油状态下的收油工作。(2)当油机处于精细收油时,CPU控制模块检测第一探针19电路的电流情况。精细收油的工作方式与正常收油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正常收油是以第二探针20为检测点,精细收油是以第一探针19为检测点,其余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均相同:即当第一探针19进入水层时,分油漏斗17停滞一段时间(停滞时间由设计参数确定,如2s)后向上运动并运动至最高点,然后又向下运动至第一探针19进入水层时,停滞一段时间后向上运动。如此往复,完成精细收油状态下的收油工作。(3)打烊模式:精细收油后,油水分离腔23内仅剩下少量油层。CPU控制模块切换至打烊模式。打烊模式下,清洗油水分离腔23,并打开排污口5的排污阀,对油水分离腔23内进行清洗和排污;同时,CPU控制模块检测第三探针26所在电路的电流情况。油水分离腔23内的下层污水层和沉降固体残渣由排污口5派出油水分离腔23。当检测到第三探针26离开水层(进入水层或空气层后),CPU控制模块关闭排污口5的排污阀,可以避免油水分离腔23中的油层派出油水分离腔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油漏斗和驱动装置;所述分油漏斗的上端为漏斗进油口,下端为漏斗出油口;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所述分油漏斗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上设有螺栓,所述分油漏斗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配合;所述步进电机可以驱动所述螺栓绕螺栓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CP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第一探针和正极检测板;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CPU控制模块、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检测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位于所述分油漏斗上且与所述CP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CPU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漏斗上还设有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针位于所述第一探针的下方,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CPU控制模块包括正常收油模块和精细收油模块;所述正常收油模块与所述第二探针连接,所述精细收油模块与所述第一探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分油漏斗的周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所述分油漏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定位孔包括多组,多组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定位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分油漏斗的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智能排污装置,所述智能排污装置包括排污阀、第三探针,所述排污阀和所述第三探针分别与所述CP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且所述第三探针位于所述正极检测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油收集装置还包括CP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第一探针和负极检测板;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CPU控制模块、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检测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探针位于所述分油漏斗上且与所述CP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CPU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漏斗上还设有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针位于所述第一探针的下方,所述第二探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CPU控制模块包括正常收油模块和精细收油模块;所述正常收油模块与所述第二探针连接,所述精细收油模块与所述第一探针连接。
CN201621363053.0U 2016-12-13 2016-12-13 智能油收集装置 Active CN206492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3053.0U CN206492250U (zh) 2016-12-13 2016-12-13 智能油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3053.0U CN206492250U (zh) 2016-12-13 2016-12-13 智能油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2250U true CN206492250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0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3053.0U Active CN206492250U (zh) 2016-12-13 2016-12-13 智能油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22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3445A (zh) * 2016-12-13 2017-05-24 搜油郎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3445A (zh) * 2016-12-13 2017-05-24 搜油郎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7756B (zh) 一种可移动智能餐厨油水分离设备
CN207156504U (zh) 一种餐厨垃圾分拣装置
CN205222855U (zh) 一种废水过滤分离回收装置
CN207538142U (zh) 一种小区物业用厨房垃圾处理装置
CN102284468B (zh) 餐厨垃圾回收机
CN206492250U (zh) 智能油收集装置
CN106693445A (zh) 一种智能油收集装置
CN206494750U (zh) 一种智能油水分离机
CN205222748U (zh) 一种带油收集装置的电动油水分离装置
CN206705738U (zh)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器
CN205222747U (zh) 一种电动油水分离回收装置
CN205815198U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CN208218579U (zh) 一种外置式固液分离净化除臭提升装置
CN203470452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机
CN205222854U (zh) 一种废水过滤分离装置
CN205816385U (zh) 分体组合式餐厨废弃物固液分离结构
CN106673126B (zh) 智能油水分离机
CN205222749U (zh) 一种带餐厨固液分离装置的废水过滤分离装置
CN206027804U (zh) 一种餐厨垃圾粉碎脱水装置
CN204039155U (zh) 一种油水分离机
CN209226759U (zh) 一种箱泵一体化渣油分离装置
CN208802927U (zh) 一种污水回收过滤消毒处理系统
CN208120919U (zh) 一种车载油水分离系统
CN207605398U (zh) 智能油水分离机
CN206014526U (zh) 具有油水分离装置的餐厨废弃物的分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9

Address after: 610213 9th floor, building 1-1, Tianke Plaza, No. 999, Tiangong Avenue, Tianfu new area,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Jinglan spac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6, D District, Tianfu Software Park, 599 Century City South Road,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ACTING FO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9

Address after: 610213 No. 123, west section of Hupan Road, Xinglong Street, Tianfu new area,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weilanxi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213 9th floor, building 1-1, Tianke Plaza, No. 999, Tiangong Avenue, Tianfu new area,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Jinglan spac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