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7344U -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67344U
CN206467344U CN201621494366.XU CN201621494366U CN206467344U CN 206467344 U CN206467344 U CN 206467344U CN 201621494366 U CN201621494366 U CN 201621494366U CN 206467344 U CN206467344 U CN 206467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groove
annular
spinneret
distribu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943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书家
吴传浩
汤永政
陈猛
傅金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in Pujiang
Original Assignee
PUJIANG XINYUAN SPINNER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JIANG XINYUAN SPINNER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JIANG XINYUAN SPINNER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943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67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67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67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合的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双组分材料通过底层分配板均匀的分布在芯子板上表面的A组份环形槽和B组份环形槽中,A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小孔,B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大孔,芯子板下表面设有A组份出口凹槽和凸台,A组份出口凹槽和凸台的位置分别与小孔和大孔连通,A组份出口凹槽包围凸台,凸台上设有若干B组份出口和A组份汇聚槽,B组份出口和A组份汇聚槽按圆周均匀间隔布置,A组份汇聚槽与A组份出口凹槽连通,双组分材料分别从A组份汇聚槽和B组份出口进入下方喷丝板的喷丝孔中,形成复合单丝。上述复合单丝实际是由多根双组分材料粘合而成的,因此,最终的复合丝更加柔软,弹性和吸湿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属于功能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酯纤维弥补了天然纤维产量的不足,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列型复合纤维采用两种收缩性能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制造出并列结构的纤维,这是一类由结构或性能不同的两种聚合体,通过双组分复合纺丝制成的卷曲弹性纤维。两种不同特性的高聚物,按一定比例通过并列复合纺丝形成双组分复合丝。由于纤维内平行排列的两组分具有不同的收缩性和初始模量。复合纤维纺丝牵伸时,两组分产生相同的伸长,但受热后则由于两组分收缩应力不同而产生异收缩效应,并且两组分是粘贴在一起的。因此,收缩时相互有协调牵制作用,收缩快的组分对收缩慢的组分产生收缩压力;反之,收缩快的组分受到收缩慢的组分产生的反向拉伸力。当这两种作用力随着收缩变形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收缩力和拉伸力组成一对力偶,在此力偶作用下,整根纤维自发地产生扭转,形成螺旋卷曲的纤维。这种卷曲状的纤维像弹簧一样,具有不同程度的伸缩性和弹性,因此获得螺旋卷曲的关键是是两组份具有潜在的收缩应力差,这种双组分卷曲弹性纤维和天然羊毛的卷曲弹性非常相似,赋予纤维良好的弹性。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双十字形,8字型,花生形等各种形状的新型并列复合纤维。但现有的并列复合纤维中每根单丝由两种组份的截面是对称的,这使得纤维的光泽度、柔软度、吸湿性等性质并不理想,导致这种弹性纤维的性能根本无法与天然纤维相比,由于弹性纤维多用于贴身面料或强调修身效果的衣物,常常会出现不透气,紧绷等不舒适感,从而限制了其市场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涉及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以实现改善复合纤维的柔软度、吸湿性等性能的目的。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紧密叠合的顶层分配板、中间层分配板、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所述的顶层分配板上设有A组份进料口和B组份进料口;所述的中间层分配板上表面设有A组份接收平台、B组份接收平台、A组份环形分配槽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A组份接收平台位于A组份进料口的正下方,B组份接收平台位于B组份进料口的正下方,A组份接收平台和A组份环形分配槽连通,B组份接收平台与B组份环形分配槽连通,A组份环形分配槽上设有若干贯穿中间层分配板的第一A组份分配孔,B组份环形分配槽上设有若干贯穿中间层分配板的第一B组份分配孔;所述的底层分配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若干B组份条形分配槽,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按圆周均匀间隔设置,每个A组份条形分配槽内均设有若干贯穿底层分配板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每个B组份条形分配槽内均设有若干贯穿底层分配板的第二B组份分配孔;所述的芯子板上表面设有若干A组份环形槽和若干B组份环形槽,A组份环形槽和B组份环形槽间隔布置,A组份环形槽位于第二A组份分配孔下方,B组份环形槽位于第二B组份分配孔下方,A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贯穿芯子板的小孔,B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贯穿芯子板的大孔,芯子板下表面设有A组份出口凹槽和凸台,A组份出口凹槽和凸台的位置分别与小孔和大孔连通,A组份出口凹槽包围凸台,凸台上设有若干B组份出口和A组份汇聚槽,B组份出口和A组份汇聚槽按圆周均匀间隔布置,A组份汇聚槽与A组份出口凹槽连通;所述的喷丝板上设有若干喷丝孔,每个凸台下方均设置一个喷丝孔,喷丝孔上端开口直径小于凸台的直径,且大于B组份出口圆心所组成的圆周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的A组份环形分配槽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同轴,A组份环形分配槽的直径大于B组份环形分配槽同轴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的A组份进料口和B组份进料口的口径相同,且均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形式。
优选地,所述的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中轴线的延长线均穿过底层分配板的轴心。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A组份条形分配槽上设有四个第二A组份分配孔,每个B组份条形分配槽设有三个第二B组份分配孔,与之对应的,芯子板上设有四圈A组份环形槽和三圈B组份环形槽。
优选地,最外圈及最内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小于中间两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凸台上的B组份出口的数量和A组份汇聚槽的数量均为八个,A组份汇聚槽的宽度为0.4mm。
优选地,所述的顶层分配板、中间层分配板、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上均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槽和固定螺孔,顶层分配板、中间层分配板、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通过螺杆连接。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的复合丝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熔融状态下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经过顶层分配板上的A组份进料口和B组份进料口后,落在A组份接收平台和B组份接收平台上,然后分别均匀的分布在A组份环形分配槽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内;
(2)融状态下的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通过中间层分配板上的第一A组份分配孔和第一B组份分配孔后,分别落在下方的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中,逐渐扩散均匀,再通过第二A组份分配孔和第二B组份分配孔向下流,进入芯子板上表面的A组份环形槽和B组份环形槽中;
(3)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穿过小孔和大孔,其中,A组份材料进入A组份出口凹槽中,随着A组份材料不断累加,在压力作用下A组份材料进入A组份汇聚槽中,B组份材料则直接通过凸台上的B组份出口流出;
(4)A组份材料通过A组份汇聚槽进入喷丝孔中,B组份材料通过B组份出口直接进入喷丝孔中,由于喷丝孔出口直径很小,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间隔地相互粘结,形成多根由两种组份间隔粘结而成的单丝;
(5)所有单丝在吹风的作用下又粘结形成最终的复合丝。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通过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将两种组份材料粘结在一起,每根丝由多跟单丝组成,每根单丝又由多个相互交错的双组份材料粘结而成,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加工而成的丝更加柔软,弹性和吸湿性更好,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层分配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层分配板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层分配板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间层分配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间层分配板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层分配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层分配板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底层分配板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芯子板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芯子板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芯子板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芯子板凸台表面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喷丝板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喷丝孔的剖面图;
标注说明:1底层分配板,11 A组份条形分配槽,12 A组份分配孔,13 B组份条形分配槽,14 B组份分配孔,2芯子板,21 A组份环形槽,22小孔,23 B组份环形槽,24大孔,25凸台,26 B组份出口,27 A组份汇聚槽,28 A组份出口凹槽,3喷丝孔,31喷丝孔,4中间层分配板,41 A组份环形分配槽,42第一A组份分配孔,43 A组份接收平台,44 B组份环形分配槽,45第一B组份分配孔,46 B组份接收平台,5顶层分配板,51 A组份进料口,52 B组份进料口,6定位槽,7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顶层分配板5、中间层分配板4、底层分配板1、芯子板2和喷丝板3。
结合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顶层分配板5上设有A组份进料口51和B组份进料口52,A组份进料口51和B组份进料口52贯穿顶层分配板5,且两者均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形状,两者的尺寸大小相同。
结合附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的中间层分配板4上表面设有A组份接收平台43、B组份接收平台46、A组份环形分配槽41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44,A组份接收平台43位于A组份进料口51的正下方,B组份接收平台46位于B组份进料口52的正下方,A组份接收平台43和A组份环形分配槽42连通,B组份接收平台46与B组份环形分配槽44连通,当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进入A组份接收平台和B组份接收平台时,又分别均匀的扩散到A组份环形分配槽41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44中,A组份环形分配槽41上设有12个贯穿中间层分配板的第一A组份分配孔42,B组份环形分配槽44上设有12个贯穿中间层分配板的第一B组份分配孔45。本实施例中A组份环形分配槽41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44同轴布置,且A组份环形分配槽41的直径大于B组份环形分配槽44的直径,第一A组份分配孔42和第一B组份分配孔45按圆周均匀布设。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经过顶层分配板5上的A组份进料口51和B组份进料口52后,落在A组份接收平台43和B组份接收平台46,然后分别均匀的分布在A组份环形分配槽41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44内。
结合附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底层分配板上表面设有十二条条形的A组份条形分配槽11和十二条条形的B组份条形分配槽12,由于上述A组份环形分配槽41的直径大于B组份环形分配槽44的直径,故A组份条形分配槽11的长度大于B组份条形分配槽12的长度,A组份条形分配槽11设在每个第一A组份分配孔42的下方,B组份条形分配槽12设在每个第一B组份分配孔45的下方,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按圆周均匀间隔布置,每个A组份条形分配槽上设有四个第二A组份分配孔12,每个B组份条形分配槽设有三个第二B组份分配孔14,为保持每个A组份分配孔和B组份分配孔内材料的流速相同,结合附图8所示,最外圈及最内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小于中间两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第二B组份分配孔的直径由内向外依次变大。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通过中间层分配板上的第一A组份分配孔42和第一B组份分配孔45后,分别落在下方的A组份条形分配槽11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13中,逐渐扩散均匀,熔融状态下的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再通过第二A组份分配孔12和第二B组份分配孔14向下流。
结合附图9和10所示,所述芯子板上表面设有四圈A组份环形槽21和三圈B组份环形槽23,A组份环形槽21和B组份环形槽23间隔布置,A组份环形槽21位于第二A组分配孔12的下方,B组份环形槽23位于第二B组分配孔14的下方,A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小孔22,最外圈B组份环形槽23内设有32个大孔24,中圈B组份环形槽23内设有24个大孔24,最内圈B组份环形槽23内设有16个大孔24,结合附图11和12所示,芯子板2下表面设有A组份出口凹槽28和凸台25,A组份出口凹槽28和凸台25的位置分别位于每个小孔22和大孔24下方,且A组份出口凹槽28包围凸台25,结合附图13所示,凸台25上设有八个B组份出口26和八条A组份汇聚槽27,B组份出口26和A组份汇聚槽27按圆周均匀间隔布置,A组份汇聚槽27与A组份出口凹槽28连通。进入A组份环形槽21和B组份环形槽23的A组份材料和B组份材料分别穿过小孔22和大孔24,其中,A组份材料进入A组份出口凹槽28中,随着A组份材料不断累加,在压力作用下A组份材料进入A组份汇聚槽27中,B组份材料则直接通过凸台25上的B组份出口26流出。
结合附图14所述,所述的喷丝板上设有72个喷丝孔31,每个凸台对应一个喷丝孔31,喷丝孔31上端开口直径小于凸台25的直径,且大于B组份出口26圆心所组成的圆周的直径。A组份材料通过A组份汇聚槽27进入喷丝孔31中,B组份材料通过B组份出口26直接进入喷丝孔31中,由于喷丝孔出口直径很小,8份A组份材料和8份B组份材料间隔地相互粘结,形成单丝。
72根单丝在吹风的作用下又粘结形成最终的复合丝。
以A组份材料为锦纶,B组份材料为涤纶,阐述本实施例双组分复合喷丝板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依次将顶层分配板5、中间层分配板4、底层分配板1、芯子板2和喷丝板3叠合,将顶层分配板5、中间层分配板4、底层分配板1、芯子板2和喷丝板3上的定位槽6对齐,采用螺杆依次穿过五块板的固定螺孔7,将五块版固定牢固。
步骤二:熔融状态下的锦纶和涤纶分别经过顶层分配板5上的A组份进料口51和B组份进料口52后,落在A组份接收平台43和B组份接收平台46,然后分别均匀的分布在A组份环形分配槽41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44内;
步骤二:融状态下的锦纶和涤纶分别通过中间层分配板上的第一A组份分配孔42和第一B组份分配孔45后,分别落在下方的A组份条形分配槽11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13中,逐渐扩散均匀,锦纶和涤纶材料再通过第二A组份分配孔12和第二B组份分配孔14向下流,进入芯子板的A组份环形槽21和B组份环形槽23中;
步骤三:进入A组份环形槽21和B组份环形槽23的锦纶和涤纶材料又分别穿过小孔22和大孔24,其中,锦纶材料进入A组份出口凹槽28中,随着锦纶材料不断累加,在压力作用下锦纶进入A组份汇聚槽27中,涤纶材料则直接通过凸台25上的B组份出口26流出;
步骤四:锦纶材料通过A组份汇聚槽27进入喷丝孔31中,涤纶材料通过B组份出口26直接进入喷丝孔31中,由于喷丝孔出口直径很小,8份锦纶材料和8份涤纶材料间隔地相互粘结,形成涤锦复合单丝。
步骤五:72根涤锦复合单丝在吹风的作用下又粘结形成最终的涤锦复合丝。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涤锦复合丝实际上是有576根涤纶丝和576根锦纶丝复合而成的,故与传统的72孔喷丝板生产的复合丝相比,其更加柔软,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吸湿性,制成编织物后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紧密叠合的顶层分配板、中间层分配板、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所述的顶层分配板上设有A组份进料口和B组份进料口;
所述的中间层分配板上表面设有A组份接收平台、B组份接收平台、A组份环形分配槽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A组份接收平台位于A组份进料口的正下方,B组份接收平台位于B组份进料口的正下方,A组份接收平台和A组份环形分配槽连通,B组份接收平台与B组份环形分配槽连通,A组份环形分配槽上设有若干贯穿中间层分配板的第一A组份分配孔,B组份环形分配槽上设有若干贯穿中间层分配板的第一B组份分配孔;
所述的底层分配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若干B组份条形分配槽,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按圆周均匀间隔设置,每个A组份条形分配槽内均设有若干贯穿底层分配板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每个B组份条形分配槽内均设有若干贯穿底层分配板的第二B组份分配孔;
所述的芯子板上表面设有若干A组份环形槽和若干B组份环形槽,A组份环形槽和B组份环形槽间隔布置,A组份环形槽位于第二A组份分配孔下方,B组份环形槽位于第二B组份分配孔下方,A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贯穿芯子板的小孔,B组份环形槽内设有若干贯穿芯子板的大孔,芯子板下表面设有A组份出口凹槽和凸台,A组份出口凹槽和凸台的位置分别与小孔和大孔连通,A组份出口凹槽包围凸台,凸台上设有若干B组份出口和A组份汇聚槽,B组份出口和A组份汇聚槽按圆周均匀间隔布置,A组份汇聚槽与A组份出口凹槽连通;
所述的喷丝板上设有若干喷丝孔,每个凸台下方均设置一个喷丝孔,喷丝孔上端开口直径小于凸台的直径,且大于B组份出口圆心所组成的圆周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份环形分配槽和B组份环形分配槽同轴,A组份环形分配槽的直径大于B组份环形分配槽同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份进料口和B组份进料口的口径相同,且均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份条形分配槽和B组份条形分配槽中轴线的延长线均穿过底层分配板的轴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A组份条形分配槽上设有四个第二A组份分配孔,每个B组份条形分配槽设有三个第二B组份分配孔,与之对应的,芯子板上设有四圈A组份环形槽和三圈B组份环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最外圈及最内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小于中间两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凸台上的B组份出口的数量和A组份汇聚槽的数量均为八个,A组份汇聚槽的宽度为0.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分配板、中间层分配板、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上均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槽和固定螺孔,顶层分配板、中间层分配板、底层分配板、芯子板和喷丝板通过螺杆连接。
CN201621494366.XU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Active CN206467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4366.XU CN206467344U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4366.XU CN206467344U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67344U true CN206467344U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0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94366.XU Active CN206467344U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673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1264A (zh) * 2016-12-31 2017-06-06 浦江鑫远喷丝板有限公司 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及加工方法
CN110983466A (zh) * 2019-12-24 2020-04-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t/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1264A (zh) * 2016-12-31 2017-06-06 浦江鑫远喷丝板有限公司 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及加工方法
CN110983466A (zh) * 2019-12-24 2020-04-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t/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3466B (zh) * 2019-12-24 2021-11-16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t/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1812B (zh) 一种并列复合型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53043Y (zh) 生产并列花生形弹性纤维的复合喷丝板
CN206467344U (zh) 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
CN102978724A (zh) 一种双组份并列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1264A (zh) 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及加工方法
CN110438610A (zh) 一种螺旋形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螺旋形聚酯纤维
CN105803541A (zh) 熔喷喷丝模头以及极细纤维制造装置
CN103088450B (zh) 一种海岛纤维制备工艺及纺丝用分配板
CN102733094A (zh) 一种pet/pa6双组份中空桔瓣纤维及其生产工艺
CN201276612Y (zh) 生产双十字形并列复合纤维的单通道复合喷丝板
CN201236230Y (zh) 生产双十字形并列复合纤维的双通道复合喷丝板
CN203583036U (zh) 一种三叶有光丝用喷丝板
CN104775171A (zh) 孔藕状纤维纺丝组件
CN219260293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性能皮芯型双组份纤维的喷丝板
CN201506865U (zh) 复合式喷丝板
CN108642579A (zh) 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647141A (zh) 一种多c形高中空度亮光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206986350U (zh) 抗菌涤锦复合超细纤维
CN206538519U (zh) 一种海岛型喷丝板组件
CN111041653B (zh) 一种耐热帆布的制备方法
CN208917358U (zh) 一种多中空异形纤维生产用喷丝板
CN203212685U (zh) 一种64岛海岛纤维分配板
CN213708580U (zh) 一种水冷粗单丝皮芯复合结构喷丝板
CN203021693U (zh) 一种双组份并列复合纤维
CN207313754U (zh) 一种用于生产细旦干法腈纶的喷丝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2200, No. 7, golden ball Road, Pujiang County, Zhejiang, Jinhua

Patentee after: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in Pujiang

Address before: 322200, No. 7, golden ball Road, Pujiang County, Zhejiang, Jinhua

Patentee before: Pujiang Xinyuan Spinnere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