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5899U -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65899U
CN206465899U CN201720167932.4U CN201720167932U CN206465899U CN 206465899 U CN206465899 U CN 206465899U CN 201720167932 U CN201720167932 U CN 201720167932U CN 206465899 U CN206465899 U CN 206465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air bag
gas generator
fall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79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坤
唐友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1679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65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65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658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后备箱中设有多个第一气囊,所述车体的4个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分别设置第二气囊,所述车体的后排乘员舱设有第三气囊,所述车体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开关机构、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控制器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汽车落水时延缓甚至阻止汽车下沉,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简单,充分利用了汽车空余空间,对车体机构的影响小,可靠性强,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背景技术
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在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产销大国的同时,也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现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的安全主要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主动安全有防撞预警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等,但是在发生事故后要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被动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被动安全技术则主要集中在对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保护,而对汽车落水这种情况研究不多。当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落入水中时,如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车内将快速被水灌满而后快速下沉,导致乘员难以逃生。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虽然已经有人提出了一些想法,但由于汽车结构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的限制,使得有些想法难以实现,如公开专利:CN101962001 A,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落水防沉结构,该结构采用一个密闭的后备箱形成一个密封腔体,然后用气泵向后备箱充气,这种结构首先密封腔体的实现需要较高成本,另外充气的时间可能较长,时效性较差;公开专利:CN201941709 U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应急浮起系统,该系统使车辆单侧车门朝上,无法阻止汽车的下沉;公开专利:CN102259626 A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防沉方法及装置同样采用了后备箱放置单个气囊,用来给落水的汽车提供上升的浮力,同样的单个气囊充气时间可能过长,并且气囊装置一旦失效则失去了唯一的落水防护途径,给车内人员带来极大危险。为此,如何充分利用车内有效的空间、较低的成本实现气囊高效充气,尽可能减少对汽车结构的影响,使之最大化的发挥对乘员的保护功能是相关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汽车落水时延缓甚至阻止汽车下沉,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简单,充分利用了汽车空余空间,对车体机构的影响小,可靠性强,且成本低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后备箱中设有多个第一气囊,所述车体的4个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分别设置第二气囊,所述车体的后排乘员舱设有第三气囊,所述车体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开关机构、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控制器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汽车自带的蓄电池和与蓄电池串联的短路保护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蓄电池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用于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的数量为4个或4个以上,所述第二气囊为长条状,所述第三气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座椅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并联的落水感应开关和第一手动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排乘员感应开关,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用于检测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串接在第三控制器与开关机构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器、第三气体发生器、第三气囊和后排乘员感应开关的数量各为2个,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设置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左右侧各设置一个,一个后排乘员感应开关对应一个第三控制器、一个第三气体发生器和一个第三气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手动开关,所述第二手动开关与后排乘员感应开关并联,用于控制第三控制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动开关和第二手动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落水感应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盖下的左右两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后备箱中取代原来的单个气囊设置,改用多个气囊,在某一个气囊发生失效故障而不能充气时,其它气囊可以继续工作而不影响使用,可靠性提高;在后排乘员舱设置气囊,不仅可以增加浮力,还能大大较少乘员舱的进水量,有利于减缓汽车下沉或防止汽车下沉;设有手动和自动两套触发装置,保证能够触发,提高可靠性;四个轮胎上方均设有一个气囊,能给汽车提供均衡的浮力;所有气囊均无需泵类充气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充气速度快;结构中的单个气囊均可单独拆卸更换,可维修性强。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简单,充分利用了汽车空余空间,对车体机构的影响小,可靠性强,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包括车体11,所述车体11的后备箱中设有多个第一气囊8,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气囊8数量为4个,在某一个第一气囊8发生失效故障而不能充气时,其它第一气囊8可以继续工作而不影响使用,提高可靠性,车体11的4个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分别设置一个长条状的第二气囊9,所述车体11的后排乘员舱设有第三气囊7,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气囊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座椅后侧。
所述车体11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开关机构、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和第三气囊7充气,所述控制器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汽车自带的蓄电池3和与蓄电池3串联的短路保护器1,当汽车自带的蓄电池3被水淹没时,短路保护器1被激活,从而切断电路以保护汽车其它用电设备不被短路。
电源模块还包括备用电源4,所述备用电源4与蓄电池3并联,在短路保护器1激活后,备用电源4启动工作,为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供电。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81、第二控制器91和第三控制器71,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和第三气囊7充气,所述第一控制器81、第二控制器91和第三控制器71分别用于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第一控制器81、第二控制器91和第三控制器71分别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并联的落水感应开关2和第一手动开关5,落水感应开关2设置在发动机盖下的左右两侧壁上,当落水感应开关2遇水时,其导通,使控制器通电工作,当落水感应开关2失效时,可以闭合第一手动开关5,使其导通,从而控制器得电工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用于检测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如可以采样压力开关等,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再详细说明,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串接在第三控制器71与开关机构之间,当后排座椅有乘员时,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断开,使第三控制器71不工作,第三气囊7不充气。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设置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左右侧各设置一个,用于分别控制两个第三气囊7(相应的,第三控制器71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均为两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手动开关6,所述第二手动开关6与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并联,用于当后排乘员感应开关10失效时,可以手动控制第三控制器71工作与否。第一手动开关5和第二手动开关6设置在驾驶室内,方便驾驶员操作。
当汽车落水后,落水感应开关2遇水导通(或手动使第一手动开关5导通)第一控制器81和第二控制器91得电工作,立即发出点火信号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气体为第一气囊8和第二气囊9充气。当第一气囊8和第二气囊9充气后,在四个轮胎周围形成四个空腔气囊9为汽车提供浮力;后备箱中的第一气囊8充气后将整个后备箱填满形成一个气体空腔,阻止水流进入并提供浮力;对于后排乘员舱,若后排没有乘员乘坐,后排乘员检测开关10导通,或第二手动开关6闭合,第三控制器71工作,立即发出点火信号触发第三气体发生器和,产生大量气体为第三气囊7充气,则后排乘员舱的气囊7充气后同样减少车内的进水量,并提供浮力;若后排有乘员乘坐,则后排乘员检测开关10断开,且第二手动开关6没有闭合,后排乘员舱的第三气囊7不打开;在所有气囊的共同作用下,起到延缓甚至阻止汽车下沉的作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后备箱中设有多个第一气囊,所述车体的4个车轮上方的挡泥板分别设置第二气囊,所述车体的后排乘员舱设有第三气囊,所述车体上还设有电源模块、开关机构、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控制器用于触发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汽车自带的蓄电池和与蓄电池串联的短路保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蓄电池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用于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工作,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通过开关机构与电源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数量为4个或4个以上,所述第二气囊为长条状,所述第三气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座椅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并联的落水感应开关和第一手动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排乘员感应开关,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用于检测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串接在第三控制器与开关机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器、第三气体发生器、第三气囊和后排乘员感应开关的数量各为2个,所述后排乘员感应开关设置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左右侧各设置一个,一个后排乘员感应开关对应一个第三控制器、一个第三气体发生器和一个第三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手动开关,所述第二手动开关与后排乘员感应开关并联,用于控制第三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落水防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动开关和第二手动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落水感应开关设置在发动机盖下的左右两侧壁上。
CN201720167932.4U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65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7932.4U CN206465899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7932.4U CN206465899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65899U true CN206465899U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08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793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65899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65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173B (zh) 一种车辆防水淹没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WO2017012424A1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汽车涉水救助系统
CN102481851A (zh) 车辆电池安全系统
CN104192000A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50404U (zh) 一种伞车
CN105857233B (zh)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14431A (zh) 一种汽车落水防护装置
CN204623393U (zh) 汽车水中自动救助与报警系统
CN103625408A (zh) 一种汽车落水或涉深水时玻璃自动下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465899U (zh) 一种汽车落水防沉结构
CN107444485A (zh) 一种电动车辆下电保持助力转向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36190A (zh) 汽车防侧翻保护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962001B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落水防沉结构
CN106004756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CN102726851A (zh) 一种气囊服气囊启动装置及具有该启动装置的气囊服
CN210970965U (zh) 一种汽车落水逃生装置
CN107380168A (zh) 带有涉水安全保护功能的电动汽车
CN204623078U (zh) 一种保护车内隐私的挡风玻璃
CN106891843A (zh) 一种防止汽车落水后下沉的装置
CN110979233A (zh) 车辆落水自动逃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30610U (zh) 一种汽车落水防护装置
CN104972915B (zh) 电动汽车碰撞后的断电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202147651U (zh) 一种预防机动车爆胎翻车的保护装置
CN208411950U (zh) 一种外卖专用电动自行车
CN202413433U (zh)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